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所能带给我们的

—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心得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

因此有人说历史是复杂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当然学习起来就相当的索然无味,可是这样我们就有理由不去学习历史了吗?哲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但学习历史的意义就仅仅为了所谓的不背叛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旧唐书·魏徵传》中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其实我们取的就是“以史为镜”,让历史指导今人去为人、去处世。回想一下,历史课上所涉及的内容在大的方面无非是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等等,当然历史对人们的教育意义也着重体现在这些方面。

政治清明是政权得以稳定存在的关键。无数历史已经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的前提是政治必须要清明,清明的政治是物阜民丰的保障,是民心所向的基础,更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说到此,让人不禁想起了尧、舜、文帝、景帝、唐太宗、康熙大帝等那些明君,在他们的那个朝代,上至君主,下至文武百官(当然指的是忠臣),无不透射着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让人敬佩、令人向往。他们的为人处世给人启示,首先,作为臣子,他们忠于君主,忠于自己的国家,积极的为国家建言献策,国家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不管官职大小、待遇好坏,他们面对君主的威严,不卑躬屈膝,勇于进谏,最为熟知的就是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了,所以魏征死后唐太宗感叹:自己又少了一面镜子。那些忠臣即使被某些奸臣陷害也秉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生信条,可叹,可敬啊!我想,一个明君下面必须要有这样的忠臣。当然,之所以称为明君,那些君主自身也有令人佩服的品质与智慧。就拿康熙来说吧,可谓是有勇有谋,他8岁登基,在位61年,在此期间平三藩,杀鳌拜,收复台湾、开设府县,兴礼教、崇儒学等等,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学习代数、几何、三角学、天文学以及音乐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那只能说明康熙皇帝有超人的预见性和学习能力。其实往大了说,康熙皇帝不过是这些明君的一个缩影,政权的稳定得益于君臣的共同努力。

有正面例子也必有反面教材,想一想那“火烽戏诸侯”的周幽王难道不是如此吗,他不惜拿诸侯的信任来博得美人一笑,这样的君主不亡,天理都不容;还有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的谗言,杀兄弑妹,残害忠良,办了多少错事啊!历史就是这样,大浪淘沙,那样的君主与臣子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经济活跃是国家实力的保障。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一直以小农经济式的发展来供养着整个社会,再加上人们以从商为轻的观念的根深蒂固,商业也难以取得喜人的发展。越是这样,经济的强大就越显重要。兵法上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军队没有后方储备,那他怎么经得起时间的消磨,更不用说取得胜利了。经济强大,就有能力增强国防,加强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继而为黎民百姓提供生活保障和生活便利。想一想秦国,商鞅变法而强秦国,他鼓励农耕,改革税收„„这强有力的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灭六国、取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实力的强大是称霸的基础。这样说好像有点推崇像美国那样的大国霸权,其实不然。军事实力强大确实有称霸的可能,但不一定就会去称霸,比如说现在的中国,我们强大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正常权益不受侵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手里没有实力是不行的,社会实行的是“丛林法则”,即弱肉强食,中国的近代史何尝不是这样,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军事实力的落后。六国之所以不能与秦国抗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事实力的不足,当然还有其他方面。

谈到文化,我想这是学习这门课的最大收获之处。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一点就足矣让世人惊叹。在这门课中,学习的不仅是历史的细节,更有对以往错误认识的正确解读。举个简单的例子,历史上的“司母戊方鼎”实为“后母戊方鼎”,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而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什么叫“王子互质”,什么又是“两雷岔道”,吸引人的还有褒姒之姿,更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真是一言难尽!

来看这传统文化,从现挖掘的秦皇陵可见一斑,如此多的瑰丽之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瑰宝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历史研究价值颇高。而且有的珍宝就连现在的技术也难以制得,这不得不让人对先人肃然起敬。

再来看那些“隐形”的文化,比如前面提到的那种忠于国家、热爱国家、甘于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直到现在仍是我们提倡的。再如,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这谁都会说,但做到这些真的很难很难,我认为古人就比我们做的好,在当今道德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警示人们多学学我们的先祖,要把优秀的传统道德继承下来,而且要发扬光大。

教育是发展、强国之本。时到今日,谁也不能否认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不学习,可能我们现在仍然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我们的灿烂文化都是先祖一点点摸索、学习、积累而得,也正是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民族才得以发展。也正是基于此点,国家才把“科教兴国”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而且前面论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教育所得,是教育让人们摆脱愚昧,走向光明,发展强大。相信这无需多言。

搞好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乍一看,这个话题可能有些功利,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多多少少的依赖于其他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从辩证角度来审视过去,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的。譬如,秦始皇,他还需李斯等大臣的协助来完成统一大业,俗话说得好“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那些小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然,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漫谈的收获不仅仅限于此,这只是几个比较大的方面。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完课程后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容忽视。首先,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次之,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传承了优秀文化,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责任感。最后,提高了认识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从上述几个大的方面这几点可以得以体现,无需细言。

说道此,其实,灿烂的文化还需我们慢慢学习、慢慢体会,学习的意义也就更深远了,我们期待更多的学习机会。

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体会

中国历史文化

班主任漫谈学习心得

中国历史文化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漫谈

国学漫谈班学习心得

人力资源漫谈选修课学习心得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汇总

有趣的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心得
《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