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0: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产业经济学网上作业题(2015更新版)

一.名词解释

1 搭配销售:

2可竞争市场: 3主导产业: 4产业结构政策: 5马歇尔冲突: 6集中度: 7资产专用性:

8规模经济:

9企业并购:

10产业经济学:

11产业:

12 三次产业分类法: 13 支柱产业: 14 工业化: 15 产业关联: 16直接消耗系数: 17完全消耗系数: 18 产业波及: 19有效竞争:

20市场结构:

22洛伦茨曲线:

23规模经济:

24 进入壁垒:

25 退出壁垒:

26市场绩效: 27 X非效率: 28产业政策:

29 产业规制:

30 产业结构:

31产品差异化:

32资产专用性:

33规模经济: 34范围经济: 35企业并购: 36 产业集群: 37 资本节约型产业: 38 完全竞争: 39完全垄断: 40 限制性定价: 41 掠夺性定价: 42捆绑销售: 43纵向一体化: 44水平并购:

45产业结构合理化: 46产业结构优化:

二 判断题

1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2洛伦茨曲线越偏离右下角,反映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3市场容量的扩大一定会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4需求交叉弹性系数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

5在企业破产或转产时,沉没成本越高退出障碍也就越大。 6寡头垄断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很低,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7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永久性的。

8一般来说,新兴产业具有技术不稳定,缺乏完善的社会协作体系的特征。 9从长期来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的。 10市场竞争越充分,市场绩效也就越高。

11当勒纳指数接近1时为最优状态,此时达到了充分竞争的状态。 12可竞争市场即为完全竞争市场。 13固定费用越大,则沉没成本越高。

14企业的市场行为包括两类,市场竞争行为和市场协调行为。 15创新与研发行为属于企业的竞争行为。 16串谋是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一种。 17企业兼并有二种类型,横向兼并与纵向兼并。

18寡头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主要包括串谋和纵向贸易限制。 19价格卡特尔属于串谋的一种。

20短期定价行为和长期定价行为的区别与时间的决定长度无关。 21短期定价行为的目的主要是维持市场份额,稳定利润。

22长期定价行为主要包括:掠夺性定价﹑限制性定价和价格歧视等。 23广告分为信息性广告和劝说性广告两种。

24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勒纳指数越大,说明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依赖性越强,行业的市场绩效越糟。

25托宾q值越大,说明该企业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越大,市场绩效越低。 26 市场竞争越充分,市场绩效也就越高。

27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收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各种收入品和产出品只是指有形的产品。

28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及理论,它不仅局限于分析产业间的联系。 29投入产出表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其中最广泛的是价值型的分析工具。

30产业关联的分析工具包括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应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 31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32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大格局起着间接的决定作用。

33在短期内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转变的过程中,其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34贝恩指数代表的是产业的超额利润率

35自然垄断产业主要有网络性,规模经济性以及关联效应显著等特性。 36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37.在产业政策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产业组织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 38直接投资是产业布局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39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市场失灵说和政府监督说。 40.产业政策的手段有行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法律手段 。

三 选择题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

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 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剔夫 3.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爱德华 张伯伦 d罗宾逊夫人 4.下列各项指标中那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a行业集中度

b 市场容量 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d熵指数 5 .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

a节省交易成本 b 便于管理 c 密切人际关系 d 提高生产力 6.产品差异化决策不包括

a.品牌差异化

b.价格差异化 c.服务差异化 d.广告差异 7 下列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中,哪种结构市场进入壁垒最高 a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b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c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8 下面哪项不属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

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 兼并行为 9 下面哪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力

a耐用消费品行业

b工业品行业 c 非耐用品行业 10 纵向一体化是否可以增加厂商的利润与下面的什么因素有关

a上游的市场结构

b下游的市场结构 c下游的生产技术 d与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关

11、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结果又会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这种矛盾现象称为:

a.悖论现象

b.规模报酬递减 c.非有效竞争 d.马歇尔冲突

12、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一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

a.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b.互动关系,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

c.排斥关系,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互不相容

d.厂商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

13、市场集中度是一个从某个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企业数目以及企业

的分布角度来把握市场竞争状态的概念。

a.超额利润率

b.广告密度 c.相对的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 d.产品差别化

14、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a.政府的进入规制

b.沉没成本 c.价格领导 d.集中度 1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16.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7.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

A 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广告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

