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央民族大学团代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围绕中心促进步 服务大局谋发展

团结带领学校各族青年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

努力奋斗

——在共青团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周 浩

(2008年11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共青团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汇报过去四年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并对未来四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提出建议,请审议。

四年来,学校共青团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在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任务,服务育人大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青年思想引导、团组织建设、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工作、服务青年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学校第十二次团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今天,我们隆重集会,总结四年来学校共青团的工作,明确今后四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学校共青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的一次重要大会。

第一部分 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促进各民族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学校共青团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以“六观”教育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各民族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

通过抓学习、抓实践、抓活 动,使理论学习方式更适合青年,更加深刻而有效地进入青年的头脑,加深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培养政治坚定、理想远大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强化“六观”教育,培养各民族青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

学校共青团始终把加强“六观”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在加强各民族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突出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三观”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民族地区社会实践等载体,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针对可能涉及校园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国际热点问题、极端宗教分裂势力对青年的影响,邀请专家学者就国家安全、国际局势与宗教、民族与宗教等问题来校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教育各民族青年深刻认识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和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2007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评为“全国各民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三是积极组织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增强各民族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校共青团先后组织各民族青年参加了香港回归10周年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奥运会筹办工作、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多项重大活动,用鲜明的时代精神感召各民族青年,引导各民族青年把祖国的繁荣发展与个人理想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

四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各民族青年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学校共青团通过网络宣传、主题征文、先进事迹报告会、专家讲座、先锋论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各民族青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培养各民族青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品德。校团委荣获2005年首都大学生“修身立德,求知爱国”主题教育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二、稳步推进团组织建设,加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校共青团坚持以党建带团建,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团建的重点,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各级组织机构,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不断推进团建内涵发展。

一是巩固发展传统组织体系,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巩固发展了校团委为统领,院系团总支为中坚,本科生团支部和研究生团支部为基础的传统团建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加强教工团支部工作,发挥青年教工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指导作用;在学生会、社团、奥运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等团员群体中建立临时团支部,不断扩大组织的覆盖面。经过四年努力,形成了“传统工作有基础,专项工作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组织机构,拓展育人平台。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需求,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增设了学术部、实践部等五个事业部门,拓展工作平台,增强团组织的育人职能。

三是统筹全局,重心下移,活跃基层。加大对基层团工作的指导力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满意度;全面实施专兼职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深入了解广大青年,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经费统筹安排,活动重点支持”的原则,采取经费支持、政策激励、活动下移等多项措施,引导举办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符合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需求的活动;采取“协调发展,个别指导”的原则,重点指导和支持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院系团的工作,促进全校共青团组织协调发展;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推优入党工作,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夯实团工作群众基础。按照“一体两翼”团建格局要求,突出以校学生会为统领、院系学生会为纲目、班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学生组织体系,带动以社团联合会为统筹、各学生社团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组织体系建设大格局;制定实施《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团体管理规章制度》等多个管理文件,加强学生组织管理;完善学生组织的代表大会制度和换届选举制度,监督和鼓励他们在校纪校规允许范围内按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积极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按照“学生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的总体要求,秉承“为同学服务、让同学满意”的宗旨,完善服务职能。 四年来,学校团组织建设有效推进。推优入党成效好,2,000多名优秀团员被推荐加入党组织;学生干部起到很好的榜样和带动作用,128名团学干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干部,1名学生干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基层团组织和班级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94个团组织被评为北京市级先进单位,50个班集体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社团工作突出,12个社团受到市级表彰,校团委连续3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团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连续4年被评为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优秀组织单位,今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三、适应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开展课外学术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加大制度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校团委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配合学校制定出台了《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创新教育实施办法》、《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等10多个规章制度,规范和激励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充分依托各院系党政和各级团学组织,发挥团学干部和学习尖子的骨干作用,全面领导、带动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发挥各专业教师指导团队的积极性,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建立起以专业教师、党政和专职团干部为主体的指导教师队伍,建立起以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团学干部为骨干、以各学术实践团队队长为基础力量的工作队伍,建立起以校内外各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评审队伍,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对学生各类作品的评审力度。

