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福建土楼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福建土楼导游词

A线(田螺坑土楼景区):田螺坑群——裕昌楼——塔下村

一、田螺坑土楼群——

(车上)如今福建土楼荣获世界遗产以后,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成了标识,名扬天下。很具有观赏价值,是土楼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南靖境内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有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以及最高的方楼“和贵楼”和最精美的圆楼“怀远楼”。“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田螺坑土楼,早就有诗赞美: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作者是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除了诗写得好,把田螺坑时间和空间的美丽都容纳进来了——不信大家到达后再评议。

(田螺坑来历)关于“田螺坑”地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地形地貌说。我们现在驱车的公路,向上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不像走在田螺壳上呢?

另一种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故事:

(田螺姑娘故事)据说600年前,有一个叫黄百三郎的青年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见此地依山傍水,景色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放养鸭子。母鸭吃了小田坑里的田螺,每天都会生下双黄蛋。由此,他慢慢地积蓄了一点家业。有一天,黄百三郎正在田间放养母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黄百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这时,从一块山石旁传来阵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叫声。黄百三郎循声而云,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正向一位农家姑娘逼去。黄百三郎三步并两步,用赶鸭的竹竿,奋不顾身地与蟒蛇展开搏斗。蟒蛇最后被勇敢的三郎赶跑了,姑娘得救了!姑娘激动又含羞说:“我家住东面的船场镇石门岩螺丝洞,探亲途径路过此地,今日遇险,幸得大哥相救;承蒙不弃,小妹愿意做你的干妹子,帮你操持家务一段时间,算作报答救命之恩吧!”,后来。村里的老人看他们两个情投意合,于是撮合他们结为百年好合!小两口从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家业越来越兴旺,并为后代建造土楼打下了基础。子孙们为纪念先祖,就把这里称为田螺坑。 (上观景台)俯视“四菜一汤”。大家看,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拨787米的湖岽(dōng,削平的小山顶)山半坡上。据说玉皇大帝曾经到此考察民间疾苦——土地公呈现午餐——临走时忘了撤席——留下了诺大的“四菜一汤!”

中间这座方形楼叫做步云楼,建于1796年,取平步青云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右边是振昌楼,建于1930年,它与众不同之处是内堂坐正西南,与门在同一直线上,反映“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最外面那栋——椭圆形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文运昌隆之意。它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椭圆形的土楼;靠我们最近这栋是和昌楼,建于1796年。和昌楼被毁后于1953年重建;靠它前面这栋是瑞云楼(瑞云——指牡丹,吉祥富贵之意,喜欢阳光充足,土地富饶的地方)座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 “四菜一汤”五幢楼依山而建,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奇异秀美。大家说像不像一朵花呢?有人还说“四菜一汤”边上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搁在那里?像不像呢?它在邀请大家入席就餐。《红楼梦》中说过一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今天见到田螺坑“四菜一汤”加上一双筷子,在天地之间一摆就那么天长地久,永不散席,太厉害了!据专家、学者考证,“四菜一汤”五幢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

3、3:

5、5:8而建造的;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幢土楼反映了《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天方地圆,方形的步云楼为天,紧挨四周的圆土楼为地。这五幢土楼又附会于易经八卦的阴阳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神秘文化。

世界遗产标志——就是一个方圆图案的浓缩,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人为? 现在留15分钟时间,给大家照像。如果在观景亭长石登上往下照,第二根栏柱事最佳摄影位置和角度——请注意安全和谦让,谢谢!!十分钟后我们亭外集合! (上车,继续前行)各位团友,田螺坑土楼群在建造时并没有刻意的规划。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成为后人玩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浓厚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森·安德烈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下车,走石径)现在我们走的这条石径,建于清代,和步云楼是同一时间兴建的,也是当时土楼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道。在石径左侧梯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整片土楼群起了变化。刚才我们在上面景观台上,向下看,是俯视,5幢土楼呈平面排列。而从这里看过去,5幢土楼呈一条斜线排列,构成了另一景象。这在中国园林审美原则中,叫步换景移,是一种流动美。

沿石径而下,两侧都是层层梯田。秋天,稻谷成熟,背景一片金黄。春夏,禾苗茁壮,梯田一片葱翠。如此美丽的景色映衬土楼,多么淳朴、和谐。难怪美国盖蒂保护所副所长内维尔·阿格纽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组成的考察组考察时评价:“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田螺坑土楼群,去领略一下它的奇特外形和构造、精巧的组合,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感受它的传统精神和神秘色彩。

