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超声医生岗位责任制度简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超声医生岗位责任制度》

仪器基本操作 】 1.超声仪由稳压器提供220V 稳压电源。开机前必须先接通稳压器电源,待指示电压为工作电压范围后方可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2.仪器正常通电后,稳压器电源稳定在工作电压范围,仪器功能菜单显示正常,调节好显像条件,便可进行检查操作。 3.需检查部位涂适量中性耦合剂,轻巧拿放探头和按压功能键盘。查完病人,冻结仪器,擦净探头上耦合剂。单位时间工作完后,下班前要先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关掉稳压器电源,并用湿软纱布清洁探头,切勿用腐蚀剂涂擦探头。 4.中途突然停电,应立即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次通电,应5~10分钟后启动仪器电源。发现故障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5.仪器工作时间按要求恒温恒湿,注意防尘,定期保养。 【 常规检查】

1.明白申请检查的内容与目的,熟悉好病情和各项检查结果,并了解清楚受检者按就诊须知的准备情况。

2.根据需要,遵循各脏器诊疗规范的要求,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

3.扫查脏器要观察其位置、轮廓、切面形态、内部结构与毗邻关系,以及频谱特征和某些功能状况,并进行必要的量化测定。

4.病灶区域必须从形态、解剖部位、内部特征、周边表现、血流频谱与其大小等全面观察和检测,并且对病灶可能累及的范围或转移的途径都应周密顾及与扫查。

5.倘若病情需要引导诊治,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超声引导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危险情形,并得到病人或家属的同意与签字后方可实施。

6.一般检查的诊断意见,检查完病人后一小时内发出报告(疑难病与特殊检查者除外);急诊病人的检查报告应于查完病人后立即发出。

7.急症病人,要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内应诊,并在检查前与检查中仔细观察好病情,必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倘若病情危急,应是抢救在先,检查在后,或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查。

8.检查中遇有疑难复杂病人,难以作出有把握的诊断时,需请上级医师、科主任会诊,或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与讨论,确保检查质量。

9.做好登记建卡工作,统一保管资料,定期追踪病人,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10.认真做好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 【 报告书写 】

1.一般资料必须写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超声号与报告日期等,必要时写上病人的工作单位或地址。

2.写清楚扫查部位、范围、方法与过程,用超声医学的术语,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描述好异常声像表现。

3.根据形态、大小与结构的声像特点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基本病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与鉴别,写出诊断意见。

4.诊断意见应有诊断名称、病变部位和范围、病程阶段及有关并发症,有的还要写上脏器的功能状况。

5.超声显像诊断可以是肯定性、否定性与可能性,对于难以确立的诊断,还应写出合适的建议意见。根据需要,分报告可附上有探头扫查体标、脏器名称与解剖方位的图像照片。

6.检查医师或报告者要签全名。 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1.胆囊和胰腺:作胆囊超声检查时,前一天要少吃油腻食物,检查前8小时(即检查前一天晚餐后)不应再进食。如胆囊不显示需要复查,须禁食脂肪食物24-48小时。若患者同期还要接受胃肠或胆囊的X线造影,超声检查应安排在它们之前,或在胃肠钡餐三日之后、胆道造影两日之后进行。胰腺检查的准备同胆囊。

2.脾脏:单纯检查脾无需特殊准备,但饱餐后脾向后上方移位,影响显像,故以空腹为好。

3.胃肠:作胃肠等上消化道检查,前一晚要进易消化食物,检查当日晨禁食禁水。如患者需同期作胃肠X线或纤维内窥镜检查,超声检查也需安排在它们之前,或在其后2-3日,以免钡剂和气体对其干扰。作直肠检查时,尚须患者保持膀胱充盈,故检查前2-3小时不应解小便。作结肠检查前则应注意排空大便。

4.腹膜后器官:准备同胆囊。如需用区别病变是否在盆腔,检查前要保持膀胱充盈。检查前两天不要作钡剂造影。

5.肝脏和肾脏:检查前一般无须特别准备,但最好是空腹进行。

6.妇产科:准备同胆囊。但检查前2-3小时应停止排尿,必要时饮水500-800ML,务必使膀胱有发胀的感觉。如果是在怀孕初期,则不必饮水,以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压迫子宫。如经阴道超声检查,则无需特别饮水。

7.眼:检查时将被检眼闭合,非受检眼平视天花板,下颌微微上翘,使瞳孔位于中心位置。检查中不要揉眼,以免检查用的油性液体流入眼内,损伤眼睛。

B超检查时,幼小儿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不合作,须预先给予镇静剂。

作腹腔器官检查时,遇腹腔气体过多或有便秘的患者,医生可能嘱检查前日晚服缓泻药,或在检查前灌肠,患者应当认真配合。

医院管理制度-- 超声检查工作制度 2009年04月25日 星期六 上午 11:10 医院管理制度-- 超声检查工作制度

(一)需做检查的病员,由医师填写检查申请单,送超声波室登记、预约,检查前1天,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

(二)危重病员检查,应有医护人员陪同或到床旁检查,出现阳性结果应当反复核查,病变图象应拍照记录,疑难病例应会同有关医师检诊。

(三)超声波室诊断报告由医师或技师书写并签名,必要时须经上级医师审签。 (四)超声图像照片一律由超声诊室统一保管。临床科借用办理借用手续。

(五)住院病员超声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或可疑的阳性所见时,应与临床科取得联系,坚持追踪随访,对误诊、漏诊的病例应组织全科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 (六)对各种仪器、设备指定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注意用电安全。

(七)检查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消毒。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禁止吸烟

心脏与大血管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膜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患。定位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知道心包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行介入检查时室内应配备急救药物和抢救措施。 2.启动仪器,调节一起的分辨率,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彩色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经食管超声、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应配备经食管探头、导管探头和高频探头,血管内超声检查还需要在心室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条件下完成。

3.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周围血管超声检查需暴露相应部位。婴幼儿不合作者可用镇静剂口服或灌肠,介入性检查如经食管超声需用适量的局部麻醉剂和镇静剂,声学造影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负荷超声需病人配合适量运动或注射相应药物。术中经食管超声在病人麻醉和气管插管后完成。

4.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5.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2到第4肋间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位置应置于胸骨右缘检查,如右位心等。 6.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均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

(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四腔心、心尖五腔、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州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膜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

7.要检查特殊切面。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负荷超声需采用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左心两腔心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对照分析。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除显示病变血管段外,还需要显示病变远端参考段及近段参考段血管切面。对拟行介入性封堵治疗的间隙缺损除标准测量缺损的大小外,还应测量缺损与毗邻结构关系。

8.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诊断意义的图象应留有记录如热敏纸摄片和(或)录象带或磁、光盘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体位。

4.注意标定探头方位,调节仪器增益和灰阶,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6介入性超声检查应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严格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及终止指标。

7.介入检查结论依据超声声像图特征性改变可明确诊断,也可描述阳性所见,结合临床做排除性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所缺血区局部心室壁运动异常。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可发生在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暂时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冬眠心肌)、心室壁斑痕组织,但也可见于心肌炎及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病史及心电图无特异性表现时,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很有帮助。左心室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胸痛时间延长的病人,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大;若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有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则阴性预测值很高。急性缺血与急性梗死则不易区别。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病史不典型,心电图正常或无特征性表现,在胸痛发作时超声检查,可能检出可逆性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床边检查可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性并发症,如急性二尖瓣反流、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左心室室壁瘤、心内血栓、右心室梗死及心包积液。另外,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评价其心功能、并发症,有助于临床及时进行治疗。慢性冠心病病人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危险程度的判定和临床处理。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多普勒超声可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的改变的严重程度,测定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现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室壁瘤与假性室壁瘤等,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适应症】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征

(1)胸痛时间延长,疑有急性心肌缺血,但常规心电图无特异性发现者。 (2)疑有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无症状,病史及心电图不典型。 (3)测定基础状态左心室功能。

(4)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疑有右心室梗死者。 (5)急性心肌梗死后有并发症及附壁血栓。 (6)进行性心肌缺血病人,查明病变部位和(或)严重程度。 2.慢性冠心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征

(1)心前区痛或不适,静息状态无室壁运动异常者,可进一步做负荷试验。 (2)已确诊心肌缺血或梗死者,静息状态测左心室形态、结构及整体心功能。 (3)血管重建术前检测存活心肌(冬眠心肌)。

(4)冠脉病变较严重者,拟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检查心功能。

(5)评价冠脉搭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或诊断有无新的室壁运动异常。 【检查方法】

1.检查常用的心脏切面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及系列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左心室两腔及左心室长周切面。

2.左心室壁节段划分(按供血关系)可将左心室壁划分为

9、16或20节段。 3.观察上述各个切面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

4.发现可疑室壁运动异常者,冻结图像,按节段观察局部室壁运动幅度。 5.估算运动异常区的部位及范围。

6.检测心功能[辛普森法测左心室容量并计算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参数]。 7.检测并发症及其进展。

8.根据临床要求,在急性缺血心肌顿抑或慢性心肌缺血于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前检测存活心肌,开展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查内容】

冠心病主要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以下诸项:

1.静息状态下,动态观察各切面上心腔大小、形态,室壁运动(收缩期向心性、舒张期离心性)是否协调一致,运动幅度及厚度变化(收缩期增厚、舒张期变薄)。 2.常规测量各心腔大小及室壁厚度。

3.测定室壁运动幅度。动态观察可疑部位,定量测定各节段室壁运动幅度,可以检出以下五种异常,反映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及部位: (1)运动减弱; (2)不运动; (3)矛盾运动; (4)室壁瘤;

(5)运动增强(无缺血节段代偿性增强)。

4.测算局部室壁增厚率。观察可疑部位室壁运动增厚的异常节段,测量并计算室壁增厚率。

5.估测运动异常区域的范围及部位(以解剖标志说明)。长轴及短轴切面分别估测范围,如长轴方向小哦唸过乳头肌上缘至心尖,短轴方向为前壁或前侧壁。 6.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 7.心肌梗死后机械性并发症有以下几项: (1)室壁瘤,有无局部室壁膨出伴矛盾运动。

