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感冒(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⑴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和荆防达表饮 ⑵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和葱豉桔梗汤 ⑶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⑷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平时玉屏风散) ⑸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⑴外感咳嗽

①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和止嗽散②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③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⑵内伤咳嗽

①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②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③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痿(久病损肺和误伤津液。肺虚津气失于濡养) ⑴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⑵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四 肺痈(痰热素盛,蒸灼肺脏,血败肉腐化脓) ⑴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⑵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⑶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⑷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痰伏于肺,痰壅滞气道,肺失宣降) ⑴发作期

①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表寒里饮)②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⑵缓解期①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②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③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肾不纳气—参蛤散

六、喘证(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上逆,宣降失常,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⑴实喘

①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②表寒肺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④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⑤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⑵虚喘

①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③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④兼标实:化痰降逆,温肾纳气——苏子降气汤(阳虚饮停,上凌心肺—真武汤)

七、肺胀(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肺气涨满) ⑴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和三子养亲汤 ⑵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和桑白皮汤 ⑶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⑷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 ⑸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八、肺痨(治法: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⑴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咳嗽频而痰少质粘者--可另服琼玉膏 ⑵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⑶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⑷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九、痰饮(三焦气化失宣) ⑴痰饮

①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②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⑵悬饮

①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②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或控涎丹③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④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和泻白散 ⑶溢饮: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⑷支饮

①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和苓桂术甘汤

十、自汗、盗汗(阴阳失调,腠理不固)

⑴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和桂枝加黄芪汤 ⑵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半身汗出) ⑶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一:血证(火热熏着破血妄行及气血不摄,血溢脉外) ⑴鼻衄

①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②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⑵齿衄

①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⑶咳血

①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②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③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⑷吐血

①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⑸便血

①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②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⑹尿血

①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②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④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⑺紫斑

①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可合十灰散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十二、心悸(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⑴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加琥珀,磁石,朱砂

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⑶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和朱砂安神丸 ⑷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参附汤 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

三、胸痹(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脏腑亏虚,心脉失养)

⑴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轻症丹参饮) ⑵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栝萎薤白半夏汤和涤痰汤⑷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⑸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⑹心肾阳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7.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十

四、不寐(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不入阴) ⑴实证

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和当归龙荟丸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⑵虚证

①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③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和酸枣仁汤 十

五、厥证(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逆,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⑴气厥①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平时服逍遥散)

②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平时常服香砂六君子丸 ⑵血厥

①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或羚角钩藤汤

②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或用礞石滚痰丸(4)食厥:和中消导——盐汤探吐,神术散合保和丸十

六、郁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⑴实证

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②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③气滞痰郁:化痰利气解郁——半厦厚朴汤(痰热温胆汤)⑵虚证

①忧郁伤神: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③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滋水清肝饮 十

七、癫狂((气痰火淤为主))

⑴癫①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和逍遥散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和越蘜丸 ⑵狂

①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②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和琥珀养心丹 十

八、痫证(惊恐,禀赋不足,外伤导致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气血瘀滞而发癫痫)

⑴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⑶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

九、胃痛(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⑴寒邪客胃:散寒止痛——良附丸和香苏散 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⑷肝胃郁热: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

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虚症调营敛肝饮 ⑹胃阴亏虚:养阴益胃——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 ⑺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黄芪建中汤

吐酸1热证:泄肝清火左金丸2寒证:温养脾胃 香砂六君子汤 附:嘈杂1胃热:和中清热温胆汤2胃虚:健脾和胃四君子汤3血虚:补益心脾归脾汤

⑶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和当归四逆汤⑵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十、噎膈(气痰淤交结阻隔于食道) ⑴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⑵津亏热结:滋养津液——五汁安中饮 ⑶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 ⑷气虚阳微:温补脾肾——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 二十

一、呕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⑴实证

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②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积滞多小承气)③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④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⑵虚证①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②胃阴补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3.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