二是秉承学校注重田野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的学术传统,致力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学术创新大平台。形成了以参与“985”和“211”工程课题为牵动,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调研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举办“挑战杯”、“孝通杯”等学术创新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体系;先后建立了12个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2,175支实践团队远赴祖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引导本科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调研,150多支实践团队参与了学校“985”和“211”工程课题调研,带动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结合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广泛开展课外学术创新竞赛活动,产生了一批以民族学科为主要特色、以田野调查报告为主要形式的特色课外学术作品1,000多件。

课外学术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实践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0多项。60余篇学术竞赛作品在国家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NBC恐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前瞻性的研究。《人民日报》等30多家媒体对学校课外学术实践活动共进行近百次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学校共青团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口号,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标,深化党委领导、共青团组织实施的志愿者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以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为统领、以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为依托的工作机制,完善实施《中央民族大学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项工作制度,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持久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领域涵盖支农支教、扶贫开发、社区服务、助残救困、疾病防治、环境保护、抗雪救灾、抗震救灾、奥运服务等多个领域。 四年来,全校约14,000余名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先后有103名优秀志愿者服务于西藏、内蒙、新疆等地区,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奥运期间,校团委从11,000余名报名参加奥运志愿服务的师生中选拔了3,000余名志愿者,分别在国家体育场、奥林匹克青年营等20余个场馆、15个签约饭店、6个城市站点圆满、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服务工作。

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学校荣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被评为“北京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优秀服务集体”。在奥运工作中,学校219名师生和14个单位、组织获市级以上表彰,各民族奥运志愿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为学校争得了成绩和荣誉,为祖国赢得了尊严和友谊。《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200余次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志愿服务已成为各民族青年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有效载体。

五、找准服务切入点,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和贫困生资助工作

适应新时期服务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学校团组织找准服务切入点,努力拓宽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贫困生资助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团的服务职能。

一是突出抓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服务重点,突出抓好大学生三个阶段的引导工作。针对大一新生,通过入学教育、学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和引导新生端正学习态度,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合理规划学业;针对二三年级学生,邀请著名企业人、杰出校友到校举办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讲座,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针对毕业生,着重在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引导、提供就业见习岗位、舒缓大学生就业压力、配合党政部门做好毕业离校等工作。此外,为激发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通过组织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产生了120多件学生创业设计成果,20余件优秀创业策划获市级以上奖励,“56个民族特色商品”项目荣获团中央举办的诺基亚杯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学校被团中央评为“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二是利用团组织自身优势,多渠道为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积极争取上级团组织和各慈善机构的资助项目,为贫困大学生争取资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企业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缓解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慰问、帮助贫困学生;认真开展贫困学生献爱心服务活动,培养他们奉献他人、回馈社会的优良品质。四年来,校团委为240余名特困生争取了近60万元学费资助,共为1,00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通过组织举办“送温暖”系列活动,为1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返乡过年的车票,连续四年举办留校贫困生除夕晚会,随同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北京市和学校的相关领导慰问贫困留校学生,与贫困学生一起共度除夕。通过组织贫困生参与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一大批贫困生活跃在服务西部、服务奥运的各个战线和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弘扬“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共青团紧紧围绕“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多民族文化荟萃校园的独特优势,组织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各族青年学子的相互了解、互相尊重,营造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共融之风,构建良好的育人软环境。 一是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校园。针对民族成分多、多民族同学集中住宿的特点,各级团组织本着“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理念,以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文化交流、习俗尊重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举办以展现各民族文化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人文气息。培育形成了院系文化节、民族体育文化节、民族团结宿舍评比等活动,长期开展并成为品牌活动;长期举办“修身立德、共享和谐”、“迎、讲、树”、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同学在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和培养团结友爱精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倡导、弘扬了校园文明新风,强化软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是大力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各级团组织积极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开展了学术实践报告会、法律文化周、金融文化月、名师名讲等学术类校园文化活动,先后创办了《田野》、《史林学步》等28种学术刊物,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对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是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拓宽大学生视野。校团委先后组织学生参与“中俄青年交流会”、英国大学生夏令营、香港领袖生国情教育班、台湾大学生大陆夏令营以及赴港、澳、台地区交流等10多项校外文化交流活动,为各民族大学生对外交流创造平台。积极发挥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窗口作用,内引外联,以民族艺术交流的形式展示学校大学生的风采,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第二部分 对四年来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体会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四年来学校共青团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共青团工作全局,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级团干部的骨干作用,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保障。