(步云楼)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393平方米。高3层,11.93米,面宽29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对开4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15米。进入楼内,我们发现此楼前低后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命名“步云”的意义。这幢楼内无水井,因为地势太高,水井设在楼外,并且在井周围砌条水沟,供排水用。底层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比较特殊。

(和昌楼)“和昌”为吉祥语,为“和气昌盛”的简约。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东侧。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内通廊式,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与步云楼不同底层不开窗的,是通例。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我们今天参观找不到当时方楼的任何痕迹。如果不是那把大火烧掉重建,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四菜一汤”,成为“三菜二汤”,也感受不了“花一朵”了。 (振昌楼)“振”,作为动词,含“奋发”、“奋起”意。“昌”为“昌盛”。“振昌”意为“奋发昌盛”。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西侧。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976平方米。高3层,11.53米,直径3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我们在上观景台上说了,振昌楼“富不露白”风水观念。大家看,中厅与大门并不对称,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吧。这是一。第二,同步云楼一样的原因,在院内找不到水井。水井放在楼外。

(瑞云楼)“云”为天象。“瑞”为“吉祥”意。“瑞雪兆丰年。”“瑞云”即“祥云”环绕的人居环境。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063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文昌楼)除了上面所说“文运昌盛”意思外,“文昌”还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叫“文昌帝君”,是主持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西南侧。建于1966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88平方米。楼长径45.7米,短径34.5。高3层,11.8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外墙顶层有4个瞭望台,4个射击口,底层楼厚1.2米。内院用乱毛石铺地,有1口水井。首先,让我们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不像北方四合院有边门、侧门和后门。土墙通常有1米多厚,能挡住枪弹;门框、门槛用大石砌成,两片大门厚10厘米,还加上根门闩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闩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除非撞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锯子锯断门闩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门。

土楼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因为圆形,都朝天井开。土楼外墙内墙是同心圆砌成的一段段圆弧,外长内短。房间的隔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像柑桔那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这楼内的水井偏于左侧。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设施,与大厅相对的一间敞厅,是操办土楼人家红白喜事之处。土楼的底层,除了厅堂、梯间之外,一般是厨房和餐厅。顶屋一般不装天花板。这样何处出现漏雨、裂缝、断裂,都看得清楚,以便即时维修。土楼屋顶平缓,用的青瓦,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既防风又点缀屋面。站在文昌楼第三层,朝上往上看,上面的土楼层次排列,与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性。

说到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26代传人了。就以此居住和活动,繁衍世世代代,香火不绝。现仍有300人居住。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过节,返乡认祖归宗,远源流长,热闹非凡。 好的,现在留15分钟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然后在村口集中回车上,还要到下观景台参观!

(乘车,到下观景台)大家以上看了,听了。现在到了坡底山路上,再来从下往上看。田螺坑土楼窗户不被屋檐遮住了,一个个特别明显;有些特意用白色石灰镶边,那些依地形高低错落建立土楼,一层托着一层、一幢挨着一幢,十分壮观,给人以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感觉。从上观景台俯视,看不出五幢土楼不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甚至那椭圆形的楼与其他三幢圆形的楼的区别也看不出来。下观景台仰视,终于看到五幢建在高低不同的台地上,错落有致,层叠相间,宛自天成。苏东坡说庐山“远近高低都不同”;田螺坑土楼群不是“远近高低”,而是“远近俯仰都不同!”。

随着天气的的变化,田螺坑的景观有很多变化,但也不能在这儿等上十天、半月吧!但是,田螺坑土楼群成为世遗后,政府已完成了夜景工程。如果团友中有想寻找田螺姑娘做朋友的帅哥,或者想找三郎大哥的靓妹,可以小住几天,说不定,还真让你们偶遇了呢!

一、裕昌楼

从田螺坑驱车五分种车程,山谷里除了山林小溪——看不到现代建筑;这要归功于南

靖的领到动员工作做得好——保护世界遗产,人人有责!附近的居民拆除了——现代派房屋、以及农村的猪圈牛棚鸭舍!农民的保护意思和觉悟也逐步提高了, 大家可以看到——“东歪西斜”700年的指示牌;裕昌楼快到了!!而右边映入视野的土楼——就像我们看到的城里的“情侣”一样!在路边就“打ki了!”,边上还有一个观众喔!——我们都把她们叫——“情侣楼”——将来可以开发成一个新节目!!哈哈!

