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班幼儿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摘要 小班幼儿是一个人开始集体生活的起点,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人生之路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着重在幼儿的社会交往规则、群体性规则和个体性规则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尝试着找到适合幼儿的有规律教育方法。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研究

进入小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起点,是幼儿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幼儿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情绪的前提,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力保证。首先,进入小班的幼儿由于处在改变了的环境里,对建立的新规则适应快,培养行为习惯相对容易;其次,进入小班的幼儿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品德教育方面更是处于他律时期,这就为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第三,小班时期的常规教育搞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备受呵护疼爱,甚至有的绝对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使常规教育对于刚刚迈入幼儿园大门的小班孩子来说,是陌生的,感到不适应的。他们习惯了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的庇护,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养成了凡事依赖家长,有的甚至养成了自私、懒惰、任性的坏习惯,要改变这些幼儿这样的行为习惯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朝夕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中慢慢地改变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搞好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以便使小班幼儿教育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进行,使孩子们去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们的人生在幼儿时期就有一个精彩的开始。以下是我对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所做的研究。

一、确立常规教育的目标要求

(一)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目标

1、使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并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们体验到与教师、同伴相处的快乐,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了解自己,能感受周围大人的关心和爱护,爱父母、爱老师,喜爱自己的幼儿园。会使用简单的问候语,主动和熟悉的人打招呼,在大人的启发下能帮助他人。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3、学习并试着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4、愿意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物、进餐、喝水、入厕等,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爱护玩具和物品,学习收拾和整理简单的物品。

5、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引导他们愿意吃各种各样的食物。

6、引导孩子独自的按时入睡,会脱简单的衣物,并放在固定的位置上。

7、不害怕健康检查身体和各种健康接种。

8、引导孩子外出时不离开大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的物品,不跟陌生人出

走。

9、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器械活动身体,学习一些基本活动的方法。

10、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品,尝试简单分类、对应、排序等,发现其差异。

11、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简单功能,在大人的提醒下,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12、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游戏中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13、能安静地听故事,学习正确翻阅图书,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14、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画、剪、贴、拼搭等,自由地表现自己所熟悉事物的简单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

(二)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案

恩格斯说过:环境造就人。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要让幼儿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关键的,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因此,根据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制定了如下一些方案:

1、进行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恋恋不舍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愿意积极参与集体游戏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每周举行一次班会活动,进行一次文明宝宝的评比,并对文明宝宝给予奖励。通过这项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以及他人有个初步的认识,并且懂得帮助他人是高尚的行为,文明礼貌是会得到他人尊重的。

3、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对幼儿进行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达到逐步具备自理的能力,并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比如,饭前洗手是必须的,要做到自己能够正确地洗手等等,并对做得好的孩子及时提出表扬,让孩子们通过对比对自己和他人有正确的认识。

4、每天都选出独立进餐做得好的孩子作为榜样,大肆表扬鼓励,号召孩子们像他们学习。以达到令孩子们养成独立进餐、不挑食的习惯。

5、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卫生检查,举行独立穿衣比赛、看看谁不怕打针等活动做到随机教育,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放学时,一定要坚持把幼儿亲自交给他们的家长,并结合讲故事等方式告诉孩子们不要跟陌生人走。

6、通过经常讲故事然后及时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和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并通过让孩子复述故事的方式引起孩子们对讲故事的兴趣,逐步掌握语言能力,提高记忆能力,并逐渐进行看图识字等形式的锻炼。

7、通过数数比赛,取东西比赛,折纸成型等活动达到孩子们对图形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字概念,会查10以内的数字。

8、通过指导欣赏、观察、对比,初步了解在画面中心要有主要形象,通过讲解、演示、个别指导、互帮等形式使孩子尝试用橡皮泥等塑造简单的物体、做简单的折纸和用纸撕、贴塑造平面图像。

9、引导孩子在室外活动室时,不失时机的指导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生活用品及特征,结合环境、身边实例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10、结合弹琴教孩子跟着节拍拍手,通过老师示范、教唱、看图像、反复练

