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

宏育小学:刘桂顺

【设计理念】

生活是“生”的,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使教师不说一句话,学生也能掌握知识。本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不是由抽象的旧知识引入,而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让学生发现新知识产生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在朗读中了解太阳、北极星、树木、积雪指示方向的有趣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知道天然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利用哪些指南针才能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课文中涉及自然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如“天然的指南针”“忠实的向导”“指路灯”,以及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枝叶稀的一面是北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要是你跟朋友出去野外郊游,却不小心迷了路,哪该怎么办呢?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朋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渎课文,圈生字画出词语,标明小节序号。 2.文中介绍了那几种天然指南针帮我们辨别方向? 3.小组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生字词。(重点抽查学困生)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播放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齐读第一小节,理解“指南针、天然指南针”的含义。认识“针”字。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5小节,用横线勾出文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生交流汇报,师板书。) 4.想一想,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的? 5.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太阳)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天然的指南针是谁,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 (2)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 (3)自由朗读这一小节,读出趣味。 6.师生共同小结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

7.学生在小组内学习3—5小节。选出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进行交流:

北极星:

(1)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2)(课件:夜晚,北极星高挂北方,北斗七星围绕它转)介绍北极星、北斗七星。生交流了解的相关知识。

(3)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大树:

(1)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棵大树,你发现了什么?理解:稠。

(2)小组讨论:为什么同一棵大树一边枝叶稠,一边枝叶稀。

(3)请在小组内比赛读第四小节,看谁读得最好。

积雪:

(1)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2)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吗?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边,还是北边呢?

(3)指名说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课件演示沟渠里积雪化的过程)让生理解雪化得快的是北边。

8.过渡:其实,在野外迷了路并不可怕,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1)自由读最后一小节。指名读,分组比赛读。 (2)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细的分析,品读,感悟理解。采用扶放结合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课外延伸,拓展升华

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各是怎样告诉你准确方向的?

五、课堂总结,推荐好书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你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希望同学们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小年儿童百科全书》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增长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东升、西落

北极星 指向北方

大树 稠南、稀北

积雪 南慢、北快

细细观察 多多去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