三、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紧密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定位,以育人为本职,教育、引导和服务各民族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把握共青团群众组织的性质,团结带领各民族青年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工作的力量源泉。

五、坚持把握新时期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和学校各民族青年学生的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推动我们工作前进的动力。

四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立场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坚强捍卫者,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践行者;四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任务中,发挥各民族青年应有的作用;四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注民生,积极奉献,在党和人民群众需要之际,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大爱精神;四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以育人为主线,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引领各民族青年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在学校各项建设发展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学校各单位和各部门热忱关心、鼎力襄助的结果,是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结果,是各兄弟高校团委通力合作、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请允许我以大会的名义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老师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各自工作、学习岗位上辛勤耕耘、奋发成才的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表示崇高的敬意!

第三部分 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回首四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适应学校建设发展总体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要着力改进和强化的地方。面对新形势,学校共青团任重道远。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大学,坚持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致力于培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

一、献身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工作的卓越人才。围绕这样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确立了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强调质量第

一、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面对学校教育发展事业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如何进一步把共青团工作的宏观规律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措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二是围绕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强化各民族青年“六观”教育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三是适应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新的要求和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在学校各项建设发展事业中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共青团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各民族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需求,内涵建设尚待进一步深化;五是适应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要求,培育优良学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拓展共青团育人职能的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机遇期,党对青年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党的助手,有效地开展青年群众工作,不断扩大执政党的青年群体,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学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学校各民族青年具有当代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共同任务,更具有主动承担起推动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神圣使命,培养自觉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献身党的民族事业的青年人才对学校共青团开展针对性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各民族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对学校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面对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学校共青团应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承担,接受考验,准确定位,找准方向,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四部分 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向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四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团的十六大、北京团十二大精神,在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目标,不断推进工作深层次内涵发展,积极投身于培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育人总体工作中,团结带领全校各民族青年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挥青年生力军的作用。 团的十六大报告深切回顾了党和国家四代主要领导人对青年的殷切希望,北京团十二大报告中引用了“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的精辟论断。党在新时期对青年工作提出了“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应当积极发挥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党赢得青年做好助手和后备军的工作。今后四年,学校共青团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切实为党引导好青年

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年是党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生力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成就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是党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新要求,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目标。为党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引导最广泛的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奉献青春,是共青团的首要政治任务。学校共青团要按照党对当代青年的要求,积极主动承担起为党引导好青年的光荣使命。

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各民族青年的思想。学校共青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共青团工作全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引导各民族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构筑起各民族青年的精神支柱。

二是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各民族青年。要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感召各民族青年,激励各民族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努力学习、奋发成才;要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等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激发各民族青年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自豪感、使命感。

三是以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励各民族青年,以党的民族政策和“六观”教育引导各民族青年。强化“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的理念,大力倡导“团结、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进各民族青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融,使之成为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积极宣传者和普及者,自觉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践行者。

四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民族青年。加强各民族青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各民族青年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奉献社会的理念,提高各民族青年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

五是要积极应对影响各民族青年思想的国内外各种思潮和各种因素。要研究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化,充分认识各种思潮的本质,准确判断各种思潮可能对各民族青年带来的各种影响并积极应对;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大调研力度,密切关注网络、短信等新的媒体传播渠道对青年思想带来的新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信息的时效性,积极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在敏感政治问题、大学生合法权益诉求等问题的处理上,认真做好青年的引导工作。

