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叶澜教授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听叶澜教授讲座有感

从听到叶澜教授要来师大开讲座,心里顿时欣喜,自从接触教育学开始,就知道“南叶北裴”的说法,叶澜教授是华东师大博导,从考研之初,就拜读过叶澜教授的教育概论,由衷觉得叶澜教授和裴娣娜教授一样是为教育事业倾尽全力的教育学者。

终于到了遇见叶澜教授的那一天,院里的阳光报告厅早早地就坐满了人。我也找到自己的座位,但是因为仰慕者众多,我们从阳光报告厅转移到112报告厅。叶澜教授看上去很年轻,充满活力,在她的身上完全看不出70岁老太太的样子,当天,她的讲座的主题是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之我思。

叶澜教授谈到了四个主要问题:第一,从义务教育阶段谈到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重点谈到新基础教育研究;第二,教育的发展变化不会带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必须由人来推动,并且对教育学研究状态做了透析;第三,中国教育学科的“四个缺乏”,学科独立性的缺乏,根基性的缺乏,整体性的缺乏,创生性的缺乏;第四,教育学基因式概念的构建。

在听完讲座印象最深的还是叶澜教授关于新教育研究的阐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推广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乐在其中。在新理念的不断冲击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指导思想来告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岗位上如何去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所以,“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我们要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作为教师要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 教师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同时,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取决于教师对学科价值的认识;取决于教师有无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等。“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在班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实践、反思、重建、为学习创造革新之路,我们就能构建起新基础教育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并在重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 。

姓名:陈

学号:2011210096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叶澜教授报告

听彭教授讲座有感

听宗教授讲座有感

听马子坤教授讲座有感

听吴刚平教授讲座有感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有感

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听崔峦教授讲座有感

听林闯教授讲座有感

听张雪龙教授讲座有感

听叶澜教授讲座有感
《听叶澜教授讲座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