(2)室壁破裂穿孔,室间隔穿孔的二维超声显示多在近心尖部室间隔回声中断,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游离壁破裂形成假性室壁瘤,彩色多普勒显示心腔内血流经破口入瘤腔内。 (3)二尖瓣反流,彩色多普勒血流可估算反流量及程度。

(4)左心室附壁血栓,位于室壁运动明显异常部位附壁的实质性回升。 (5)右心室梗死,右心室扩大伴三尖瓣反流或右心室壁运动异常。 (6)心包积液,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注意事项】

1.负荷试验必须严格选择适应症并按规定程序进行。 2.有条件的单位可用CK或DTI技术测定室壁运动幅度及室壁运动速度。

心脏血栓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腔内血流淤滞时会形成血栓。左心房血栓通常发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增大、心房纤颤时。左心室血栓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心肌梗死,特别是前壁心肌梗死。右心室血栓多数为迁移性的,起源于下肢静脉系统,在经右心入肺、引起肺栓塞的途径中暂时停留在右心腔。 【适应症】

1.临床有体循环与肺循环栓塞表现,或怀疑体循环与肺循环栓塞。 2.脑缺血发作病人。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 4.人工瓣膜置换后的病人。 5.心房增大的病人。 6.心房颤动的病人。

7.拟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病人,拟行心房颤动电复律的病人。 【检查方法】

1.重点观察二维超声切面,包括胸骨左缘左心长轴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短轴切面。注意心尖、左心耳部位声像图变化。

2.如有条件,可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及频谱多普勒,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3.怀疑左心耳血栓时,如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不理想,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查内容】

1.采用多切面二维超声,观察心房、心室腔的形状,注意不规则、基本不活动且与心壁附着的团块状回声。心腔内血栓往往基底部较宽,与心壁附着面较大。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心房增大、心房纤颤者重点观察心房内、左心耳内有无血栓。 3.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病人重点观察心室内血栓,尤其注意观察心尖部血栓形成。 4.心脏房室瓣膜置换人工瓣膜后重点观察瓣环或瓣体心房面有无血栓形成。

5.在二尖瓣严重狭窄,左心房明显扩大、心房纤颤的病人,发现左心房内呈漩涡状或云雾样缓慢流动的、形态不固定的、细微的点状回声时,尤其注意观察常常同时存在的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 【注意事项】

1.注意结合病史,与心脏肿瘤相鉴别。在难以判断心脏团块性质时,应考虑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2.心腔内血栓形成与既往史、基础心脏病变密切相关,在风湿性房室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心房纤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特别注意心腔内血栓的超声检查。

3.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时,由于心房处于远场,故左心房后壁上的较小的或薄层状血栓易于漏诊,因此,应从胸骨旁、心尖和剑突下等部位尽可能多的切面来观察心房内血栓。

4.经胸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图或左心二腔图时,心尖处于近场,应注意调节近场图像的分辨率,尽可能减少心尖部血栓的漏诊。

5.约半数的左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耳经胸超声心动图难以清楚观察这一部位,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6.新鲜血栓回声强度较低,与其周围血液或左心房壁的声学阻抗特征相似,以致部分血栓无法识别;同时,目前的超声仪的分辨率尚难以检出某些很小的血栓。因此。必要时需要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便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脏功能超声检查技术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的基本功能是在舒张期接受足够的静脉回流,并在收缩期将这些血液排入动脉系统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因此,心脏功能的测定应包括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测定。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室壁活动度和血流信息,已成为临床测量心脏功能最常用的技术。

一、左心室功能检查 【适应症】

1.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静息或劳累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查体发现心脏增大、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X线检查左心室扩大、肺淤血。

2.既往有心脏病史,静息或劳累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查体及X线检查发现肺淤血但无左心室扩大。

3.心力衰竭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前指征和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检查方法】

常规系列切面,重点观察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胸骨旁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 【检查内容】

1.用M型超声记录二尖瓣腱索水平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活动曲线,以Teichholtz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但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M型超声的准确性降低。 2.用二维超声以目测法观察胸骨旁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三个水平的左心室短轴切面中的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以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规定的16节段分法计算LVEF,但在严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应在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四腔心切面以改良的双平面Simpson公式测量LVEF。心内膜回声边缘的描画宜采用手动法,有条件者应用组织多普勒谐波技术可改善心内膜回声的识别率。

3.彩色多普勒观察左心房和左心室内有无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束,以半定量法判断反流程度。 4.用频谱多普勒以脉冲波多普勒记录主动脉瓣环水平的收缩期血流频谱,以二维超声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计算主动脉血流量即左心室心博量。以脉冲波多普勒记录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E峰减速时间以及舒张早期E波与心房收缩期A峰最大血流速度的比值,记录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S波与舒张期D波最大流速的比值以及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流速度,综合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注意事项】

对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二维超声技术测量的LVEF随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指标。对于左心室泵功能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的主动脉血流随无创伤诊断技术中最可靠的方法。对于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评价,目测法虽最为常用但主观误差较大。对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超声技术的准确性尚不理想,需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可为病情监测、治疗选择和疗效随访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二、右心室功能检查 【适应症】

1.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肺心病、心肌病等病史,静息或劳累时出现心悸、腹胀、乏力等症状,查体发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X线检查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 2.心力衰竭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前指证和治療后疗效的评价。 【检查方法】

常规系列切面,重点观察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和胸骨旁右心室流入道长轴切面。 【检查内容】

1.用M型超声记录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活动曲线,测量右心室内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和活动度。 2.用二维超声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以改良的单平面Simpson公式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但准确性较低,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和胸骨旁右心室流入道长轴切面以改良的双平面Simpson公式测量RVEF可提高准确性。心内膜回声边缘的描画宜采用手动法,有条件者应用组织多普勒谐波技术可改善心内膜回声的识别率。在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在呼吸周期中的变化率,估测右心房压和右心室舒张末压。

3.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右心房和右心室内有无三尖瓣和肺主动脉瓣反流束,以半定量法判断反流程度。 4.用频谱多普勒以脉冲波多普勒记录肺动脉瓣环水平的收缩期血流频谱,以二维超声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计算肺动脉血流量即右心室心博量。以脉冲波多普勒记录舒张期三尖瓣血流频谱,测量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E峰减速时间以及舒张早期E波与心房收缩期A峰最大血流速度的比值,综合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注意事项】

1.由于右心室形态不规则性,二维超声测量RVEF的准确性低于LVEF。对于右心室泵功能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肺动脉压血流量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左右室舒张功能的评价,超声技术的准确性尚不理想,需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右心室功能指标,可为病情监测、治疗选择和疗效随访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2.右心室功能检查尚未列入超声常规检查范围,其结果仅供参考。

脂肪肝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肥胖。 2.高血脂。 3.嗜酒。 4.药物中毒。 5.肝区不适。 6.糖尿病。 7.代谢障碍。 8.化疗患者。 【检查方法】

1.超声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2.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3.探头置右肋间、右肋下及剑突下,声束由前向后显示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等断面。 4.具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者,应显示肝脏主要血管的分布及走向。 【检查内容】

1.测量肝脏径线了解有无明显肝肿大征象。 2.观察肝实质回声散射情况及肝内管道清晰度。

3.肝内回声弥漫性增强,增密,呈散射状,深部回声减低,管道显示模糊甚至消失,应为脂肪肝的表现。 4.肝内散射增强局限于某叶或局部,而其他肝组织回声正常应考虑局限性脂肪肝,包括局灶、段叶型及不均匀型。

5.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则可显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甚至显示不清。 【注意事项】

1.由于脂肪肝衰减,可致后方结构显示不清,必要时应提示哪些部位不清以免病灶遗漏。 2.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如肝硬化、肝内占位病变,一旦发现,应及早予以提示。 3.局限性脂肪肝有时与肝内占位病变较难鉴别,可建议行其他检查或密切随访。

肝硬化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曾有患肝炎、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病史者。 2.肝大、肝功能减退、黄疸、腹水。

3.脾脏大、脾脏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呕血、便血及腹水。 4.门静脉高压分流术、TIPS内引流后疗效观察。 【检查方法】

1.肝脏、胆囊、脾脏腹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

2.有条件者可采用彩色血流图检查肝内外门静脉系统、肝动脉、肝静脉与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相关血管。

3.分流术后二维彩超检查吻合口、TIPS通畅情况。 【检查内容】 1.中晚期肝硬化

(1)肝脏体积缩小,上、下径变短,厚度变薄,移向后上;左叶可代偿性增大。

(2)肝包膜回声增强、厚薄不均,肝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小结节状,或粗结节状,边缘角变钝或不规则。

(3)肝区回声呈弥漫性、粗颗粒样增强,伴纤维条索与结节,鹅卵石或地图样回声,深部回声降低。门静脉主干增粗,肝静脉变细或形态失常。 (4)脾脏增大程度常与肝硬化程度一致。

(5)胆囊壁增厚,或呈双层,其间为低回声或强回声,此为肝性胆囊病变所致。 (6)腹水少量者,液性暗区多在肝脏周围;大量者充盈全腹。 2.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流相对或绝对阻塞而淤滞,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出现脾脏大、脾脏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便血,腹水。需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肝内外血管与侧枝循环状况。 (1)具有肝硬化声象图表现,脾脏大显著,腹水明显。 (2)注意检查有无门静脉、脾静脉血栓或癌栓。

