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讲解词校史厅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

前言: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人才而创建的高等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51年6月学校正式开学,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4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建校60年来,学校根据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需要,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学科、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由以民族学学科为龙头的文科高等学校,逐渐发展为以民族类学科为特色,文理兼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已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尤其是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回顾学校60年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特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发展历程、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党的建设四个部分。热诚欢迎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指导。

中间展区:

您看到的这些照片是历届国家最高领导集体亲切接见我校师生的留影。学校从酝酿、筹备、成立到后来的建设发展,都得到了党和国家,特别是历届最高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这张为1957年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南海怀仁堂草坪接见我校全体师生的照片,这在高校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校和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怀。

这里展示的是我校部分老一辈著名专家学者的照片和他们的著作。有社会学家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他们不仅是我们学校的学术权威和大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相关学术领域也是声名显赫、影响不凡的著名专家。

1 这是我校马学良、宋蜀华等民族学、社会学和民族语言学学者的亲笔手迹,有原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我校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证书,吴文藻、王锺翰、李森的手稿。这本书是林耀华先生在燕京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系的硕士论文,论文题为《义序宗族的研究》,写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评卷人是当时的社会系研究院委员会主席陆志华先生和吴文藻先生。该书是中国人类学学者以参考观察法研究中国汉族的家族、宗族而写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全书建立在深入全面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描述准确细致;同时,在叙述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学派的影响,一方面又大量引证中国的典籍,而且结合得较为平顺,显示了老一代学者深厚的功底。

旁边陈列的是专家学者的部分书籍。

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美美与共,是已故的名誉校长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表述,意为不同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的文化;知行合一,源于古代哲学命题,表达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其核心思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这个版面展示的是我校培养的部分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和知名人士的照片。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西夏学著名学者李范文、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歌唱家宋祖英等。

这个版面展示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给我校的题词,其中包括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的题词等。

第一部分 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框

第一阶段:创办时期(1950---1951年)

学校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下创办的。学校前身是1941年10月革命圣地延安成立的民族学院。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成立,在国 2 子监的临时校舍举行开学典礼,首任院长是后来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

第二阶段:正规建设时期(1952---1965年)

在此期间,学校经过14年的不断发展,由最初的民族干部培训发展成为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文科高等院校。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的民族语文专业相继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一批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民族历史学家、民族语言学家到校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同时,校址也从国子监迁到了现在的校址。同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开始正规化办学。

下表是从全国各高校和有关单位中调入我校的著名专家名单。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校师生的合影照片。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造成了我国的十年*,学校曾一度停止招生,学校的各项工作遭受严重的破坏和巨大损失。但广大教职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不计个人安危,矢志不渝。表现出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1971年底恢复招生,是全国恢复招生最早的高校之一。

第四阶段: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2000年)

根据国家民委、教育部提出的中央民族大学办学方针和任务,学校不断对原有系科和专业进行调整、扩建,使学校、从单纯的文科高等学校逐步发展成为文理俱全的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

下表是20世纪70—80年代我校系科建设一览。

1993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9年1月,我校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大学。

3

第五阶段:稳健快色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

国家在这一时期加大了对学校建设的投入。学校通过深化改革,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1年6月,在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校视察,对学校50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4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2009年5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同年12月,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学校,他们都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就和发展思路,并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

1-10展板 我校学院、专业情况介绍。截止2010年底,学校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等10个学科门类,56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等。依托这些重点学科和基地,分别形成了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宗教学等教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的特色优势专业,尤其是学校的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不仅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1-11展板 这边是学校基本情况及党政机关、直属单位的情况介绍。经过6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民族类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到2010年底在校本科生11236人,硕士研究生和骨干研究生3322人,博士研究生673人,留学生922人,预科生490人,有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学生以及各国留学生。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各民族毕业生,他们大多数已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的骨干,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尤其是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12展板 我校教学科研机构情况介绍。 1-13展板 学校历任主要领导。 1-14-16展板

院系设置情况表

4

第二部分 教学改革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围绕人才培养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60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进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了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一、学科专业建设

2-18 展板 学校的学科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般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历程。

遵照学校“培养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的办学方针,建校初期,为解决国家民族工作急需的问题,首先开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短期干部训练班和藏语班,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至改革开放前,学校开设过本科专业36个和一批非学历班次。

2-20 展板 改革开放后,学校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形成了由预科、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6个教学层次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干部培训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民族学、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经济、民族艺术及理科等学科群体。

