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天上的街市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一、激发导入,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 (屏显夜晚星空的美丽图片。) 生1:大闹天宫。

师:这是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中的情节。 生2:嫦娥奔月。

师:美好瑰丽的传说。 生3:后羿射日。

师:这是神仙下凡的传说。 生4:天仙配。

师:这是天上和人间共同演绎的美丽爱情故事。这么多美丽的传说,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人想象力的丰富!今天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个怎样的传说。 (屏显《鹊桥仙》全文。师朗读。) 生1: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谁能告诉我,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生2:悲剧。

师:悲在何处呢?

生3: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生4:悲在老牛死了,他是牛郎唯一的朋友。

师: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

生5: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师:好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

二、了解作者,朗读品味

师:郭沫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我们前面学习《聊斋志异》时的一副对联就出自他手。谁能告诉我对联的内容?

生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师:这是郭沫若先生写在《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故居前的一副对联。郭沫若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在他的前面我们可以加上许多的评价,例如文学家、学者、古文字学家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作为诗人的郭沫若,有怎样的特点。

(屏显郭沫若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这位文质彬彬,非常儒雅的先生就是郭沫若,请大家齐读他的介绍。

(生齐读郭沫若的资料。)

师:画横线的地方就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星空》,请大家掌握。同学们请打开书,试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老师播放配乐《kitherain》。)

师:大家读得非常准确,但欠缺一点感情。这么美丽的街市,这么美好的传说,要带着一份遐想去读。下面老师来范读,大家听听可以在哪里投入感情?在哪里停顿?在哪里表现自己的理解? (师范读。) (生练习朗读。)

师:大家把书放下来,看一下大屏幕上老师画出的停顿和重读的地方,希望大家注意。诗中蓝色的字是重读的词语,大家看看有哪些? 生(众):有“定然是”、“定能够”、“定然有”。 师:“定然”能表现什么语气呢? 生2:肯定语气。

师:作者对什么事如此肯定呢? 生3:相信天上有街市。 生4:相信牛郎织女很幸福。

师:很好,那么我们也把这些美丽的愿望带到诗中朗读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读得不太准确。(指向“缥缈”)这个词怎么读呀? 生(齐):piāomiǎo。

师:我们学习《山市》时曾经学过“黯然缥缈”,大家回忆一下是什么意思。 生(齐):昏暗得看不分明。 师:对,所以这里的“缥缈”,指的就是“隐隐约约,看不分明”的意思。

三、赏析诗歌,理解感情

师:现在,我们来赏析这首诗,先看诗的第一节。大家请告诉我第一节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屏显第一节。) 生(齐):街灯、明星。

师:用到了哪种修辞方法呢? 生1:比喻。

师:这里的比喻似乎与我们以前看到的有所不同,你能找到规律吗? 生2:第一句中的街灯被比作为明星;第二句中明星又被比作街灯。 师:也就是两句诗中的本体和喻体有什么关系? 生3:本体和喻体互换。

师:我们把这样的比喻叫“互喻”。 (屏显。)

“互为本体和喻体”(互喻)。

师:互喻的修辞,使诗歌更具音韵之美,所以也是诗歌、散文等文体中常用的手法。

(板书:音韵美。)

师:现在大家也仿照第一节的互喻修辞,创作一节小诗。请大家开动脑筋,认真完成。

(生进行课堂练笔,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写好了吗?完成的人不多,我们找几位同学试试吧!

生1:天上的阳光亮了,好像人们善良的心灵;心中的善良出现,好像中午耀眼的阳光。

师:这个同学把阳光和人们善良的心联系在一起,很恰当。

生2:田野的鲜花开了,好像出现了无数的笑脸;灿烂的笑脸出现了,好像开了无数的鲜花。

师:把鲜花比喻成笑脸,笑脸又像花朵,给人一种和谐融洽之美。比喻很精彩。 生3:天上的雪花落了,好像飘着无数的柳絮;满天的柳絮飘了,好像落了一地的雪花。

师:这显然是对一个著名典故的化用,大家能想到吗? 生(齐):《咏雪》。 师:《咏雪》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写这句诗的谢道韫是一位才女,很显然这位同学也是一位—— 生(齐):才子。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生齐鼓掌。)

师:那么,如果要把一种东西比喻成另外一种东西,两种东西是不是有一定的相似度呀? 生(齐):是!

