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李静文

短歌行 曹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 ●重点、难点

1.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

在这一课时,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鉴赏《短歌行》。 ●教学步骤

一、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军三十余

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学习、鉴赏《短歌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自由回答)

2、解题

什么叫短歌?《乐府解题》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诵读感知,读出“忧”情 1) 听范读

譬 pì 如 呦呦 yōu 子衿 jīn 鼓瑟sè

可掇 duō 度阡 qiān

越陌mò

三匝zā

2) 学生自由读后,一个代表朗读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4.疏通、理解: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

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5.咀嚼、鉴赏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剖析:这里写的是借酒浇愁,表面上似写个人行为、个人感慨、个人心愿,其实是对整个人生的最深刻的感悟。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对人生苦短的悲叹,这是诗意的发端,为下面诗意的展开作铺垫。 2.“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剖析:“青青子衿”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桃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人多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诗。衿,衣领。周代读书人穿青色衣领的服装,曹操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

“呦呦鹿鸣”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原诗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一首叙述贵族宴会宾客的诗。曹操信手拈来,表示自己对贤才的渴盼和热诚。

二、重点语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剖析:看似劝人及时行乐,但联系背景来看,此诗作于与孙权决战之时,大宴诸将,此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有一统天下之雄心。所以这诚然是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但不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而是感到一种大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在这种紧迫感之下,他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他知道许多贤才如“乌鹊”一般,没有归宿,便对他们发出呼唤, 希望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主旨探讨

关于《短歌行》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①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② 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6.熟读、巩固

7.布置作业:选读曹操的其他诗篇

三、迁移拓展

1、古今名人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2、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所表现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四、课堂小结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

六、结语

《短歌行》之心曲

曹操这一首《短歌行》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名作。这首诗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充分表现着《楚辞》里的哀怨。一方面是人生的无常,一方面是永恒的渴望。而“呦呦鹿鸣”以下四句却是尽情的欢乐。你不晓得何以由哀怨这一端忽然会走到欢乐那一端去,转折得天衣无缝,仿佛本来就该是这么一回事似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缠绵的情调,把你又带回更深的哀怨中去。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终于走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结论。上下两段是一个章法,但是你并不觉得重复,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漩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这岂不是一个整个的人生吗?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两段连贯之妙,古今无二。《诗经》中现成的句法一变而有了《楚辞》的精神,全在“沉吟至今”的点窜,那是“青青子衿”的更深的解释,这是一个完满的行程,也便是人生旅程的意义。“月明星稀”何以会变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几乎更不可解。唐人诗“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对于宇宙万物正应该有一个“知”字。然则既然是山,岂可不高?既然是海,岂可不深呢?山海之情,成为漫漫旅程的归宿,这不但是乌鹊南飞,且成为人生的思慕。山既尽其高,海既尽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颗赤子的心。孟子主尽性,因此养成他浩然之气。天下所以归心,我们乃不觉得是一个夸张。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诵读,在本科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次诵读,使学生在反复巩固对诗歌的理解,不断充实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本节课中唯一不满意的是,我本人的示范作用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但本课中学生的活动不少,但是遗忘了教师的适时诵读展示。时间的把握也还要更严格一点,课外拓展没有完成,以后要注意一点。

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教案(二)

高一语文《第7课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作业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

高一必修二语文复习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