(停车场到了,请下车)

大家现在看到的“裕昌楼”了——外墙斑驳陆离,像个饱经风雨的老者!这边是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在依山傍水处屹立着。

这幢土楼建于1308年,是土楼王国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了!圆形,五层,每层54开间,共270间。这幢土楼有三大特点:

1、不是一姓一宗所建,而是五个姓氏,相当于我们现在“集资房”;你出多少钱,建多大的房,也就住多大的房。据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38岁迁于下版刘氏五世刘永禄召集罗、张、唐、范四姓族人,商议共建一座大土楼。每个姓氏按所需房间,划分为五片区,大片区13个开间,小片区9个开间,每片区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体现了土楼设计理念上五行居住哲学,企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2、不是一姓一宗所建,五姓族人共同生活在一栋土楼里,这可能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缘故吧;大家进了大门看到——中庭还有一座圆楼,是全楼的中心,也是社会活动的场所,上堂即祖堂!祖堂大门朝东,有“紫气东来”的含义。门内地板上,用鹅卵石镶嵌成五行图案——金(△)、木(+)、水(≈)、火(M)、土(∧),这些象形文字是中国建筑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它们若隐若现,神秘莫测;既是避邪符号,又可能代表五个姓氏的业主。祖堂有三个门,正门是喜门、左边是生门,右边是丧门。从这三门出入有严格楼规民约:凡办喜事或求神拜佛从喜门进出;凡祈求小孩平安长大,有所作为,从生门进出;凡办丧事从死门进出。我们今天来考察、参观,是好日子,当然要从喜门入,喜门出,图个吉利!好不好呀?

1、大家看——楼的第三层倾斜的离谱——最大角度有15度!!是地震缘故造成的?还是人为故意而为之?还是其他原因呢?

据说,建造土楼邀请的大师傅,在裕昌楼建造到第二层时,远方有消息通报又有

大的建楼工程急着需要请他;他想这边剩下的包工交给大徒儿就绰绰有余了(有点像现在的包工头喔?);另外也想考验一下大徒儿是否可“出师”了!师傅走以后——大徒弟突发奇想,将第三层立柱倾斜设计——第

四、第五层有直行往上!增强视觉上的美感和创意!楼建成后——楼主们纷纷抗议!大徒儿大声说——这是我的主意!如果楼会倒塌或者其他危险;可以先押我一半的工钱!结果几百年下来安然无恙!!这不得不佩服这位——神奇小子——犹如鲁班再世!

有建筑专家认为是——运用力学原理,不太承重的柱樑,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增加美学视觉效果!木结构建筑——早有“勾心斗角”等营造法式;但没有“歪柱斜梁”一说,不知是否是创新喔?

这里的农民有种说法叫:“七竹八木”。什么是“七竹八木”呢?那就是农历七月份砍竹子、八月份伐木,是最好的季节,既风干,又没有虫蛀。俗话说——水浸千年松,风吹万年杉!土楼一般选用上好的杉木做梁柱大料!“他们有时还会用不太风干的杉木做门窗,刚开始关不密,几年以后就关密了。当时建造第三层所用的柱子——有可能是在其他月份砍伐的木材——为了赶工,没有等风干就用上了,建成时发现不了——过了一段年限后,就有可能向一边斜了!!

到底是何道理——各位贵宾请细细思量和推敲!

不管咋说,我们本地人——一般都叫此楼“东歪西斜楼”,不叫“东倒西歪楼”,图个吉利!!

4、好的——我们现在去看一看此楼的另一奇特之处——“水井”在厨房!这不要说在土楼,就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水井咋会挖在自己房子里呢?

原来啊——这一排的厨房下面刚好是地下山泉所流过的地方,呈扇形状;泉水离地面不深——水井也无需挖太深,才一米左右;但每天上午,积累一晚的山泉会溢到井栏!真是免费的——矿泉水啊!!自来水公司、矿泉水厂在此地投资怕找不到市场!

