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题声现象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声现象(2009年中考)

《声现象》2009年中考题精选

一、选择题

1、(2009年赤峰)下列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敲击水瓶琴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 吹着哨子

2、(2009年江苏)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009年太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 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4、(2009年天津)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5、(2009年广东)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6、(2009年朝阳)湖北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无法判断

7、(2009年南充)我们平常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8、(2009年益阳)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9、(2009年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 把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10、(2009年成都)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这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声现象(2009年中考)

11、(2009年德州)“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12、(2009年烟台)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13、(2009年柳州)我们在电话里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征来判断的,该特征是:[

A 音量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14、(2009年临沂)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 装饰的美观

15、(2009年广州)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16、(2009年聊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B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闪电和雷声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17、(2009年贵阳)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少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 噪声的产生 B 噪声的传播 C 噪声的接收 D 以上三种均是

18、(2009年湛江)下列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A 小孩子对着山壁喊话 B 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 C 工人用电钻钻墙 D 路旁安装隔音板

19、(2009年威海)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低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0、(2009年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21、(2009年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声现象(2009年中考)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 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2、(2009年南昌)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3、(2009年哈尔滨)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 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 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D 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症

24、(2009年黄冈)“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下列有关说法不对的是:[

A 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B 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 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 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二、填空探究题

1、(2009年黔东南州)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 可以产生声音。

2、(2009年江西)自然界和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生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人我们耳中的。

3、(2009年昆明)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4、(2009年湛江)“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5、(2009年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6、(2009年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7、(2009年常德)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8、(2009年河南)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声现象(2009年中考)

9、(2009年沈阳)小雨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 就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 (选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10、(2009年贵阳)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11、(2009年宜昌)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

12、(2009年锦州)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靠 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相似。

13、(2009年河南)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14、(2009年朝阳)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声现象试题

声现象

声现象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 教案

声现象教案

第四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声现象10

中考题声现象试题
《中考题声现象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