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然科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5: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自然科学读书笔记》

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 (natural science )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

规律是错误的。一个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摘自百度百科

我至今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什么是科学,尽管小时候每当家人问我长大后想当什么的时候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科学家。而且上了这课我才知道科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在我眼里,科学包括了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盖斯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化论等等,在我混淆地看来,只要不是迷信透顶的,只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的,都可以叫科学(或许有误解)。同时我也非常理解“进步是科学的特征”这句话。想那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钻木取火,徒手打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急到现在的电话、e-mail、QQ、飞信联系;从以前的衣不蔽体到现在的五彩缤纷……这一切,都是我们借助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产物,在享受优越的生活。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然而应该也有坏处的吧,正如“你如果真的就是不经反思的使用,不经反思的相信科学总会给我们带来进步,并且你还认为这种进步式的生活总是值得欲求

的,那就可能会带来极危险的后果”所说的那样。

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其过程可大致描述为:古希腊(理

性)----> 中世纪(基督教)---->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

古希腊人通过理性追求智慧。而其中又以泰勒斯和梭伦为甚。

“他是一位圣贤,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国里,他顶天立地、万古流芳。”——泰勒斯墓碑铭。泰勒斯成功预言了公元前585年的日全食而成功制止一场战争。他曾经到埃及旅行,用心爱你公司三角形定理准确地推测出胡夫金字塔的高度而解决了困扰埃及人一千多年的难题。他通过观察洪水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这被认为是哲学思维的开始。那句有名的“您只顾仰望天空,却不知道脚下有什么”就是泰勒斯的女仆对他说的。他提

出的“本原”是宇宙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说是第一个哲学概念。

梭伦生于雅典,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他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梭伦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是古希腊七贤之 一。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废除农民债务,禁止债务奴役 ;废除德拉古制定的残酷法律,只保留关于谋杀的部分;按财产的拥有量将公民分为4个等级,其政治权力按照财产来决定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前三等级公民才享有被选举权;在贵族会议之外设立四百人会议管理国家,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有无财产的公民都可参加。 史称“梭伦改革”。他在诗歌方面也有成就,诗作主要是赞颂雅典城邦及法律的。他是古希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

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古希腊还有几个有趣的现象,比如抽签决定谁来担任公职,以言辞胜人的辩论传统等。我不敢想象如果抽签抽到一个无能的或者是自私的人来管理那会是什么样子。关于辩论,我倒是有兴趣谈谈。我不喜欢辩论,首先,即使你言辞再有理,你把别人辩驳得面红耳赤,但是,即使他表面上被你辨服了,其实他心里也不会服气的,只是给你自己增加一点可怜的自信亦或自尊而已。其次,几个人一堆人在一起吵吵吵,辨得昏天黑地面红耳赤形象也不好,多说不如多做。当然,古希腊提倡的这种直接民主制度, 是与其狭小的城邦密切相关的, 人口有限, 地域狭小.在观念上他们也不认为一个城邦是越

大越好的, 而是认为存在着一个最佳规模, 或存在着一个上限。

雅典被称为“希腊的希腊”,最能体现古希腊的气质。雅典的经济是依赖于橄榄种植和海上贸易的,雅典人种植橄榄树,把橄榄油装入陶罐,运往西徐亚换取谷物。航海和贸易的需求促进了阿提卡制陶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贸易的需求又促使雅典人开始开采阿提卡的银矿,从事开采的是由海外输入的奴隶(奴隶也是最古老的商品之一)。雅典的命脉在于确保海上交通线和保障海上贸易的秩序,这些要求雅典必须发展海上霸权。梭伦改革根据收入将公民重新划分等级;克里斯提尼改革提出“陶片放逐法”;伯里克利时期改革给担任公职者发