师:我们来看看街灯和明星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生1:明星和街灯都是亮的发光体。 师:很好!

生2:诗中的街灯远远的,这和明星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 师:对,远远的街灯和明星都给人朦胧和隐约的感觉。 生3:它们都是在晚上才能出现的。 (生笑。)

师:大家不要笑,这个同学说的很重要,他讲到了两者所在的环境也是相似的,很好。大家找到了不少相似点,正因为相似,诗人才能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我们看到街灯,才会想起明星,看到明星,才会想起街灯。那么,看到一个东西,想到另一个东西,这种思维方式叫什么? 生(齐):联想。

师:我们发现,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应该有什么特点? 生4:两个事物是相似的。 师:还有呢? (生沉默。)

师:而且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板书:联想。)

师:我们一起赏析了第一节诗。下面的

二、

三、四节,老师给大家三个问题,请看屏幕。 (屏显。)

1.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为什么?

2.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与诗中有哪些不同?

3.诗人在作品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师:上课前老师已经下发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给大家,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然后请前后座四个人共同讨论,解决这三个问题,开始。 (生讨论,气氛热烈,师不时停下来指导,加入讨论之中。) 师:好,我们一起思考第一个问题: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天上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我是从“闲游”看出来的。 师:这里的“闲”字可以理解为悠闲。

生2:我认为是自由的,美丽的,因为街市上的物品也是“没有的珍奇”。而且星空给人很美的感觉。

生3:天上的景色是缥缈的,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生4:热闹、繁华,就像我们的夜市一样。 生5:富足的,他们吃穿不愁。 (生笑。)

师:是啊!天上的生活美好而富足,自由而无忧无虑。 (板书:美好、富足、自由、无忧无虑。)

师:请回答第二个问题,牛郎织女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1: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才能在鹊桥相会一次,而诗中他们“骑着牛儿来往”,说明他们能自由穿梭于天河两岸。

生2:传说中的天河是波涛滚滚的,把牛郎织女分隔开,而这里的天河变成“浅浅”的了,“不甚宽广”了。

师:大家觉得天河宽了好,还是窄了好呀? 生(齐):窄了好。

师:我们期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牛郎织女一家团团圆圆。

生3:我觉得牛郎织女相会时心情特别好,因为诗中提到了“那朵流星”,“朵”通常是形容花的,这说明他们很幸福。

生4:老牛的结局也不同了,传说中老牛死了,现在它又和牛郎织女在一起了,这也是幸福的原因之一。

生5: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神通广大,而诗中她不见了。 师:对,这个同学找到了主人公幸福的原因,天上的恶势力——王母娘娘消失了,牛郎织女重获自由和幸福了。但是很可惜呀,天上的生活有吗? 生(齐):没有。

师:这一切都是作者的—— 生(齐):想象。

师:听起来有点让人失望,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上生活的—— 生(齐):向往。

师:现在问大家一个难一点的问题,为什么诗人向往一种虚幻的、不存在的天上生活呢?

生1:因为现实生活太黑暗。 师:现实生活缺少了什么?

生2:缺少天上的自由、美好、幸福。 生3:是诗人逃离现实的理想境界。

师:对,我们平时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作业太多了,考试考砸了,你也会幻想一个理想的境界,对吗? 生(齐):对。

师:我们知道著名的小飞侠彼得·潘的故事,他幻想有一天推开窗户,可以自由飞翔在童话的国度。我们还听过《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描绘,这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在那里人们过着无忧无虑、平等自由的生活。现在我们来看一幅图,看看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 (屏显牛郎织女骑牛的一幅图。) 师:你能想到哪一句诗? 生(众):“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在天街闲游”、“提着灯笼在走”。 师:所以这是作者向往的什么境界? 生1:理想境界。

师:怎么样的理想境界?