二十二、呃逆(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⑴实证①胃中寒冷:温中祛寒止呃——丁香散②胃火上逆:清降泄热止呃——竹叶石膏汤③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⑵虚证①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②胃阴不足:生津养胃止呃——益胃汤和橘皮竹茹汤 二十

三、泄泻(脾病湿盛,肠道分清失司) ⑴感受外邪

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③.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食滞化热—枳实导滞)④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四、痢疾(邪热蕴积脏腑,气血壅滞,腐败化为脓血) ⑴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 ⑵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和芍药汤 ⑶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⑷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

⑸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⑹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

五、霍乱 ⑴寒霍乱

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②重证:温补脾肾,回阳救逆——附子理中丸 ⑵热霍乱:清热化湿,辟秽泄浊——燃照汤合蚕矢汤 ⑶干霍乱:辟秽解浊,利气宣壅——玉枢丹

二十六、腹痛(寒火食气淤导致气机郁滞,脉络痹阻失养) ⑴寒邪内阻:温中散寒——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⑵湿热壅滞:泄热通腑——大承气汤

⑶中虚脏寒: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建中汤

⑷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 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以血瘀为主,宜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二十

七、便秘(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 ⑴热秘:清热润肠——麻子仁丸 ⑵气秘:顺气行滞——六磨汤 ⑶虚秘:①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②血虚:养血润燥——《尊生》润肠丸 ⑷冷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肉桂或半硫丸

(5)阴虚--增液汤

二十八、虫证

蛔虫病:安蛔,驱蛔,健运脾胃痛剧时,乌梅丸

腹痛不剧或不痛时,驱除蛔虫——化虫丸蛔虫病日久,用香砂六君子汤 绦虫病: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槟榔,南瓜子,仙鹤草冬牙,雷丸,石榴根皮)

驱除之后,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钩虫病:

⑴脾虚湿滞:健脾燥湿,和中补血——黄病绛矾丸⑵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蛲虫:驱虫止痒——追虫丸(百部煎汤灌肠) 姜片虫病: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驱虫可用槟榔,和黑丑研粉内服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子汤

二十九、胁痛(肝失疏泻,胁络痹阻,脉络失养) 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⑵瘀血停着:驱瘀通络——旋复花汤和复元活血汤 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⑷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三

十、黄疸(化湿利小便) ⑴阳黄

①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泄下——茵陈蒿汤

②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⑵急黄(疫毒炽热):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味 阴黄:1.寒湿阻遏: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

黄疸消退后:1.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和--柴胡疏肝散和归芍六君子3.气滞血瘀--逍遥散和鳖甲煎丸

三十

一、积聚(气血阻滞淤血内积) ⑴聚证

①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和木香顺气丸 ②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⑵积证

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②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和六君子③正虚瘀结:大补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三十

二、鼓胀(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 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⑵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⑶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⑷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济生肾气丸

⑹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

三、头痛(外感内伤)

⑴外感①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②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③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⑵内伤①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②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③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④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⑤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

一、眩晕(脑失所养,蒙闭轻窍)

⑴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⑶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⑷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5.淤血阻窍:通窍活血汤 三十

四、中风㈠中经络

⑴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⑵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㈡中脏腑⑴闭证

① 阳闭(痰火瘀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至宝丹或安宫牛

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

②阴闭(痰浊瘀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急用苏合香丸温

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③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㈢恢复期

①半身不遂: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 语言不利:(1)风痰阻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2)肾精亏虚: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平肝潜阳,化痰开窍—天麻钩藤饮③口眼

: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三十

六、痉证 (壅塞经络,热灼津伤,阴虚风动而至经脉失养) ⑴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⑵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⑶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补充:⑴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⑵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3)肝经热胜:-----羚角钩藤汤 三十

七、瘿病(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⑴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⑵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⑶肝火旺盛:清泄肝火—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 ⑷心肝阴虚:滋养阴精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