习等学会简单的歌曲和舞蹈动作,鼓励他们大胆在集体面前敢于表演。

11、在体育活动训练、游戏中,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使孩子初步学习投掷、钻、爬等动作,能跟老师的口令做模仿、徒手操。

(三)小班幼儿常规内容

小班的常规的内容一般分为:社会交往规则、群体性规则和个体性规则。

1、会交往规则:是指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须遵守的品德行为规范,是幼儿社会化的最直接的内容。

(1)入园时能向老师问早、问好,离开时能向老师道别。

(2)遵守游戏规则,不争抢不独占玩具,会有礼貌地借玩具。妨碍别人要说“对不起”。

(3)遇到困难不哭,会求得他人帮助。

2、群体性规则:主要用以保证集体生活,游戏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形成幼儿的集体观念。

(1)认真地听老师说话,集体活动时说话要先举手示意。 (2)排队时跟着队伍一起走,能按口令做操。 (3)安静地进餐、吃点心、入睡、起身。

(4)高兴地上幼儿园,点名时响亮的大方地回答“到”。

3、个体规则:主要是维系个体健康发展的行为要求。 (1)认识自己椅子的位置,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人,能双手轻拿轻放小椅子。 (2)爱护玩具,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好。 (3)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洗手不玩水。 (4)能独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点心,不挑食,吃完能用自己的毛巾擦嘴。 (5)能独立地安静入睡,在老师的帮助下穿、脱衣裤、鞋子。

(6)游戏时注意安全,不独自离园,不把异物放入口、鼻、耳中。 (7)会自己解小便,大便知道叫老师。

二、采取正确的、恰当的教育方法

刚进入幼儿园的儿童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都还不熟悉,也不适应,更不习惯按老师统一的要求去行动做事,他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样就会经常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儿童进行耐心的解释说明教育。我们针对各项活动中的常规要求,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实施教育,并注意在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示范、模仿法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经常做的事,他们都会一一去模仿。模仿,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法,示范、模仿法的特点是突出示范性、模仿性,可借助多种方式表现。在运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它不再向以往那样单纯的靠说教了,没有了“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而是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中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如在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时,告诉孩子来幼儿园时要对老师说声“老师好”,等到孩子知道这个规则后,在平时就要注意每天早上迎接孩子时,老师要先向孩子问好,以达到提醒和启发孩子目的,使孩子慢慢养成主动地和老师问好的好习惯。又如,在教孩子学习叠衣服的常规时,我们采用了“变魔术”的方式,先教他们把 外衣脱下来,然后把衣服的两个袖子往中间对折,最后把衣服上下对折就成了一个小长方形。这时,再让孩子模仿我们叠衣服的方法,反复练习折叠。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经过几次的练习,孩子就学会了怎样叠衣服。

2、语言指导法

语言指导法要求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富有情趣。

老师在向小班孩子进行讲解规则和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的简洁、规范和富有情趣。需要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马上明白的。老师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应该是一边做一边说,这样就提高了语言的标准示范性和直观性。每一次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复杂,要重点突出,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一些。还有,老师在说话时,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味性,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老师用富于童趣的语言讲述各种要求和规则,使要求和规则变得趣味化、游戏化、情景化。例如在教孩子怎样用香皂洗手,还能做到在洗手时不玩水,我们就用语言这样指导:搓呀搓,搓手心,搓呀搓,搓手背,换换手,搓手心,搓手背,甩一甩,擦擦手,一二三,快做好。就这样,孩子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会了怎样洗手。又如,在让孩子轻轻摆放椅子时,这样跟他们说,椅子喜欢爱护他的小朋友。如果小朋友使劲搬椅子,椅子会摔倒,会疼的,弄不好,椅子的腿还会断呢,它多痛苦啊。这时,老师一边说,一边让平时能够把椅子轻轻拿下来并在地面上摆放好的孩子来表演给他们看,进行示范。孩子做完以后,老师告诉他们,某某小朋友的椅子今天可真开心,它说以后要和他做个好朋友呢,你们愿意么?这样,其他的孩子也会向刚才做演示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把椅子拿下来,再摆放好。在培养孩子喝完水能把杯子放回茶杯架的习惯时,老师就让孩子玩“送茶杯回家”的游戏。每次喝完水后,孩子都能高兴地把茶杯放回原位。