生2:美好、自由、幸福、快乐的理想境界。 师:然而当时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屏显。)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蹂躏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师:请大家齐读背景资料。 (生齐读。)

师:我们发现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生3:黑暗、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师:作者是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的? 生4:批判的、厌恶的。 (屏显。)

批判——充满压迫、残酷、黑暗的现实社会。 师:这就是诗歌的第二种美——情感美。 (板书:情感美。)

四、探讨写法,灵活运用 师:这么美的诗,是依靠怎样的思维构建出来的呢?请大家一起来探讨诗的写法。 师: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讲这首诗的时候,很自然地把诗分成了两部分,谁能告诉我是依据什么来分的? (屏显。)

诗歌分成第一节和第

二、

三、四节两部分。

生1:我认为第一部分写人在街上,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天上的生活。 生2:第一部分写现实,作者在街上;第二部分写想象。

师:大家说得很好,如果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分呢?前面一部分就是—— 生(齐):联想。

师:后面一部分就是—— 生(齐):想象。

师:那么联想和想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生3: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两者有相似的地方。 生4:两者还必须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生5:想象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甲事物是存在的,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师:我们能否把“想到”改为“创造出”? 生(众):可以。

生6:想象也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 (屏显。)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

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相似性客观存在) 想象:

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 (存在)(不存在)

师:弄清楚了想象和联想的区别和联系之后,我们再来做个练习。 (屏显思维训练。)

师:每出现一个图形,请大家告诉我想到了什么事物。请举手抢答。 (屏显长方形。) 生1:楼房。 生2:窗户。 生3:桌面。 (屏显三角形。) 生1:金字塔。 生2:三角铁。 生3:三角板。 (屏显沙漏形状。) 生1:漏斗。 生2:沙漏。 生3:空竹。

(屏显十字形状。)

生1:十字架。生2:红十字标志。生3:十字路口。 (屏显圆柱形。) 生1:人的指头。 (生大笑。)

师:很好。生2:水桶。生3:蜡烛。生4:粉笔。生5:火腿肠。师:好,很形象。

(屏显圆形。)

生1:大饼。师:这会儿大家饿了。 (生大笑。) 生2:车轮。

生3:太阳、圆月。

师:圆的东西千千万万,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屏显月牙形状。) 生1:横着放是笑脸。 师:是笑的嘴吧。 (生笑。) 生2:小船。 生3:镰刀。 (屏显正方体。) 生1:魔方。 生2:电视机。 (屏显桃心形状。) 生1:我想到扑克牌。 生2:猴子的脸。

师:大家想象力太丰富了,不,应该说是联想能力。下面再出一道题,大家先联想一个事物,再想象出一个故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写出来,然后我们一起分享。要求故事中一定要有虚构的情节。

生1:我由图形想到了沙漏,再由沙漏联想到时间,来到了2100年,机器人已经完全取代了人们的工作,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生2:我由圆形想到了玉盘和天上的明月,再想到月宫里住着嫦娥和玉兔,正在喝着仙露琼浆。

生3:我由十字形状想到了红十字会救援组织,想到了生命的珍贵,想象有一天我能设计出迅速救援的机器人小分队。 (生自发鼓掌。)

师:这真是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啊!大家已经掌握了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了,现在我们一起试背一下整首诗。 (生配乐背诵全诗。)

师:同学们,有人说诗人是落在凡间的天使,他们将真善美的信念和美好的理想留在了人间,又匆匆离去。我想郭沫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饱含着爱心的天使,当现实中黑暗的环境让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就将美好的理想投入到了天上,也把美好的信念留给了读者,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后人。所以,请大家记住这首诗,也记住这位真善美的“天使”。最后,我给大家留一个作业。 (屏显作业内容。)

阅读一个中国的民间故事,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改编故事的结尾。希望同学们向郭沫若先生学习,把故事改编得既精彩又美好。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

《天上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案:《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