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课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文课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让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心”和“嘴”的简笔画。 师:这是什么图画?请同学们告诉我! 生:(齐声)心和嘴。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写作指导课,为什么我要让同学们特意画出“心”和“口”的图画呢?请 能猜到老师的心思?

生1:写作要靠心和嘴。

师:言简意赅,很通俗,口语化。能不能使用书面语来表达? 生2:(抢答)要靠心感受生活,还要深入思考生活。 师:回答精彩!简直就是承上启下的话语,既总结了我们上次写作练训的内容(“用心感受生活”),又明确了我们今天这节课训练的课题“深入思考生活”。美中的不足是没有说出画“口”的意图。

(学生小声猜测、交流)

师:大家请看“悟”的写法,左边是竖心旁,表示要用心;右边是“吾”,现代汉语是“我”的意思,我思故在!“吾”下面是“口”,即我口说我心嘛!

生:(学生恍然大悟)噢„„(鼓掌)

生:(急切回答)“感”字下面有“心”,告诉我们感受生活要有一颗敏感、烫烫、深沉的心;“悟”字启迪我们思考生活则要深入,要表达出对生活独特的认识。 师:说得好!用心来感悟,我思故我在。 (板书:感悟——用心感受 深入思考)

师:感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是写作中重要的能力,其中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是我们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试着去探讨一下,如何从对生活的感受上升到对生活的思考,从而写出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二、讲评例文,师生共议

师:我们上次作文的训练题目是“父亲的爱”,我发给同学们六篇例文,上课前我巡查了一下,大家都从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两个方面对优秀范文进行了评析,下面请同学们概括性地点评一下。

(生评,略)

师:(总结)几篇优秀例文对父爱感受新鲜、丰富,思考深入,立意深刻,写出了自己独特个性。而二篇3类文对父爱的描述就显得较表象,认识较肤浅,情感不够细腻丰富,没有写出独特的感受,思想也不够深刻,究其根源是感悟能力不强。下面我们就通过赏析几个文段,看能不能找出提高感悟力的途径和方法。

三、互助学习,深度挖掘

(多媒体展示文段,学生分析典例,5分钟后小组内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交流、补充,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同学准备发言)

师:好,哪个小组能谈谈第一个文段在表达独特感受上有什么特点? (文段1:爸,记忆中您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那一次,我第一次看到您哭了。时光闪回十几年前的那个日子,懵懂无知的我已记不清那是怎样的一天,只是记得当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起升起的时候,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的时候,您流泪了,第一次,我看到您流泪了。您从未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也从未跟我讲过文天祥的故事——然而,从您的泪花中,我读懂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是我们少年不可推卸的责任!爸,在您日渐老去的背影中,孩儿已经长大。相信我,我会扛起肩上的责任,撑起自己的蓝天!)

生1: 以小见大,选取了那些最能打动自己情感弦索的人和事,由对父爱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和事业的认识,那就是人要敢于担当责任!

师:说得太深刻了。这一文段就是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由表及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开掘出了最有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东西,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情操上的陶冶。

(板书:由表及里——现象到本质) 师:哪个小组能评析一下第二个文段?

(文段二:我住宿在校,用三个星期的时间,省吃俭用攒足钱给父亲买了一把剃须刀。放假回家,一路上我却忐忑不安,因为父亲从不乱花钱,也反对我们乱花钱,记得就是因为在外打工的大姐给他带回一条领带,竟让他满脸不高兴。

我进了那个简朴的小院。父亲正在院中劈柴,汗水从他额上流下,滑过他的脖项,又滑过他光着的肩膀,残阳的余光美丽而又柔和的照在他的身上。我轻声叫一声爸爸,父亲转过身诧异的望着我,他接过我沉重的书包慈祥地问:“孩子,回来了!”我默默地把一直藏在背后的剃须刀放在父亲手里,未等父亲反应过来,说了一句“爸,您别训我,我舍不得您受苦。”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只厚实而又温暖的手抚住了我的头发,我知道那是父亲。我慢慢地抬起头迎上了父亲笑中带泪的眼眸,他轻声说:“傻孩子,去洗洗脸吧!”我顺从地做了,不知暴风雨是否来临。

晚上,父亲用那只剃须刀刮了胡须,他搓着自己光溜溜的下巴说:“真舒服啊!”我转过身,不敢看满脸幸福的父亲,怕一回头就泪流满面。

父亲付出了那么多,原来如此容易得到满足!原来爱是一把剃须刀!爱就是懂得回报!知道满足!)

生2:这一段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语言质朴,抒发了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真挚情感。

师:这真是一篇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文章,读来令人感叹嘘唏。这位同学能深入思考,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普遍情绪和感悟的概括,那就是“父爱很容易满足,只需一把剃须刀,而我们做子女的千万别忘了回报!”

(板书:由个别到一般——个性到共性)

师:(进一步强调)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典型意义,就愈能引起共鸣。这种概括是在对生活的感受的基础上实现的。

师:第三个文段节选自2007江苏省的一篇优秀高考作文《怀想天空》,谁能简评一下这个文段?

