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努力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4: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身残志不残

亲情洒人间

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优秀共产党员努力·巴斯塔阿洪先进事迹材料

激湍的巩乃斯河,纵贯阿热勒托别镇大地,清澈的河水,无私地滋润着沿岸的山川、草木,哺育了一代代勤劳、智慧的阿热勒托别人民。努力·巴斯塔阿洪,一个喝巩乃斯河水长大,身患二级肢残的残疾人,他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却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的乐章,照亮了阿热勒托别镇孤寡老人的心。

家园-用执着来构建

今年43岁的努力,维吾尔族,中等个头,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饱受风吹日晒的他皮肤显得黝黑,从小因先天性小儿麻痹,右腿残疾,走路时,总是一瘸一拐,步履蹒跚,有些吃力。初中毕业之后,16岁的努力,在原阿热勒托别镇职工食堂当起了一名食堂管理员,经过的8年的磨练和悉心学习,厨艺日趋娴熟,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厨师。一次,努力去敬老院,他看到10个无依无靠的老人,孤苦伶仃地住在几间房屋里,房前如戈壁滩一样荒芜,他的心情沉重,想到他们和自已一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从此他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1990年,他主动请缨,要求担任敬老院管理员,努力凭着对敬老事业的热忱和执着深深地感动了镇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后,将此重任交给了他。敬老院初建时,除了几间房屋外,院落内是一片戈壁荒滩。房屋内除了铁床外,没有任何的物品,设施简陋,条件非常艰苦。面对这些,努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初任管理员的他,有些灰心丧气,但他凭着对敬老事业的忠诚,没有忘记领导和群众对他的期望,立即消除了退缩的念头,下定决心,要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这里的生活环境,为孤寡老人和儿童创造一个幸福家园。仅凭他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他多次与镇上各中心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清除垃圾,平整场地,并联系小四轮将院内清理出的石头运出,全部用土填平。春季造林之际,他又多方打探,将别人用不完的树苗,拉到敬老院,和这里的老人们一起种树、种草,修建花池。为了改善居住环境,2002年,努力又积极争取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为敬老院配备了4台彩电,开通了有线电视,安装了暖气。多方筹措资金购臵了20多张沙发床,就是这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同志视敬老院如自己的家一样,付出艰辛的劳动,精心装扮,逐步使敬

老院呈现出勃勃生机。如今的敬老院,占地15亩,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住房共18间,同时建有活动室、厨房、锅炉房、澡堂等配套设施,以往烧火炉取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院内花草丛生,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已成为20多名老人安度晚年、孤儿们幸福生活的乐园。闲暇之余,这里的老人和孩子总是聚在一起打扑克、玩跳棋、象棋,生活多姿多彩。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热情服务,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使敬老院远近闻名,被当地群众誉为“孤寡老人的疗养院”。1999年被原伊犁地区党委评为“十佳”敬老院。1995年至今连续11年被新源县委、县政府评为“敬老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被伊犁州党委、新源县委评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努力本人从1992年至今连续13年被新源县委、县政府“敬老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8月25日,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周俊林带队组织伊犁州八县两市民政局局长一行到该镇敬老院进行观摩、学习和交流。2005年8月,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到该镇敬老院进行了调研,对该镇敬老院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亲人——用真情来抚慰

“视孤寡老人和儿童如亲人”,是努力嘴边经常挂着的话。努力16年如一日践行着这句话。与其说他是院长,不如说他是这里的“大家长”,而院里的20多老人每个都是他宠爱的“孩子”…… 在敬老院,努力是一个大管家,各项工作要操心,老人和孩子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得管,事事都要考虑周全,就象关心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着他们。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为了方便服侍那些经常生病的老人,他在敬老院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房间,只要有人生病,他就吃住在敬老院,一步不离地对其照顾。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1995年,该镇沙哈提阔里村一个9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张富,因患高血压病导致半身不隧,一直无人照顾,努力听说后,立即把他接到敬老院,对他尽心照顾,并为他医治,按时给老人喂药。一次,老人的大小便满床都是,但努力没有嫌脏,自己动手为老人把床铺亲历干净,让老人安安心心生活。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给老人炖好骨头汤,并亲自给老人喂,老人感动的流下了热泪,紧紧抓住努力的手说:“谢谢你”,简单的话语里透露着老人对努力的一片感激之情。五年后,这位老人去世,临终之际,他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按照汉族风俗,出殡的时候又是给老人烧纸、又是扔“纸钱”,处理了老人的后事,给全体老人给了很大的安慰,这在当地已传为佳话。1996年,该镇哈拉海依苏村村班干部向他反映,本村有位65岁的妇女,一只眼睛失明,带着两个二十岁

左右、神经不太正常的女儿和儿子,生活过的非常艰难,努力听说后,马上到她家里了解情况,当他看到一家三口人住在象马棚一样的房子里时,母子三人个个瘦骨嶙峋,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当即把她们母子三人接回了敬老院,为她们解决了住房,这位妇女患有间歇性神经病,每隔半个月、一个月要发作一次,发作的时候谁也不敢靠近,为了治好她的病,努力经常去医院咨询,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调整治疗办法,在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部分钱帮老人买些补药,就这样努力坚持了六年,但最终因年岁已高,于2002年不幸去世,临终之前,她拉着努力的手,含着泪说:“孩子,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