B广告是企业营销手段之一 C广告可以起到信息披露的作用

D广告可以增加新企业的进入壁垒19.以下哪种价格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最难做到(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非线性定价 20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隔离开的

B.市场必须是能够统一的 C.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

D.市场必须是完全垄断的

21.当消费者需求完全负相关,边际成本非零时,最为有利可图的销售方法是( A.分开销售 B.搭配销售 C.混合搭售 D.纯粹搭售

)22.如果在位企业通过限制性定价降低了产品价格,成功地阻止了潜在厂商的进入,产生的净福利效应是(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23.下列哪种价格行为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嫌疑(

A.因清偿债务而降低商品价格

B.企业转产而出售商品

C.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而出售商品来扩大市场份额

D.厂商歇业而进行的降价行为 24.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

A.霍夫曼

B.克拉克

C.费希尔

D.库兹涅茨 25.根据霍夫曼定律, 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

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

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

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 26.霍夫曼比例是指(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B.消费品工业净产值

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2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 )

A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B.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C.生产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部门

D.生产满足发展和享受的生活需要 28.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分类标准是( )

A.工业化发展阶段

B.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D.产发展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 29.特别适合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是( )

A.重工业优先发展 B产业平衡发展 C.出口导向战略 D.轻工业优先发展 30.配第—克拉克定理中用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是( )

A.劳动力和国民收入

B.劳动力

C.国民收入

D.经济增长 31.西蒙•库兹涅茨用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是( )

A.劳动力和国民收入

B.劳动力

C.国民收入

D.经济增长 32.从总体上来说,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需求因素

B.制度因素

C.科技进步

D.社会因素 33.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 )

A.中观经济理论 B.微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3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体是:( )

A.政府

B.管理者

C.国家

D.企业 35.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 )

A.产业间是否有大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

B.产业间是否均衡

C.产业间比例是否恰当

D.产业构成是否齐全 36.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 )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C.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重点发展传统产业

37.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

)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38.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39.利用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

属于( )

A.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B.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 C外延式扩大再生产.D.消费资料扩大再生产 .40.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 )首创的

A.威廉•配第

B.魁奈

C瓦西里•列昂惕夫.

D.里昂•瓦尔拉斯 .41.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 )

A.系统动力方法

B.博弈论

C.计量经济方法

D.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 42.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 )

A.中间需求部分

B.毛附加价值部分

C.最终需求部分

D.外生部分 43.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的是( )

A.贝恩

B.梅森

C.凯维斯

D.谢菲尔德 44.支持反垄断政策的产业组织学派是( )

A.芝加哥学派

B.新奥地利学派

C.古典学派

D..哈佛学派

45.

在美国一批大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被提出诉讼,如施乐复印机公司案、凯洛特公司案、埃克森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等等,这些案件应是发生在()

A.芝加哥学派主流地位时

B.新奥地利学派主流地位时

C.古典学派主流地位时

D..结构主义占主流地位时 46.产业规制理论的最大缺陷是( )

A.市场失灵一定要通过政府来解决

B.天然的假定了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是没有成本的 C.市场失灵时会自动产生规制

D政府的规制是必要的 47.寡头垄断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厂商之间相互依存

B.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C.厂商可以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决策

D.厂商之间竞争异常激烈 48.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 )

A产业集中度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垄断

49.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应该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复杂兼并

B.水平兼并

C.混合兼并

D.垂直兼并 50.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属于下列哪个规制(

A.直接规制

B.社会规制

C.行业自律规制

D.间接规制

四.简答题

1、产业组织政策及其政策目标

2、请简述库兹涅茨理论。

3、简述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4、阐述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定标准。

5、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其特征。

6、简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7、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8、解释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9、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10、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1、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12、简述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13、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1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16、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17、简述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18、简述进入壁垒及其形成

19、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20、什么是X非效率及其原因

21、简述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22、反垄断政策及其基本内容

23、什么是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 24简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

25试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6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 27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28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价值部分”的经济含义。 29.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30简述雁行发展模式与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的理论渊源 3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32.简述规模经济的成因

33简述范围经济的成因 34简述一体化及其分类 35简述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 36简述横向并购的动机及其途径 37简述横向并购的负面影响

38请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纵向一体化 39简述资产利用理论与混合并购的关系 40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41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42试对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这四种市场形态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4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4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45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46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47 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48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和联系? 49简述集中度与行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

1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2 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3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4.论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5.请阐述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三大主流学派的主要思想。

