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5: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祁文强

九年级下学期,面临中考,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现实的挑战。对老师而言,学生是全新的,中考命题是新的,老师期望学生变得优秀起来,赢得中考;对学生而言,中考是新的,庄严而神圣,学生期盼着老师能引导他们走出以往学习中的困境与低谷,能牢牢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圆梦中考。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中考而言,立足学情、教材与课标,是为知己;把握中考命题方向与形式、关注社会热点,是为知彼。在历史复习备考中,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高效复习备考的效果,下面简单地谈一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分析学情,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新学期伊始,我主要从学生日常答题漏洞、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状况,即分析学情,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以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方面,学生日常答题漏洞,通常存在以下四点: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巩固意识差。会说不会写和记不清、记不准的现象屡见不鲜,错别字很多。如嬴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玄奘;松赞干布;赵匡胤;市舶司;伊犁将军等划线字。

2.阅读和理解能力差,答非所问的现象严重。做材料题或以材料为主干的选择题时,不认真阅读材料或是读也不理解的现象太多。

如同步第四单元选择题第7题:“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料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B)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很多学生有畏惧难题的心里,尤其是见了材料题,只是读完,没有对材料进行细心解读,自然就不理解材料,只能凭空猜想。

3.审题意识不强,不能抓住关键词来判断问题的核心,存在盲目作答和漏题现象。

4.组织答案的能力较差。从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层次性到空间安排上都存在很大缺陷。尤其对一些拓展开放性题目,如结合美国的崛起之路,谈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回答这道题首先应思考美国的崛起之路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然后再结合事件,从不同角度谈启示:独立和统一,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制度的进步是历史的发展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学习漏洞的存在往往是日常学习中的恶习积累所致,这里既有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因素,如课堂环节设计松散、要求不严、落实答案环节不利、方法技巧引导缺失、对学生缺少规范训练等;也有学生的因素,如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注意力过于分散、学习懈怠、不会答题等。这些都是影响复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学情。只有了解分析学情,才能随时补偿教学,改进课堂。

第二方面,学习氛围。不同班级的学习氛围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决于教师日常组织教学的方式——能否调动学生、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学生能否体验学习过程并收获学习的硕果与快乐。教师只有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方面,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备考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课后长效巩固的习惯,以及规范答题习惯。

以上是复习备考前的基本学情.分析学情,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利于建设高效课堂。

二、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复习效益。

我所采用的是教研室倡导的“五环节”复习模式,融入我的个人风格,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环节。学习目标的呈现,力求完整简洁,既要体现三个维度,凸显主干知识,又要层次清晰,做到面广而量小。实践中,我认真研读课标,大胆整合课标与教材,努力做到知识明朗、问题干练、层次分明、落实答案精确、并积极渗透学生思维。例如,我这样来设计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社会的繁荣与开放”一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层次: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理解层次:以唐与吐蕃的交往为例,体会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以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3.运用层次:认识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思考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历史因素,探讨对今天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二)自主梳理环节。我通常会把上课的进度或大致内容提前通知学生,并作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依托市编同步的单元概述和课标梳理部分以及县编导学案完成这一环节。课堂上我拿出5分钟的时间检查预习效果、调查学情、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等。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为实现小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和短时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拓展提高环节。这一环节贵在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紧密配合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线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我这样来设计“三次科技革命”的拓展提高环节:1.请列举三次科技革命过程中的重大发明成果?2.思考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探讨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试从国家和自身两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设计第1题,意在对比记忆,巩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设计第2题,意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达标训练环节。这一环节贵在实效,要求教师精选习题、尝试命题,做到精练巧练,既要做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更要努力达到生成能力、陶冶情操和规范训练的效果。

(五)总结提升环节。这一环节意在画龙点睛,重在总结知识、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深化理解和运用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升华,并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与帮助。

三、精选资料,优化使用,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主要依托本学期模拟卷进行实战训练。为什么选考练卷这两套资料,而抛弃或杜绝使用其它各类工具书、资料等。一是看中这两套资料的权威性、认可度与可信度(依据课标、创设新情景、体现中考命题方向与形式、精心编写是这两套资料的特色)。二是学生熟悉,可操作性强。所以在教学中,这两套资料我都会做到全程使用、优化灵活使用,从而很好地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

四、关注热点,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中考怎么考,我就怎么复习,中考考什么,我就复习什么,努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考考什么——主干知识和社会热点的结合点,主干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因此,在复习中努力寻找这些结合点并渗透于教学中。

例如,2013年的中考热点,我初步预设了六大块:1.周年纪念热点(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1933年罗斯福新政;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93年欧盟成立;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等)。2.三农热点。3.党建热点。4.近现代外交热点。5.钓鱼岛和南海问题引发的领土主权、大国关系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热点。6.民族复兴中国梦热点。在复习中提前介入热点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弘扬自信,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熟悉命题特点,严格规范训练,强化规范答题意识和能力,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战性。

首先,让学生了解考试命题指导思想和试卷结构。其次,严格规范训练,强化规范答题意识和能力主要立足日常达标训练环节。复习伊始,我就要求学生,把每一道题,都看做中考题来做——细心审题、精心组织答案、认真规范书写。到临近中考,再利用中考模拟卷进行二到三次强化规范训练,使学生最终练出考试的自信、练出规范答题的技巧规律,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备战素养,强化规范答卷意识和效果。

总之,进入紧张复习备考阶段的九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喜欢计划性强、有针对性、实施周密科学、见效快的复习方式,并乐于投入。教师复习授课的安排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环环相扣,学生就会学出兴趣、学出快乐、学出效果,我们也就达到了复习备考的目的,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课堂!

九年级中考历史备考计划

九年级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中考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学年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计划

九年级语文中招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