大家品尝一下,看看——是否甘甜呢?粘点财运,图个吉利!嘿嘿! 好了,裕昌楼的讲解暂时告一段落!大家可以在此楼自由活动20分钟——可以上二楼、三楼参观,不要太拥挤——脚步轻轻,不要打扰土楼爷爷的沉睡喔?!醒过来,我就不懂咋办啰!!哈哈

等会门口见!

二、塔下村——

(车上)各位团友,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是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海拨700米左右,被誉为“高山水乡”。塔下村既是福建著名的侨乡,也是著名的“长寿村”。2003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又被评为——中国首批景观村落!进村之前,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

太极山涧卧,村桥十三座; 森林当围墙,土楼作别墅; 长寿颐天年,笑语依溪落; 开基五世纪,世外桃园坞。

这是厦门大学旅游美学教授卢善庆先生来塔下考察时的情景诗作;集中反应了塔下村的地形、建造、环境、历史、和人文气息!

(下车,徒步)大家请跟我来,看到那里有个小山头,插了两面红旗,准备开发一座观景亭,爬上去以后,可以见到塔下村的全景。塔下村中间有一条小溪,把村子分成两岸,像太极图——村两头是圆形土楼,酷视太极“鱼眼”,寓意人间沧桑,宇宙万物、阴阳变化之妙!溪流上有13座材质不同、风格各异的桥梁,方便村民和游人。

(塔下村的来历)从字面上来看,“塔下”村,并没有“塔”,怎么叫“塔下”村呢?相传,明朝初年,塔下的开基祖华一娘和儿子张小一郎,在离这不远的马山开荒种地,相依为命。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一位投宿的风水先生。主人家虽然贫寒,拿不出好酒好菜来,还是把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款待客人。风水先生看到主人这么热情待客,就告诉华一娘说:“这里山高水冷,龙脉不正,不是久留之地,应该从这里踏下一步到山下去开基才是。”客家话中的“踏下”与“塔下”是谐音,为雅训,以“塔下”代替“踏下”。这就是塔下村名的由来。张家在塔下开基后,果然应了风水先生的话,人丁兴旺,家道发达。

为了纪念这位风水先生,在塔下张氏宗祠德远堂内,至今还供奉着“宗师仙神禄位”。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从明宣德元年(1406年)开始,塔下村民在沿溪两岸因地制宜建起了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土楼和单院式土木、砖石结构的吊角楼,约有42幢;形成了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古村落景观。

(荣汀桥)塔下村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大约有1万多人。最早到海外谋生在清道光三年(1832年)。民国时期,就有300多人飘洋过海,开拓事业。他们在侨居国历尽艰辛,勤劳致富,不断创新。许多人成了当地社会贤达、殷商巨富以后,有的还曾积极资助孙中山革命事业,经常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发展和教育等公益事业。如泰国福建侨领——张建禄先生、张洋先生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赴泰访问期间都会接见和关心这些优秀海外华侨!我们现在走的这座荣汀桥以及看到的荣汀碑,是塔下村民合资兴建的,纪念华侨张荣汀先生一生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感人事迹。——所以,这里又叫“侨村”。

请大家从溪水中看,溪里的“长城”样的石块是干嘛用的呢?这叫步蹬。当地老百姓说:“人可走,黄牛过得去,水牛过不去。”这种建筑手法,在乡村常用,增加了观赏效果!

(裕德楼)“裕”本意为丰富、充足。“裕德”说明道德高尚的一种追求。该楼有200多年的历史,原本有4层,每层32开间,共有128间房。后被土匪火烧破坏。直到1972年,旅居新加坡华侨张重庆先生回到家乡,看到被烧土楼墙体还在,就捐资修建了前半楼;并在后半楼墙头盖上护墙瓦檐,防止雨水渗入,吸收了江南园林造墙手法。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围裙楼”。

在土楼王国——实属首创!

(雪英桥)前面那座高大的石拱桥体量最大、造型优美,是全村中心所在。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由工匠李春监造,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雪英桥学赵州桥,有个“坦拱”不搞普通半圆形,但边上只有一个“肩拱”,两端桥头又架起圆拱,让来往岸边车辆行人通过,又不完全相同。这座桥命名“雪英”是什么意思呢?张雪英是塔下人,自小聪敏伶俐,为帮扶家境,远嫁到永定,但始终不忘塔下乡亲,得知家乡每年大水冲毁桥梁,就叮嘱儿子,将来发达要为家乡修桥铺路!雪英儿子后来去海外谋生发达后,果然回塔下捐修这座冲不垮的桥。村里人也用她的名字“雪英”命名,以志纪念。

