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儿童.课程.唤醒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5: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儿童.课程.唤醒

吴勇是我的老朋友,他要我对他的课做一点评论。我说,我的作文观是“讲评”重于“指导”,你让我怎么说好话。吴勇说,要的正是这样的“围观”。有了这话,我放下心来。

吴勇的作文教学的第一个词叫“儿童”。“书包里的秘密”这样一个话题,出现在别人的作文教学里,我会惊奇于他的儿童意识;出现在吴勇的作文教学里,我一点也不奇怪。谈起作文教学,儿童,是吴勇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的“藏在名字里的秘密”、“童年‘偷’着乐”、“快乐端午节”等教学实录,散见于各大中文核心期刊。每一次阅读,我感触最深的就两个字:儿童。我不赞成多给学生写命题作文,原因有两点:一来,成人写作大都有感而发。也有命题,如我的这次写作,可是,真到了别人给你题目、约你写稿,那又是一个层次了。再说了,别人约稿,我真没话写,我可以不写。学生拿到了一个题目,写不出,又不能不写,那麻烦大了。二来,我看到无数的语文老师,他们出的作文题目,要么宽得无边无际,要么窄得无话可说。2011年,我还要说,能像吴勇兄那样切中“儿童”的命题高手,太少了。对于一篇作文来讲,题好一半文;对于作文教学来讲,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不懂得儿童的人,是不会出儿童喜欢的作文题的,是出不了儿童一见眼睛马上亮起来、脑子马上转起来的题目的。也有老师说,我的作文题,都是教材上的,难道有什么不妥?的确有不妥。教材的编写者,要考虑城市的,也要考虑农村的;要考虑发达地区的,也要考欠发达地区的;要考虑民族特色,也要考虑与世界接轨,教材编写者心中的学生,是一个“大”学生,不会、也不可能像我们一线教师那样,装的是活生生的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此外,教材编写的题目,都永远滞后于学生的生活,都无法和学生最火热、最当下的生活无缝对接。教师永远要面临一个问题:作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以及作文课程的自我开发。这就要讲到吴勇的作文教学的第二个关键词――课程。

吴勇的作文教学有着强烈的课程意识,具体表现在他的“系列化”,一个书包,他能让学生写那么多次的作文:“书包的故事之秘密篇”、“书包的故事之购买篇”、“书包的故事之修补篇”、“书包的故事之更换篇”、“书包的故事之创造篇”。我一直以为,今天的小学语文,没有作文教材,更没有作文课程。我们看到的语文书里的几个“作文题”,只是为求“语文教材的完整”而“拼凑”出来的。我们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核心来编写的,这一编写思想,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如,小学生作文,一般都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而你看一看语文书,一册语文书,几十篇课文有几篇是第一人称的课文?天天学的是第三人称的课文,写的是第一人称的作文,你说奇怪不奇怪?小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写“细节”,也因此,于永正老师的“关注小事,关注细节”的作文课,广受欢迎。而我们教材里的课文,总是些很宏大的人、事、物,如《海伦?凯勒》、《郑成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莫高窟》等等,足以写一本书、十本书的题材,浓缩在1000字里,你说,怎么有细节?又怎么让学生读细节、学细节?这种状况下,语文老师要教好作文,必须自己动手,构建自己的作文课程;这种状况下,一个语文老师丢失了课程意识,你说能把作文教到哪里去呢?吴勇的“书包的故事”是有课程意识的,吴勇的“童化作文”是有课程意识的,吴勇有他的“童化”作文课程,作文教学的领域里,我深深为有这样一位战友而自豪。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里,有一个观点:“生活”重于“生成”。很多人说,学生的生活枯燥,没有写的材料。我不认同。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写不完的素材。一个人如果觉得没有写的东西,原因只有两个:一,他的心死了;二,他的心没死,然而,我们不让他写自己的“心”的东西。我以为,现在的学生感觉没有写的东西,原因在第二种。我的女儿读初中,她时常担心的问我:老爸,我的作文会不会太“灰”了。有什么“灰”不“灰”的呢?作文就是表达自我,自己内心有点“灰”,偏要伪装成很“红”很“专”的,这还是作文吗?小学生作文遭遇的情形,好不了多少。很多老师认为,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以写的材料呢,来,我给你做个游戏,再写作文;我给你做个试验,再写作文。搞到最后,离开游戏、试验,学生说,老师,我没东西写。――现在,我从吴勇的课上,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唤醒”。唤醒儿童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写作库”。“书包什么时候变得轻盈,什么时候感到沉重?”“书包什么时候让你牵挂,什么时候让你忘记?”“书包什么时候让你快乐,什么时候让你烦恼?”你会发现,吴勇的“唤醒”,仿佛一个高明的催眠医生,一下子把患者带到了他所描述的境界里。吴勇的高明,说到底,是对儿童的理解、尊重、信任,他相信儿童的生活本身,藏着无穷的可以写的内容。

儿童、课程、唤醒,是我在吴勇的《书包里的秘密》里,看到的可贵的作文教学的精神。自然,我也有需要和吴勇兄商榷的地方:

第一,“讲评”重于“指导”,是我的一个作文教学观。我很留意地看了实录里的“讲评”环节:一个学生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学生点评。我在想,举行一次语文老师的素养测试,让一个学生在台上读自己的作文,读后,请台下的一个语文老师进行点评。我不知道这个语文老师能说出多少真正有价值的道道来。我对猜想的结果持悲观的态度。由此我想到,学生之间,听一遍后点评,怕也只是“环节走过场”的成分多,实际出成效的成分少吧。

第二,吴勇显然也认识到,作前指导进行技巧的渗透和指导,是一件危险的事,“指导”得越卖力、越细致,学生作文的“束缚”就越大。因此,教学中,吴勇出示作家的作品片段,顺势总结出“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来描写”。我以为,这样的指导有着“大而空”的倾向――似乎每个语文老师都这么总结、这么对学生讲的,真有效吗?并且,它很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觉,一篇作文只有“动作、表情、语言、心理”都有,才是好作文。以“内心描写”见长的,可不可以?以“人物对话”见长的,可不可以?由此,也正验证了我的观点,作前指导,特别是想渗透“作文技巧”的作前指导,真的像“鸡肋”。

写到这里,我给吴勇拨了电话。我说,大概没有像我这样写评论的吧。吴勇弥勒佛般地哈哈一笑。

(管建刚,吴江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215228)

儿童国画课程

绘本阅读——唤醒儿童英文梦想

唤醒医疗

儿童手工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与课程》读后感

儿童游戏课程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介绍

儿童版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儿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儿童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

儿童.课程.唤醒
《儿童.课程.唤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儿童课程唤醒 课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