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

神木县尔林兔中学 杜振祥

一、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苏霍姆林斯基语)。结合语文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真是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丰富作文题材。如:学习《国宝大熊猫》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动(植)物,并写成一篇状物类作文,使观察方法得到了迁移。

2、引导观察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可见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观察运动会、文娱会、班级主题活动等学校常规性的集体活动;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如写作《校运会上精彩的瞬间》。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锻炼了观察能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3、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我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只有全面地了解社会,才会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倾吐出来的话语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洋溢出生活的气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如观察、写作《路边养蜂人》、《宿迁的风俗》等。

二、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1、画一画,再现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的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专题《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只自己熟悉的小鸟。虽然有的同学画得不是很好,不过还是有模有形的。

在教学古诗《抽填了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

2、做一做,激发探索

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和思考,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学习完语文实践活动——动手做一份校报校刊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每一人亲自动手做一份关于《语文园地》的手抄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养一养,体会特征

初中语文中有许多状物课文,在作业布置中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开展养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得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我结合一些课文,养小蝌蚪、蚕观察种子发芽,学生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操作性作业完成的过程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完成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表述性作业:学习语言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

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设计演一演的实践性作业。如教学完《变色龙》一课,让学生按家庭住址自由组合,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变色龙》课本剧时,他们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揣摩的相当到位。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2、辩一辩,培养讨论习惯

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认为是反映了语文的整体素质。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后,我留了一道辩论题,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否愿意做范进呢?这一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深读课文,在深度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在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含义清晰地表述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是自己的争议有说服力。

3、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

说一说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设计的。这种作业设计往往将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说一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中学语文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检验。如上完八(上)第六单元演讲后,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训练。

四、阅读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语文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早成定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的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课文《孔乙己》,可以推荐《呐喊》;学了《范进中举》,可以推荐《儒林外史》;学了《山市》,引导看《聊斋志异》;学了《白杨礼赞》,引导学生看《见闻杂记》……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1、名篇名句摘记。教材中如《海燕》、《纪念白求恩》、《陋室铭》、《错过》等名家名篇欣赏并摘录。课内佳作不少,课外更是众多。可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名段,并摘录到“读书摘抄本上”。

2、写读书心得体会。对有思想有内涵的课内外作品,可指导写读书心得笔记,使之理解的更深入全面。如阅读《有的人》后写《有的人》读后感。

3、尝试写不同类型的作文等。尝试写诸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龟兔赛跑》新篇。

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

相亲相爱一家人实践性作业设计

七年级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数学实践性作业

操作实践性作业设计:《勿忘国耻》

六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三)

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复句类型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

浅谈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