三十

八、疟疾(暑湿诱发为多,伏于半表半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⑴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和截疟七宝饮 ⑵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⑶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⑷瘴疟 ①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加减②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⑸劳疟:益气养血,扶正驱邪——何人饮加减

三十

九、水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治法: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⑴阳水

①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②湿毒侵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③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④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⑵阴水

①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③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利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 四

十、淋证(湿热蕴结下焦,肾于膀胱气化不利) ⑴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⑵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主方 ⑶气淋:实证宜利气疏导——沉香散;虚证宜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⑷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⑸膏淋:实证宜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宜补虚固摄——膏淋汤 ⑹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四十

一、癃闭(膀胱气化功能失常)

⑴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⑵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⑶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⑷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⑸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外治法:①取嚏或探吐法;②外敷法;③针灸推拿;④导尿法 四十

二、腰痛(筋脉闭阻,腰腹失养)

⑴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⑵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减 ⑶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身痛逐瘀汤 ⑷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四十

三、消渴(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⑴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⑵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气阴亏虚:---七味白术散

⑶下消: ①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十

四、遗精(肾失封藏,精关不固) ⑴君相火旺,心肾不交:清心安神,滋阴清热黄连清心饮和三才封髓丹

⑵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 ⑶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调补心脾,益气摄精——妙香散加减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

⑷肾气不固,精关不固:补益肾精,固涩止遗—下列方合金锁固精丸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精伤甚—-—左归丸

阳虚及阳,肾中阴阳两虚——右归丸 四十

五、耳鸣、耳聋

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⑶风热上扰:疏风清热——银翘散

⑷肾精亏虚:滋肾降火,收摄精气——耳聋左慈丸 ⑸清气不升: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

四十

六、痹证(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肌肉关节经络闭阻) ⑴风寒湿痹

①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②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③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⑵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热痹化火伤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犀角散痰瘀痹阻(畸形):化痰祛瘀,搜风通络——桃红饮痹症日久,肝肾亏虚:驱邪扶正,攻补兼施—独活寄生汤

痹久入心,心悸脉结代:益气养心,温阳复脉—炙甘草汤 四十

七、痿证(筋脉失养)

⑴肺热津伤,筋失濡润: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⑵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⑶脾胃虚弱,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⑷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

八、内伤发热(气血阴阳亏虚以及气血湿阻遏) ⑴气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栀逍遥散 ⑵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⑶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⑸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 (6)阳虚发热 :金匮肾气丸 四十

九、虚劳(气血阴阳亏虚) ⑴气虚

①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② 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③心气虚:---六君子《医方集解》加五味子,玉竹,黄精 ④肾气虚:--- 六君子《医方集解》加杜仲,续断,菟丝子 ⑵血虚

①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②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⑶阴虚

①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②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③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④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⑤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⑷阳虚

①心阳虚:益气温阳——拯阳理劳汤②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③肾阳虚:温补肾阳,兼养精血——右归丸

五十:痴呆(气血不足,肾精亏耗,脑髓失养) 1.髓海不足:七福饮 2.脾肾两虚 :还少丹 3.痰浊蒙窍:涤痰汤 4.淤血内阻:通窍活血汤

五十二关格(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拥塞三焦,而致小便不 通和呕吐并见)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温脾汤和吴茱萸汤 2.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杞菊地黄丸和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弱,邪陷心包--参附汤和苏和香丸(还可用灌肠) 五十三:真心痛(寒凝气滞血瘀痰浊) 1.气虚血瘀:-------保元汤和血府逐瘀汤 2.寒凝心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四逆加人参汤

五十四:痞满(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 实痞:1.饮食内停:-------保和丸 2.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散 3.湿热阻胃:----泻心汤和连朴饮 4.肝胃不和:----越橘丸和枳术丸 虚痞:1.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 2.胃阴不足:------益胃汤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总结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 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考试

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

中医内科学笔记

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