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 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和平与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 ) A.欧洲

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

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A. 西方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东方国家的发展 D. 发达国家的发展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 ) A.各国平等裁军

B.不干涉内政

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

5.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 )

A.田中角荣 B.中曾根 C.桥本龙太郎 D.海部俊树

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 A.《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 B.《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 C.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D.不结盟理论

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 )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安全问题

D.裁军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时代主题提出的科学依据是( ) A.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还不敢打世界大战 D.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造成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 E.西方国家主要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以下选项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 A.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C.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

D.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3.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体现在( )

A.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B.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C.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 E.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限制石油产量而导致石油价格上升 4.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

) 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 D.树立新安全观

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 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5.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因为( ) A.它是一个既简明又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强的科学性

B.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

C.多极化的趋势和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国际新秩序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D.它已经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

E.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6.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 A.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C.对战争发动者进行国际审判

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化干戈为玉帛 7.当前战争隐患依然存在的表现有 A. 冷战思想依然作怪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根源 C. 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

D. 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迭起

E. 军备竞赛和先进武器扩散呈增长趋势

三、辨析题

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2.美国和欧洲、日本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本质上是一个调子。

四、材料题

1.材料1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先是在“更不答话”中对伊拉克一通狂轰滥炸,尔后是大幅提升军费开支,重拾“实力主义”的大棒,紧接着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并无视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推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军备竞赛的硝烟燃至外层空间。最近,又迫不及待地改弦更张国家军事战略。从目前美国政府放出的风声中窥其端倪,其军事战略调整步幅之大、涉及领域之广、进攻性与冒险性之强可谓是冷战结束以来之最高。

——摘自《解放军报》2001年5月30日

材料2

2002年9月20日,布什公布了他的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的核心是把“先发制人”确定为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这也被看作是“布什主义”初步定型的标志。它的出台基本拉开了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前奏,树立美国在全球的绝对领导地位。

——《国际金融报》(2003年02月20日第四版)

材料3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7日

材料4

伊拉克战争爆发次日,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珀尔即撰文欢呼:“谢天谢地,联合国死了。”他转而补充说,当然,这不是指整个联合国,它的“慈善事业”和“几乎没有风险的维和”还会继续下去,死去的是“联合国作为国际新秩序基础的幻想”。更有报道说,美国可能会组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新国际机制”,即一个新的联合国。

——摘自环球时报2003年6月30日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

1、2分析美国军事安全战略调整的实质。

(2)结合材料3分析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及与美国的分歧。

(3)结合材料

1、

2、4分析美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2.以下是有关NMD的材料。 材料1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而越发紧张。这个克林顿政府正在建造的、将花费600亿美元的系统将于2005年完成,届时美国的阿拉斯加将部署100枚拦截导弹用于击落来自于包括朝鲜和伊拉克在内的所谓的“有关国家”的有限核打击。但是各种试验结果和科学分析都认为这个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俄罗斯也拒绝对禁止这一行动的反导条约进行修改以使美国可以合法地发展这一系统。克林顿将于今年秋天最后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导弹和雷达系统的建设。这件事也成为2000年美国大选竞争中的主要话题之一,德克萨斯州州长布什坚持修建一个包括陆上、海上和太空在内的防御系统,和里根执政时推行的“星球大战” 计划相似。

摘自新浪网“国际评论” 2000年7月21日

材料2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近日称,对于美国提出的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议欧洲各国应该给予支持,和美国共同出资建立一个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在谈到俄罗斯时,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俄罗斯越来越像以前的苏联了,它的外交政策仍然是以苏联时期为基础的,对西方国家持有很深的敌意,想要把欧洲和美国分离开来,对俄罗斯其他民族残酷漠视(像车臣民众一样)。”关于“红色国家”,她说:“我知道根据有关文件,我们已不能再讲‘红色国家’一词了,但我想我们还对朝鲜、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C有余悸,这些国家都有着暴力的倾向,大规模杀伤武器在这些国家的扩散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威胁。还有中国,它们过去和现在的意识形态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们对西方世界还将存在敌意。那种经济进步会自动改变这一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中国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但中国的统治者,共产主义的信奉者是不会很快而又安静地退出舞台的。”