(3)肝静脉变细不均匀,纹理紊乱,扭曲,甚至闭塞。门静脉血流淤滞,肝内、外门静脉血管增粗。进肝血流减少,肝动脉代偿性增粗。门静脉高压可见门静脉赠宽,有双向血流;脐静脉从新开放;肝内静脉局部扩张;腹、胸壁曲张静脉;肝门区门静脉侧枝开放及胃左、右、肠系膜上静脉增粗等。 (4)脾脏大脾静脉扩张,由脾门伸入脾实质,呈树枝状分布,血流呈蓝色,增粗的脾动脉呈橘红色,与静脉伴行。

(5)腹水液性暗区在缩小的肝周围,衬托出肝表面的高低不平的各种结节。大量腹水者,肠管似海藻样漂浮其中。 【注意事项】

1.声像图对弥漫性结节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多发性小结节等不易区分。 2.侧枝循环出现的多少与病情轻重由一定关系。

3.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较多,如疑有心源性或者其他原因者应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肝囊肿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肝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先天性有单发性、多发性(多囊肝)和弥漫性。后天性有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所致者有皮样囊肿、囊腺瘤及恶性肿瘤的退形性变。 【适应症】

1.肝脏局部或全肝肿大,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隐痛。 2.其他检查疑有肝囊肿。

3.发现多囊肾者应注意可能合并多囊肝。 【检查内容】

1.肝内出现液性暗区,大小不等;囊腔透声性好,后壁及后方肝组织回声增强。有组织碎片、脱落细胞、脂肪组织及油脂时,无回声区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的点状、斑片状或絮状漂浮物。 2.囊壁光滑多有包膜、呈环状强回声。囊肿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外缘有侧壁回声失落。 3.邻近囊肿的血管可受压、移位或变窄。

4.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壁或边缘有彩色血流信号,囊腔内则无。

5.多囊肝为多个、弥漫性分布的液性无回声囊腔,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多囊肝患者两侧肾脏可能有多囊病变(51.6%合并多囊肾)。

6.粟粒样弥漫性多囊肝,囊腔极小而密集,回声图像不易显示囊腔形态,常为密集点状增强回声,或0.5cm以下的小透声区。肝脏增大,边缘不光滑,超声不易确诊。

7.肝脏瘤样囊肿,肝大,轮廓失常,局部隆起呈驼峰状。肝内可见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无回内含有不同组织结构,回声多样,壁不光整。

8.肝脏皮样囊肿,薄膜完整、边界清晰、回声强,肿瘤内部低回声,分布较匀,或有局限性强回声,及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内容物混浊,多数呈弥漫性光点,呼吸或加压时肿块漂动。

9.肝乳头状囊腺瘤,内壁不整齐,某一局部有乳头状相对强回声,由囊壁突入腔内,常易误诊为一般囊肿。

10肝脏囊腺癌由含液无回声区,变为囊实性混合性的非均质杂乱回声。

11.癌肿液化,无回声区位于癌肿中心部位,腔内常有坏死组织碎屑,回声杂乱,边缘不整;囊腔外仍可见癌肿的表现。

12.肝转移性肉瘤为多发性,转移灶中心坏死液化,壁甚厚,患者有原发肉瘤病史。 【注意事项】

1.超声发现不典型肝囊肿如壁厚、内膜面不光整,应仔细询问外伤、肿瘤、发热及腹部突发性疼痛等病史。

2.肝囊肿继发性感染形成脓肿,与原发肝脓肿声象图无法区别。

3.巨大的外生性肝囊肿由肝包膜向外生长,压迫正常部分的肝脏、肾脏或相邻脏器,可误诊为肝外病变,应注意鉴别。

4.粟粒样弥漫性多囊肝、肝肿瘤性囊肿,超声仅能提示肝大小、形态,病灶回声;但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5.肝囊肿较小者需与血管的横切面鉴别;年长者随访时可见随年龄增长,肝囊肿增大或数量增多

肝脏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的病变图像,属于声学物理的性质变化。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因此超声不能提示病理解剖学的诊断。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不能鉴别良、恶性,如弥漫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有些肝内小结节则难以区别为炎性或肿瘤。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肝脏介入性活检或其他检查。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提示的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饿饭年息后确定诊断。 [适应症]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 2.膈下积液或脓肿。

3.肝内液性病变,如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及肝脓肿形成期。 4.脂肪肝。

5.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6.肝内明显的血管异常,如淤血肝、门静脉异常病变、动脉瘤。 7.肝先天性异常。 8.血吸虫性肝病。 9.肝外伤出血。 [检查方法] 1.使用常规检查实时B型超声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观察肝血管血流状态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查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亦可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平静均匀呼吸,但测量肝肋下斜径与左叶的长度和厚度时,深呼吸后屏气。

3.检查肝脏大小、位置,常规观察以下4组切面

(1)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脏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但你、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2)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3)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4)剑突下横或半横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

疑肝、脾易位时,左侧肋间隙检测并与右侧比较,观察胆囊的位置,门静脉、总胆管与其分支肝内走向及肝圆韧带,确认肝、脾位置。

4.显示肝血管。门静脉系统与肝动脉并行,由第一肝门进入肝实质,其主要分支在肝内走行;三支肝静脉由肝周边回流,至第二肝门进入下腔静脉。

5.检测门静脉系统、肝静脉及肝段¬下腔静脉血流的方向、速度以及病灶部位的彩色血流。 6.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一般胆管与门静脉平行,多走行于门静脉之前,内径约为门静脉的1/3。 7.对肝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另需标记病变在肝脏的部位,相邻的血管或组织。

8.检测肝与毗邻脏器、周围组织的关系。 【检查内容】

1.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边角、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肝实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就后方增强或衰减。

4.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性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表面是否光滑,包膜与周围组织活动能否自如,有无粘连、形态失常、向外凸出或被临近脏器挤压、移位。 【注意事项】

1.正常肝脏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高矮胖瘦有关,影响因素较多。肝脏形态不规则,同一部位声束稍倾斜测值即有不同;吸气时肝左叶较长,厚度略小,呼气时则稍短而略厚;进餐后胃腔胀大向上推挤肝脏,门静脉系统回流增加管径增粗。故同一肝脏不同状态的测值可由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肥胖者壁厚者透声差,可用2.5MHz探头;肝硬化肝缩小向右上后移,结肠上移气体较多影响较大;可从右腋中线第5肋间开始向下检查。 3.肝脏超声分叶方法较多,可任选门静脉、肝静脉、8段或其他分叶方法。

4.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灰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要适宜。一般肝脏深、浅包膜亮度适中,肝实质回声细小均匀,血管纹理清楚,门静脉与肝静脉血流清晰,彩色充盈管腔内无溢出。

5.彩超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高性能彩超能显示病灶内微小血管(

肝脏恶性肿瘤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多年乙肝史,反复肝功能异常。 2.生活在肝癌高发区。

3.近期肝脏大伴显著乏力及体重减轻。 4.血清甲胎球蛋白明显增高。

5.CT、MRI检出肝内占位难以确认者。 6.其他脏器内发现恶性肿瘤者。 7.肝硬化。 8.肝肿大。 9.上腹部不适。 10.上腹部扪及肿块者。 【检查方法】

除按肝良性肿瘤的检查方法外,还应根据临床需要观察。

1.门静脉近肿瘤支及门静脉主干内有无癌栓。如发现,应追踪至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 2.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如有,应追踪至右心房。

3.肝总管、胆总管内有无癌栓。如有,应观察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有无扩张。 4.第一肝门附近有无淋巴结肿大。

5.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胰周及其他腹膜后区有无淋巴结肿大。 6膀胱直肠窝内有无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及腹水等。 【检查内容】

1.肝恶性肿瘤以低回声或高低回声混杂为主,内部回声不均或结节状,边界不规则,可见声晕,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则多可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及动脉血流频谱曲线。

2.原发性肝癌,低回声小结节伴细薄包膜;高回声小结节周围暗环或声晕,内部回声呈镶嵌状或结节中结节,易伴发门静脉内癌栓,亦可伴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第一肝门区或腹膜后了出现淋巴结肿大。其余肝区呈肝硬化表现。

3.来自不同脏器、不同病理组织的转移性肝肿瘤其声像图各异,可具高回声、低回声、混合回声、牛眼状、钙化斑或中心坏死等。亦有呈多个小片无回声区(腺瘤肝转移、具分泌功能时)。转移性肝肿瘤很少在门静脉或肝静脉中出现癌栓。转移性肝肿瘤常在短期内迅速恶化。 【注意事项】

1.对超声不能明确但又不除外肝癌占位性病变,应密切定期随访。

2.对不能明确肝恶性肿瘤或原发或继发者,应根据临床要求对其他脏器进行扫查。 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时,可显示肝肿瘤内部及其周围血管的彩色血流信号,包括动脉或静脉。如用脉冲多普勒还可测及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通常多较高。这有助于判明肿瘤的良恶性。

肝脏良性肿瘤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上腹部不适。 2.发现有腹部肿块者。

3.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肝脏实质性占位者。 4.血生化等检查中怀疑肝脏实质性占位者。 【检查方法】

1.仪器:用线阵探头、凸阵探头或相控阵扇扫探头,频率2.5~5.0MHz,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应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2.受检者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必要时可采取右侧卧位或俯卧位。

3.应在右肋间、肋下、剑突下从不同角度进行矢状切面、横切面、斜切面系列扫查,务必使声束扫查经过肝脏各区,尽力避免遗漏。

4.深呼气后屏气时右肋间扫查及深吸气后屏气于肋下横切向头端扫查,以显示肝脏膈顶区及右后区。 5.细调深度增益补偿(DCG)曲线对比度以及聚焦点,以显示位于靠近肝脏包膜下1~2mm区的稍高或稍低回声的实质性小占位,必要时可选用高频线阵探头。

6.病情需要时应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观察瘤周及瘤内有无血管分布病测量血流参数。 【检查内容】

1.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可显示,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周围肝组织多正常。

2.肝血管瘤,高回声者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可呈筛孔征,具边缘裂缝征;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者,可具有较厚较高回声的外缘,内部可间圆形、椭圆形或管状暗区,亦可呈网格状结构。若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则病灶常无彩色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点、线状血流信号。

