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景宁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景宁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针对景宁县茶叶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茶叶新品种选育、相关产品开发及栽培技术创新的对策,带动景宁县茶文化、畲族民族文化的研究,加强生态县建设,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浙江景宁

一、景宁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园规模不断扩大,种茶效益逐步显现

2007年全县茶园总面积2600 hm2,较2000年增长了95%。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占65%,名列全省前茅。农户种茶收入明显增加,纯收益约1.5—3.75万元/ hm2。

(二)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龙头企业日渐壮大

景宁县于2006年制订发布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惠明茶地方标准》,2007年制订发布《惠明茶茶园建设规范》等4个技术规范,使全县的茶叶生产实现全程标准化,提升产业档次。龙头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如惠明公司、奇尔公司等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三)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景宁县惠明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确定为特供专用茶。近年来,景宁县政府通过各种茶事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惠明茶的品牌影响逐步增强,销售渠道不断拓展,销售量日益增长。2006年,惠明茶公司与中国最大的茶叶销售公司--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的茶叶购销合同。惠明奇尔公司由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联手开发出“总统府茶”。目前,全县有5家企业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9个省级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茶叶市场不断拓展。

二、景宁县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地建设方面

茶园管理粗放、产量低,部分茶园因疏于管理,已处于荒废或半荒废的状态,较严重的地方,农户已将茶园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采取只建不管、只采不剪、少采不养的粗放管理,造成茶叶产量不高,平均产量约404.55kg/ hm2,还不到全国平均产量的1/2。

(二)产品开发方面

- 1 -

由于资金、技术、营销等方面的问题,景宁县茶叶经营仅仅停留在礼品茶的生产,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茶基本不加工、经销,导致夏、秋两季茶叶的原料白白浪费,产品单―。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产品开发缺乏深度。

(三)加工营销方面

1.企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加工企业集中在鹤溪镇、澄照乡,其他乡镇基本上没有规模加工企业。

2.没有茶叶与茶青市场。全县没有茶叶市场,茶青市场也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3.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茶产品都是各企业自行销售,且各企业只侧重于本地销售,不仅使各企业业主精力分散,销售成本增高,在促销中还经常出现企业间压低倾销的无序竞争现象。因此,县外市场销路需要进一步开拓。

(四)品牌建设方面

“惠明”商标许可使用协议未能真正解决商标的所有问题,且景宁县茶叶品牌较多,目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茶叶商标就有14个。虽然获奖产品不少,但大多数品牌的产品销量不大,市场覆盖面狭窄,企业对品牌宣传的投入较少,而且各个名牌各自为政,导致力量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宣传合力。

三、景宁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和前景分析

(一)产业优势

1.适宜的自然条件。景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无严寒,春季回温早,茶区土地肥沃,多为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沙质黄土和沙质香灰土,且云雾缭绕,茶树经常受漫射光照射,茶树喜温、喜湿、喜酸、喜云雾,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使景宁县具各种茶的天然优势。

2.悠久的种植传统。早在100多年前,景宁县就有茶树栽培,茶农对茶的生长特性深有了解,有种茶的传统经验,且景宁县茶园良种化程度高,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的茶园全部为无性系良种,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65%。

3.一定的市场基础。景宁县1973年就开始恢复金奖惠明茶生产,历来受到政府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金奖惠明茶以“香高味浓,耐泡回甘,富含兰花香水果味”的口碑在名茶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

一、全国重点茶之一。特别是景宁县的白茶,品质优于安吉白茶,深受消费者喜爱。

4.丰富的茶文化。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目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族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迷人的传统文化、纯朴的乡野民俗。畲族人民有客来敬茶的习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形成特有的畲族茶文

化。

(二)较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茶叶成为时尚保健饮品,茶叶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的新趋势。目前,景宁县大部分是低产茶园,2007年全年茶叶总产量1012t,年产值9108万元。如果对全县所有茶园进行科学改造,新建无公害有机茶园,并按照科学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法进行规范化、产业化的经营管理,其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高,这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景宁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地建设,优化茶种结构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的原则,通过采取集中连片开发,改造低产、低效、低质的“三低”茶园,改植换种等措施,适度发展新茶园,巩固提升老茶园。在重点抓好鹤溪镇、澄照乡2个茶乡镇基地建设的同时,拓展其他乡镇(管理区)的宜茶荒田,缓坡山地无性良种新茶园,延伸生产区域。优化茶树品种结构,积极发展适合景宁县种植的茶树良种。

(二)充分利用资源,深度开发产品

1.深度开发产品。大力扶持茶企业进行夏秋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产业经济的增长。

