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4: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

②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③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

④2015年9月19日,电视剧《琅琊榜》登陆北京、东方两大卫视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随着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学者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这说明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重要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抓住文化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4.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前半生自发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加上自己的勤奋钻研,在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广有建树。后四十年却沉迷于宗教和神的世界,用许多“科学现象”

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性质的世界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15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去年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引导区内各族人民开展好今年节日的相关活动。积极组织区内各族人民欢度“壮族三月三”,是因为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B.庆祝民族节日是为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6.2015年4月至7月,“中法文化之春”在30多个城市组织了400场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假如请你为该活动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B.和睦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消除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7.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人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①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大众传媒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城市的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繁文缛节、锱铢必较、歃血为盟……这些字,你会念、会写吗?提笔忘字,已成为国人的通病。近两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个活动旨在

①不断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②说明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

③向全社会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④说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台海关系再次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马英九先生在讲话中倡议: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思想对于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③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团结统一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本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海峡两岸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各族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相互交流、借鉴、渐趋融合

③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个性,又有各民族的共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此回答第12~13题。

12.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因为教育

①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就要

①把教育作为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②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③发挥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作用

④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说明 A.继承传统文化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B.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15.2015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活动的隆重举行有利于

①增强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政府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④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自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八次在演讲、会议或调研考察中强调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因为它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当前我国在文艺创作和传播方面,有的作品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作品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传媒的商业性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8.面对上述文化现象,文化从业人员应该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②加强对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引导

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我们只有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保持独立,否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侵蚀的危险。这说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有利于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我国主导世界文化的发展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维护我国文化发展的安全

20.针对右边漫画中涉及到的文化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C.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D.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2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这有利于

①保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③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之所以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因为

①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②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④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再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是新世纪人才观的一个突出表现。下列观点与此相一致的有

①“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

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②“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陈毅)

③“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④“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道德风尚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

②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能直接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心灵:这些模范人物不仅带给我们感动,更传递给我们友爱、互助、善良、和谐等浓浓正能量。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了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理由。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中医药,妙手济苍生”。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和思维的更新,再加上中药疗效较慢、服用不便、口味苦怪等,部分人不愿意使用,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已走入了“瓶颈”。为此,S省决定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支持和促进本省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为了做到“开门立法”和“民主立法”,S省人大常委会在其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网友甲:“我省医药事业的发展应该全面回归到传统中医药上来。”

网友乙:“我省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应该从中医临床工作中广泛收集验方。”

网友丙:“我省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应该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网友丁:“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该抵制西医。”

网友戊:“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作为推进我省中医药工作新发展的出发点。”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上述网友的观点。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 5

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如何体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4分)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8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国家的“成长性”注定了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中国人、中国元素、中国制造、中国符号、中国风等等,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全球媒介信息中,共同建构了“中国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对于中国历史、现状、自然、人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可中国也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阵痛、蜕变、剥离时的污秽,将不可避免地呈现给全世界。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不仅要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更要展示文化成就。而每个行为主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不同层级的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CBBDC 16—20:DCADB

6—10: DBCAC 21—24:DBCB

11—15:BDCCB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2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3分)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习惯,促进社会和谐;(3分)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④社会正能量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6.(14分)①网友甲主张全面继承传统中医药,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看到传统中医药中的糟粕和不足,应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2分)②网友乙的观点是正确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应该广泛收集临床验方;(3分)③网友丙的观点是正确的,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要做到中医药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④网友丁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要善于吸收西医的长处,做到中西医结合;(3分)⑤网友戊的观点是正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27.(12分)(1)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1分)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1分)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团结 7

一、爱好和平的精神;(1分)④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1分)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2分)

28.(14分)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担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对国家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充满自信;(3分)②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国家形象的宣传者;(3分)③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国家形象维护者;(3分)④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做文明中国人,维护好国家形象;(3分)⑤公民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的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政治高二上期末

资阳市中考政治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人教版.6.16

政治答案 亳州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政治试卷(A)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

九年级 政治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推荐)

届四川省资阳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解析版)

学年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