放薪金,推行大众教育,看戏剧也给补助。

策力尔说:直到古代终结,哲学都没有离开苏格拉底指引的道路。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长得奇丑无比,采用问答方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具体、普遍、深入地得到正确认识。苏格拉底认为,哲学不能单独地研究自然,还要研究正义、明智适宜、勇敢、虔诚等德性的定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的品质等问题。有趣的是苏格拉底的妻子心胸狭隘、冥顽不化、叨叨不休。但是苏却能在唠叨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对于他的死,我感觉可惜又可笑。本可以逃难却甘愿赴死,或许真如所说的生命是一种病态,需要用死亡来医治。苏格拉底就是用自己的死亡完成了他的哲学。 苏格拉底还有很多学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亚西比德、色诺芬、柏拉图。其中柏拉图是苏最重要的学生。怀特海说过,全部西方哲学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立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除了哲学,学园的科目还包括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学园立即成为了希腊的学术研究中心。柏拉图柏拉图中年写作了《理想国》,勾勒了一个所谓真与善相统一的理想国家方案。他认为人除了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相对应的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理想国”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自己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洞穴之喻”。“洞穴比喻”是讲假想一群人被关在山洞里, 他们只许面对山洞尽头的墙壁, 不许回头, 不许往两边看, 在他们身后的高处有火堆.这里火堆对应的是“太阳比喻”中的太阳, 借助火光他们可看到投射到墙壁上的影子,他们认为影子就是真实的, 并以最能看清影子的人为最高

明的, 并选举他们为领袖.这里影子对应线段比喻中“可见世界”中的“可见”部分.这时假设有一个人因某种原因被迫站起来, 解除桎梏,往后看.此时他会看到火堆, 借助火堆的火光他会发现原来还有物体本身, 影子只是光照射到物体上投射到墙上的影子.这里他已上升到了“可见世界”中的“可知”部分.此时被解除束缚的人沿着斜坡向上走, 逐渐走出洞穴来到地面, 此时阳光对他来说太过刺眼了, 他转过身来,逐渐使自己的眼睛适应更

强烈的阳光.此时他会首先看清自己的影子, 即“可知世界”中的“可见”部分.这里的

太阳对应“太阳比喻”中的“善”.被解除束缚的人比喻哲学家.当被解除束缚的人适应了刺眼的阳光后, 他就可在阳光下走动了, 看到各种物体, 日月星辰, 知道四季更替,春种

秋收.这比喻哲学家已上升到了“可知世界”中的“可知”部分.但柏拉图认为被解除束缚的人还必须回到地穴中, 以解决他的同伴.这并不符合哲学家的利益, 因为回到地穴中, 哲学家会不适应地穴中的黑暗, 起初他们会什么都看不见, 当他向他的同伴叙述他所见到的世界时,对仍在束缚中的囚徒来说显得过于荒诞, 哲学家与洞穴中人的“不同”又会惹怒洞穴世界中的领袖和大众, 此时重新回到洞穴中的哲学家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映射出的正是苏格拉底本人在雅典城邦中的遭遇。因此回到洞穴是不符合哲学家利益的, 但他们又必须回去。 因为按照柏拉图所构造的理想国的原则——以城邦全体的利益为目的, 而不是为了某部分人的利益, 因此已经上升到知识世界的哲学家必须下降回到洞穴世界, 这正是他们的责任所在。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

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亚里士多德17岁时到了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学习了20年之久,爱好读书,是古希腊学者中第一位博览群书者。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与其他科学区分开,研究对象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理念”,而是“是”。我至今还是不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而上学是什么,太高深了。亚里士多德著述极丰,知识广博而雄厚,是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但是直到十二世纪欧洲才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原本。

我不是一个很有历史以及哲学天赋和爱好的人。原来我以为自然科学史是讲科学发展

史的,可是后来发现都讲那些哲学了,有点迷糊。不过虽然不懂,可是还是有点喜欢哲学的。以前也对哲学类的书记有所涉猎,但从未系统的进行过学习,感谢季老师给我带来的这门课程,让我的思考更有哲学性,虽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已经潜移默化了我

的思考方式。

以上就是我的自然科学史读书笔记。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系列

基础科学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Doc1

格言警句: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自然科学《水》教案

自然科学读书笔记
《自然科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