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 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 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的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 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来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 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 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到: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 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 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 东各地的语言习惯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 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聊城,说话几乎方言土语都差 不多。但是,从济南望东走,一直到青岛、烟台、威海,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各地方言举 例;琴书唱段)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 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 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 市却称为“嫲嫲”。 文化与民俗是一个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 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 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 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 承熏陶的产物。

二、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底蕴深厚、丰富多彩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 诞生。早在六七十万年之前,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的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 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 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另外,山东的宗教文化也很丰富。山东受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深远。山东是中国道教全真派 发祥地。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在昆嵛山收下马丹阳、邱处机等“北七真人”创教立派,传 经布道,倍受推祟被奉为国教,盛极一时,至今香火不断。崂山、昆嵛山等都是道教圣地。道教名山泰山 的道教文化为世界公认。 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崂山、梁山等等。水除黄河还有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 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 科学家鲁班、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氾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 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们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 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 他们都是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这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 不是会逊色不少? 要说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最大的,是在一个领域开创先河或者 达到最高成就的“圣人”。比如,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商圣管仲、医圣扁鹊、科圣墨子、史圣 左丘明、巧圣鲁班、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等,我把他们称为“齐鲁十二圣”。 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 另外,可以称“圣”的,还有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以及被欧洲一些现代化汽车公司称 为“造车鼻祖”、我们称为“车圣”的夏朝主管制造车船的车

车正奚仲、“孟母三迁”的“母圣”孟母和被孟子称为“和 圣”的柳下惠等。近现代山东籍的文化名人也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傅斯年、何思源、王尽美、季羡林、任继愈、宋健、丁肇中、臧克家、王统照、贺敬之、李苦禅、武中奇、欧阳中石、韩美林、赵丹、乔羽、巩俐、彭 丽媛、吴雁泽、马金凤、成龙、林青霞等等。 山东民俗是长江以北汉民族民俗的典范代表。“风近邹鲁”是其他地方评价当地民俗民风好的最高 标准。 在生产习俗方面,与长江以北汉族大部分地区一样,是按二十四节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在日常生活民俗方面,山东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信奉孔子的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是与 长江以北广大汉族地区大同小异。鲁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堂堂正正,不走偏锋”,“体现中庸之道,五 味平和,大味至淡,不追求感官刺激,不走极端,讲究味全意足的舒适口感”。在日常穿着方面,山东人穿 着打扮不够洋气,但是讲究端庄、大方、得体。这也是中庸思想的一种体现。 最能表现山东人生活民俗特点的,是在酒文化方面。即使提出很多个“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祭 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的孔圣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并谆谆教导我们说:“唯酒无量,不及乱”。 在民众的信仰方面,由于儒家学说的熏陶,多数人不太相信神鬼之说。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 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孔子也很注意尊重民众的习俗,所以他又说:敬神如神在。在孔子思想影 响下,山东人求神拜佛、烧香磕头的相对不如南方多,但也不都是绝对的无神论者。作为宗教信仰,山东 人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都有;作为民间信仰,山东许多人对泰山奶奶笃信不移,对观音菩 萨笃信不移,对泰山石敢当笃信不移,沿海地区的许多人对海神娘娘(妈祖)笃信不移。 山东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 画、潍坊风筝,鲁北地区的剪纸、吕剧,山东梆子,山东柳琴,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济南的相声,泰山 皮影,莱芜梆子,临淄蹴鞠,淄川聊斋俚曲,潍坊地区的茂腔,商河、海阳的秧歌,潍坊布老虎,高密、惠民的泥玩具,被称为“鲁锦”的鲁西南彩印花布,聊城工艺葫芦,曲阜楷雕,即墨、胶州、福山等地的果 模、面模以及鲁西南的斗蟋蟀、斗羊,郓城、梁山、鲁西北一带的民间武术等。全国有四大民间传说,我 们山东就占了

3 个,包括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这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是独一 无二的。另外还有我们山东独有的反映山东人闯关东文化现象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三、齐鲁文化对山东人人生与社会民俗的影响:深入灵魂,传承久远

1、山东人特别讲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齐鲁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 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中齐家有占主导地位。山东人历来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对 生育自己的父母,对生他养他的家乡,对老祖宗传下来的道德文化,都是百依百顺,毕恭毕敬。中国第一 本孝道专论《孝经》诞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据说是曾子或者他的学生们写的。大家都知道儒家的经典著 述有十三经,其中唯一一部由皇帝(唐玄宗注疏)的是《孝经》。世代相传的“二十四孝”(闵子骞、董永故 事图 2)中就有十位是山东人,包括孝感动天的虞舜,嚙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亲的闵损闵子骞,为亲负米 的仲由(子路),鹿乳奉亲的郯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 王祥,(老莱子是,郭巨是不是有不同说法,如果都算上有十一位)。还有一位女孝星——博山的颜文姜, 淄博的孝妇河就是以她的事迹命名的。在山东流传下来的崇尚孝道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济南闵子骞墓,曲 阜孝经石刻和曾参涌泉井、邹城市孟母投杼碑、嘉祥武氏祠、博兴董永故里、平阴县孝感乡等等。在现代, 以拍摄《俺爹俺娘》著称于全国的摄影作者更是大孝子焦波,是山东淄博人。红遍全国的《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的作者之一戚建波是山东人,另一个作者车行出生于东北,但据说祖籍也是山东,是闯关东过去的。