3.肝腺瘤,边界清,内部回声稍增强但均匀,可出现0.8~1.5cm左右的圆形或不规则高回声区。 4.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包膜清晰,圆球形,内部可呈致密的高回声或高低回声与无回声相杂,边界可清晰,后方可具衰减现象。如具钙化点则呈强反射且伴有后方声影。

5.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多呈低回声,分布可不均匀,边界清晰且可见浅淡暗环。如用彩色多普勒成像可见星状或轮辐状彩色血流信号。 【注意事项】

1.肝内占位病变检查,应首先明确有无占位,而后应尽可能定性,主要为良性或恶性,对较典型的病变应根据临床要求提出具体的疾病诊断。

2.对常规二维超声不明确定性的肝内占位病变,可建议进行彩超、超声造影及活检等检查。

◎ 肝胆脾胰未见异常

肝左叶厚000mm,上下径000mm,右肝斜径000mm。肝形态正常,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血管走向自然,显示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门静脉主干内径000mm,内未见异常回声。

胆囊大小000x000mm,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好,内未见结石和肿块,胆总管内径000mm。

脾厚000mm,脾长径00mm,脾静脉内径无扩张,表面光滑,脾内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胰头厚000mm,胰体厚000mm,胰尾厚000mm,胰腺大小正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胰管未见扩张。 ◎ 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

左肾切面内径000x000mm,右肾切面内径000x000mm。双肾外周滑,活动好,皮髓质分界清,其内未见光团及积液。 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膀胱液性暗区内未见异常回声。

前列腺大小为00x00mm,光点分布均匀,边界规整,未见包块回声。 ◎ 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子宫前位,切面形态正常,三径000x000x000mm,宫腔线居中,子宫内膜清,肌壁回声均匀,子宫边界规整。双附件未见明显肿块回声。 盆腔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 甲状腺未见异常

左甲状腺00x00x00mm,右叶甲状腺00x00x00mm,双侧甲状腺内光点分布均匀,包膜光滑。 ◎ 乳腺未见异常

双侧乳腺形态轮廓正常,层次结构清晰,腺体组织回声正常,未见增厚,乳腺导管未见扩张,未见明显占位。

肝 胆 异 常

◎ 脂肪肝

肝左叶厚000mm,上下径000mm,右肝斜径000mm,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细密,远场衰减,未见占位,肝静脉变细,肝内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主干未见异常。

胆囊大小000x000mm,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好,内未见结石和肿块,胆总管内径000mm。

脾厚000mm,脾长径00mm,脾静脉内径00mm,表面光滑,脾内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 脂肪肝

肝左叶厚径00mm,长径约00mm,右叶斜径约00mm,形态正常,表面尚平,肝区回声增强、较密集、较粗,分布欠均匀,远场回声轻度衰减,未见占位性病变。肝内血管显示尚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主干内径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

胆囊大小000x000mm,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好,内未见结石和肿块,胆总管内径000mm。

脾厚000mm,脾长径00mm,脾静脉内径00mm,表面光滑,脾内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 肝硬化

肝脏左叶厚000mm,上下径000mm,右肝斜径000mm,表面不平,呈锯齿状,肝区回声增强、密集、粗大,分布不均匀,未见明显占位。肝静脉变细,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门静脉主干内径000mm,肝内分支扩张呈枯枝状。

胆囊不大,囊壁增厚达000mm,呈双层征,胆囊内未探及异常回声。 脾脏大小正常,厚000mm,长径000mm,内回声正常,脾静脉管径正常,约00mm。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轮廓光滑,内部回声细小均匀,主胰管未见扩张。 腹腔内未见液暗区。 ◎ 肝血管瘤

肝左叶厚00mm,长径00mm,右叶斜径00mm,形态正常,表面光滑,肝右后叶见一个高回声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呈筛网状,大小约000x000mm。肝血管走向自然,显示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主干未见异常。 胆囊大小000x000mm,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好,内未见结石和肿块,胆总管内径000mm。

脾厚000mm,脾长径00mm,脾静脉内径00mm,表面光滑,脾内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 肝囊肿

肝左叶厚000mm,上下径000mm,右肝斜径000mm,形态正常,表面光滑,肝右后叶见一个液暗区,边界清,后方有增强效应,大小约000x000mm。肝内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主干未见异常。 胆囊大小000x000mm,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好,内未见结石和肿块,胆总管内径000mm。

脾厚000mm,脾长径00mm,脾静脉内径00mm,表面光滑,脾内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 肝癌

肝左叶厚000mm,上下径000mm,右径000mm,肝左外叶见多个低回声为主的包块,边缘不规整,边界欠清晰,周围见薄的低回声环包绕,肝内管道系统受压弯曲,大小约00x00mm,门脉内见约00mm的低回声光斑管径约00mm。

胆囊大小00mmx00mm,形态正常,囊壁不厚,光滑,内未见异常回声,胆汁透声可,胆总管未见扩张。

脾厚000mm,脾长径00mm,脾静脉内径00mm,表面光滑,脾内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 胆囊炎

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00mm,毛糙,内部未见结石和肿块,胆汁透声差。胆总管未见扩张。 ◎ 胆囊结石

胆囊内见多枚强回声团,范围约000x000mm,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囊壁光滑,胆汁透声差。胆总管未见扩张。 ◎ 胆囊泥砂样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胆囊大小000x000mm,囊壁毛糙,囊内见多枚砂粒大小的强回声团,范围约000x000mm,后伴声影,胆总管未见扩张。 ◎ 胆囊充满型结石

胆囊不大,囊壁欠光滑,胆囊内探及多个高回声团块,附着囊壁,后方无声影,不移动,大小约000mmx00mm,胆汁透声尚可,胆总管未见扩张。 ◎ 胆囊息样样病变

胆囊内见一低回声肿块自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约00x00mm,无蒂,基底宽,肿块边缘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呈乳头状,局部胆囊壁连续回声线破坏。

肾 输 尿 管 膀 胱 异 常

◎ 肾结石

左肾切面径线00x00mm,右肾切面径线00x00mm,双肾形态正常,包膜光滑,活动好、双肾上盏可见多个强光团,大小分别约00x00mm,后方伴声影。

右肾未见异常回声。 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膀胱充盈好,内未见异常回声。 ◎ 输尿管结石肾积水

左肾切面径线00x00mm、右肾切面径线00x00mm,双肾形态正常,包膜光滑,活动好,右肾集合系统分离000mm。

右输尿管上段内径000mm,中下段未显示,膀胱充盈佳。 右肾未见异常。 ◎ 肾多发性囊肿

左肾切面径线00x00mm、右肾切面径线00x00mm。

左肾上极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液性暗区,边界清,后方有增强效应,不向肾实质表面突出,大小约000x000mm。 右肾未见异常。 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膀胱未见异常回声。 ◎ 多囊肾

左肾切面径线00x00mm、右肾切面径线00x00mm。

右肾体积明显增大,包膜不光滑,呈分叶状,右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内充满众多大小不一的液性暗区,最大为00x00mm,纵切面呈蜂窝状,液性暗区之间肾实质回声少见,集合系统受压变形。 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未见异常回声。 ◎ 膀胱肿瘤

膀胱无回声区内见菜花样强回声,约00x00mm,后无声影,膀胱壁回声零乱不清,有蒂,改变体位或拍击膀胱时,可见该光团在尿液中晃动。

基底宽,瘤体的一部分凸向膀胱腔,另一部分浸润肌层或向外凸起,肿瘤生长部位膀胱壁回声零乱不清。 ◎ 肾癌

于右肾上极实质内见一约00mm不规则形团块,边界不清 ,有球体感,有假包膜回声,内部为等回声,中央可见强回声钙化斑,肾窦回声变形,肾外形呈局限性增大,表面不平,肾被膜回声中断。肾活动不受限,右肾肾静脉增宽,内见不规则等回声团块填塞。CDFI显示瘤栓处彩色血流信号缺损,局部血流速度增快。脉冲多普勒显示瘤栓远端静脉内血流曲线随呼吸的改变减弱。 ◎ 马蹄肾

左肾径线00x00mm、右肾径线00x00mm,背部探测时见双肾下极靠近中线,肾与脊柱的夹角变小。两肾集合系统独立存在,在中腹部横切,可见左右肾相连,肾实质融合致两肾界线消失。 ◎ S形肾

中腹部纵切面声像图中,在腹主动脉前方出现扁平形低回声块状物,内有细小均匀回声,与肾实质回声一致。此块状物紧贴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在中腹部横切面声像图上,此块状物与左右肾相连接。在背部纵切面图中,左右肾位置高低不一,相差甚多。一侧肾位于正常高度,对侧肾的位置接近盆腔。 ◎ 卵泡测量

子宫前位,切面形态正常,三径000x000x000mm,宫腔线居中,子宫内膜清,厚约00mm,肌壁回声均匀,子宫边界规整。

左卵巢内见多个卵泡,最大约000x000mm,壁光滑,内透声佳。 右侧卵巢正常大小,内未见明显卵泡。 子宫直肠窝见液暗区000mm。 ◎ 早孕

子宫前位,三径000x000x000mm,子宫腔内可见一孕囊回声,大小为000x000x000mm,光环完整。内可见点状胚芽组织,并可见原始心管搏动。 宫体光点分布均匀,边界清,包膜规整。 双侧附件未见明显肿块。 ◎ 中孕

宫腔内见一胎儿,胎头位于左下腹,双顶径000mm,侧脑室00mm,胎心位于左下腹,胎心率00次/分,律齐,股骨长000m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厚000mm,胎盘内见光点分布均匀。羊水厚000mm。 ◎ 晚孕

增大的子宫内见胎儿回声,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胎儿双顶径000mm,侧脑室约00mm,脊柱连续性好,胎心位于右脐旁,000次/分,律齐;股骨长000mm。