(民居群落)在雪英桥边上,要数这栋——福兴楼最古老了!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大家看,这里每一幢土楼都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体现了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等下自由活动时,大家可以各自选择参观。

另一方面,在塔下村,每一栋土楼,几乎都有楼名门匾和门联,留给“饱读诗书”、“赋联挥毫”人的一方天地,成为特有文化景观。如楼名和门联有:勤和楼(“勤与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裕德楼(“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维忠维考是良规”)、睿源楼(“睿水遥山灵秀发祥教子诗书昌后世,源长流远澄清维美居身质朴迪前先”)等;这些言简意赅、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体现了耕读为本、忠孝仁义为根的传统文化思想,构成了张氏家族世世代代族训的核心,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警策作用,形成土楼建筑独特的文化氛围。

(德远堂)德远堂是塔下村张氏的家庙,建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要来冲击“封资修”。乡镇干部预先布置,把祠堂中堂贴上“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叫村里小学生在中庭念《毛主席语录》,躲过了这一劫难。1996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旗杆——登上台阶,大家看,映入眼帘高近10米、腾云驾雾、势欲腾飞的石柱叫——“石龙旗杆”,共有23支。是全国村级家庙中“石龙旗杆”最多的一座。家庙后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的地毯。草地连着一片原始森林——当地人叫风水林。家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可以调节空气中湿度、活化环境、看到水中游鱼和庙在水中的倒影,还可以防火,成为灭火的水源;塔下人认为这是招财风水池——水代表财!

大家看,这些“石龙旗杆”。分为台座、夹杆石、杆身三部分;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是塔下张氏族人向往文明教化、尊重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塔下先后出了14位举人、进士,于是树起14支“石龙旗杆”。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装饰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受。杆上镌刻着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以及立杆的年代、人氏等。这里“石龙旗杆”有一根立在下一层,单独一根,为什么呢?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造福家乡的海外赤子、百岁寿星也树杆纪念,体现了塔下村人尊老敬贤的良好风气。有人统计,近20年来,全村有6位百岁老人,称为“长寿村”。

德远堂主堂为二进悬山顶建筑,两侧带厢房,西南角入口处建门楼。俗话说:“千金门楼四两屋。”我们现在在门楼前,看到用嵌瓷手法,拼贴成“张氏宗祠”四个大字。门牌上也是嵌瓷,为二龙戏珠。因为闽南多暴雨日晒,彩绘图案不易保留。台湾许多庙宇宗祠也用了同样手法。进了门楼后,我们停一停,向后看,门楼后有四个字“衍派西来”。大家会问:塔下张氏从中原来的,应是“北”,怎么变为“西”呢?这要打开塔下张氏族谱,一下子就清楚。先民从中原来,先到宁化石壁,再到长汀。长汀到南靖,当然是“西”了。

“衍派西来”,表明张氏家族迁陡来龙去脉,宗派分明。从历史来看,塔下先民迁徙南靖时,南靖已设县,而永定当时还隶属龙岩县;塔下的文明——反映出土楼早期先民客家文化与福佬文化的交融。现在——塔下人,这两个民系通婚很普遍,小孩也都会讲——客家话和闽南话!是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的蓝本!

主堂前为前院和照壁。木制大门彩绘门神。屋面覆板瓦,屋脊堆砌花鸟纹剪瓷脊饰,富丽堂皇。

大殿横梁上镌刻着朱熹的警世名言: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清太守张翱作的、取材于张氏家族历史、贡献和期望的一副78字长联。上联为:

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勅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族派。

下联是: 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

上下联嵌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百、千、万、亿”十四个数字,含十四个典故,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插入人名解释》:扶汉三杰指——张良;

德远堂左侧,悬挂着“祖德流芳”、“源远流长”、“载福凝瑞”等牌匾;德远堂右侧,张挂着许多照片,记载着历史上许多对家乡做出卓越贡献的华侨事迹,如张荣汀先生,张庆重先生,大家可以去看看。

好的,我们走到德远堂外面台阶下看一下——在封建社会,有的官是科举考试得来的,而三品一下官阶可以“捐”、或者“举孝廉”,每年皇帝老爷都还有开——“恩科”。这根“石龙旗杆”的官是一半是用钱捐来,另一半就是——孝!本来要给这家人的哥哥,结果给了弟弟。当弟弟的比较孝顺,就把这根“石龙旗杆”放在下一层,变成单独一根。

孝——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武汉大学一位教授在人大会上提案——中国人还要确立“以孝治国”的方略呢!

