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7)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6: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2019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7)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各题所选字母填入下表)

1.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2.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国人暴动 D.太平天国运动

5.“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6.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7.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夏朝的建立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8.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9.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0.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诸侯国是(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1.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12.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方式是( ) A.奴隶起义 B.宫廷政变 C.争霸战争 D.变法或改革

1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①嘉峪关 ②临洮 ③山海关 ④辽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始于( ) 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尧舜禹时期

15.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

16.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17.秦在哪一年实现了统一?(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18.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修长城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19.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失去民心 B.骄傲自大 C.不善用人 D.刑法严酷

20.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加财政收入 D.发展农业生产

二、朝代接龙(6分)

21.将“春秋、西周、东周、夏、战国、商”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入框中。

三、识图题(20分) 22.识读如图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3)他的教育主张有哪些?

23.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和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材料解析题(2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之。反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4)材料二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

五、分析说明题(14分)

25.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_规范文字。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________、都是开国皇帝、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开始种植的最早的农作物.

【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坐落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的主要功能.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故选.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故选.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

【解答】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故选.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 故选.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屈原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哀怨托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体裁,代表作有《离骚》等.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故选.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理解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故选.

13.【答案】D 【解析】考查秦长城相关内容.

【解答】此题为多项选择综合题.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据题意,②④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1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

1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历法源于的朝代.我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解答】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 故选.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故选.

1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统一.

【解答】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焚书坑儒.

【解答】题干中人物为“秦始皇”特别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故选.

1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最根本.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后期,秦二世任用奸臣赵高,政治腐败,徭役繁重,最终失去民心,各地人们揭竿而起.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并把秦朝的财宝运回彭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而刘邦则是对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因此项羽的失败也是由于失去民心.因而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符合题意. 故选. 20.【答案】A 【解析】本题以“休养生息政策”为切入点,考查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贵为天子,还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故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故选. 21.【答案】

【解析】本题以“春秋、西周、东周、夏、战国、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解答】根据我国朝代更替顺序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可知,依次时间先后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22.【答案】(1)孔子、春秋.; (2)仁.

; (3)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谦虚好学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教育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 【解答】(1)图中人物是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3.【答案】(1)是半穴居式;是干栏式.; (2)是半坡氏族;是河姆渡氏族.; (3)自然环境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 【解答】(1)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属于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24.【答案】(1)商鞅、秦国、法家.; (2)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前230−−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及其思想主张所属学派.;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秦灭六国的关系.; (4)本题考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解答】(1)据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材料一中“卫鞅”指商鞅,“孝公”指秦国国君.据题干“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法家学派主张变法改革、法制、建立中央集权.; (2)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二中的“秦王”是嬴政,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25.【答案】圆形方孔铜钱,小篆; ; ;

【解析】(1)本题以秦统一货币图和秦统一文字图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知识.; (2)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依托,考查的是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知识.; (3)本题以董仲舒的言论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4)本题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相同点的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3)由材料“…‘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外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4)秦始皇统治时期,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焚书坑儒等措施.秦始皇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汉武帝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5)

(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A卷)

(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5)

(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8)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4)(材料)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7)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