最大羊水暗区000mm。

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盘厚度约为000mm,内光点分布均匀。 胎儿颈部未见脐带压迹。 ◎ 晚孕入盆

增大的子宫内见胎儿回声,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胎儿双顶径000mm,侧脑室约00mm,脊柱连续性好,胎心位于右脐旁,000次/分,律齐;股骨长000mm。因胎头已入盆,颜面部显示不清。胎儿四肢因胎位关系亦显示不清。 最大羊水暗区000mm。

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盘厚度约为000mm。内光点分布均匀。 胎儿颈部未见脐带压迹。 ◎ 双胎妊娠 宫内见二个胎儿:

左胎儿胎头位于左下腹,双顶径000mm,侧脑室00mm,胎心位于左下腹,胎心率00次/分,股骨长000m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及宫底,厚000mm,胎盘内见光点分布均匀。羊水厚000mm。胎儿颈部未见脐带压迹,呈U形,深00mm。 右胎儿胎头位于左下腹,双顶径000mm,侧脑室00mm,胎心位于左下腹,胎心率00次/分,股骨长000m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及宫底,厚000mm,胎盘内见光点分布均匀。羊水厚000mm。胎儿颈部未见脐带压迹,呈U形,深00mm。 ◎ 不全流产

子宫前位,三径000x000x00mm,子宫腔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团块,大小为000x000mm,边界模糊,边缘不规则,毛糙,内部回声不均匀。子宫肌层光点分布均匀,子宫边界规整。 双附件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 盆腔未见液暗区。 ◎ 前置胎盘

宫腔内见一胎儿,胎头位于左下腹,双顶径000mm,侧脑室00mm,胎心位于左下腹,胎心率00次/分,律齐,股骨长000m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及宫底,厚000mm,胎盘内见光点分布均匀。子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覆盖,胎头与膀胱间距增宽,其间为胎盘回声。羊水厚000mm。 ◎ 胎盘早剥

宫腔内见一胎儿,胎头位于左下腹,双顶径000mm,侧脑室00mm,胎心位于左下腹,胎心率00次/分,律齐,股骨长000m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及宫底,厚000mm,胎盘内见光点分布均匀。胎盘明显增厚,厚度000mm,胎盘与子宫肌层间可见一轮廓不清,边缘不整的液暗区,内可见光斑回声,暗区范围为000x000mm。羊水000mm。 ◎ 子宫肌瘤

子宫前位,三径000x000x000mm,内膜显示清晰。前壁肌层内可见一个低回声团块,大小约000x000x000mm,边界清,有假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子宫边界规整。

双侧附件区未见肿块回声。 盆腔未见液性暗区。 ◎ 子宫腺肌瘤

子宫后位,三径000x000x000mm,内膜清晰,不规则,肌层较粗,分布不均匀,并见散在无回声区,前壁见一个高回声团块,大小约000x000mm,边界膜糊,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 ◎ 双子宫

盆腔探查,横切见左右两个子宫中间有间隙呈分离状。左侧子宫三径 为000x000x000mm,内膜厚000mm,清晰,右侧子宫三径000x000x000mm,内膜厚000mm,清晰,双侧子宫肌层未见占位。 左侧卵巢正常大小。 ◎ 纵隔子宫

子宮后位,三径00x00x00mm,子宫外形正常,宫底横径较宽,呈鞍形,宫内见两条宫腔线,至宫颈处融合,呈“Y”形。 双附件未见肿块回声。 ◎ 卵巢囊肿

左附件区见一000x000mm液性暗区,壁薄,边界清,有包膜,后缘反射增强,内部透声佳。 右侧卵巢未探及。 ◎ 卵巢畸胎瘤

左侧附件区子宫前方见一液实混合性团块,大小约000x000x000mm,内见密集光点、光带及光团回声,光团大小为000x000mm,后方伴声影,团块边界清。 右卵巢未探及。 盆腔未见液暗区。 ◎ 卵巢多囊样改变

子宫前位,三径000x000x000mm,内膜厚000mm,清晰,不规则,肌层光点分布不均匀。陶氏窝未见液暗区。

左侧卵巢000x000mm,内见多个直径小于10mm无回声区。 右侧卵巢000x000mm,内见多个直径小于10mm无回声区。 ◎ 卵巢Ca.

子宫前位,三径000x000x000mm,内膜厚000mm,清晰,肌层光点分布均匀。

陶氏窝未见液暗区。

左侧附件区见一团块,大小约000x000x000mm,形态不规整,轮廓模糊,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弥漫分布的杂乱光点后方回声无增强。 左侧卵巢正常大小、右侧卵巢未探及。 ◎ 睾丸肿瘤

左睾丸长径000mm,宽径000mm,厚径000mm;右睾丸长径000mm,宽径000mm,厚径000mm。

双侧睾丸外形尚正常,内见00x00mm的不均质区,边界模糊,呈分叶状,部分回声粗大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 肾上腺肿瘤

双侧肾上腺腺体增大,可见呈椭圆形中等回声肿块,与肾脏有分界,可随呼吸与肾脏同步移动。

双侧肾上腺腺体增大,可见外形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亦不均匀可见00X00mm的低回声区。 ◎ 前列腺增大

前列腺大小为00x00mm,前列腺增大呈球状,边缘规整,包膜完整,部分突入膀胱,光点分布均匀。

积 液

◎ 腹腔积液

肝肾间隙见无回声区00x00mm,左右侧腹部分别见液性暗区深00mm,膀胱直肠窝见液性暗区深00mm。 ◎胸腔积液

坐位背部探查,于右侧肩胛线第0肋间以下探及液性暗区,最深约00mm,内见大量光带分隔,距体表00mm。左侧胸腔未见液性暗区。 ◎ 甲状腺肿大

左叶甲状腺大小约00x00x00mm,光点分布不均匀,内探及00x00mm的不均质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无明显包膜,内见细点状、斑片状强回声光斑,部分后伴声影,颈静脉受压凹陷,气管移位,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影。

右叶甲状腺形态大小正常,内光点分布均匀,包膜光滑。

◎ 乳腺纤维瘤

双侧乳腺乳腺组织光点分布不均匀,内上限探及多个00x00mm椭圆形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有纤维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两侧有侧壁声影。

心 血 管

◎ 心脏正常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CDFI示:各瓣膜及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各房室不大,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室间隔、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心肌活动未见异常。 ◎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CDFI示: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主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二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各房室不大,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室间隔、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心肌活动未见异常。 ◎ 法乐氏四联症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右室前壁RVPW 00 左肺动脉LPA 00 右肺动脉R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度约00%,主动脉瓣形态活动正常。右房右室增大,房间隔连续完整,CDFI未见过隔血流信号,室间隔上段见00mm连续中断,位于膜周部,CDFI见右向左分流信号。

二、三尖瓣形态活动正常,三尖瓣见少量返流信号。右室壁增厚,右室流出道变窄,肺动脉主干变窄,左、右肺动脉管腔正常,肺动脉瓣回声增强增厚,开放受限,关闭欠佳,CDFI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主干探及高速血流,Vmax:00m/s,PG:00mmHg。主动脉弓左后走行,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主干间未见异常管道交通。

◎ 房缺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房间隔未见明显回声中断约00mm,位于房间隔中部,该缺损上端距离房间隔顶端约00mm,下端距离十字交叉约00mm,有合并左位上腔静脉。房间隔中部有00x00mm突向右房侧。CDFI房间隔中部见左向右分流。 CDFI示: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三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室间隔、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心肌活动未见异常。

◎ 房缺、室缺修补术后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室间隔嵴下探及一稍强回声光带。 房间隔中段探及一稍强回声光带。

CDFI示:各瓣膜及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二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三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肺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室间隔、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心肌活动未见异常。 ◎ 主窄、二窄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主动脉瓣:瓣环直径00mm,瓣尖及瓣体增厚。CDFI示主动脉瓣区血流射流速度:Vmax 000m/s PG 000mmHg;及少量返流:Vmax 000m/s PG 000mmHg。

二尖瓣:瓣环直径00mm,瓣尖及瓣体增厚,开放受限,MVO:00c㎡。前瓣赘生物00x00mm,前瓣瓣尖脱垂00mm。二尖瓣少量返流,Vmax:000m/s PG:000mmHg。 CDFI示: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三尖瓣少量返流,Vmax:000m/s PG:000mmHg PASP:000mmHg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室间隔、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心肌活动未见异常。 左房内未见异常回声。 ◎ 主漏、二漏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CDFI示: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主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二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增宽,波幅减低。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室间隔、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心肌活动未见异常。 ◎ 心梗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CDFI示: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主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二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左房增大,左室前壁活动减弱,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

◎ 心包积液

于左室长轴切面测得液性暗区,收缩期厚约00mm,舒张期厚约00mm。 ◎ 心包积液+返流

二维及M型超声测值(测值为mm,面积为c㎡): 主动脉AO 00 左心房LA 00 右室流出道RVOT 00 右心室RV 00 室间隔IVS 00 左心室LV 00 左室后壁LVPW 00 右心房RA 00x00 肺动脉PA 00 EPSS 00 IVS/LVPW 00 左心功能测定

心率HR 00 BPM 每搏输出量SV 00ml 心输出量CO 00L/M 射血分数EF 00 左室缩短率FS 00% E/A=1

CDFI示:各瓣膜及房、室间隔未见异常血流征。

二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三尖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肺动脉瓣少量返流, Vmax:00m/s PG:00mmHg

主动脉不宽,波幅正常。室间隔、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前间壁活动未见异常。 心包有积液。于左室长轴切面测得液性暗区厚度收缩期00mm,舒张期00mm。

◎ 颈动脉未见异常

二维超声检查(测值为mm)