好了,塔下村的讲解,暂时告一段落;大家可以沿这条小路再回到溪边漫步,自由活动30分钟;我们在雪英桥汇合返回游览车。请注意安全,谢谢!

四、河坑村群——

(上车)河坑土楼群是土楼景区环线的中间一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河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58公里。住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均为张氏族人,务农为主。河坑土楼群与其他土楼群比较,有三大特点:

一是土楼密度最大。也就是单位面积的地面上,建的土楼最多。一个自然村有13幢方形、圆形的土楼。由于密度大,楼与楼之间距离近,朝向不甚一致,往往“门当户对”,遇到雨天串门,急走几步就到了另一幢。所以有人称之为“不用带雨具的村落”。

二是土楼老、中、青相结合,就像当下组织部门配置领导班子一样,但它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在河坑,最早的土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53年),最迟的土楼建于1972年,前后跨度400年。

三是方楼、圆楼杂处,大小不一,依山傍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真正要叫一位规划设计师,依据地形地貌等高线图,画都画不出来。日本建筑出版社、建筑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住宅建设》画刊1987年第三期,就用河坑土楼群全景作封面,内容更是图文并茂,赞美不绝!1987年7月,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这里的土楼与青山绿山自然环境如此协调,不愧为“世外桃源”!

(下车,攀登,上观景台)河坑有座狮子山,山上建有观景台!大家上去看看。在山前,两条溪流在左边山脚下交汇,形成了河坑村风水结晶“丁”字水。沿着“丁”字的溪流的两岸,分布着6幢方形大土楼、3幢圆土楼。狮子山后,一片开阔地与山前连成一块,座落着4幢大方土楼和4幢大圆形土楼。在不足半公里的狭长地带,青竹绿树的掩映下,10多幢土楼犹如庄严的城堡和温馨的家园,仿佛听到慈母的召唤、妻儿的叮咛,使远方游子感受到乡音亲情,回归依恋,久不忘怀。

(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大家一定要注意脚下,踩对、站稳。现在是半山腰,大家稍停一下,看村里的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春贵楼、裕昌楼等7幢圆楼,好像北斗星从天下嵌入人间。这是偶然的巧合,也是土楼人家尚未解密的建筑文化和居住哲学的密码!

(进村)我们走进河坑村,13幢土楼,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特点。我们一边走一边说。

(朝水楼)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水主财。“朝水”既是地理位置,又是居家良好愿望。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1549~1553年)。坐北朝南,占地840平方米,高三层,11.3米,面宽30米,进深28米,内通廊式,每层20间,共60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内院中央有1口水井。该楼底墙厚1.66米,无石砌地基,底墙外用鹅卵石镶嵌1米多高。初建时高4层,1923年被火烧毁,重修时改为3层。那斑驳粗糙的墙面,像是久经风霜的面孔,给人以一种历史沧桑感。

(阳照楼)“阳照”不仅是土楼民居生活和活动的需求,而且带有“阳光普照”的吉祥意。方形土楼,位于朝水楼西侧,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至天启三年(1617~162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1326平方米。高3层,12米,面宽39米,进深34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墙厚1.8米。大门两旁嵌有藏头楹联:

阳春有脚踏遍神州德泽, 照日无私光耀宇宙辉煌。

(永贵楼)“永贵”为吉祥语,为“永远富贵”的简约。方形土楼,位于朝水楼北侧,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坐南朝北,占地1599平方米。高3层,10.29米,面宽41米,进深39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墙厚0.7米,楼大门上方镶嵌一方楼名石刻,并有明确纪年。楼中建有“三间一堂式”祖堂,砖木结构,装饰精美。内院右侧有1口水井。

(裕昌楼)“裕”本意为丰富、充足。《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裕昌”为“充足昌盛”简约。圆形土楼,位于朝水楼西北侧,建于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1943~1949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808.6平方米。高3层,11.1米,直径48米,每层36间,共108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墙厚1.2米。内院右侧有1口水井。

