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5: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领域出现了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从众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误区。作为社会中的主力军和重要群体,即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的消费治理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是自身消费理念的反映,同时又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问卷调查得出:

生活费在800---1000元的占60%,1000元以上占20%,800---600的占10%,500-600的占1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在800---1000之间,整体看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还算正常,每月主要消费项目有饭费、购物、交通及通讯、娱乐、学习用品等。 1吃饭方面

吃饭费用占据所有调查对象的大部分生活费,大部分人月均在300到400之间,占月消费的40%到50%左右,仍有一小部分人支出高一点,因为他们生活费就高一些,所以比重差不多。 2购物方面

购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主体,也免不了购物,大学生购物无非是衣服物,洗漱用品、生活用品、零食等 3交通通讯方面

交通费用和通讯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大部分同学出门基本上都是公交车,通讯方面同学们都用的联通卡号,所以通讯费用大部分同学在30到50元之间。 4娱乐方面

同学们偶尔会去网吧上上网和去KTV唱唱歌娱乐一下,基本上都是多个同学一起去,实行AA制付款, 5学习方面

平时同学们看书之类的就会在图书馆去借阅报刊杂志,很少买书籍,如果老师特别要求的话也会打印一些学习资料,大部分同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会去打印一些资料作为学习资料,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花费不是很大。 6交际方面

给同学送礼物也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送送,并且送的大部分是小礼物,所以花费不了多少。对于聚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基本上是AA制,花费在30到50之间,对于旅游方面,同学们会选择节假日出去旅游,像这样的话,次数不会太多,也不会太频繁,平时周末大多数都会选择在本城市旅游,这样花费不少很多。

从问卷的比重来看,吃饭费用所与的比重为生活费的一半左右,其次是购物,然后是交通通讯和生活交际,最后是学习用品 大学生消费上存在的误区

二:消费心理与行为 (一) 攀比消费

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较强,总是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谁也不想“矮人一等”。但家庭经济实力不同,个人的消费水平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看到别人有手机、有电脑,也不管自己实用不实用、需要不需要,也必须拥有一个,而且型号要比对方新,功能要比对方强;别人过生日在饭店,自己也不甘落后,甚至档次还要升级;如果是谈恋爱,男生在女生面前更是以穿着讲究、出手大方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大学生中流行的“件套”是手机、银行卡、电脑。“牌服装上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经成为大学生羡慕、模仿的形象。这些不顾财力攀比消费、前卫消费的行为既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又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盲目消费

消费有计划、合理分配开支是消费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刚刚脱离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由中学时吃、穿、住、行都由父母来照料转变为大学阶段的一切都要依靠自己来打理,生活经验缺乏,理财能力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如有的大学新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开销就大得惊人,少则八九百元,多则几千元。由于消费时无目的、无计划,一些学生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不得不东挪西借,节衣缩食。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其他需要的冲击而改变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服装跟着名牌走,零食跟着广告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文化消费跟着时尚走”。如此的消费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加之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会生活诱惑的增加,学生谈恋爱比例的增加等,都极大地增加了盲目消费的可能性。 (三)从众消费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等,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例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看到很多人有手机,自己也千方百计买一部,以免被人看不起。有的学生家本清贫,可为了跟上步伐,为穿上一件流行时装,省饭菜钱,“艰苦奋斗”一个月才如愿以偿。这种从众心理使一些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负债累累、精神压抑,甚至不堪重负而导致心理疾病。 (四)超前消费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其父母对他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再加上近年来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以及我国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失误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养成出手大方、挥霍浪费的习惯。“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这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人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但如果买来不用,或主要用来上网、打游戏,不能充分发挥电脑的效用,那就没有多大的购买必要性。同时学生生活相对独立,与外界联系较少,手机也往往只是一件装饰品或者身份的象征。另外,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借贷消费、超前消费,受此风潮影响,大学生也追逐时尚,走入了超前消费的误区。有的同学在学期初,头两件事一是还欠款,二是约“哥们儿”去搓一顿,之后手中可支配资金所剩无几了,重新走上借贷的恶性循环。有同学自我解嘲说:“我现在的借款,也许参加工作后半年都赚不到。”可明知如此,花钱时仍是大手大脚。

三:产生这些消费行为的原因:

家庭原因、心理原因、自身原因三大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中学时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会有种种理由,然后家长担心就会给孩子们汇款。此外还有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尤其体现在女生方面,许多女生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女生大约50%的消费来自冲动型消费。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演讲稿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初步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中国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