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0期

发表时间:2016-05-09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精神文明建设

第10期

中央文明办 2016年3月30日

〔本刊评论〕

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工作交流〕

江苏推动文明单位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

甘肃组织文明单位多渠道参与精准扶贫

洛阳文明单位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本刊评论〕

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重要指示,为文明单位充分发挥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决胜全面小康冲刺阶段,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艰巨的任务,需要广泛动员包括文明单位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多年来,在各级文明委的指导下,文明单位自觉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为生活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扶贫开发事业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面对脱贫攻坚新要求,文明单位参与扶贫大有可为、义不容辞,应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参与扶贫首在用心。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各级文明单位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做到真心扶贫、用心扶贫。用心首先要真重视,切实把参与扶贫作为分内之责,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责任,定期督导落实。用心需要体现真感情,把群众困难当做切身忧患,把困难群众当做自家亲戚,下定真决心、沉到最基层,不敷衍应付、不搞花拳绣腿。用心还要真投入,把文明单位自身优势资源实实在在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助发展,让穷山换新颜,把贫穷变富裕。

参与扶贫重在精准。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各级文明单位要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精准发力。“扶持谁”是前提,文明单位要结合扶贫对象,深入群众、排查摸底,把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明白,切忌走马观花、胸中无数。“谁来扶”是关键,文明单位要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与自身专长精准对接,切忌大而化之、贪大求全。“怎么扶”是根本,文明单位要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真正需要的扶贫对象身上,切忌大水漫灌、撒胡椒面。

参与扶贫贵在创新。脱贫攻坚需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文明单位参与扶贫,要在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求突破。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给贫困群众送资金、送项目,更要扶智、扶技,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增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在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科技扶贫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着力帮助贫困地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必须坚持多方支持与激发群众自身奋斗相结合,更加重视发挥贫困地区群众的首创精神,带动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参与扶贫赢在常态。脱贫攻坚,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各级文明单位参与扶贫工作,必须抱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好日常经常平常,既要防止拖延症,也要防止急躁症。要划定路线图,瞄准脱贫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排出时间表,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要明确任务书,做到分工科学、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让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在结对扶贫工作中有成就感,让贫困地区群众有获得感。要开展回头看,对已脱贫的村庄和群众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定期跟踪回访,察看脱贫情况,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刚摘帽又返贫。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各级文明单位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工作交流〕

江苏推动文明单位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

近三年来,江苏省文明办组织部分省级文明单位与扶贫开发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加强组织推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省文明办和省委农工办联合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苏北五市贫困村结对。结对帮扶以培育新型农民、弘扬文明乡风、丰富文化生活、打造美好环境为目标,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开展。截至目前,已有788家文明单位与393个经济薄弱村结成对子。

二、注重供需对接。各级文明单位立足本单位和结对村实际,发挥所长,精准帮扶。帮扶类型包括:帮发展经济,在技术指导、劳务输出、招商引资、发展致富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城市先进生产力向结对村流动。帮改善环境,推进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开展清洁庭院、清洁河塘、清洁村镇等“三清”活动,改善结对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帮培训农民,组织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文化知识传播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结对村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繁荣文化,健全完善结对村文体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帮依法治村,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力度,增强村民法律意识。

三、树立考核导向。把结对共建任务目标纳入省《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对扶贫成效突出的文明单位予以表扬,在复查确认时给予倾斜;对因主观原因造成结对不力的文明单位,在复查确认时予以扣分。同时,鼓励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和地市文明委推荐申报新一轮省级文明单位时,将参加结对扶贫情况作为重要考察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甘肃组织文明单位多渠道参与精准扶贫

去年以来,甘肃省文明办立足工作实际,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全省贫困村结成帮扶共建对子,通过项目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措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一、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美起来。文明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争取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支持结对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造危房,推进“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化、村庄园林化、农户沼气化”工程,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帮助建设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创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培育特色产业,让钱袋子鼓起来。文明单位把发展经济作为帮扶重点,指导结对村开展“道德信贷”工程,帮助群众申请惠农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妇女小额贷款,为培育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结对村挖掘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资源,培育开发草畜养殖、地膜种植、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富民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三、开展科技培训,让技能用起来。具有科技资源优势的文明单位,在结对村广泛开展农村致富能手、科技推广标兵、科技示范户等先进典型培育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参加科技知识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省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共有120余万人次参加,结对村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有技术、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致富明白人,贫困村群众致富能力有明显提高。

四、建设文化阵地,让群众乐起来。文明单位支持结对村建成综合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中心、农民学校等阵地,配齐必要活动器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平台。组织单位文体骨干定期到结对村开展志愿服务,把更多优秀文艺演出、体育项目送到贫困地区农民中间。帮助结对村组建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五、加强组织建设,让支部强起来。文明单位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与结对村建立“支部+支部”的帮扶模式,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同志到贫困村锻炼,充实村党支部班子。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章党规,自觉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优良工作作风和顽强干劲,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洛阳文明单位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河南省洛阳市各级文明单位在省、市文明办的指导下,采取四项举措积极开展结对扶贫,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一、开展教育培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帮建清洁家园。对照市文明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帮助农民硬化道路、净化庭院、整修沟渠坑塘、完善保洁设施、建立保洁队伍,促进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开展农村文化墙建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农村墙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

三、推进乡风文明。帮助结对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禁赌禁毒会等自治组织,引导农民破除婚丧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协助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四、关爱困难群体。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契机,走访慰问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和道德模范等,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特殊群体雪中送炭,体现人文关怀。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