(文段三: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

„„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生: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文段最后一句很真实,真诚,我来自农村,对此有深切感受。我读一读这一段吧! (生有感情读,很多同学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师生鼓掌)

师:是啊,就是这最后一句使全文生辉,让我们感觉父亲就是比天还大、还高。这句是点题的话,这是从日常生活中悟出了的生活真谛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全文是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从平凡的社会现象和素材中发掘出了深意和新意。

(板书:由此及彼——联想想象)

师:(进一步强调)当然,要达到这种写作境界实属不易,需要调动我们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情感思想等积淀而成的审美经验。我们只有做到心灵敏感细腻,思维活跃,精于观察,深入思考,才能有不同寻常的眼光和匠心。

四、写作训练,巩固成果

师:今年十月份,中央电视台央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的提问红遍了大江南北,引发了人们对于“幸福”这个亘古话题的新一轮发问和思考。下面我们就以“我感受到的幸福”为题目,写一个片段,字数不限,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学生思考,下笔,5分钟)

五、成果交流,师生共析

师:美文共欣赏,请大家读一读自己的作品,畅谈对幸福的看法。 生1:幸福是一种高度和境界。把一切荣辱抛在身后,把一切欲望抛在身后,把一切患得患失的顾虑抛在身后,把一切私心杂念抛在身后,你就进入了幸福的无人之境。在这个世界里,只要你对事业倾注全部执著和热情,你的内心拥有一个自己的天堂。

师:那是一个如何美好的境界?请你给我们描述一下,好吗? 生1:(沉思片刻)在这个境界中,李白吟唱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这个境界里,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个境界里,苏东坡抛却功名利禄,在穿林的打叶声中,捡起一支青绿的竹枝,穿上简陋的芒鞋,与寒鸦和孤鸿为伴,享受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样人生;在这个境界里,梭罗扛着斧头,独自走向自己的瓦尔登;在这个境界里,居里夫人没有闲暇,也无热诚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终生在实验室里忘我地埋头工作,如同一个幸福的孩子,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师生鼓掌)

师:真精彩!能结合名人事例说理,文化气息浓郁,品味高雅。 生2:人的一生,有阴影更有光明,幸福跟随我们一生。当我们把自己的物质生活的要求放得低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富有,我们才可以找到今生今世的幸福,才可以有更多精神上的追求,才有希望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

师:见解深刻,感悟独特。 生3: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挚友相聚时,我们舌粲莲花、触处逢春、坦荡磊落,在亲情与友情中怡然自乐,这是一种幸福!就是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我们也能因母亲絮絮的唠叨而如沐春风,因父亲爱真言切的呵斥而快慰不禁,这也是一种幸福!

师:你们身处教室,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在书林翰海中徜徉忘神,这是一种幸福!甚至连“可恶”的教科书和“浩瀚”的题海,你也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去赞美:“呀,艰辛地汲取知识也是一种幸福!”我会幸福着你们的幸福,快乐了着你们的快乐!

(生喝彩鼓掌)

师:同学们,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心被物役,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而淹没在世俗的物欲和功利的贪欲里。

(下课铃响起)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从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展示里可以看出,只要我们触动心灵去感受,开动脑筋去思考,那些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材料会深刻起来,那些司空见惯的景象会美丽起来;我们的文章就会流淌着真挚的情感,就会闪耀着思辨的光辉。 下课时间到了,对于幸福,很多同学还未倾诉完自己的思悟,一定会有如鲠在喉的感觉,那就请你们把独特的感悟写到作文本上,别少于800字。我期盼着同学们的作品,!

下课!再见,同学们!

附教学反思

中学生的写作应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应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坚持“写作就是做人”的理念,通过写作熔炼和培育学生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道德情操、文化品格、审美意趣等做人的素质。这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作文教学的课堂应追求作文教学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 现在的中学生作文,多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普遍存在着颓废消极的情绪、虚假苍白的感情和“假大空”的文风以及“仿套抄”的取巧行为。这些不良现象当然是多少受了现代社会科学理性主义膨胀、人类道德精神日益功利化和沙漠化的影响,但谁能否认与我们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经验化和机械操作化不无关系呢?

所以,我们应把作文教学的课堂打造成绿色课堂,追求作文教学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作文教学的过程应是涵养德性、塑造美好人格,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提高人文修养的过程;要把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积淀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目标,使学生养成用心感受、深入思考、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做健全的人,做健康的文。

2、作文教学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作文教学要坚持“写作就是做人”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要改变角色,要做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思考的资源,提供促进学习的气氛,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要将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交还学生,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作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并乐于与别人(老师、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启发,相互砥砺,共同提高,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应是这样一道朴实而亮丽的风景:那里气氛活泼、人性闪光、生活再现、思辨深入、学生主体精神高扬,做人的生命活力与作文教学目标互激互动;那里师生融洽交流,思想与思想碰撞,情感与情感融通,学习气氛自由、民主、开放、和谐„„

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新闻报道》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文课:拍卖会教学设计

一堂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文课设计
《作文课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