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专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0: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激励足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中。学校领导不但要知道优化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管理学校,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激励学校管理挖掘潜能

由某种特定意义可以确认,管理就是以群体科学、有序、高效的劳动去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因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因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所以,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调动起教职工倾心合力的积极性势必成为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使所有教职工凝心聚力地奔向我们的目标,方法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乃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一、激励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人们不断地活动着、不厌其烦地学习、工作着。其动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的需要。它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它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把握这一点,是认识和理解教职工、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根本问题。

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中。将“激励”一词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威·詹姆斯在激励研究中发现,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三至四倍。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励具有一定的心理效应,能激起创造的欲望

当教职工处于积极状态时,他的情感往往强烈而愉快。由这种情感体验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的心理状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佳状态,从而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使人的认识特别活跃,富有创造性。观察表明,在积极性高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在积极性低落,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伟大的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于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正是

这种情感才使他创立了“日心”说。可见,教职工没有高涨的积极性所产生的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谈不上教学改革与创造,而这与课改新形势要求的创新精神、创造性的工作是不能适应的。

(二)激励能强化并推动教职工的积极行为,增强进取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人们的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这就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在教职工进行了有利于教书育人的活动后,学校领导立即运用激励方法,对这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就会使这种行为巩固、保持和加强(即正强化);对不符合要求的活动,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即负强化),从而使教职工的行为定向控制和改造,最后引导到最佳状态。调查表明,激励对强化积极行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获得激励和责任感一样,成为先进教师工作动力的主要来源。

(三)激励能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教职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成绩 当教职工处在积极性高涨的能动状态时,由于个人的思想被浓厚的情感渗透,得到了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并能克服一切困难,工作积极性高,工作动机强烈,行为的节奏就加快,有效性就增强,工作效率就

高。行为科学家认为,能力相等的人会做出不同成绩,甚至能力差的人比能力强的人工作得更好。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的动机激发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这样的公式表示:工作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动机又取决于

人的各种需要,而激励又可以通过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激发另一部分人的需要,通过满足低层次需要激发高层次的需要,如:通过物质激励满足一部分人的衣食、住房等方面的需要,激发另一部分人同样的需要。通过精神激励可以满足尊敬、名誉、地位等方面的需要,并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 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激发另一部分人的需要激励{)

1满足低层次需要+激发高层次需要J

动机激发一一提高积极性。

二、激励机制的运用

在学校管理中如何优化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l、物质激励

对于教职工工作的激励,往往通过提高工资、发放奖金、改善住房、提供其它福利品等手段来实现。追求“利益”是人的正常需求。杭州大学杨文群教授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加工资”、“奖金’’被大多数教师认为是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当教职工工作取得成绩时,除了及时予以肯定、赞许外,可以授予奖品和奖金,提高福利待遇等等;反之,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除了批评、警告外,还可用降低福利、扣发工资等。如:我校为了激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对“中师毕业’’给予每人三百元奖励,“专升本”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给予每人五百元奖励;对在毕业升学考试中成绩突出的教师颁发义务教育成果奖等等。为了保证“物质激励’’的公平有序,持续有效,学校通过教代会制定并通过一系列考核条例:《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班主任月考核方案》、《教职工月考核方案》、《教学事故处罚办法》、《干部工作职责考核制度》、《教研组长职责考核制度》等,然后组织教职工学习领会精神,把它作为物质激励的依据。这样做不仅使教职I明确了该怎么做,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制度实施的必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持续恒久的内驱力和竞争力。

2、荣誉激励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靠福利、奖金激励,无疑是必要的,可是单靠此类方法,是无法达到连续、持久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因为教师的劳动性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品质决定了教师并非单一的“经济人”,有时荣誉激励能达到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效果。所谓荣誉激励,是对绩效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各种形式的荣誉,以此来强化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我校领导分析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和经济状况,认为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给予20元、30元奖励,不一定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对教师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大力进行荣誉激励。如: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等,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的教师,除了授予荣誉称号外,还把他们的事迹请专人整理、演讲,这样让这些先进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全体教师人人争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改善,促进学校

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使这些先进教师精神上得到需要满足,思想认识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3、目标激励

从人们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联系的例子过程来看,只有人的需要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才能推动人产生行为,而且,当达到目标时,满足感又可以促使人们继续努力,因此,目标是一种刺激,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一个具有实现可能性和切实可行性的教育质量目标,往往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并为此扎实工作,孜孜以求。我校教学质量而言,曾属于区三类学校,巩固率、合格率曾一度滞后,但近几年,学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学校

总体目标和各年级、各学科的具体目标,一年一步,不断前进,目前已跻身于区一类学校的行列。现在我们又制定了创省“示范初中”的目标,在大目标下,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目标,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得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响应。全校教职工人人心中有目标,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凝聚力,这就克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抽象性和单一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值得提出的是,目标设置时,要考虑目标的难度和目标的明确性。目标的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难度要适当,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轻而易举。同时,目标必须明确,才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使教职工努力有方向,差距有尺度。

4、,归因激励

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结为何种原因,对以后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值得研究。如把成功,归结为内原因(努力和能力)能使人感到满足和自豪,会提高以后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如把成功,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难度和机遇)使人感到幸运,则不一定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因此,当教职工的工作有了成绩时,而不应该只强调成功的外部原因。如某位教师上了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其他教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领导在肯定这节课的成功时,应该首先肯定执教教师的成绩,同时肯定其他同志的帮助。如果过分地强调外部原因,就可能挫伤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另外,采取淘汰制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今天工作不努力,将来努力找工作”,就是激励人们努力把工作做好。我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易岗、下岗实施后,有力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运用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1、要综合激励。

上述各种激励措施体现了领导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手段与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互相交叉甚至部分的互相包容关系。因此在教职工管理的实践中,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2、要适时适当。

学校管理者要讲究时机,恰到好处地予以激励。如我校对评上区级先进的教师,每月发津贴,让教师感到“我是先进”,这样月月有激励。激励如果及时,时过境迁,其效果往往要小得多。同时要注意使教职工取得的成绩与受到的激励相适应,这样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激励力量就会大大增加;反之,则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激励过低,不能满足被激励者的需要,激励过高,又会使人无所适从,只有适当的激励,才能获得积极效果。

3、要注意公平。

教职工受到激励,固然是得到满足的重要条件,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值,而且关心相对值。他们不会把物质激励视为单纯的经济报酬,而是通过学校的奖励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看法,感受到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学校领导不能有亲有疏,有厚有薄,应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地进行激励。

4、注意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

良好的社会环境,民主和谐的政治气氛,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面貌,尊老扶幼和互相尊重的美满家庭生活以及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等都会吸引教职工对工作目标的兴趣与爱好,鼓励他们前进。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把教职工的激励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

- 作者: limingsheng888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激励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精)

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专题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