2004年以来,学校实施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了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同时,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提高质量,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师资,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大计,6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2-26展板 1951年建校初期,民族学科教师奇缺,最初仅有教师14人。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一批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方面的专家来校任教,使学校师资力量大为改观。

改革开放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逐步在教师队伍中建立起应有的竞争机制。 5 1979年学校恢复了职称评定。同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安排教师学习深造,使师资队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使学校的专家队伍后继有人。

20世纪90年代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一方面抓好教师管理和培训,使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抓好校外人才的引进,严格把关,大胆任用。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教师在总体水平、知识结构、职称结构、高学历比例、民族成分、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师资水平和师德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涌现出一大批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这批中青年教师的特点是年纪轻、学历高、知识新、能力强,这是学校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

2-27展板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助人成才和鼓励创造、培育名师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用于教师培养、进修、资助、奖励和人才引进的经费每年均超过1000万元。2006—2010年底,已派出教师512人次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访学、培训、开展合作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

到2010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037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有240人,副高职称教师有339人,有441名博士和311名硕士。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王尧、耿世民、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施正

一、刘秉江、马跃、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等知名专家学者,也有不断涌现、渐成学界翘楚的诸多中青年新秀。

学校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治学传统和学术风范,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上成果卓著。目前,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国家学科规划和评审机构成员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3人、学校特聘教授2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以及教学带头人82人。

2-29展板 学校有11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三、教学改革

2-30展板

(一)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教材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材建设完全靠自己创新。十余年间,学校5个系共开设课程100余门,教师编写出上百种讲义和教材。

6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建立了严格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制定实施《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明确规定优先选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及近年出版的教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学校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开展精品教材、特色教材的立项建设工作,形成了与学校专业相匹配的教材体系。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及北京市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奖。

在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本科实习指南》等实践教学系列文件,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

2-32展板

(二)课程体系建设

经过60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学校已建立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学校将课程分为三个系列,即校定必修课,系定必修课和选修课。

2002年,学校开始施行学分制,实行校内转专业制度;设立双学位班;增设国际合作培养项目(3+

1、2+2项目、学期学习与实习项目);实施双导师制等。

2-33展板

(三)教学质量体系建设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形成了完整链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34展板

(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条件建设,将改善教学条件摆在优先地位,依托“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建设,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运动场、体育设施等满足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需要。

四、人才培养

60年来,学校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他们是少数民族之精英、民族团结之模范、民族工作之栋梁。其中有领导干部、有专家学者、有企业者,还有艺术家。中央民族大学还走出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

2-36展板 1951-2010年校学生人数统计表

第三部分 科学研究

7 科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60年来,学校在解决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方面,在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38展板

一、改革开放前的科研工作,学校全面参与了国家组织的“三大调查”,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奠定了学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学术传统。

3-39展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科研工作,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学校的科研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并把科研和学术活动作为牵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积极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3-40展板

1、紧密联系实际,为民族工作服务。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 3-41展板

2、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华民族史》、《原始社会史》等。

3-42展板

3、继承、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等。

3-43展板

4、自然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计算机数据库及文字处理技术在少数民族语文研究中的应用等。

3-44展板

5、对外学术交流。学校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5个欧美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69份合作协议,开展“以项目为基础、以教授为中心”多途径、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些交流与合作,为我校师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国际视野提供了条件,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学校的国际学术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45、46展板

这是与我校建立校级关系的国外高校名单。

3-47-51展板

这是1987年以来获得的省部级奖励情况一览表以及历年的科研成果。 3-52展板

这是调研报告奖。

第四部分 党的建设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针对多民族大家庭的特点,学校建立了一套有鲜明特色 8 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营造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组织保障。

学校把加强学生党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积极发展各民族学生党员,建立和健全学生党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得以严格执行,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2010年4月以来,学校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安排与部署,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在全校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将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培养造就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各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这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情况介绍。通过两个工程建设,学校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科研工作、办学条件、管理体制改革、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结束语:

这是一所中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而成长壮大的高校;这是一所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的高校;这是一所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厚爱的高校;这是一所得益于全校几代各民族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高校。

回顾学校60年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我们感受着中央民族大学无比光荣的过去。她承载着历史的荣耀,将继续前行,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挈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各项改革和建设,为创造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世界一流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史展厅讲解词

博物馆讲解词

博物馆讲解词新

武钢博物馆讲解词

昆虫博物馆讲解词

博物馆讲解词原始

校史博物馆讲解稿(简简版)[全文]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三峡博物馆 壮丽三峡讲解词

铜梁博物馆智慧讲解词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讲解词校史厅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讲解词校史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