6.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7..论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8.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9.论述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10.实物性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11 论述产业政策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12.论述主导产业的作用 13.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14.论述可竞争市场的主要内容与政策主张 15.论述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6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产业经济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搭配销售:是指买方在购买一种产品或业务的同时被要求必须购买其他产品和业务。 2可竞争市场: 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没有成本的市场。 3主导产业: 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结构政策: 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现状,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并分阶段地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引导国家经济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政策。

5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规模经济和竞争的活力之间这对难分难解的矛盾,最早是由马歇尔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揭示的,因此后人称这对矛盾为“马歇尔冲突”。

6集中度: 是对中央商务区零售业逐街研究的方法,用街道中销售耐用品商店的建筑面积占中央商务区该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除以街道中销售便利品商店的建筑面积占中央商务区该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7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8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9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10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

11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 12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1935年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费歇尔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即把产业门类划分为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13 支柱产业: 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14 工业化: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过程。

15 产业关联: 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16直接消耗系数: 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17完全消耗系数: 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18 产业波及: 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它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此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 19有效竞争:是介于过度竞争与垄断之间的,既可以发挥竞争效应,又能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市场上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没有垄断现象,新企业能进入市场;存在优胜劣汰的压力,促使企业改进产品、降低费用,使生产集中在效率高、规模适当的企业中进行;能避免过高的销售活动费用。

20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21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或者说是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的调整行为。 22洛伦茨曲线: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23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4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25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

26市场绩效: 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27 X非效率: 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28产业政策: 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29 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30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31产品差异化: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32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33规模经济: 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34范围经济: 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35企业并购: 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36 产业集群: 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 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37 资本节约型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是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在其生产的产品中活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38 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39完全垄断: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公司供应产品或服务。

40 限制性定价: 是指在一个垄断性市场,哪怕是只由一个厂商进行垄断,仍然存在着其他竞争者随时加入近来的威胁,市场占有者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应当心甘情愿地牺牲一些短期利润,适当地降低价格,使市场对潜在的进入者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41 掠夺性定价: 又称劫掠性定价、掠夺价、有时亦称掠夺性定价歧视,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42捆绑销售: 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跨行业和跨品牌的新型营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43纵向一体化: 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44水平并购:即横向兼并,指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业或处于同意加工工艺阶段。

45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为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科学技术水平、消费需求结构、人口基本素质和资源条件,对起初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各产业协调发展。 46产业结构优化: 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合理化和高级化。

二 判断题

参考答案

1-5 vvxvv 6-10 xxvxv 11-15 xxxvv 16-20xxvvv 21-25 vvvvv 26-30 vxvvv

31-35 vvvvv 36-40 vvvxx

三 选择题

参考答案

1-5 AAABA

6-10 DCACD

11-15DBCAA 16-20.DCADA

21-25.BBCCD 26-30.ABCCB 31-35.ACACA 36-40.CCCCC 41-45.DAADD 46-50BADDB

四.简答题

1、产业组织政策及其政策目标

【答案】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特有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指产业组织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的公有的目标;特有目标指产业组织政策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政策,有其特有的目标;具体目标是其一般目标和特有目标在各个时期,各项具体政策内容上的具体化和细分化。

2、请简述库兹涅茨理论。

【答案】库兹涅茨依据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得出的结论

1.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类似,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会有相同幅度的变化,它的总体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但相比之下,服务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它所占的劳动力比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服务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高。

他依据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基准得出的结论

1.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或者说由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到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一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第

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出现上升的势头。

2.越不发达国家其国民经济越多以农业为主,农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较大,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剩余劳动力。

3、简述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答案】1.重工业化过程。所谓重工业化过程,就是工业由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的过程。2.高加工度化过程。所谓高加工度化,是指工业结构从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3.技术集约化过程。所谓技术集约化过程,是指在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过程中,工业各部门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多,以技术密集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工业结构向技术集约化方向发展。

4、阐述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定标准。

【答案】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即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其判定标准:(1)国际基准。(2)需求结构基准。(3)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5、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其特征。

【答案】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也可将其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

一、

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3、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6、简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答案】(1)关联效应标准。也称赫希曼基准,所谓产业关联效果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关程度,在产业关联链中必然存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关联系数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收入弹性标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从需求角度看某产业的变化对人均收入变化的反映度 。需求收入弹性是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产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之比,反映该产业的产品社会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在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以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是符合产业结构变化方向的。 衡量某产业的需求变化对人均收入变化的反映度,有两个指标:即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值和规模弹性值。