摘自 新浪网2000年7月21日“国际评论”

材料3 对当前国际现实的分析表明,以某些国家的所谓导弹威胁作为要求修改《反导条约》的借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修改《反导条约》的建议,旨在掩饰有关国家的违反该条约行事的企图。„„破坏这一条约,必将引发一系列消极后果。在当前战略形势下,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2000年7月19 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安全观,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维护国际安全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充分协商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正确途径。

摘自唐家璇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

1999年9月 24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

2、3,说明为什么以某些国家的所谓导弹威胁作为要求修改《反导条约》的借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指出在建立NMD计划背后的战略意图。

(2)结合材料3和材料4,分析为什么建立NMD会引发一系列消极后果。

(3)结合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说明应对国际安全领域的新挑战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D 6.A 7.A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A C 3.A B C D 4.A B C D E F 5.A B C D E 6.ABCD 7.ABCDE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深化,都离不开南北问题的缓解与解决。 (2)南北问题本质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直接威胁着世界和平。当今世界局部战争、部族冲突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而且也直接妨碍了世界上其它国家乃至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实现世界的真正和平;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没有世界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南北问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2.【答案要点】

(1)国际新秩序与国际旧秩序是完全对立的,其实质是各国的平等,其基本目标是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和繁荣。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广泛的内容,其架构和面貌需要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创造。

(2)美国主张的“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容。①在全世界实现“和平的安全、自由和法治”的目标,确定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实质是实现美国在全世界的独霸地位;②强调美国同盟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公平地分担责任和义务”。也应同其他国际力量相配合,同时注重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力量为美国服务;③以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并使其“在全世界盛行”,“开花结果”,以最终建立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世界”,实质是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④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日本、西欧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①建立基于西方价值观念以及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同美国是一致的,目的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②反对美国独霸的一极天下,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3)从美、日、欧的观点来看,其本质是一致的,也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为领导的,以西方的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新秩序,实质是国际旧秩序的一种“翻版”。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争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方面,即未来的国际新秩序是美国独家主宰还是西方“共管”。

四、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布什上台以来,为寻求美国的绝对安全,推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搞大棒政策、单边主义,其实质是要建立美国单极霸权的世界军事战略体系,充当世界的领导者。

(2)中国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体现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处、共同协商解决国际事务的新秩序。同美国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一个真正的、根本不同于旧秩序的国际新秩序;美国是打着“新”秩序的旗号恢复、延长旧秩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核心。中国主张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各国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权利,美国企图剥夺世界人民的这一权利,让全世界都采纳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模式,接收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建立美国或西方资本主义建立的一统天下。

(3)美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内容是:在全世界实现“和平的安全,自由的法治”的目标,确定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实质是实现美国在全世界的独霸地位,强调美国同盟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公平地分担责任和义务”。也应同其他国际力量相配合,同时注重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服务;以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并使其“在全世界盛行”,以最终建立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世界”,实质是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2.【答案要点】

(1)美国在军事、科技上都处于超强地位,而且在全球重要战略地区都部署了军事设施,冷战后,多次对外进行武装干涉和武力威胁。因此,以某些国家发展导弹技术为理由而建立NMD,是站不住脚的。美国的真实意图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确保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尤其是要在战略上防范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崛起。

(2)冷战后,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得到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承认和赞同,裁军和削减军备成为潮流,在地区范围内,以平等、互信为基础的安全合作得到发展。而美国建立NMD,势必会引发新一轮扩军备战,使冷战后世界政治中出现的积极趋势发生逆转,这不仅对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因此,必须坚决反对。

(3)应对国际安全领域的新挑战,维护和平,保障安全的正确途径应当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摈弃强权政治和滥用武力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地区和国际安全。同时,俄、美加强对话,继续和深化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进程,并在适当时候吸收其他核国家参加。通过政治、外交和法律的手段,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建立全球性的监控体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平时作业3(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总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答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 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