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 经济史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在古代 雅典,Asion 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 下列人员可以归为 Asion 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 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的妻子 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古希腊建筑特点鲜明,以下建筑中不属于希腊风格的是

A B C

4、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国王的权威 B.土地与契约 C.宗教与习俗

D D.宗法与血缘

5、《世界文明史》写道: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 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

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杜绝了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 D.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以下各项中,对近代大学兴起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会的支持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冲击 D.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7、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9、下图是西汉的疆域图,其中“河西四郡”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 。这一现象是孝文帝改 革的哪一措施的具体体现 A.使用汉语 B.采用汉姓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与汉族贵族联姻

11、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①明州 ②扬州 ③杭州 ④泉州 ⑤广州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A.①②③ ②创立行省制度 B. ①②④ ③文官体制 C.①③④ ④活字印刷术出现 D.②③④

1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某班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 “ 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4、如右图所示,最早与徐光启一起将其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传教士 是 A.马戛尔尼 B.南怀仁 C.汤若望 D.利玛窦

15、清朝康熙皇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副对联: ?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 万世一定之规。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16、在章学诚看来,能写出信史的史学家应具备的重要条件是 A.史才 B.史学 C.史德 D.史识

17、某人在航海日记中做了如下描述: “1520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 个月 20 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依次,你判断某人属于谁的船队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8、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 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19、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 论, 只有一路随和, 一路感觉, 顺着经验走, 绕着障碍走, 怎么消耗少, 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0、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 的文明了。 ”卢梭所痛斥的“这种人的文明”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封建的等级制度 C.天主教会教权统治 D.西方的殖民侵略

21、《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 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其正确含义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进步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B.随着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 C.落后地区受到先进生产方式的吸引,主动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22、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 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23、历史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 “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 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 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 注重秩序与阶级。 ”评论中的“他”是指何人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袁世凯 D.彼得一世

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 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5、右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 的一幅漫画。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 B.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60、70 年代 D.19 世纪 90 年代

26、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 河, (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 ”

材料中的“ (夷)氛逼近京城”所指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 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 ,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 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8、“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 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上述论断的 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9、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 “不管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 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 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租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 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

1、

1、3 上海租界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 “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D. “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3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看, 《权利法案》的颁布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 ,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33、1860 年代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这么说: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造就了拿 破仑的权势。但是,拿破仑的权势却也扼杀了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 。对此论断评 价最准确的是 A.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评价前后不一,观点矛盾,不足采信 B.托尔斯泰的观点充满了文学家的浪漫情怀,但仍可采信 C.托尔斯泰针对拿破仑给予不同的评价,看似矛盾,但仍可采信 D.托尔斯泰说拿破仑的权势是时代造就,符合历史事实,仍可采信

34、右图为一幅创作于 1916 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 。 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 。 绳索的一端固定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 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说明该漫画寓意的是 A.既隐喻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又反映了帝制思想的顽固 B.既隐喻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又反映了民主思想的追求 C.既昭示复辟帝制的野心又预示了复辟帝制的结局 D.既昭示复辟帝制的野心又揭示了复辟帝制的手段

35、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

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获奖作品如: “春晚迎春春不晚??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等。从、历史的角度看 A.作品古意新思注入时尚元素,突出了文化的时代性 B.活动提高了媒体收视率,却否定了文化的传承性 C.活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强调了文化的先进性 D.活动以传统习俗与传媒结合,弘扬了文化的民族性

二、非选择题(共 75 分)

36、穿越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如果公元前 1 世纪的罗马人,于 1000 年、1500 年或 1800 年在欧洲复活,他 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新 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他将会发现……新兴的基督教接 替了古罗马诸神……;他也会发现,这一传统帝国结构已为一 群新的民族国家所替代……;他还会发现……种种新行业开始 使用一些无需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的奇特机器……。

问题: (15 分) (1)发生的历史:请对材料中这一“古老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作一简介。 分) (5 (2)穿越的历史:如果生活在“公元前 1 世纪”的这一罗马人,于“1000 年、1500 年或 1800 年?在欧洲复活,叙述他将先后产生怎样的“惊奇发现”?(10 分)

37、词义释史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 在美国口语中 burg,意为?城、镇? ;德语中 burg,意为?带围墙的地方? ;英汉 词典中 burgher\burgeoisie 分别解释为?公民、市民??资产阶级? , 。 ——摘自《百度翻译》 材料二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 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 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 19 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 世纪末,梁启超 , 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 ,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德先生? ,意译是?民主? ,其英语单词 Democracy 音译的第一个字,来源于希 腊语。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 接民主?是?民主? ,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 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 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附注: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 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 ) ——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从词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2 分) (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1 分)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什么?(2 分) (3)19 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 ,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3 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分) (2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4 分)

38、三省六部制

唐初,每事先经 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 上中书, 中书又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 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自古三公论道, 六卿分职。自秦始臵 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我朝罢相,设五 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 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

朱 子 语 类

明 太 祖 实 录

问题: (11 分) (1)根据材料《朱子语类》 ,分别指出“三省”的具体职责。 分) (3 (2)根据材料《明太祖实录》 ,概括明太祖所述现象的“观点、依据”及之后的具体举措。 分) (3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 分) (5

39、龙与狮对望的世界 1793 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 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 。据《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在马 戛尔尼使团启程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写 了一封信,告知马戛尔尼勋爵奉命访华。

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信件的英文内容如下: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 候,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 王朝的友好来往, 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 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 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 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

郭世勋不敢如实地翻译和转奏,便将信译成汉文并作了修改,其译文如下: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 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 祝, 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 ……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 带有贵重礼物进呈天朝大皇帝, 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 帝恩施远夷, 准其永远通好, 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 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 ?