(3)生产率标准。该准则是从供给角度,选择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一般地说,重化工业比轻工业技术进步要快,而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又比重工业技术进步要快。 人们只要对各产业部门的增长弹性和技术进步速度进行测定,选择该两项指标值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即可。

7、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答案】(1)按产业间供给与需求联系分: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前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

后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

(2)按产业间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分:单向关联和多项循环关联

单向联系是指A、B、C、D等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多向联系是指A、B、C、D等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3)按产业间的依赖程度分: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所谓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

所谓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

8、解释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答案】(1)、绘制投入产出表 (2)、解释表的结构

1、内生部分。投入产出表的最主要部分。反映了该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间发生的相互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各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表象。

2、最终需求部分。反映该经济系统在这一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需求部分。

3、毛附加价值部分。反映了该经济系统在这一时期内实现的毛附加价值。

9、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答案】有效竞争简单的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1938年梅森归纳了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市场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后来又从二分法发展到三分法:

市场结构标准: 1.集中度不太高 2.市场进入容易

3.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 1.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2.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3.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市场绩效标准

1.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剩的压力 2.随着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3.企业与产品处于适宜规模

4.销售费用在总产费用中的比重不处于过高的状态 5.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力。

10、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度高。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结构。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鲍莫尔提出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即进入市场又退出市场后不能收回的费用。

根据鲍莫尔的理论,集中度只是一个次要的指标,关键是要看影响进入障碍的沉没成本的情况。 该理论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产业,但在制造业,符合可竞争市场的特点的产业较少。

11、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因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逆向因果关系。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简述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答案】市场集中度就是反映买卖双方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所描述的是:某一市场上卖方(或买方)各自的数目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简称为集中度。它是反映特定产业市场的集中程度指标。

1.绝对集中度2.洛伦茨曲线3.基尼系数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5.熵指数(EI指数)

13、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需求价格弹性,进入壁垒,市场需求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变化。

1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答案】含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竞争与垄断相结合且偏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类型。之所以称之为垄断竞争,首先是因为它与完全竞争有类似之处,即存在数量较多的竞争者能够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其次,它又具有垄断的特征,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具备完全替代关系,即存在着所谓的产品差别,企业对其产品又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 特征 :

1、产业集中度较低。

2、产品有差异。

3、进退壁垒较低。

1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答案】含义 :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人的垄断,是指在某一产业中只存在少数厂商对市场的瓜分与控制。寡头垄断是既包含垄断因素,又包含竞争因素但以垄断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它在现实中是一种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

特征:

1、产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16、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答案】含义 :完全垄断,又称纯粹垄断,是同完全竞争相对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指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全部市场供给的市场结构,或者说是只有一个卖者的市场。 特征 :

1、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故产业集中度为100%;

2、没有替代品

3、进入壁垒非常高,使得其它企业的进入成为不可能。

17、简述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答案】含义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在这种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

特征 :

1、产业集中度很低。

2、产品是同质的。

3、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市场信息。

4、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厂商可自由进退。

18、简述进入壁垒及其形成

【答案】所谓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进入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它反映了新企业与现存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从而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进入壁垒的大小既反映了市场内的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潜在企业或新企业所面临的劣势的程度。规范地说,进入壁垒,系指所有妨碍企业自由进入某一特定市场的一切障碍因素,它是经济的、技术的以及法律的、行政制度的等等障碍的总和。

进入壁垒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和法律法规 2.规模经济 3.产品差异性 4.对某一要素的垄断 5.策略性行为

19、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答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市场绩效也表示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因此,绩效的衡量同经济活动的目标密不可分。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综合性的目标。社会福利目标本身包括了社会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和进步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对市场绩效的评价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20、什么是X非效率及其原因

【答案】所谓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莱宾斯坦教授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因为这种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为X低效率”。

大企业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

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

21、简述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答案】 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理由是: 1.技术创新的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 2.研究与开发中也存在着规模经济;

3.大企业能够从发明和创新活动的成果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4.维护和巩固垄断地位的需要迫使大企业开展更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活动。 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理由是:

1.垄断地位一旦形成,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行为就会逐渐消失,市场支配能力反而成为限制技术进步的障碍。

2.大企业所拥有的大规模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也会变成劣势。 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22、反垄断政策及其基本内容

