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音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2: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音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摘要: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的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 关键字:音乐、快乐、创造、分享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而艺术教育中的音乐能抒发孩子们的情感,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孩子们的想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的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反复机械练习歌唱,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己想:“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结果幼儿什么感觉也没有了!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的到位与否要求非常严,因此机械的练习消磨了幼儿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根本谈不上享受,“快乐”从何获得?

新纲要颁布后,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内,强调对幼儿进行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幼儿的音乐活动,重新审视音乐活动中的幼儿。我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应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教师自己花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往往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流行歌曲的旋律充斥着大街小巷。其中,一些曲调优美、节奏简单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多地被幼儿所传唱.如:《大花轿》、《情深深雨蒙蒙》、《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但这些歌曲的歌词往往都是描写成人的情感生活,不适合幼儿演唱,且歌词也很饶舌,幼儿不易学会。更有甚者,歌词粗俗低级,极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但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在晨间游戏、课间、角色游戏中时常能听见他们哼唱一些带有“哥哥”、“妹妹”、“情爱”、“怨恨”等字眼的歌曲……怎样才能让幼儿健康地演唱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让他们享受音乐的快乐呢?于是我设计了歌唱活动《兔子和狼》。利用《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流行歌曲的旋律,巧妙地将“兔子”和“狼”的形象编进歌曲里。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能记住健康的富有情节的歌词,又能唱他们喜欢的旋律,孩子们过足了演唱流行歌曲的瘾,真是一举两得!

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自己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又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不但想唱《兔子和狼》的歌,我还想边唱边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我想把《兔子和狼》的故事画出来给爸爸妈妈看”!……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众多幼儿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孩子们得到满足。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小舞台”、“歌剧院”“音乐创意室”、“小画廊”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喜欢音乐,喜欢这些表现形式,但表现还停留在对活动形式本身感兴趣上,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幼儿表现能力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呢?幼儿的创造表现是由环境和材料引发的,通过环境、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的内心冲突,进而引发幼儿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节奏图谱、操作卡、头饰等道具,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不再是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

人们常说幼儿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是不符合成人逻辑的,幼儿说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天性。为什么模仿会使幼儿厌倦,而创造性的活动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这说明,幼儿喜欢创造,创造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自信和满足。陶行之在二十一世纪初发表的《创造宣言》时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时时处处创造的重要性;南师大屠美如、楼必生在《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中关于艺术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的相关论述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特质,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南师大许卓雅教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实践》中强调了“应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这一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模仿,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的创造活动;孔祖英教授在《新纲要解读》中谈到新纲要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和感受并重的教育观。《纲要》指出,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究。

幼儿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与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一次课间休息,几个幼儿用小手拍击桌子,发出响亮、整齐的:“啪啪”声。别的幼儿听到了觉得很好玩,也用小手一齐拍击桌子,教室里拍击桌子的声音响成一片。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引导幼儿试者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击桌子会发出怎样不同的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探索,发现用整个手掌拍击桌子会发出“啪啪”声;用手指的指尖敲击桌子会发出清脆的“的的”声;还发现将手握成敲门状,用手指的关节处敲击桌子会发出好听的“笃笃”声等。然后我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孩子们探索的活动中,发现有规律的改变手的敲击部位来敲击桌子,小桌子竟然能唱歌!我提议让孩子们用小手来使小桌子唱歌,孩子们尽情地在教室里玩耍,拍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玩耍中不知不觉渗透了音乐教育。孩子们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的活动,但孩子们并未感到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反而觉得:原来我的小手真能干,真的能使小桌子唱歌,发出那么多不同的声音啊!我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情境,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幼儿在活动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享受了创造的快乐。

三、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

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大大改变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使得许多孩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会合作。幼儿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创造,自我欣赏和自我满足,对于怎样和朋友合作,怎样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欣赏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乐的体验很少。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长足进步。《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在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门》中,教师和幼儿在充满童话色彩的环境中,一起欣赏了一段充满神奇的音乐,并随音乐创编了小动物探险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们必须想办法搭建神奇的门才能逃出森林”。孩子们在老师故意设计的冲突中开始了自己的创意,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热烈讨论起来,并开始迫不及待的自由组合用身体搭建了许多有趣的门:与同伴坐在地上,双脚靠拢搭建了“脚门”,与同伴手脚着地用屁股搭起“连环门”,两人后脑勺靠后脑勺,手向后牵手,取名“人字门”……许多的想法在和同伴的商量和尝试中获得。在活动中给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参观的空间,幼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也分享了同伴的快乐。教师重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重视了活动过程中耗子的愉悦,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让更多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教师引导幼儿不要一味强调自己技能的表现,不要一味追求自己创造的数量的多少,而应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的成功,关注自己的创造所给同伴带来的快乐,同时同伴的快乐才会使自己更快乐。

快乐是儿童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的

好心理让孩子快乐成长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音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音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