他曾经在不少老人身边,陪他们走完最后一程。他在敬老院16年,送起了14位老人,其中有6位是瘫痪病人,在他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看到他们这么依恋着我,我真的很满足很幸福。”努力动情地说。

温暖——用爱心来融汇

在敬老院生活着汉、哈、维、回、俄罗斯等5个民族的老人和儿童,无论是春节或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努力院长按照不同民俗,过好每个民族的节日,各族老人相互照顾,关心,组建了一个幸福和睦、生活快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努力院长是个喜欢探索和琢磨的人,他知道仅凭院里几名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照料是不够的,需要把这种爱心洒遍阿热勒托别镇的每个角落。

他经常动员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为老人们提供免费体检服务项目,动员理发店里的店员义务为老人们理发,不仅动员全社会来关心、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且想方设法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经常与各学校联系,组织学生为老人做慰问演出,给老人们平淡的生活带来快乐。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他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他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为了得到镇党委、政府支持,他经常找领导汇报工作,谈自己的想法,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后,全镇上下掀起了一股“为孤寡老人和儿童献爱心”的活动热潮,每年,全镇各行各业都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累计金额达到了10余万元,这对改善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05年初,努力又找到了镇上的领导,提出了“镇党政领导结亲戚”的想法,立即受到了领导的支持。14名科级领导干部与院里的24名老人结成了亲戚,逢年过节,镇党政领导还亲自登门,

慰问他们。每个月初,努力还联系各中心学校的师生到敬老院,为老人和孩子们开展文艺表演、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理发等活动,使院里的老人和孩子真正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院里年过半百的老人巴仙认识了这里40岁的寡妇乌鲁木汗,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知道此事后,努力非常热心,首开先河,为两位孤寡老人操办了婚事,这在全州已传为佳话。如今,两位老人相敬如宾,生活十分甜蜜。

16年来,努力在敬老院住的日子此在家里住的日子多,他把本属于自己的幸福让给了老人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送给老人们,为了老人的幸福,他人瘦了,头白了。如今的敬老院里,彩电、洗衣机、供暖设备一应俱全,仓房里吃的、穿的、用的,一摞摞、一袋袋、一桶桶、一坛坛,让老人们得到了安度晚年的幸福。2006年6月27日,在努力的建议下,在敬老院成立了社区爱心服务基地,动员全社会的人员来关注这些孤寡老人。

奉献——用无私来诠释

认识努力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手绝活,那就是他们本民族的烤羊肉串,自幼学过厨艺的他,对烤羊肉串是再熟稔不过了,他烤的羊肉串在该镇是小有名气的,很多人家举办喜庆活动,都会找他来帮忙,他自己对此也非常的爱好,是有求必应,烧烤羊肉是该镇的特色小吃,很多旅游的人都慕名而来,卖的很火,朋友们都劝他:“努力卖羊肉串吧!不出三年保准发。”努力只是笑笑,说:“人不能光为钱活着。”

努力经常这样激励自己,要让这些老人安度晚年,自己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自己也曾感慨地说:如果当初自己放弃敬老院院长的职务,而去做生意的话,生活或许比现在要好的多。但他丝毫没有任何的埋怨,16年如一日,把敬老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虽然至今没有解决编制问题,仅靠530多元的临时工工资度日,但他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的要求。起初,从事敬老工作,妻子、亲戚和朋友都曾骂他是傻子,但他笑着说:我也是一名残疾人,也有家庭和孩子,但这些孤寡老人和儿童更需要我们照顾,需要我们大家去关心和爱护他们。正是凭着一种毅力和对敬老事业的执着,他坚持下来,走到了今天。

由于一心扑在事业上,16年里,他只陪妻子和女儿逛过几次街,女儿起先也很不理解她。女儿8岁那年高烧住院,他几天后才有空去看,女儿生气地说:“你是事业疯子,我恨死你了!”。女儿鞋子烂了,曾多次向父亲要求买一双新鞋,努力总是嘴上答应着,可是看到院里的老人和孩子鞋子烂了,衣服破旧了,他自掏腰包为他们添臵了新鞋和衣服,从点点滴滴

把无私的爱献给了老人和孩子,却把女儿买鞋的事忘的一干二净。爱撒娇的女儿总是埋怨父亲,但是女儿14岁懂事后,开始理解事业的艰难、父亲的“疯狂”。那年父亲节,女儿特意送上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父亲,您辛苦了。”看到这几行字,努力激动得哭了。

默默的十六年,努力老了,但是敬老院却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榆柳成行、老人欢笑。站在宽敞的水泥平台上,看到的是清澈见底的池塘,听到的是鸡鸣鸟叫的田园风光,不知情的人进去,还以为是旅游胜地呢?难怪老人们把这样一句话常挂在嘴边:“努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儿子,我们知足了”。

是啊,一盆炭火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老人们从努力身上感受到了某种生命的原动力,它激荡着人们的心灵,鞭策着人们的行动。这种力量来自心海的深处,不见狂澜巨涛,却能令人驾驶着生命的航船一路前进,朝着那光辉的彼岸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典型发言)

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典型发言)

努力

强引导 树典型 努力提升全民创业新水平

解放思想,努力开创龙岗城管工作新局面(典型材料)

非公党建典型经验——努力抓好党建工作 引领企业蓬勃发展

努力建设

努力方向

努力方向

努力口号

努力典型材料
《努力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努力格言 典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