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备考 咏史怀古诗打印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高考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语言--含蓄,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 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1996年高考题,选的是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如果知道了作者歌颂的是三国诸葛亮,回答问题就容易了。作为咏史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六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用典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要留意。 2.揣摩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领悟感情

1 诗人们由于不同的艺术技巧,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对于同一历史题材,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仔细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同是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更多地是表达自己被排挤时的心理。 4.分析写法

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二、主题:

(一)感伤兴衰,借古讽今

1、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4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4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2、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 [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2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

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二)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类比对比,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3 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层次分明。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三)别有寓意,启迪后人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鉴赏示例

1、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⑴.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⑵.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 4 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3、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⑴.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⑵.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4、台 城 (晚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次句感叹六朝如梦。

三、四句通过台城柳色依旧,反衬台城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无限伤感。全诗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侧面烘托、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借鉴。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5、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5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自”、“空”。(2分)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2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2分)

四.反馈练习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元曲包括_______和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中吕]是指_______。(2分)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6分)

6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洛 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 (1)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请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独特意境和情调。(4分)

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

(6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朱淑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

2分

⑵ 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

(4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7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8 2012高考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答案

1.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2.⑴杂剧

散曲

散曲(或小令) 宫调

⑵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

3.⑴ 答案: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

⑵答案: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1分)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含蓄深长的(1分)诗歌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表现出唐由盛入衰的情景。(2分)

4.⑴答:吟咏对象相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风格相同,都写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⑵更喜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李清照赞扬(咏怀)项吕,是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强烈嘲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热爱祖国,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流露。

更喜欢朱淑贞的《咏史》。作者既用“盖世英雄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表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心。

5.答:(1)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6.答: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7.(1)答: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8.(1)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高考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练习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备考 咏史怀古诗打印稿
《高考备考 咏史怀古诗打印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