2、山东人特别爱家乡。 在央视和众多电视台热播的《闯关东》中,朱家母子闯关东临走前,给故乡深深地磕头,朱开山 因为做梦梦见爹娘就要回山东老家。这都是山东人特别热爱家乡的真实写照。 对家的无限眷恋、无限忠诚,使得山东的社会特别稳定。而且,山东人特别讲究父母之命,“糟糠 之妻不下堂”,发案率在全国几乎最低,而且据说离婚率在全国也是最低。

3、山东人特别忠诚。 山东人深受儒家“畏天命,畏大人,畏祖宗”思想的影响,特别敬重权威,服从领导,顾全大局。 过去是忠君爱国,现在是忠诚于上级,忠诚于国家。有人说,北京人能侃,上海人能抠,广东人能算,东 北人能打。那么山东人呢,山东人能跟——跟中央,跟上级。中央不让干的,甚至没有说让干的,山东人 绝对不敢干。有时甚至盲从(胡

耀邦评价:正确路线、错误路线跟得都很紧)。 山东人深受儒家“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思想的影响,正直忠厚,老实憨厚,而且特别讲中庸, 讲厚道。同时,山东人又重义轻利、豪爽仗义、光明正直,信誉第一,不坑不骗,助人为乐、乐善好施, 为朋友两肋插刀,像朱开山那样,在邪恶势力面前从来不低头,不退缩。自己的大儿子用马肉当牛肉卖, 他逼着儿子挨家挨户登门向客户道歉。古代的秦琼、宋江,现代的王廷江、韩金来等,都是仗义疏财。请 客吃饭从不搞 AA 制,结账争先恐后。一瓢面供来宾,一杯酒端给客人喝。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山东人对国家、对革命的忠诚和奉献是有口皆碑,忠义报国型的先进典型 层出不穷: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爱国志士蔡公时,鲁南铁道游击队,胶东爆炸大王于化虎、赵守福, 沂蒙“红嫂六姐妹”等,都是这样的典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 洁”的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保护民兵和武装部干部而英勇牺牲的王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 的楷模孔繁森,身残志坚的青年楷模张海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王乐义,当代海港装卸工人许振超, 感动中国的支教模范徐本禹等,也都是这样的英模人物。

4、山东人特别重节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左丘明认为,作为一个君 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在这样的文化观 念熏陶下,山东人特别崇尚卓越,追求崇高,讲究忠孝节义、中庸宽恕、克勤克俭、严于律己、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不犯上,不作乱,特别讲信义、讲气节。《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从参加义和团杀洋鬼子,到 与日本占领者竞争开煤矿,到支持儿子上前线杀敌,无不体现出忠诚报国的精神。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甚 至连他的被日本人欺骗拉拢收买的大儿子都不放过。即使像震三江那样拉杆子、占山头当胡子的,也不祸 害那些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和老实本分的买卖人。 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山东涌现出数不清的贤臣良将、忠臣义士,但是从来不出皇帝。 据统计,抗日战争打了八年,中国曾出过汉奸、伪军 200 多万人。但是在山东,当汉奸、伪军的 特别少,为人民解放参军和支前的却特别多,革命烈士特别多。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 4000 万,其 中男子 2000 万,却有 1100 万人次支前,100 万人参军参

战,22 万人牺牲。光是一个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就有 20 多万青年参军,100 多万民工支前,登记在册的烈士有就 4 万多名。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 场上,战死沙场的军衔最高的将领,是山东临清籍的张自忠上将。就连凶残暴虐的日本侵略者,都列队脱 帽向他的遗体敬军礼,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竖立灵牌。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百万赴朝作战,其中山 东将士达 28 万,有 2 万名山东将士长眠在朝鲜土地上。

四、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缺憾: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1、思想保守、文化守旧。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保守,价值观念保守,行为方式保守,文化保守。 山东人特别讲中庸,不温不火,不卑不亢,本分老实,不为人先。正因为中庸,所以山东人前行 的道路相对平坦,很少大起大落。但也因为过分讲中庸,山东人往往认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往往办事不抢先,不落后,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当中游, 缺乏开拓进取的闯劲、猛劲。

2、观念闭塞、言行土气。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装饰土气、衣着打扮土气、语言表达土 气。 要说山东人的土,那叫一个土得掉渣,土的全方位、立体化。和山东人打交道,你说山东人抠门, 他能和你动拳头;你说山东人不会喝酒,他能和你拼个鱼死网破;唯独说山东人土气,他立即像霜打的茄 子——蔫了。

3、义气至上、不计后果。主要表现为讲义气不怕吃亏,讲义气不怕上当,讲义气不计后果。 山东人讲义气是出了名的,其实这应该说是山东人的一大优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山东人太 看重老乡关系,讲义气到了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不计后果的地步,优点就变成了缺点。为朋友两肋插刀, 讲义气不计后果的事例举不胜举。 山东人重然诺,轻契约(三拍:拍肩膀,拍胸脯,拍屁股)。太看重老乡关系。北京人看谁都是 部下,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广州人看谁都是穷人,山东人看谁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 乡见老乡,万事好商量;只要是老乡,哪怕背后开黑枪。就拿喝酒来说,人家外地人到了山东,我们为了 表示热情,死命地灌人家酒,恨不能让人家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甚至把人家闹出大病来。搞得人家一听 说来山东就打怵。

4、讲究排场,死要面子。世界人都知道,中国人要面子;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最要面子;世 界人和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死要面子。 在山东,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男人来说,面子问题是一等一的大事,面子是至高无上的尊严。 没有比丢了面子更为耻辱的事情。为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

37好客山东与齐鲁文化

山东民俗

略述萨满文化与满族民俗的关系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齐鲁文化研究

齐鲁文化走出去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齐鲁民俗文化 齐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