【答案】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都是最主要的产业组织政策,具体表现为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以及反垄断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协调企业的盈利行为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1.禁止私人垄断和卡特尔协议 2.禁止市场过度集中 3.禁止滥用市场势力

23、什么是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

【答案】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中的主导方面和关键部分。它的特点是着眼于未来的产业优势,直接服务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战略产业扶植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来增强对战略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再通过战略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该政策背后是一种非均衡发展和争取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思路。

24简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

【答案】(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

25试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案】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6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

【答案】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7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答案】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 (4)产业布局理 (5)产业发展理论 (6)产业政策研究

28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价值部分”的经济含义。

【答案】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因此,这一部分横向各产业和纵向各产业的排列是相互对应的。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也就是所有产业生产中所需该产业产品的情况,亦即中间需求情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生产中向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也就是所有产业向该产业的中间投入情况

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最终产品的去向,即最终需求,大致分为三部分的流向:一是消费部分,具体可分为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两部分,前者是指家庭消费的总和,后者是指公共福利、社会保障、政府等行政性支出的各种社会性消费;二是投资部分,是由固定资产更新与新增固定资产两部分构成,其中新增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三是出口部分。

毛附加价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这部分包括两块:一块是各产业部门提留的折旧;另一块是各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实现的净产值(附加价值),亦即新创造的价值。净产值又可分为劳动者报酬和社会纯收入两部分。所以,毛附加价值部分反映了各产业提取折旧基金的价值及其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以及国民收入额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比例

29.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答案】(1)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最优组织形式,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2)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创造市场秩序和最优经济社会。(3)政府不要过多敢于经济活动。

30简述雁行发展模式与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的理论渊源

【答案】小岛清教授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因此,小岛清的这一理论又可称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在小岛清看来,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顺贸易导向型和逆贸易导向型两种.(1)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运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有机结合,实现后进国对先进国的“追赶型”发展。(2)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运用国际直接投资(FDI)方式,实现先进国家(投资国)与后进国(被投资国)之间的动态产业转移。(3)保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FDI)良性互动,实现不同层次产业循环正常运转。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原则组织经济活动,或者说如何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资源能源投入、高经济产出、低污染物排放”的新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由循环经济内涵、现有经济活动组织方式和相关实践经验所决定

3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

第一条件使任何单个主体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减少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二条件由于个别售卖者的产品和他的竞争者完全一样,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价格。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这包括:

第一,劳动可以毫无障碍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无障碍流动。

第二,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垄断要素的投入。

第三,新资本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老资本可以毫无障碍地退出。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32.简述规模经济的成因

【答案】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存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厂商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示出来.33简述范围经济的成因

【答案】

1、投入要素。表现为生产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 范围经济相关书籍率,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2、管理者的充分发挥。表现为在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其他产品和业务时,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人员来进行管理,而不必增加新的投入,节约交易费用,这一点在纵向一体化这种范围经济的特殊形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沿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进行多产品生产时,企业可以减少在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出售自己,成品中的交易活动,即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34简述一体化及其分类

【答案】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有目的的将互相联系密切的经营活动纳入企业体系之中,组成一个统一经济实体的控制和支配过程。

一体化战略是由若干关联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经营联合体,主要包括垂直一体化(生产企业同供应商、销售商串联)、前向一体化(生产企业同销售商联合)、后向一体化(生产商同原料供应商联合)、横向一体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

35简述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

【答案】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多元经营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第一,从拓展市场的角度看,可以为增长提供新的载体。当企业原有的经营领域没有更大的赢利机会时,开辟新领域等于开辟了新的天地。

第二,从把握机会的角度看,可以保证经营有足够的灵活性,也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三,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可以保证企业总体赢利的稳定,也就是“把鸡蛋装在不同的篮子里”。 第四,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可以使企业的优势资源得到共享,在资源利用上起到放大作用

36简述横向并购的动机及其途径

【答案】

动机: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3.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

5.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 6.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

途径: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

37简述横向并购的负面影响

【答案】大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很可能使兼并后的企业获得市场支配能力。这种市场支配能力可能表现为提高产品价格,采取行动阻止其他企业进入或者消除竞争对手,或者在原材料供给方面形成买方垄断等。

38请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纵向一体化

【答案】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后,企业为了有效地管理新增加的生产部门要付出一定的管理费用。因为该部门失去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动机机制将弱化,进而带来机会成本的损失。另外,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后,整个生产链将会延长,给生产能力平衡带来困难,使原来可能是规模经济的企业变成规模不经济。