问题: (10 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时世界形势,选择恰当视角谈谈你对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的理 解?

40、

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思考

英国曼彻斯特在 1780 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 纺织中心。人口由 1750 年的 1.8 万人增加到 1851 年时的 30 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 城市。阅读以下一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 分) 材料一 ?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 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 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 12 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 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 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 1842 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 材料二 死亡的平均年龄 分布地区 农业地区 工业区 拉特兰 巴撕 利兹 曼彻斯特 士绅/专业人员 52 55 44 38 农民/商人 41 37 27 20 工人/技工 38 25 19 17

——1843 年,创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材料三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 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 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 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 ——1852 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四 ?在过去的 25 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 年通过了每天 10 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 ,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 10 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 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 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 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臵信的地步。 ? ——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摘自 1868 年发表的杂志文章

(1)根据材料

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分) (4 (2) 材料三中?曼彻斯特人? 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 (2 结合上述材料, 就材料三中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分) (4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以上“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 识和思考。 (15 分)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历史学科 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共 75 分,1-30 每题 2 分,31-35 每题 3 分,多选不得分) 1 2 3 4 5 6 B C C B D C 7 8 9 10 11 12 D D A C B C 13 14 15 16 17 18 C D C C D C 19 20 21 22 23 24 A A D B B C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B C B

31 32 33 34 35

D B C C D

A A B A A

B D D D C

C C A B B

36.穿越历史(15 分) (1)基本要素 4 分:包括帝国建立、扩张、全盛、分裂、灭亡等发展阶段(每阶段应该包括关 键性人物、时间或事件等要件) ;文字组织 1 分(能突出重大历史阶段和要件) ; 参考要点: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 (称号) ,帝国建立;进入帝国后继续对外扩 张,2 世纪达到全盛,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395 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 西(罗马)两部分;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1453 年东罗马(拜占庭) 帝国灭亡。 (2)基本史实叙述 9 分,组织结构 1 分:每阶段至少围绕 2 件关键史实展开叙述;也可分类进 行多个史实的叙述,但不能仅仅是史实列举。参考要点: 1000 年:封建等级制度;二元政治结构;骑士阶层;分裂割据;庄园经济;神学文化(基督教) 等; 1500 年:民族国家;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兴起;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 1800 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等先进国家确立;工业革命进行中;启蒙运动高潮;社会生活变 迁等。 37.词义释史(14 分) (1) “公民、市民”或“资产阶级”与“城、镇” (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 城市市民中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分) (2 (2)科举制度(1 分)“究天理” ; (或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境界) 分) (2 (3)变化: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 分) (3 原因:可以具体展开,如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 放。也可以概要回答,如西力东侵下的民族危机加深与西学东渐下的主动求变等(2 分) (4)原因之一: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民主制度扩展到更多 国家; 分)原因之二:民主的普遍优越性与特殊地域性特点决定,如民主制优于独裁制,直 (2 接民主实用地寡人希的古代城邦但间接民主制(代议制民主)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近代国家(2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8.三省六部制(11 分) (1)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 (2 (1 分) (2)观点: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利于政权稳固; (1 分)依据:秦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所用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分)举措:废中书省和丞相。 分) (1 (1 (3)观点 2 分、史实 2 分、论证组织 1 分

参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 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 成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该制度创设早期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和六部按责分权,既提高了 办事效率,也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还避免了决策失误,同时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 帝专制独裁之权也将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三省六部制经唐宋发展后,官员众多,一方面容 易加大财政开支,另一方面也造成人浮于事,官员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更违背了该制度创始 的初衷。明初,废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 帝,这一举措虽能为稳固政治起到短时效果,但却也致皇权强化失去了制度约束,中国历史上 延续 1600 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 39.龙与狮对望的世界(10 分) 观点 2 分、史实 5 分、论证组织 3 分 参考: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 ,表面上折射的是 18 世纪末中英两国初结交往的礼仪之 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新形势下外交抉择的 差异。 18 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更为广阔的市 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在长期闭关锁国中依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告知 1793 年马戛尔尼将 奉命访华的培林爵士信件出现不同“译本”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从培林爵士这封信的行文方式、用词和口气看,都是按双方是一样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 来叙述的,英王和清帝都是大国之主,地位相当,不是君臣之间的隶属关系,只想平等地经商 牟利,并非乞沐皇恩。 而郭世勋的译文把平行口气译成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禀帖口气。整封译文中谦卑、恭敬 的语气反映的是天朝大国在朝贡体制下对待幕藩那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心态。这封信虽是郭 世勋的个人行为,但他代表了大清王朝依然固守传统观念,面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潮流毫无 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 一个是处于蒸蒸日上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一个是走向落日余晖的古老农业帝国。 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外交抉择,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与文化差异浓缩在这封 简短书信的不同“译本”当中。 40.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其思考(25 分) (1)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 寿命短; 分) (4 (2)社会群体:指工业资产阶级; 分) (1 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分) (1 看法:政府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如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政 ) 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 超出 4 分) (3)谈谈对“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 (15 分)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共 15 分) 评分项一:观点(5 分) 水平l:能够结合工业化大背景下对“社会问题”形成及其应对等方面得出结论,并能辨证 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参考第 1 问答案) ;而一 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 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 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

水平2:基本体现“水平1”要求,但对“社会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反思不够。 水平3:只有“社会问题” ,没有“问题解决” 。 水平4:偏离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联系比较勉强。 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5 分) 水平1:能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结合材料中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结合材料中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3 分) 水平l: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一般。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 评分项四:组织(2 分) 水平1:叙述连贯通顺、成结构 水平2:叙述一般或仅能罗列史实

历史必修二历史经济史复习资料

经济史

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经济史著作

经济史问题

经济史提纲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

历史 经济史
《历史 经济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