二、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切实为党组织好青年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建好建强团的组织是团的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团组织建设的基础在于基层组织是否完善和作用是否得到很好发挥,是关系到团的力量源泉和党有效组织青年群众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青年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有效发挥的问题。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党在新时期对共青团组织好青年工作的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多种因素给学校各民族青年带来不同影响的应对需求,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给学校各民族青年群体结构带来的新变化,要主动适应党和国家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传统领域团的组织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创新,在各民族青年新兴领域中加强团建工作,积极探索构筑联系各民族青年的新型纽带,扩大对各民族青年的有效覆盖和紧密联系。

一是巩固完善传统团建体系。以校团委为统领、院系团总支为中坚,本科生团支部和研究生团支部为基础的团建体系,是学校团的工作体系最完备、功能最齐全、联系青年最广泛的基本团建体系。当前和今后,学校团组织要牢牢把握建好建强这一传统体系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各级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巩固扩大组织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使传统团建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巩固,基础性战略地位作用得到不断增强。

二是创新团建,大力实施团组织覆盖工程。实现团组织在各民族青年中的有效覆盖,是开展青年工作的基础。今后,要积极实现团组织在学生组织、学生生活群体和专项工作青年群体当中的有效覆盖。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团建工作,在院系学生会、大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不断延伸团工作的手臂,实现团在学生组织中的新覆盖,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组织的工作;要配合党委辅导员进公寓工作,加快宿舍建团工作步伐,实现团工作在学生生活中的有效覆盖和指导;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团的专项工作的青年群体中建立临时团组织,发挥团组织的核心作用,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活跃基层。“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是党在新时期对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学校团的工作一定要扎实做到各民族青年的心坎上,才能吸引青年、团结青年,才能进一步活跃基层,增强团组织的活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放在青年个体,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措施,发动青年,活跃基层,实现团工作在各民族青年中的有效覆盖。

四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带好团学干部。团学干部是团组织自身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团组织实现各种职能的保证。要按照政治素质强、德才兼备的标准,建立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能打硬仗的让“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学干部队伍。通过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团校、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共青团业务知识,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团学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团干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团学干部的业务能力;增强团学干部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各级团学干部忠于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成为团员青年的表率。

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服务青年工作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知识殿堂,其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是培养人。学校共青团要紧密围绕学校育人总体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努力实现服务学校和服务各民族青年有机统一。

一是把握服务方向,找准工作定位,服务好学校的育人工作大局。学校团组织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深刻学习领会党和国家民族高等教育工作的内涵,把握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把学校共青团宏观工作规律与学校的育人工作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作思路,自觉地形成为学校建设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服务方向,进一步明确共青团工作在学校总体工作中的定位,使团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和育人工作大局。

二是找准工作切入点,服务各民族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要不断加强对新时期开展青年工作的理论学习,深入开展青年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基本特征,结合学校各民族青年的特点和不同需求,找准工作切入点,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合法权益维护、就业创业指导、贫困资助、心理辅导、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等工作,提高青年工作的满意度。

四、加强学生组织的指导,切实扩大团的群众基础

对学生组织的指导是学校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组织的工作,关键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团组织指导,完善团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学生组织的作用,不断扩大团工作的群众基础,使学校共青团始终成为学生组织的核心力量。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学生会和班级组织建设,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按照“学生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的工作理念,把竭诚服务青年学生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使学生会、班集体更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实施社团管理办法,提高准入条件,稳定社团规模。加大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力度,按社团类别和性质充分依托学校相关部门加强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打造优秀品牌社团,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使社团组织成为各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平台。

各位代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未来的几年是我校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的改革建设事业和学校各项教育发展事业需要我们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需要我们积极投身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胡绵涛总书记“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团结带领各民族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全面开创我校共青团事业新局面,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大事记

中央民族大学 协议书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团代会工作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团代会工作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团代会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