3、情景教育法

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讲述出来,榜样的角色也在此过程中展示出来,如通过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通过让他们玩角色游戏《森林幼儿园》,让孩子们受到礼貌及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就是他们学习榜样的过程。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常规教育。情景表演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活动,通过他们的看、听、说以及做,使孩子们在榜样的影响下,在行动的实践中渐渐理解并能去遵守规则。又如通过“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的情景表演中,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用“我跟你一起玩可以么?”、“你借我一个玩具玩,行吗?”、“我再玩一会儿,给你行吗?”等礼貌用语。情景表演使知、情、意、行四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激发了孩子们在生活中愉快实践的愿望,从而在实际中掌握了一系列的规则要求。

4、游戏练习法

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就是游戏,不一样的游戏它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区角游戏能培养孩子与他人之间合作的能力,音乐的游戏能培养孩子参与活动时具有愉快的心情,体育的游戏能培养孩子不害怕困难和挫折,构架游戏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做到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秉性,有的游戏还能让孩子减轻焦虑、紧张的心情,使孩子恢复平静。 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愿意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游戏之中对幼儿进行恰当的生活常规教育。如领小班的孩子玩玩具,通常他们玩完后,容易把玩具乱扔、乱放,没有条理的概念,这时教师如果替孩子们收拾玩具,孩子永远也想不到要去好好整理玩具,教师的这种行为也违背了《纲要》中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收拾玩具,教他们方法,让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这时,教师可以采取“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孩子们玩完玩具后,老师就说:“小朋友,该送玩具回家了!”如果有的孩子还恋

恋不舍,继续想玩,或者有的孩子动作慢些,老师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说:“我的飞机宝宝还没有回家呢!”孩子一听这话,就会很快地把玩具给送回来。以后反复的做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自然的就知道把玩具该送到什么地方了,加强了玩具从哪里拿 就放哪里的常规习惯。 再比如,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能加深孩子们对班上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认识,增进了老师与小朋友之间的情感。

5、表扬、激励法

在常规教育中,对孩子们进行表扬和赞美是可行的,因为小班幼儿大多是2-3岁的孩子,他们做事情喜欢看性子来做,高兴了就做,不高兴就不做,所以要对他们说表扬的话语,鼓励他们表现的真棒,真好!而且孩子也愿意被表扬和赞美。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我们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用“评比栏”的形式表扬在日常生活常规上做得好的孩子,以达到激励孩子不断努力的目的。“评比栏”上有吃饭、睡觉、做游戏等常规内容和孩子的姓名。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就在他姓名的相应位置上粘贴上一颗小红花,每天一评,每周一评,做到定期评比,并把评比结果反馈给家长。孩子们亲眼看着评比专栏的直观记录,心里会受到触动,会想着也要小红花,这样就鼓励了幼儿要天天向上,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了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常规的习惯。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的目的,而同伴间的影响力对他们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当看见孩子们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这时老师大声的训斥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不如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表现最好,能快速地把地面上的玩具捡起来。”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孩子,这样,地面上的玩具就会在短时间内被拣的干干净净。

三、遵守一定的教育原则

1、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原则 在对小班孩子们进行常规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常规的数量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的;常规的要求也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分阶段提出。如刚入园时,我们会要求孩子先学会自己穿鞋,然后,要求孩子自己学会穿裤子,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要求他们会穿单衣服,最后逐渐要求他们会穿毛衣,会穿外套。

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而是在漫长的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它贯穿在孩子们一天生活的各个方面,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每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比如,从孩子们的饮食和起居方面入手培养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孩子的待人接物方面对它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培养,爱学习的习惯通常是在玩游戏过程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进行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养成的。只要我们坚持要求,不放松对孩子的管理,时间长了,这些要求就会在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中形成“定型”。这时,孩子们做起事情来就会觉得轻松、自然、舒服、愉快,就会主动地去做,慢慢地,便形成了孩子们的习惯了。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养成好的饮食、进餐行为习惯,做到孩子摄取丰富的营养,这是他们健康的保证,也是常规教育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小班要开展好进餐行为的养成教育,长期坚持能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针对小班孩子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出发,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以下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卫生进餐

