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3: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学科。学生多在完成其他作业之后,再完成语文学科的作业,是作业中的自习课。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学科是既恨又爱的学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我的教学故事初中语文,欢迎阅读参考。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语文

1我爱我的事业,更爱我的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不想做神,但我坚信我的教育理念,我要尽我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都有所发展,都学会做人,无愧于我的事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年来,我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我学习先进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理念,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实施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和学习新情境的不断创设,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历史渊源。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2008年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无不让我们看到人类的伟大;感受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城楼上响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认识到知识力量的伟大和才华的伟大,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欣赏巧夺天工的建筑……

教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时,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我每天都安排学生写200多字的小作文,可以摘抄,可以记录所见所闻,可以是发现的任何事物,布置任务后,学生中一片反感声,唉声叹气。第一次作业在学生的怨声载道声中交到我的办公室,打开作业本一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质量太差了,不仅字潦草,而且没有一个人是自己写的,基本都是摘抄的作文书或者语文中的段落。看着我精心布置的作业,我的心情特别坏,感觉特别无能为力。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篇文章特别好,虽然文笔有些幼稚,但是写出了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并且有优美的段落,还有一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青春期学生所谓的“成熟”。我有意识地记住了他的名字――明,此时我的心情才有了好转。

接着几次作业,我便对明特别留心,发现他每次作业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只是每篇文章都有些许孤独。我开始关注并了解他,他是同学眼中的另类,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从来不惹是生非,是好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语文学科有些差,为了让他学好语文,发展写作优势,更给其他学生树立模范生的榜样,我做了个决定,把他略显青涩的文章当做范文,让其他学生评价,说想法、谈收获。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他朗读的样子,自始至终低着头,手里不断地摆弄着笔,脸变得越来越红。

我开展了有关语文的欣赏课,希望借此机会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由于这种课比较感性,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上聚精会神地耳听目视,点头微笑,偶有两三声议论。上课次数多了,作业质量明显有了提高。遗憾的是,他从来不加入其中,要么自己写作业看书,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很奇怪。又是一个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午自习,美妙的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画面,把学生带入音乐与诗词文化的双重享受中,可他依然如故,我悄悄走到他身后,原来他在入神地看着动漫,以至于我站在身后也浑然不知。“试着听听,你应该不会失望的”,我轻声说道。也许被我的到来吓了一跳,他迅速收起书,抬头“委屈”地注视着我,我选择无声地走开。

课后我找到他,和他聊天,问他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及建议。开始他不仅拘谨,而且言谈中充满不信任。也许是我的恳切打动了他,他慢慢道出了原委。原来他觉得语文枯燥,没有成就感,所以不爱学。语文欣赏课对考试来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虽然有意思但他不愿浪费时间,还不如借此发展兴趣。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最后聊到彼此的兴趣爱好,非常愉快。

也许是我的爱打动了他,也许是与他的平等交流打动了他,他渐渐变了。语文课听得越来越认真,每周一次的作文也由对人生理想的积极追求取代了原来的春叹秋悲、愤世嫉俗等。更可喜的是,他和同学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由于他成绩好,同学们潜意识地向他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写作开始浸透在学生的生活里,这个班级热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其中一些还被印成了铅字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上。两年后的七月,他以优异的语文成绩跨进理想的学校。

那年教师节他送给我一张节日贺卡,卡片上的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如果说我的淳朴的文学梦想产生于摘抄之前,那么巩固这一梦想的则是您在语文方面给予我的鼓励与信心。当时的我虽然语文成绩好,可是整天都是不招人爱的愤世嫉俗的模样。仅仅因为写过几篇可以一念的作文,您没有放弃我这个既幼稚又自以为是的孩子。现在回想当时,才知道那是多么值得感谢的一件事。”

他离开了学校,我们从原来的师生兼朋友关系变成了真正的朋友。闲暇之余,我们共同探讨文学,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生活感受,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欣慰,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就如同爱自己的孩子!”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语文

2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停了一下,“有谁听过满文军的《懂你》?”

大家都使劲的点了点头。

“那么有谁会唱吗?要不,老师起个头,好吗?”

当我哼唱起那首饱含深情的《懂你》时,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跟着我,开始很小声,渐渐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动情了。我希望学生们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现在应该已经奏效了,他们能够体验到人世间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深,便可以去感悟亲情的可贵。

“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我的初中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语文教学故事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语文教学故事片段

初中语文教学小故事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

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故事

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故事

我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我的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语文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