(永盛楼)“永盛”为吉祥语,为“永远旺盛”简约。方形土楼,位于绳庆楼西侧,建于明崇祯二年至清康熙十九年(1629~1680年)。坐南朝北,占地960平方米。高4层,14.4米,面宽32米,进深30米,内通廊式,每层30间,共120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墙厚1.4米。内院有1口水井。一幢土楼建造、居住、使用,乃至发挥其功能是与家庭兴衰有极大关系。永盛楼建楼是两个房派。一支凭着财丁两旺,财大气粗,时常以势压人。另一支人少势孤,只好忍气吞声。后者听信风水先生的话,只要底层东、西两间居住,比较谦卑。没有想到,没过一二代人,这一支人少势孤族人旺了起来,而住在其他间族人不是闹事,就是生病,逐渐搬走了,只留下他这一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幢土楼建在一座人形山下,东西两间就像人手卡住其命脉,住进去,就占了地利,贻福子孙。其实这也告诫人们不能仗势欺人,同在一个村里,应该和睦相处,才能兴盛繁昌。

(绳庆楼)“绳”可作“誉”解。“绳庆”即“庆祝获得荣誉”。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的最南端,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1699~1702年)。坐东朝西,占地2016平方米,高3层,12米,面宽26.1米,进深24.5米,内通廊式,每层24间,共72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墙厚1米。天井后面连接后厅建有上下厅式砖木结构的祖堂,祖堂上悬挂着清制“德式乡闾”牌匾。“式”与“模范”意同,可作“乡间邻闾的道德模范”解。上下厅两边用青砖各建一间小浴室,堂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壁有梅、兰等花草图案彩绘。在楼的正前方坎下,建有高低错落的二层护厝,25间,设3部楼梯,3个大门。

(永荣楼)“永荣”为吉祥语,为“永远荣耀”的简约。方形土楼,位于绳庆楼西侧,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1763年)。坐南朝北,楼门开在正面墙的右侧,占地621平方米。高3层,11.5米,面宽23米,进深27米,内通廊式,单层18间,共54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墙厚0.8米。内院中有1口水井,井内水位超过内院地面,水源丰沛。

(南薰楼)“南”为方位,“薰”本意为香草,转意为“温和貌”。《庄子·天下》:“薰然慈仁,谓之君子。”“南薰”则为“南方之君子温和貌”。位于绳庆楼西侧,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847~1850年)。坐北朝南,占地870平方米。高3层,12.6米,面宽29米,进深30米,内通廊式,每层21间,共63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建楼时楼门坐东向南,厅堂设在大门直对面的厅楼底层;因风水原因,约在100年前,由张氏十八世祖把楼门改在朝南,成为南靖县境内惟一厅堂在楼右侧的土楼。这幢土楼为什么会形成五角形呢?有一个说法。据说,当时建楼的那块地,有一小块地是隔壁的,征地征不到,最后只能左侧削了一角,成了一座五角形的土楼。

此外,在这些土楼的周边还有1963~1972年建造的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土楼,交相辉映。

(从13幢土楼参观走出,边走边说)大家刚才看到这么多土楼会集中在河坑,为什么呢?这要从河坑村开基祖张仕良选址说起。大约400多年前,张仕良时常在河坑放羊,发现这里青山滴翠,绿水环抱,土地平坦而肥沃,就从石桥村搬迁居住,过着垦荒造田的生活,有了一定物质积累和家族繁衍的需要,其子孙张元益(河坑四世祖)于明嘉庆年间始建朝水楼,开了先河。其后,河坑六世祖张崇政相继建了永盛楼、永荣楼、河坑十一世祖张仕优建了绳庆楼、河坑十四世祖张仁吾、张仁尹分别建了永贵楼、阳照楼、河坑十七世祖张钟荫建了南薰楼;永荣楼木构架被土匪烧坏,河坑二十世张其责、张其贤于1954年重修。至此,形成了由7座土楼为主体的村落,是世世代代的张氏家族勤俭治家,耕读为本,艰苦创业,香火不绝的结果。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可谓发展到那里、生存在那里、札根在那里。而且生存、札根的民居、村落与自然环境那么协调,能不能说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呢?这是河坑村土楼群对我们最好的教育和最深远的启示。

(自由活动)大家自由活动15分钟,小勤在大巴前恭候大家!

福建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优秀导游词

福建永定土楼导游词

福建永定土楼导游词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优秀]

福建土楼概况

福建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