2.大力发展茶旅游业。充分挖掘、收集和整理畲族古朴浓郁的民间茶艺,结合现有的茶园、茶厂和古老茶王、惠明寺、畲族古村落等载体,把金奖惠明茶文化和畲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项特色旅游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金奖惠明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立茶叶市场,健全营销网络

1.建立茶叶市场和茶青市场。在主产区建立茶青交易市场,一方面,为散户茶农解决茶青销路问题,避免加工企业压价收购,增加茶农收入;另一方面;让加工企业不再走家串户进行收购,减少收购环节,确保茶青新鲜,提高产品质量。

2.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挟持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

3.扩大市场。鼓励支持广大茶农、茶商、茶企业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茶叶专卖店、连锁店,形成完整的茶叶销售网络,提高景宁县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四)科学规划产业,完善扶持政策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制定全县茶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茶叶主产区发展计划,推进茶叶产业结构。在2年时间内,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全

县惠明茶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000hm2,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700hm2,全面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建立绿色、有机茶基地666.7hm2,建立惠明白茶基地66.7hm2,每年受茶叶实用技术培训达9000人次以上;实施期内全县茶叶种植农户的种植效益达到5600万元,加工企业加工茶叶1600t,实现产值14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县财政年均增加税收280万元;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扶大做强龙头企业,扩大茶叶加工规模,力争培育1家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实现加工茶叶1000t,产值10000万元,企业利润1400万元,年均利润700万元。

2.建立产业扶持长效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强力推进荼叶产业建设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景宁白茶产业化开发,全面建设无公害基地。一要提高无性系良种覆盖率。根据早中晚、高山和低山科学配置优良品种的要求,相应引进茶叶良种,推广面积达186.7hm2。二要推进景宁白茶快繁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转化景宁白茶嫁接繁殖技术、扦插繁殖技术、组织培养生物技术成果,建立景宁白茶良种种源基地,推广面积达66.7hm2。三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全面加强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推广茶园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优质高效茶树系列专用肥技术,严格按绿色和有机茶标准,建立绿色和有机茶基地666.7hm2。

3.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的对接,促进茶产业的深层次开发;加大茶叶产业科研、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以解决限制茶叶发展的技术问题;加强对从事茶产业的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集约加工,提升档次,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水平。一要制定实施景宁惠明茶地方标准。适应市场需求,避免无序竞争,制定推行景宁惠明茶地方标准,确保惠明茶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推行清洁化生产。要求企业积极申报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QS认证,构建生态安全型茶叶食品,积极应对茶叶产品推行市场准人的挑战。三要引进名优茶加工先进设备,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加大宣传促销“惠明”品牌

品牌问题是影响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的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作用尤为明显。首先,要加大对申报证明商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适时运用行政和经济杠杆,召集全县茶叶企业统一思想,本着服从大局,适当补偿的原则出发,尽快形成共识。其次,统筹资金,集中力量,以茶叶协会名议申报“惠明”证明商标,加强保护并供全县企业统一使用,由茶叶协会控制质量统一标准,集全县企业劲往一处使,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品牌价值,共同保护和促进传统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1.科技服务队伍建设。根据景宁惠明茶产业化发展需要制定技术培训计划,切实地完成人才培训年度任务,全县茶叶专干、村(基地)茶叶辅导员常年保持在200人左右。

2.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景宁分市场、景宁农村星火科技网、景宁科技信息网、农村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建设,在全县24个乡镇建立远程教育视频系统站点。

3.技术培训。加强景宁县职高国家星火学校建设,开设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等专业,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协调,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组织各部门、各乡镇开展茶叶技术领域内的农民科技培训,力争每年培训9000人次以上。通过引进、推广、转化和应用茶叶领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引进推广优良茶叶品种,大力推广景宁惠明白玉茶仙等优质茶叶品种,加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推行先进适用茶叶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和加工技术,培育和壮大茶园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实力,从根本上改变惠明茶种植、管理和加工的传统方式,拉长惠明茶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景宁县惠明茶产业科技水平,完成惠明茶产业化开发的任务,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标,实现富民强县的目的。将带动1.5万畲族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对增进民族团结、推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随着惠明茶业的发展壮大,必将替代大量消耗林木资源的食用菌产业,带动景宁县茶文化、畲族民族文化的研究,对加强生态县建设,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韦新力.对我国产茶区茶叶产业化的思考—以磐安为例〔J〕.经营管理者,2009⒀:391,387。

[2]金开美,吕立哲,关淑平,等.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茶叶。2009⑺:35—36。

[3]张佩,刘静,徐良,等.贵州茶叶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⑺:201—203。

[4]彭青.对恩施州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⑷:14—49。

景宁县杨梅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六盘水市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某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

兰州市奶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景宁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景宁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