左侧:颈总动脉L-CCA 00 右侧:颈总动脉R-CCA 00 颈内动脉L-ICA 00 颈内动脉R-ICA 00 颈外动脉L-ECA 00 颈外动脉R-ECA 00 椎 动 脉L-VA 00 椎 动 脉R-VA 00 双颈动脉走行正常,管径左右对称,内膜薄而光滑,连续性好,未见斑块回声,管腔呈无回声暗区。

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及频谱。

双椎动脉管径正常,CDFI血流通畅。 ◎ 颈动脉硬化

(以下均为颈段血管,测值为mm)

左侧:颈总动脉L-CCA 00 斑块大小00x00mm 管径狭窄00%

颈内动脉L-ICA 00 斑块大小00x00mm 管径狭窄00%

颈外动脉L-ECA 00 椎 动 脉L-VA 00 右侧:颈总动脉R-CCA 00 斑块大小00x00mm 管径狭窄00% 颈内动脉R-ICA 00 斑块大小00x00mm 管径狭窄00% 颈外动脉R-ECA 00 椎 动 脉R-VA 00

双颈总动脉走行正常,内膜普遍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欠光滑,连续性欠佳。双颈总动脉后壁可探及斑块回声,管腔轻度狭窄,CDFI显示此处色彩充盈缺损,通过的血流色彩未见明显异常。频谱显示收缩期血流速度未见明显异常。

双椎动脉血流通畅。 ◎ 下肢动脉未见异常 二维超声检查(测值为mm)

左侧:髂外动脉L-EIA 00 右侧: 髂外动脉R-EIA 00 股总动脉L-CFA 00 股总动脉R-CFA 00 股浅动脉L-SFA 00 股浅动脉R-SFA 00 股深动脉L-DFA 00 股深动脉R-DFA 00 腘 动 脉L-POA 00 腘 动 脉R-POA 00 胫前动脉L-ATA 00 胫前动脉R-ATA 00 胫后动脉L-PTA 00 胫后动脉R-PTA 00 足背动脉L-DPA 00 足背动脉R-DPA 00

双下肢动脉走行正常,管径左右对称,内膜薄而光滑,连续性好,管腔呈无回声暗区。

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及频谱。 ◎ 下肢动脉硬化 (测值为mm)

左侧: 右侧: 股总动脉L-CFA 00管径狭窄00% 股总动脉R-CFA 00管径狭窄00% 股浅动脉L-SFA 00管径狭窄00% 股浅动脉R-SFA 00管径狭窄00% 股深动脉L-DFA 00管径狭窄00% 股深动脉R-DFA 00管径狭窄00% 腘 动 脉L-POA 00管径狭窄00% 腘 动 脉R-POA 00管径狭窄00% 胫前动脉L-ATA 00管径狭窄00% 胫前动脉R-ATA 00管径狭窄00% 胫后动脉L-PTA 00管径狭窄00% 胫后动脉R-PTA 00管径狭窄00% 足背动脉L-DPA 00 足背动脉R-DPA 00

双下肢动脉走行正常,内膜普遍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欠光滑,连续性差。双股总动脉后壁可探及斑块回声,大小00x00mm,管腔轻度狭窄,CDFI显示此处色彩充盈缺损,通过的血流色彩明亮,频谱显示收缩期血流速度加快。 ◎ 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 二维超声检查(测值为mm)

左侧:髂外静脉L-EIV 00 右侧: 髂外静脉R-EIV 00 股总静脉L-CFV 00 股总静脉R-CFV 00 股浅静脉L-SFV 00 股浅静脉R-SFV 00 股深静脉L-DFV 00 股深静脉R-DFV 00 腘 静 脉L-POV 00 腘 静 脉R-POV 00 胫前静脉L-ATV 00 胫前静脉R-ATV 00 胫后静脉L-PTV 00 胫后静脉R-PTV 00 足背静脉L-DPV 00 足背静脉R-DPV 00 大隐静脉L-GSV 00 大隐静脉R-GSV 00 小隐静脉L-SSV 00 小隐静脉R-SSV 00

双下肢静脉走行正常,管径左右对称,未见明显增宽,内膜薄而光滑,连续性好,管腔呈无回声暗区。

CDFI显示血流呈单一蓝色层流,管腔内未见充盈缺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维超声检查(测值为mm)

左侧:髂外静脉L-EIV 00 右侧: 髂外静脉R-EIV 00 股总静脉L-CFV 00 股总静脉R-CFV 00 股浅静脉L-SFV 00 股浅静脉R-SFV 00 股深静脉L-DFV 00 股深静脉R-DFV 00 腘 静 脉L-POV 00 腘 静 脉R-POV 00 胫前静脉L-ATV 00 胫前静脉R-ATV 00 胫后静脉L-PTV 00 胫后静脉R-PTV 00 足背静脉L-DPV 00 足背静脉R-DPV 00 大隐静脉L-GSV 00 大隐静脉R-GSV 00 小隐静脉L-SSV 00 小隐静脉R-SSV 00

双髂外静脉内径稍增宽,管腔内见实质性回声部分充填管腔内,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瘪。Valsalva试验静脉管腔变化不明显,静脉搏动消失。CDFI显示该处未能探及明显彩色血流,挤压远侧肢体后,可见点状稀疏血流。非栓塞部位探及血流信号不随呼吸运动变化,为低速连续性血流频谱。

心脏超声正常值范围 (1)2DE检查正常值 1.LA: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收缩末期) (23~33mm)30±3mm LA/AO=1.1 2.AOR: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末期) 19±2mm(17~26mm)AVD(S) AO 28±3mm(高限33-35mm) AAO 26±3mm(高限30-33mm) 3.LV、RV: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末期) LVEDD 47±4mm (高限 M51mm, F48mm) LVESD 33±5mm

IVS/LVPW 高限12/11mm RV 17±4mm (高限21-23mm) LVOT ≥20mm 4.PA、RVOT: 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舒张末期) RVOT 25±4mm(高限30-33mm) MPA 18±3mm(高限23-25mm) PVD 16±2mm(14~22mm) RPA 12±2mm LPA 11±2mm 5.RA、RV 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缩末期)

RA上下径 36±4mm(高限42mm) 左右径 31±4mm(高限36mm) TVD(D) 23±3mm(20~30mm) RV左右径 25±4mm(高限30mm) MVD(D) 25±3mm(22~30mm) 6.A0 AAO远端 26±3mm(高限30mm) ARCH 25±3mm(高限28mm)

DAO近端 25±3mm(高限28mm) 膈肌平面 DAO 25±3mm(高限28mm) AdAO 20±3mm (高限25mm) 7.VEIN SVC 13±3mm(高限18mm) IVC 15±3mm(高限20mm) CS ≤5mm

5±3mm(高限10mm)HV IV 5±3mm (高限10mm) (2)M型检查正常值

5-11mm IVS搏幅 LVPW搏幅 7-12mm PW检查正常值

MV E峰0.5-1.3m/s (>1.5有意义) A峰0.3-1.0 m/s AV 0.8-1.7 m/s(>2.0有意义) PV 0.6-1.5 m/s (>1.8有意义)

TV E峰0.4-0.9 m/s(>1.1有意义) A峰0.3-0.8 m/s SVC 0.4-1.1 m/s IVC 0.3-1.0 m/s

AAO 1.0-1.7 m/s (>2.0有意义) DAO ≤2.0 m/s

LVOT 0.6-1.2 m/s(>1.5有意义) (3) 其他正常值; 心脏大血管 心 脏: 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男性 : 45 ~55 mm 女性 : 35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 男性 : 9 ~11mm 女性 : 7 ~10mm

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 男性 : 8 ~12mm 女性 : 7 ~11mm

主动脉内径: 男性 : 23 ~33mm 女性 : 23 ~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2.心脏泵功能:

每搏输出量: 35~90mL 每分输出量: 3~6L/min 每分心排指数:2~3L/min/m2(体表面积) 射血分数:45%~75% 大 血 管: 主动脉根部

男性:23 ~36mm 女性:21 ~30mm 肺动脉干:22.7 ±3.8mm 腹主动脉

近端:平均20mm 远端:平均15mm 下腔静脉

吸气时:11.34 ±3.94mm 呼气时:18.75 ±3.92mm

经阴道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指用高频的阴道探头直接放入阴道内,使盆腔器官处于声束近区,可清晰观察盆腔器官全貌及细小病变,并能探测子宫、卵巢细小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患者不必充盈膀胱,不受肥胖、瘢痕及肠腔的影响。阴道探头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能显示聚焦区10cm以内的器官及病变,超过10cm的远场区显示不清。故不宜用于大子宫及大肿块。 【适应症】

1.观察正常子宫及双侧卵巢大小、形态、包膜及卵泡数目及其周期变化等。 2.检测卵泡。

3.诊断早孕,观察早期妊娠胚胎发育,早期排除胎儿发育不良及胎儿畸形。4 4.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异位妊娠进行诊断,并对异位妊娠进行介入治疗。

5.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对子宫及卵巢肿瘤进行诊断,并对子宫及卵巢肿瘤及盆腔进行彩色多普勒和频谱血流观察。

6.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对绝经后妇女内膜观察尤其重要,可为宫腔镜手术提供依据。 7.对盆腔脓肿、炎性渗出、炎性肿块等病变进行诊断。

8.对各种疑难病变及细小病变进行超声阴道下的穿刺诊断和介入治疗。 【禁忌症】

以下情况不宜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1.未婚女性。 2.阴道出血。 3.阴道炎。

4.老年性和放射性阴道萎缩。 5.先天性阴道闭锁。 【检查方法】

1.高频探头涂以耦合剂,套上橡皮套或者避孕套,远端用橡皮筋固定,橡皮套外涂以耦合剂。 2.患者排空膀胱,平卧后取截石位,暴露外阴,探头缓慢放入阴道,抵达穹窿或宫颈。

