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杜俊

(学号090401106)

【摘 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4]。

【关键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村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但是中国目前的许多经济问题也均导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的由来。建国前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群众劳动积极性,然而,集体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破坏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和劳动自主权,在经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农民处于贫困状态,“三农”困境基本形成。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出现波动,通货膨胀和政治**相互影响,农民负担加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农问题再次突出:农民种田亏本,城乡差距加大。

2.三农问题的现状:(1)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2)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3)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3.三农问题的对策:一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对农民进行松绑、减负、扶持。例如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份的部分县市开展农村税费改革了;2009年8月4日人力资源部透露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二是引入市场机制,激活农村市场。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例如2009年9月15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城乡差距缩小到2.5倍。四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五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2009年7月26日,江苏省已实现自然村100%通宽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的省份,全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六是构建四大系统:维权政治系统;政府支持系统;社会扶持系统;农村自解系统。例如:最高人民法院2月1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人民法庭工作的通知》,提出人民法庭要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维护农民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权能。把农民依法享有的对承包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能落实到实处,实施全方位的司法保护。又例如大学生村官,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是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2.是推广了新技术,带来了新方法3.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7]。七是加快城市化和建设小城镇。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待农民、农业、农村的政策上发生了许多变化。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5955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637亿元,增

长了37.9%;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到了7161亿元,同比增长了1206亿元[3]。

在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这是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重大创新。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2005年11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明确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一次关于“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表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未来数年科学发展的首要方略。2005年12月28日到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会议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修改后2006年以中央一号文件下发,这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1]。

改革开放33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许多的明显的变化。

一、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推进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梯度向城镇转移。中心城区实行农村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近郊和远郊区以县城和区域中心镇为重点,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参照城镇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二、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33年来,不断探索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特别是2003年以来,把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引领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着力推动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努力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三、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农村社会事业得到较大进步,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深入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整治、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广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建设农村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保等社会公共事业。

五、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努力培养新农民,形成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突出特征。着力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党支部活动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农村书社、村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动文化、科技、

卫生“三下乡”活动,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的培训。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爱国守法、勤勉自强、团结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风尚在农村进一步树立,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协调发展。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加强党的领导,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在广大的农村,从来不缺乏具有智慧和魄力的领军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中,逐渐涌现出了六个领军人物:1“余家华现象”破题农业现代化 2张全收:我是“农民工司令”3刘永好 以“惠农劵”破解“三农”融资瓶颈4曹东哲 利用互联网帮农民卖产品 5徐文荣 缔造横店式传奇 6 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思维。正是他们带领着各行各业的农民工兄弟默默地推动着农村社会的发展[3]。从个人出发,我觉得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投身建设,我在大学阶段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多了解国家实事和农村实事,以后走上社会希望能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去,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报答那块养我育我的土地。

虽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海均六十年中国大变革 世界知识出版社461页

[2] 中国国情读本 新华出版社 148页

[3] 中国国情报告2009~2010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83页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0页

[5] 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人民出版社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参考红旗出版社

[7] 胡越高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认识

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偶见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材料)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