企业的市场购买还是纵向一体化的战略选择,是通过比较市场的交易费用M与一体化后的管理费用加新增成本(B+C)的大小所决定的。M>B+C,企业将选择纵向一体化战略;M

39简述资产利用理论与混合并购的关系

【答案】 混合并购是指分属不同产业领域,即无工艺上的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相同的企业间的并购。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进行多角化经营,以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混合并购的目的在于减少长期在一个行业里经营所带来的风险。

资源利用理论把企业看作是由能够从事一定独立经营活动的有形资产、人和无形资产的资源集合。某些资产相对来说是产品专用资产,只能用于生产特定的商品和服务,而另一些资产则可以通用于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种类型的资产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元法得以充分利用,那么把它用于其他方面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利用的方式可以是出售或出租这部分资产,也可以通过多角化并购自己留用这部分资产,特别是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企业通常认为自己通过内部组织比通过市场利用这部分资产将更有效率,所以,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多角化并购来利用这部分资产。

40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答案】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41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答案】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在与其夫人共著的 《产业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其后,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并专门设章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马歇尔意义上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收益递减与收益递增等现代产业组织的主要概念与内容。

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这一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一种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张伯伦特别注重分析现实的市场关系,其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以垄断因素的强弱程度为依据,对市场形态作了分类,把市场划分为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多种类型,总结了不同市场形态下价格的形成和作用特点。他还着重分析了垄断竞争、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集团和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品差别化、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问题。

许多产业组织学教科书都把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42试对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这四种市场形态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答案】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也称为“纯粹竞争”,也就是说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这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是: (1)产业集中度很低。 (2)产品同一性很高。

(3)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的壁垒。 (4)完备信息。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相对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是:

(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

(2)没有替代产品。完全垄断企业出售的产品没有直接替代产品,所以它的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

(3)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 (1)产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 差别较大。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完全竞争。它的主要特点是 (1)产业集中度较低。 (2)产品有差别。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4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产品主体差异化。(2)品牌差异化。(3)价格差异化。(4)渠道差异化。(5)促销差异化。(6)服务差异化。

44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答案】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即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的集度水平,或改变行业市场的规模分布结构。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现有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

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这些试图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的顾客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45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案】(1)由埋没费用形成的退出壁垒(2)解雇费用形成的退出壁垒 (3)固定成本形成的退出壁垒 (4)结合生产形成的退出壁垒 (5)政策、法规形成的退出壁垒

46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案】经济学家所做的部分研究数据表明,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能力方面,大企业在发 明和创新的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其规模的比重,可见在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投入方面大企业的确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不仅证明了大企业投入的能力,而且也无可否认地表明了大企业技术进步投入的意愿。就实际贡献而言,实证研究表明,大、中、小型企业在发明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与产业类别、技术进步阶段的特点、专业化分工程度以及政府政策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经常是互相补充和联系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小企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从而加速了技术进步的进程。因此,技术进步并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进步上都可以有所作为

47 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答案】产业结构则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 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48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案】社会经济存在三个大的层次,与此相适应,研究社会基本经济问题的理论经济学也有三大部分组成,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的总量。微观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集合是产业,产业的集合和消费者、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产业正处于中间层次,介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只有产业经济学是中观经济,也只有产业经济学才是中观经济学。

49简述集中度与行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一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利润率高低的重要标志。

五.论述题

1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改变。我们将主要讨论前三项因素。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即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的集中度水平,或改变行业市场的规模分布结构。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现有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这些试图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的顾客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3.进入和退出壁垒: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入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2 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 1.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1)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是企业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性定价行为;

(2)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之后才能提高价格;

(3)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

掠夺性定价行为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大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教训不合作的竞争对手,但是同时它也向意欲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发出了警告。因此,掠夺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的直接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限制性定价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那么这个企业采取的就是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即市场主导企业经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3.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4.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5.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4.论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答案】

1.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

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

2.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这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

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

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3.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X非效率。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5.请阐述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三大主流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

(1)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注:所谓SCP是Structure(市场结构)-Conduct(市场行为)-Performance(市场绩效)的简称,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

