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宿迁 洼地崛起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宿迁 洼地崛起

江苏的发展能量不止在苏南,还有苏北的广阔空间。宿迁,就是苏北大地上快速成长的“阳光少年”„„

从1996年建市到2011年底,短短15年,这座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崛起:地区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304.8亿元,财政收入由7.68亿元增加到27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亿元增加到1010亿元。在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宿迁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164位跃升到2011年的第74位,6年跃升90位。

宿迁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什么?答案毋庸置疑:改革创新,探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不袭旧制,改革创新成宿迁精神

今年3月19日,宿迁市委组织部在网上发布“对史建亭等5名拟任职人任前公示”,将5名拟任职人的简历、工作业绩和招商实绩公开接受监督。

今天,一提起宿迁,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干部任前公示”、“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干部公开述职述廉”等字眼。

宿迁的“改革”定位,从建市之初就已确立。

苏北属于全省经济洼地,而宿迁则是“洼地中的洼地”,有人评价为“经济社会发展零基础、中心城市建设零起步、基础设施配套零起点”。尽管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发展基础之薄弱、起步之艰难。1996年,由当时淮阴市的4个贫困县组合而成地级宿迁市,百业待兴,江苏省委即要求宿迁“不袭旧制,要有改革,要有创新”。

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感慨地说:“要让宿迁这样的‘洼地’快速隆起,必须奋起直追,以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向前跃进。”他所说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正是改革创新。

宿迁人的改革精神有历史传承。

30年前,本报发表通讯《春到上塘》,报道了江苏省大包干发源地宿迁泗洪县上塘镇实行“包干到户”,由此揭开了苏北农村发展的崭新一页。如今,改革创新继续,定位却不一样了。

有人把宿迁改革创新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三大方面:大力推进以市场化取向为主导的改革,全面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大胆突破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1997年11月30日,沭阳县提出按照“彻底改”的原则,全面推行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并规定县、乡两级政府不许再办纯国有、纯集体项目。

之后,沭阳县委又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全国首推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到2001年底,公示的1230人中,有52人未被提拔使用,17人被延长考察期。在沭阳改革的基础上,宿迁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先后实行了干部公推公选制度、干部公推直选制度和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度。

现年37岁的宿迁市旅游局局长李爱华,是当年宿迁推行公推竞选制度第一个竞选成功的干部。2003年,28岁的他高票当选为宿豫县曹集乡党委书记。“这样的制度体现了民主、公平,当选后感到责任很大。”李爱华对记者表示。

宿迁市市长蓝绍敏介绍,15年来,宿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元化投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了公办和民办、普教和职教的共同发展;遵循“管办分离、医卫分开、医防分设”的原则,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力解决居民看病

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洋河、双沟、苏玻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发展;构建“政务之声”网络平台,开辟了网络问政、政民互动的新渠道等等。

2010年底,江苏省委、省政府又赋予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的使命。 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

今年2月23日,宿迁市地票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成立市地票交易中心,宿迁市在全国首创把非农建设补充耕地指标和国家下达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地票交易,实现建设用地指标在市区范围内、非农建设补充耕地指标在市域范围内的有偿调剂使用。

宿迁市副市长吕德明说:“开展地票交易试点是宿迁市进一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创新的重要实践,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由行政计划下达逐步转向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改革创新,成为宿迁人的自觉意识,宿迁的改革创新仍在深化中。2011年4月底以来,宿迁掀起了以整风肃纪、提质提效为主要内容的“效能风暴”,出台了6条“禁令”,设立了“违反会风会纪曝光台”,征集群众对市级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不满意的事”,开展“万人评议机关作风”、“群众满意的机关服务品牌”评选等。这些动作,都是要加速机关干部服务理念的更新,加快与实现小康目标新要求的接轨。

“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近年来,宿迁市建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约束机制、综合执法协调机制、招投标各方主体监管机制和信用管理机制,在江苏省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一整套制约权力运行的刚性机制,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公共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建立怎样的交易约束机制,是宿迁新一轮改革的方向之一。”中国招投标协会常务副会长霍春林认为,宿迁的招投标综合监管体制“具有特色,在全国也不多见”。前来宿迁投标的浙江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很满意宿迁的招投标制度,他

说:“现在我们到宿迁投标,只要到市招标投标服务大厅就可以了,从报名到领取招标文件、开标、评标全部集中进行,全程公开透明,速度非常快,效率很高,真的太方便了。”

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居民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沭阳在全县机关干部中推行“效能日志”制度,进一步强化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效能日志”主要记录干部每天工作任务安排落实情况,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学习心得体会和其他重要事项等。“效能日志”采取一日一记方式,由每位机关干部如实填写。单位纪检监督机关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评议、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说,“效能日志”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个别干部精气神不佳、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拖拉、效率不高、组织纪律松懈、作风涣散等问题,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宿迁是在改革创新中发展起来的。这些年来,宿迁就是靠着一种担当的精神,把改革创新进行到底。改革必须敢冒风险,敢担责任。江苏社科联副主席、江苏经济学会会长顾介康认为,从宿迁建市十多年来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引申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洼地崛起、跨越奋进,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幸福街道党委书记钱信松1997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来到刚组建的地级宿迁市,一干就是15年。2008年2月,他来到幸福街道担任一把手。“以前在机关,不怎么和老百姓面对面接触,到了街道,才算真正地到了百姓中间。”钱信松常说的一句话是:“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居民的幸福指数。”

记者在幸福街道马陵社区看到,党总支书记王家权有几大本厚厚的“民情日记”:“2011年8月29日上午7点15分,天气:大雨。地点:石坡岸西巷26号。户主:郭顺侠,74岁。

到了该户,堂屋中脊两边全盖满塑料布,屋内护篷看不见上方,我提醒他们搬到安全地方住。”王家权告诉记者,从2010年8月26日开始,马陵居委会的干部每人分200户住家,入户访谈,了解居民的民生需求,“基本上天天走访5户。对于居民反映的事情,能解决的,我们会尽快予以解决。”

改革无止境。有了改革创新的精气神,年轻的宿迁在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成熟。(来源:人民网,赵京安 王伟健)

弯道超越增创洼地崛起新优势

人才洼地建设调查报告

宿迁企业

宿迁中考

宿迁著名企业

宿迁建材网

宿迁生态

宿迁未成年人

宿迁学院学历证明

宿迁出差工作总结

宿迁 洼地崛起
《宿迁 洼地崛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宿迁统计公报 宿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