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北航附小

郭育新

一、背景:

《养花》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养花》时,我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学生在经历“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同时,我看到,现在的小学生怕作文,原因诸多:

一、生活枯燥,每天两点一线,从家到校,从校到家,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

二、不善观察,许多可写的素材,在学生眼里熟视无睹;

三、命题单调。自然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不做细谈。许多教师也讨厌作文课,认为学生没生活不好命题。其实,在学生教材、教学实践、生活实际中的作文素材实在是太多了。于是我就想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材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读完好文章,教师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自然结合,让学生动动笔,激发学生兴趣,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学习名家名人的语言技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我之所以选择《养花》这篇文章,是想通过《养花》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老舍爱养花,得到了生活的乐趣,而学生们也有许多爱好,如养殖、收集等,也有某些专长。和老舍一样,也会有高兴的事或伤心的事,也会有感受,可仿《养花》的写法把自己的生活写下来,一来二去,或许可摸索出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也增加了对生活的感悟力。

学生的生活其实不枯燥,光是这一篇,可写的就多极了,有学生写自己爱玩电子游玩,如何千方百计地满足自己的玩欲,而又如何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阴挠,以至于有笑、有泪。有学生写自己养各种小动物的感觉,养宠物虽然影响学

1 业,但也丰富了情感。有的写自己学习某专业技能遇到困难时的沮丧和战胜困难的兴奋,还有的写自己某种业余爱好,如集邮、运动等,通过这些兴趣爱好,提高了能力,丰富了知识,得益不少。

二、案例:

我从题目入手:同学们你们养过花吗?你们喜欢养花嘛?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养花的快乐和烦恼?然后很快进入主题,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说的很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关于养花的文章--《养花》。老舍先生因为爱花而爱养花,通过养花他得到了很多快乐和感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感受是否和老舍先生一样。(板书课题)

在学生分段读课文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们的读音后我想学生们介绍了有关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老舍先生对于我们来说应该都不陌生,我们上期曾经学过他的一篇文章《草原》。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老舍先生的相关资料。

学生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还创作了《龙须沟》、《月牙儿》、《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我在让学生默读完课文之后,给文章的各个段落写上小标题,这样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问学生:其实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1-6自然段都在写养花的什么?再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老舍先生养花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就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在学完一二段之后,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喜”和“笑”?请大家画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又为什么“忧”和“泪”?画出句子来读一读。为什么把“忧”和“泪”也当作是养花的乐趣?请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养花也有忧伤,(菊秧被砸死了,全家几天没有笑容)。从养花中体味到“忧伤”的情感,这也是一种乐趣。把劳动成果与朋友们分享是一种乐趣。紧紧围绕乐趣。让学生读相关的语句体会 2 这种乐趣。接下来进入难点:指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分小组讨论汇报: ⑴、第三自然段与第

一、二自然段是怎样紧密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作者是怎样养花的?从中得到了什么乐趣? ⑶、“如此循环„„胜于吃药”指的是什么! ⑷、“多么有意思呀!”“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分别是对什么来讲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

A、第三自然段开头用“不过”一词承接上文,然后用“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一句进一步加以补充说明,这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句,使上下文紧密的连接起来。

B、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好朋友——关切)它们;浇浇这颗,搬搬那盆;天气突变时抢救花草。

养花能增长知识,从获取知识中得到乐趣;养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从劳动中获得乐趣。

C、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颗,搬搬那盆,然后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胜于吃药。

D、“多么有意思呀!”是指“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这多么有意思呀!”是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天气突变,抢救花草,付出辛勤的劳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爱花的思想感情。

为了导入我课后要进行的作文教学,我让学生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A、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B、明确: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是分总关系。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在全文中起了总结、点名中心的作用。

全文层次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性强。过渡自然而巧妙,语言间洁、准确。开头讲“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接着从不同方面讲述养花的乐趣,最后概括起来总述,点名中心。全文条例十分清楚。

最后,总结全文:想想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我”养花的乐趣的? 在讲完课文之后,我安排了课外练笔中运用: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 3 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如果你没有养花,那就谈谈你的乐趣吧。

三、展示:

现在常听到一些学生说:“我最怕作文,写作文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呀!”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根治的“顽症”。一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积累,任何作家也写不出生动感人的篇章。养花是老舍先生的爱好之一,也是他消遣的好方式,这本是生活琐事,许多学生也有养花的习惯,但为什么就写不出作文呢?我们的学生常常认为养花之类是生活中的小事,不值一提,因此不屑一顾,没有注意观察,写作时便觉得囊中无物,不知所云;而老舍先生却用自己的眼去观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怎能不感人呢?所以我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怎样安排材料,写出自己生活中的乐趣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写,值得写的东西。

在此后,我们的学生便开始每天写日记,或多或少,有的还尝试着写观察日记,读读他们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虽然有的还很稚嫩,但却很真实。

四、《养花》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上完了,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课能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在语文阅 4 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不足之处是老毛病,老师总不放心孩子,话多,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个老问题。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推荐)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习作水平

浅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