(2)芝加哥学派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扰。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3)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在基础理论上的区别构成了新奥地利学派的最主要特征。针对新古典学派通过均衡对市场进行分析,把经济学当做客观的科学并模仿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来构筑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新奥学派对此进行了批评。他们从主观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通常存在某种规律性,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而经济规律是通过对一些不言而喻的公里进行逻辑推论而发现的,历史事实是由多种因素发生作用的复合结果,因此难以用来检验经济理论。所以该学派极力否定作为经济分析工具的现代数学方法,主张经济现象应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方法,按“人类行为是实现其目的的合理行为”这一公理,通过语音进行阐述。 6.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答案】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7.论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答案】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领域较广,可以对特定需求和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由于特定需求和特定产业的生产或扩大对其他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搞好国民特定需求和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一)特定需求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这种特定需求往往指特大型投资项目所造成的特殊需求。例如,高速公里、铁路、港湾等投资项目,这些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而且一旦实施,就会增加大量需求,这些需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产业部门。如果受到较大波及的产业生产能力没有得到相应发展,那么该大型投资需求会导致物资供应严重短缺和价格上涨,甚至诱发和拉动通货膨胀,最终影响投资的运行效果。所以说,它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特定产业波及效果预测分析

对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实际上是解决应选择何种产业为主导产业,应扶植、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为战略产业的问题。一般的说,对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分以下两种情况: (1)这个国家没有这一产业 通过预测分析可以算出该产业的建立对原有各产业的波及效果。 (2)该国家有这一类产业或国家内某一地区有这类工厂,并投入结构也是相同的。可以用来测定任何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果系数。

8.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9.论述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1)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人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①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吻合,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经济分析的对象,都是起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足迹,不断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一总量分析一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②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②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 ③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人。

10.实物性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答案】

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它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各个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

设立前提:(1)产业活动的独立性。(2)产业产出的单一性(3)规模报酬的不变性(4)技术的相对稳定性(5)价格体系的公正性 均衡关系:

各产业的总需求=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社会总需求(总产出)=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 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附加值

社会总供给(总投入)=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合计+各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合计 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合计 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合计 各产业的总需求=各产业的总投入(即投入=产出) 11 论述产业政策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答案】

1.弥补“市场失灵”。产业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有责任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产业政策的最普遍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如通过推行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政府可以限制垄断的蔓延,促进有效竞争的形成,加速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加速教育与科技发展。 2.促进超常规发展。例如,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的初期都会遇到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薄弱的“瓶颈制约”。这些部门的“外部性”较强,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本身却投资巨大,营利性低、资本回收周期长,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肯定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经济“起飞”所要求的条件,必须运用产业倾斜政策,聚集资本,加快“瓶颈”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政策是后发国家促进超常规发展,实现赶超目标的重要工具。

3.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完全可以根据科学的预见实现事前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有效地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成长壮大,可以有秩序、低成本地实现衰退产业的撤退和调整,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4.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立在本国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本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基础之上的。产业政策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这是产业政策在最近十几年间表现出来的全新功能。

12.论述主导产业的作用 【答案】

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13.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答案】

(一)关联效应标准

也称赫希曼基准,该基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所谓产业关联效果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关程度。赫希曼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指出,在产业关联链中必然存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关联系数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将这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时发展。一般而言,制造中间产品的产业因其处于产品生产链的中间环节,其发展需要前、后向产业的支持,因而能促进前、后向产业的发展。但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很多,以关联度基准选择主导产业,还必须结合其他准则综合确定。

(二)收入弹性标准

收入弹性标准是由日本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从需求角度看某产业的变化对人均收入变化的反应度。

需求收入弹性是在价格实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产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之比,反应该产业的产品社会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相同的,即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一些商品的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将快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幅度,而对另外一些商品的需求量的增长幅度或是慢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幅度,或是索性出现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需求量反而缩小的情况。因此,在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以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是符合产业结构变化方向的。

(三)生产率标准

这也是由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准则。

该准则是从供给,根据各产业产出增长的前景和技术进步的状况,选择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各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重化工业比轻化工业技术进步要快,而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又比重工业技术进步要快。由于技术进步与附加价值的提高成正比关系,因此,选择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高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植,就能在提高国民经济附加价值产出水平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讲。 14.论述可竞争市场的主要内容与政策主张 【答案】

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

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15.论述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

(1)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通(即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市场占用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的集中度水平,或改变行业市场的规模分布结构(2)形成市场壁垒。现有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该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这些试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的顾客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此,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高

16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答案]

1.配第—克拉克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 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

产业经济学试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学习心得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