吃饭前用香皂洗手,不玩水,认真清洗,饭后漱口、擦嘴,不互相拥挤打闹,保持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

不厌烦食物,愉快地吃饭。对食物不挑三拣四,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饭碗中的饭食。

(3)礼貌进餐

不大声吵闹,不乱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吃,吃完饭后能把餐具物品分类放到指定的位置上。

常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成效,但你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如果你自己都放弃,那孩子也都会放弃了。如果你坚持,到了中班、大班,孩子已经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每个过渡环节都可以轻松带过。

2、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常规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师生,一旦形成,就要每一个人都按照要求去做。当孩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时,老师就要及时制止并要求其改正。有个别的孩子不服从,老师也要求他“别人能这样做,你也应该这样做”来约束他,用集体的行为来教育他,保证常规教育的顺利执行。

由于先天环境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在集体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个别教育。有的孩子不会拿勺吃饭;有的不吃这个,不吃那个;有的自制能力差;有的理解力不行;有的说话不清楚,这些都需要老师有足够大的耐心去教。面对一个个截然不同的个体,用同一把尺来衡量每个孩子显然是不合理的。每个班中总有几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如对一个自控能力很差的孩子,他不管在哪儿,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给大家在游戏和学习生活中带来许多的麻烦,可老师又不能任其发展下去,怎么办?这时就先观察他一段时间,再用一系列的办法来引导他。首先,让他感受到给大家带来麻烦的后果。引导他和伙伴一起参加活动,体验大家一起合作带来的愉快。这时故意将他的作品弄坏,让他知道捣乱带来的后果。其次,给他提出近期目标,做到要求就给予奖励。如在活动中做到了不随便插话,在和伙伴一起玩时,也不弄坏同伴的作品等等。然后,只要发现他能主动关心老师,也愿意给大家做事时,就趁机对他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最后,对他的错误决不姑息。当他的行为经过老师的多次提醒还没什么效果,当老师的语言已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就只能让他暂时离开这个集体活动,让他单独坐在一处安静的地方,等他冷静下来再和他交心,让他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来做。这样,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改变他的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3、家园一致的原则

孩子来到幼儿园只度过了一天中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将在家中度过。孩子的常规教育单凭幼儿园是不行的。老师应该树立幼儿园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在教育中,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因为在一日活动中,孩子离开幼儿园,是与家长充分接触的有利时机。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应该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便使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强化。如在开学就给每个家长发个通知,告诉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家园共同配合。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孩子生活常规的目标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请家长保持和幼儿园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在家园联系单中,要求家长填写孩子在家执行常规的情况,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家长会上,老师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家长,使家长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改掉孩子身上

不良的习惯,通过家园共同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孩子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只有做到了家园配合,并持之以恒地要求,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教育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漫长的,艰苦的动态过程。它需要老师有效地耐心,常规管理要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老师要在提出要求后,及时辅导和监督,否则要求会变成空口号。有的看似小事,却对幼儿个性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必须加以重视,持之以恒,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说起来常规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项工作,它需要教师有效的耐性,常规管理要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教师要在提出要求后,及时辅导和监督,否则要求会变成空口号。总之,常规的培养贵在坚持,当你有坚持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孩子们付出十分的爱心和耐心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听你的话,那么常规管理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觉得很难。

参考文献:

[1]杨晓兰

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 《安徽教育》

1980年(03)

[2]刘黎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06) [3]李冰辉

浅谈小班幼儿的养成教育《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11年(06) [4]胡文娟.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5]郭静静.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6] 李梦凤.范玉梅.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几点做法[J].科技信息.2009(35)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

幼儿小班说课稿)

小班幼儿评语

小班幼儿教案

幼儿小班教案

小班幼儿晨间活动

小班幼儿评语

小班幼儿评语

小班幼儿论文
《小班幼儿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幼儿小班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