3.首先纵切,探头标志朝向前方,从宫颈向宫体,观察子宫位置、形态、边界、内膜及子宫肌壁各层。然后纵切,探头标志朝向右侧,观察右侧卵巢、附件、髂血管、盆侧壁。再将探头标志转向左侧,观察左侧卵巢、附件、髂血管、盆侧壁。最后将探头标志转向盆后壁,观察直肠子宫陷凹及直肠。有条件者可观察血流。若显示不清者,可将左手置于患者腹部与持探头的右手配合,类似双合诊,观察盆腔脏器。 4.图像方位的确认方法有两种。一种按仪器设置方向,与妇产科双合诊上、下、前后方向相反。另一种将仪器上下及左右翻转,与妇产科双合诊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检查内容】

1.从宫颈组织、颈管、宫颈纳氏囊到子宫峡部、宫体及宫底,尤其是对子宫内膜进行观察。然后横切显示子宫底、体横径及内膜,还可进行血流检测。

2.正常双侧卵巢大小、形态、包膜 分别探测左、右侧卵巢,取最大横切面测横径及前后径,然后取卵巢长轴侧长径,注意卵巢内卵泡数及血流状况。与哦条件可行卵巢周期变化、卵泡发育检测等观察。 3对早早孕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检查和诊断。

4.结合临床及化验检查对不全流产、胚胎死亡、枯萎卵、早期异位妊娠、早期葡萄胎等进行超射过那诊断。

5.对子宫肌壁、子宫内膜、卵巢及双侧输卵管的良、恶性病变进行观察,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根据病变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状况及有无腹腔液性暗区,作出初步诊断。

6.根据盆腔肿块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状况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有无液性暗区,提出初步诊断。

【注意事项】

1.中、晚期妊娠和妊娠期流血者不宜行阴道超声检查。 2.患者不同意者不宜行阴道超声检查。

3.超出阴道探头探查范围的盆腔肿块不宜行阴道超声检查。

关节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髋关节脱位。

2.关节腔积液。 [检查方法] 1.肩关节脱位,常采用坐立位,也可采用侧卧位。

2.髋关节及膝关节检查,多采用仰卧位,也可采用侧卧位。

3.探头频率常采用3~7.5MHz频率的探头。 [检查内容] 1.髋关节脱位,观察股骨头的大小和形态,了解髋臼内有无股骨头回声。

2.髋关节腔积液可在股骨颈周围显示无回声暗区。股前探测时,股骨颈与关节囊之间的距离>0.5cm。在关节腔内无回声区中可见到点状或团状回声。

3.膝关节腔积液可在关节腔内,髌上间隙、股骨远端前方和股四头肌后方见到无回声区。 [注意事项] 1.检查髋关节时,应改变髋关节的屈曲度作不同方位观察,并取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比。

2.超声的关节腔积液、囊性病变检测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肌肉肌腱与软组织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肌肉、肌腱及软组织病变,如脓肿、囊肿、肿瘤等。 [检查方法] 1.通常选用5~7.5MHz频率探头。

2.检查肌肉、肌腱时,应让肌肉、肌腱处于收缩状态和松弛状态对比观察。

3.通常先探查纵切面,以辨别肌肉和肌腱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查横切面。 [检查内容] 1.检查肌肉脓肿可观察到无回声区。位于肌肉之间的脓肿,在纵切面上呈长条形或纺锤形;横切面多呈曲线状,脓腔内可有不同程度的回声。

2.腱鞘囊肿于肌腱处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规整。

3.软组织肿瘤瘤体多以低回声改变为主。环死性肿块可类似于脓肿或血肿。 [注意事项] 1.检查肌肉、肌腱疾病时,应注意对病变的定位,并让肌肉、肌腱分别处于收缩状态和松弛状态与健侧同一部位进行对比观察。

2.肌肉、肌腱及软组织肿物,超声只能鉴别囊性或实性,必须结合临床才能进行诊断。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仪器应具备实时高分辨力二维、灰阶图像及对低流速血流敏感的脉冲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功能的超声仪。选用线阵式高频(5~10MHz)探头。检查时受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先用二维超声扫查,然后以彩色血流显像,最后用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及有关血流参数。 [适应症] 1.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征。 2.四肢动脉瘤。 3.多发性大动脉炎。 4.深静脉血栓形成。 5.静脉瓣功能不全。 6.动静脉瘘。 [检查方法] 1.上肢血管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从锁骨上窝和腋窝开始,在颈根部胸锁关节上方,锁骨上窝扫查左锁骨下动、静脉及右侧无名动脉和左、右无名静脉。检查腋动、静脉时,探头置于腋前皱襞处,先找到腋动脉,在动脉后内方显示腋静脉。然后将手掌向上,手臂置检查床上。探头置于肱二头肌内侧沟探测肱动、静脉。在前臂手腕部尺、桡侧,检查尺、桡静脉。

2.下肢血管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微屈,从腹股沟区开始检测,然后继续扫查股浅、股深动、静脉,追踪到大腿下内侧到膝部。国动、静脉检测应取俯卧位,踝关节垫高,以便静脉回流。检查胫前、胫后及足背血管也可取坐位。下肢静脉检查必要时还需检测髂外、髂总和下腔静脉,观测他们的通畅性。 [注意事项] 1.血管检测应双侧对比,沿血管走行方向,体表投影,由近心端依次向远心端进行扫查。

2.检查时探头放置压力适当,以免管腔受压,特别是要避免静脉血管压闭,影响检查结果。

3.一般以横切面测量管腔内径,纵切面显示血管长轴彩色血流图,并以多普勒频谱显示测量血流参数。

4.检测静脉时,还应采取深呼吸、Valsalva动作,抬高肢体,挤压远端肢体等方法判断血流通畅情况,并以探头加压观察静脉腔能否压闭,判断有无血栓。二维超声实时检查应注意观察:

(1)血管内径是否均匀,有无局部膨大、变细、狭窄,血管走行有无扭曲或受压。

(2)管壁的厚度、回声强度、有无钙化,管腔内有无斑块及异常团块。 5.彩色多普勒显像要注意调节最佳血流速度范围标尺和彩色扫描显示区的大小,彩色多普勒增益的调节,以取得最佳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

6.频谱多普勒检测,壁滤波设置在50~100Hz,防止低速血流被滤掉,取样容积必须置于血管中央,入射角声束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夹角

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检查方法] 1.患者取平卧位,大腿或上肢轻度外展、外旋。探测国动脉时可采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 2.常规二维超声探测

(1)下肢动脉探测时可先在腹股沟处依据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定位,然后逐次向远段探测至足背动脉。小腿动脉也可从远侧段向近侧段追踪。

(2)上肢动脉可以先从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的体表投影探测桡、尺动脉。

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4.频谱多普勒检测。若存在动脉狭窄,判断动脉狭窄的程度。 [检查内容] 1.二维超声检查

(1)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血管走行迂曲。

(2)动脉内膜回声不规整,连续性消失,增厚,动脉腔内有无斑块形成。 (3)管腔呈不规则狭窄和局部扩张,有血栓形成时可能显示管腔内有低回声。

2.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束变细,形态不规则,管腔狭窄部位出现多色彩镶嵌血流信号,血管完全阻塞者,则显示彩色血流信号中断。 3.频谱多普勒

(1)动脉狭窄局部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快,舒张期反向血流信号,频带增宽,呈单相波形。

(2)狭窄部远端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舒张期反向血流信号消失,呈低速单相波形。 (3)动脉完全阻塞者,则阻塞部位动脉腔内无血流信号,远端动脉则可检测到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的单相波形。 [注意事项] 1.由于动脉闭塞常是节段性的,因此,应完整地探测下肢动脉。

2.下肢动脉内径相对较细,单依据内径减少比率或者彩色血流对四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不太可靠。可用脉冲多普勒频谱变化的特点来判断四肢动脉的狭窄的程度。 3.动脉狭窄达50%以上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才较明显。

四肢动脉瘤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检查内容] 1.真性动脉瘤

(1)二维超声显示血管壁呈梭形局限性膨大,管腔内膜回声不规整,瘤体与管壁相连续。瘤体内可见片状或团块状血栓回声附着于管壁。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动脉瘤膨大部腔内有红蓝相间的涡流血流信号。 (3)频谱多普勒在瘤体内检测显示为杂乱无章的血流信号。 2.假性动脉瘤

(1)二维超声显示动脉一侧有一无回声的搏动性肿块,肿块内有云雾状回声,中心为无回声区并与动脉之间有破口,表现一侧动脉壁连续性中断或有通道。

(2)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破口处收缩期血流射向瘤体内,在瘤内旋转形成红蓝相间的涡流血流信号。 (3)脉冲多普勒在动脉与瘤体相通的破口处可检测到收缩期高速血流,舒张期反向中等流速的往返血流(toandfro)频谱信号。

四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检查方法] 1.下肢静脉检查时,首先从腹股沟开始,做股总静脉的横切面确定股总静脉和动脉的位置关系,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常规探测髂外静脉。

2.上肢静脉检查时首先从腋窝开始,做腋静脉的横切面,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向远侧段探测。

3.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需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阻塞远侧端静脉扩张,呼吸时管径及血流速度变化不明显甚或消失。

2.阻塞部血管内见血栓回声,急性期回声低弱、均匀,慢性期回声增强,不均匀。探头加压血栓处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

3.实时显像观察血液流动及静脉瓣膜开闭活动消失。 [注意事项] 1.小腿部深静脉一般有两条伴行于同名动脉,可以一条存在血栓,而另一条通畅。 2.肢体近端静脉的血栓挤压后有脱落的危险。 3.血栓的显示有时困难。

4.站立位检查比卧位检查容易显示静脉血管。 卵巢疾病及输卵管疾病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卵巢疾病

卵巢为人体较小的器官,但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且组织类型复杂。卵巢肿瘤多数为囊性,约占80%。 【适应症】 1.盆腔肿块。 2.绝经后。 3.月经失调。

4.子宫切除术后或一侧附件切除术后。 5.妇科检查。 6.阴道排液、出血。 【检查方法】

1.卵巢长轴最大切面测量卵巢长径及前后径。

2.对直径>10mm的卵泡,分别测量,并记录卵泡数目。 【检查内容】

1.双侧卵巢大小及其内卵泡大小。正常月经周期,两侧卵巢大小有差异,静止卵巢比活动卵巢小、卵泡小且较难探及。

2.观察肿块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囊肿者往往注意囊壁光滑度、乳头等。 3.声像图分三大类

(1)卵巢囊性肿块。肿块形态往往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差异可很大,边缘清晰,光滑,内部无回声,内壁光滑,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2)卵巢囊实性肿块。即混合性肿块。边界可清晰、囊壁稍厚,其内部分为无回声区,部分为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附着于囊壁。

(3)卵巢实质性肿块。呈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团块状低(高)回声。 【注意事项】

1.子宫外的盆腔肿块,尤其是囊性肿块,并非全来源于卵巢。如中肾管、副中肾管囊肿,能清晰显示同侧卵巢。另外,可见中等大小囊肿,壁薄、光滑、内部回声少,并位于盆腔较高处。 2.囊性肿块多数为良性肿瘤,卵巢囊肿须进行随访,以除外非赘生性囊肿。卵巢囊实性肿物良、恶性兼有,随肿瘤内部实质部分增多,恶性可能性增加。实质性肿物较囊性少见,多为恶性,仅少数为良性。

3.卵巢转移性肿瘤往往为双侧,外缘可清晰、不规则,内部可有大小不等圆形无回声区(腺体分泌的黏液形成),常伴有大量腹水。

二、输卵管疾病

输卵管疾病以炎症最多,异位妊娠次之,肿瘤最少见。

炎症病变特点为双侧性,肿块多呈梭形或腊肠形。正常情况,超声检查输卵管并不显示,但在盆腔内有适量液体(腹水)衬托下,在子宫底两侧及阔韧带上缘超声检查才能探及铅笔芯状的实质性条索状回声,伞端稍粗,无明显特征性。

当炎症时,可见双侧卵巢外另见肿块,管腔内有积液。如伞端阻塞,输卵管腔扩张明显,内有积液或积脓。急性期盆腔也有积液或积脓。盆腔包裹性积液,多见于盆腹腔手术后,也可见于炎症、盆腔结核,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其形态按盆腔周围器官而变,张力往往偏低,无回声区内常可谈及卵巢。 如输卵管有癌肿时,管壁内肿瘤分泌液体,形成混合性肿块,实质部分内见彩色血流,呈动脉频谱且阻力指数(RI)低。

乳腺疾病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乳腺脓肿。

2.超声引导下乳腺囊性、实性肿块抽吸、活检。 3.孕妇、哺乳期及年轻妇女乳腺检查。 4.评价临床可触及但X线摄影术阴性的肿块。 5.评价X线摄影术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6.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物理性质。 7.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性与恶性。 8.男性有乳腺肿块者。 [检查方法] 1.仪器条件 选用7.5~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若肿块位置很表浅,需提高探头频率或使用水囊衬垫;而5MHz的探头对于深部较大的占位、硅胶充填物等闲室较好。

2.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检查乳腺外侧象限时,可采半侧卧位。

3.方法 由于乳腺体范围较大,每位检查者应按固定程序进行扫查,以免遗漏。有以下两种方法供参考:①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顺序,以乳头为中心向外行辐射状扫查;②按先横切后纵切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逐一切面扫查。总之,变换扫查位置时应与已扫查切面有部分重叠,每一次扫查都应达到乳腺周围脂肪组织为止。 [检查内容] 1.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

2.乳腺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还是多发,特别是触诊或乳腺X线摄影发现有肿块的部位更应仔细扫查。

3.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如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是否光滑或有否“蟹足样”改变,后方回声是否增强或衰减。

4.如有彩色多普勒应观察每一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情况。 5.对于发现的任何病变均需进行前后径和横径测量。 [注意事项] 1.检查乳腺时探头应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特别是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影响小血管的显示。

2.检查乳腺腺体组织的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库柏韧带(乳房悬韧带)等是否有病变,特别是周围脂肪伸入腺体层内,会造成类似肿块的假象,应仔细加以鉴别。

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甲状腺肿答或萎缩。

2.鉴别甲状腺囊性或实性结节。 3.鉴别单发或多发结节。 4.协助临床鉴别良性或恶性结节。 [检查方法] 1.仪器条件 选用7.5~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肩部垫一枕头,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可采取左侧或右侧卧位。 3.方法

(1)右叶矢状切面(纵切面)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 (2)右叶横切面(峡部水平)测量右叶横径。 (3)峡部横切面(包括左、右叶)测量峡部前后径。 (4)左叶矢状切面(纵切面)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 (5)左叶横切面(峡部水平)测量右叶横径。 [检查内容] 1.甲状腺肿大或萎缩(正常参考值:长径4.0~5.5cm,横径2.0~2.5cm,前后径1.0~1.5cm,峡部前后径0.4cm)。

2.甲状腺内如有结节,应检查位于左叶或右叶;是单发或多发。 3.甲状腺结节是囊性或实性。

4.甲状腺结节的边界是否光滑、包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是强或弱,有无微粒样钙化。 5.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6.如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还应观察血流,供临床参考。 [注意事项] 1.如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是否来自同侧甲状腺病变。

2.甲状腺峡部上方囊肿,应考虑甲状腺舌管囊肿,颈侧方囊肿应考虑来自鳃裂囊肿。

胸腔积液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见于胸膜渗出或继发于肺、纵隔或全身性疾病,肿瘤转移,及创伤所致的血胸。少量积液位于肋膈角或肺下,多量则压迫肺组织。纤维素性、出血性或化脓性渗出,可导致胸膜增厚、粘连,进而形成局灶性(包裹性)积液,亦可在积液中形成分隔。 [检查内容] 1.由腋中线,肋膈窦的最低位开始扫查,发现胸腔液性无回声区后,依次检查各肋间找到积液的边缘部位。确定积液的范围和无回声区的最大径。

2.如果可能,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在背部肩胛线和腋中线之间做矢状切面扫查,在中胸部位水平横切扫查。

3.液性区内有无漂浮的点状、条索状回声及蜂窝状回声,有无分隔或异常肿块。 4.大量积液时肺实变——肺组织受压的程度。

5.转动体位观察液体有无移动,确定其为游离性或包裹性。 6.大致估计积液的多少。

7.胸腔穿刺引流的超声定位,选择最宽无回声区位置,避开压缩的肺组织,常选用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较低位置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8.引流后用超声观察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1.超声发现肺下或肋膈角积液较X线、CT更为灵敏,但判断积液的性质和病理意义较为困难。 2.利用体位改变、胸水移动改善超声窗,超声窗较小时采用小凸阵探头扫查更利于检出。

3.胸腔积液穿刺超声定位点的确定,应注明体位、进针深度和角度,防止误伤肝、脾、肾、横膈。液体较少时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极少量的胸腔积液或叶间积液,超声定位困难者不宜穿刺抽液。 4.脓胸常显示为含液病变区,内有微细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或分隔,或伴有胸膜增厚,声像图不典型者常使超声定性诊断发生困难。

5.癌性胸膜炎的穿刺抽液,穿刺点选择胸膜正常或平整的部位,避开胸膜的隆起或增厚部位。 6.胸水引流每次不超过500~1000ml,患者如有除冷汗、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终止抽液,平卧,必要时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

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应用及常见疾病检查方法

经颅多普勒(TCD)是用频谱多普勒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适应症] 1.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2.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 3.脑血管痉挛。 4.脑血管畸形

5.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6.脑死亡。 [检查方法] 1.探头频率

采用2.0MHz的脉冲多普勒探头。 2.检测部位

(1)颞窗分为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部位,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交通前段-A1段,ACA1)、后动脉(PCA),颈内动脉C1段(ICA1),前、后交通动脉(AcoA、PcoA)。

(2)眼窗检查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超声发射功率5%~10%。检测眼动脉(OA)和颈内动脉虹吸收部以及对侧ACA1。

(3)枕窗检查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方1cm左右,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检测双侧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PINC)和基底动脉(BA)。 3.检查的动脉

(1)MCA经颞窗检测,深度在30~60mm,主干位于40~60mm深度,正向频谱。压迫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压迫对侧CCA,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2)ICA1检测,沿MCA主干随检测深度增加到60~70mm,可以检测ICA末端分叉处,再适当增加深度,可获得单纯的正向ICA1血流频谱,压迫同侧CCA时,血流信号消失并出现短暂尖小的负向血流信号。

(3)ACA1检测,当检测到ICA1后,适当增加检测深度至60~75mm,可获得负向的ACA1流速。进一步增加取样容积深度,在70~85mm可以检测到对侧ACA1正向血流频谱。当AcoA发育正常时,同侧CCA压迫试验,ACA1血流频谱从负向逆转为正向,对侧ACA1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当颞窗透声不良时,可经眼球窗检测,眼窗检测到的ACA1为正向血流频谱。

(4)PCA检测可经颞窗,检测深度在55~70mm,出现的较低流速的正向血流频谱,即为PCA的交通前段(P1段)。探头方向进一步向后外侧调整,可检测到负向的血流频谱,为PCA的交通后段(P2段)。当PCA血流来自BA,PcoA发育正常时,压迫同侧CCA可使P1段血流速度加速。若PCA血供来自ICA,无P1段血流信号,仅获得负向的P2段血流频谱,压迫同侧CCA时,P2段血流速度下降。 (5)OA检测,经眼窗,检测深度为40~50mm,血流频谱为正向,血管搏动指数(PI值)>1.10。压迫同侧CCA时,OA血流速度减低或消失。

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某年超声医生年终总结

超声科医生演讲稿

超声科医生演讲稿

医院岗位责任制度

司炉工岗位责任制度

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超声医生岗位责任制度简述
《超声医生岗位责任制度简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