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 课程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陶艺制作与欣赏论文

姓名:xxx

班级: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专业:xx工程

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xxxxxxxx

xxx

电影《人鬼情未了》像我们展示了陶艺制作的优雅意境,使我们对陶艺开始关注。

我国的四大名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就是:汝窑,钧窑,宫窑,哥窑。

中国陶艺的发展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000~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绚丽多彩的彩陶,那时的人们不是为了装饰品艺术品,而是为了做饭和盛放食物用,那时不叫瓷器,叫陶,陶耐高温,可以烤东西,煮食物。夏商周时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出了釉陶,“釉”的出现,实现了陶艺制作的第一次飞跃。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闻名于世。隋唐五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作品天马行空,创意成出不穷。宋代,繁音汇奏,产生了扑朔迷离的五大名窑,此时,“瓷”的出现,实现了陶瓷艺术制作的第二次飞跃。元明时期,江西景德镇一枝独秀,元青花珍贵无比。明清时期,古镇宜兴,紫砂壶闻名遐迩,有“宫中言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美誉。清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半透明釉的发展,制出半透明胚体,实现了陶瓷制作的第三次发展。

中国陶艺的艺术特点。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朝层出不穷等等。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原始彩陶的起源:1,剩余食品的出现和对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2,原始村落的出现。3,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对泥土和火的熟练认知。原始彩陶制作时慢转修整。原始彩陶的彩绘和烧制,发展迅速。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1,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式。2,质朴单纯。3,以彩陶为装饰抒发了人类对空间艺术的开拓。原始彩陶反映了一些精神因素。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原因:1,制陶使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和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2,彩绘逐渐激发先人的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3,当时的社会分工所致。仰韶文化特点:常用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原始时代,男人去较远的地方狩猎,女子在村落附近耕作,所以制陶是女人所为,不是男人。陶器上的画反映当时的情景。例如课堂上放映一张带有野猪的陶器,几何纹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野猪面部图,野猪怒目圆睁,惟妙惟肖。当时的情景应是人们去狩猎,与野猪相遇,野猪抬头观察人们,抬头纹更是画龙点睛。还有一张盘子的图片,盘上画着稻子,可以想象这个地方盛产水稻,人们以此为生,纪念意义。还有一张碗的图片,上面画着大鱼小鱼,反映出人们把鱼当做食物,并且鱼类丰足,人们生活如鱼得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张张贴近生活,反映当时社会面貌,记录社会形态,是相当珍贵的历史记录。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把这种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烧陪,便形成浅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褐,绿三色为主。三彩有很多色彩,有原色,复色,兼色,人们能够看到斑驳淋漓的多种色彩,这就是唐三彩的特点。唐三彩盛行原因: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吐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彩陶工艺制品;唐代生活日渐奢华,并且自上而下形成等级深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唐人率真随性,崇文尚武,不喜约束。艺术特点:釉色绚丽变幻饱满而且生动;形体比例协调,骨骼均匀,雄浑大气;性格特征或动态特点刻画准确;意气风发个性飞扬;敢于吸收外域文化而显示出浓郁的异域风情。人型塑像:男俑和女俑,男俑包括文官俑和武官俑。武士俑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形象个性鲜明。女俑高鬓广袖,亭亭玉立,悠然雅闲,十分丰满。还有三彩天王俑,镇墓俑等等。动物塑像丰富多彩主要有马和骆驼。三彩陶马,三彩仰头马,三彩骆驼载乐俑,三彩载人骆驼,三彩驮骡俑,三彩双鱼瓶,三彩鸭式杯等等形象栩栩如生。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鬓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想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的情景。我国古代马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战场上也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是骆驼,可能和当时的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们经商可能就是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

四大名窑:汝,哥,宫,钧。

官窑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帝王凭借官窑,无偿占有优质陶瓷艺术品;起自唐代的越州贡窑,中经五代吴越时设置官监窑,到两宋时官窑制度基本确立。宋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大量生产仿古的器物,造型古朴雅致;大多在于平淡含蓄,纯净;追求釉色的清醇,静谧和柔润。特点形成原因:一,两宋大兴文治,经济繁荣,但是武备松弛;二,统治阶级和文人逃避现实和产生的带有田园花间熏陶的艺术情趣,强调平淡自然之美;三,其思想领域的基础,程朱理学提倡追求平易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的哲理;四,在艺术上当时爱好古朴的文人趣味影响了陶瓷艺术。两宋时期,南青北白的局面被打破,官窑瓷器大多烧制青瓷的原因:浅青色符合宋代平易而隽永,淡薄而含蓄的审美观;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汝窑它是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汝窑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百年。因开窑时间短,传世作品不足百件,愈发珍贵。仅就宋瓷而言,汝窑的成就最高。后人形容汝瓷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诗句,天青色调为其正色。其实汝瓷的釉色还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有人称之为“鱼子纹”“芝麻花”“蟹爪纹”等。器物均为满釉支烧,面有细小的芝麻钉痕。芝麻钉在装烧工艺上,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为三至五个,少见六个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艺术特点:青如天白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釉色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流。重要的一点,汝窑青瓷是满釉,是因为用支钉支撑,比其他瓷器工艺要求高出许多。

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

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

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象鱼子,有的象柳叶,有的象蟹爪。他欲器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哥窑特点: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其

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迭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景德年间赐名景德镇。元代逐步形成景德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原因:一,历朝历代积累的丰富的制瓷基础;二,特殊的地势使得景德镇免招战争荼毒;三,高岭土的发现;四,元人的喜好;昌河通过鄱阳湖直通长江,交通顺畅。当时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说。景德镇瓷器的艺术成就:一,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二,开创以釉下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三,造型集历代大成,技法繁多。

元青花的特点:一,造型上胎骨厚重,形制巨大,器形雄浑,清秀峻拔;二,胎质不够精细,器底常可看见砂眼,铁质斑点,底足和缩釉处常呈出火石红斑;三,厚釉色白,闪青程度较重,光润透亮;四,青料浓艳,青翠,优雅悦目。元青花的图案特点:一,主题纹饰主要有人物故事,动植物,云水纹;二,器物中部填一主题,上下多饰纹瓣,器肩画重云纹,纹饰繁密,成次一般,一般5~7层,多辄10层;画龙头;画菊花。

二、陶艺制作心得

陶艺制作课我收获颇多,获益匪浅。陶艺制作课总共有6节课,首先是泥塑课,其次是两节拉坯课,接着是两节修坯课,最后一节是上釉课。 第一节课是泥塑课,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激动,觉得这里个神圣的地方。首先,老师花了一段时间介绍了陶艺工作室的具体规定,接着讲了我们该如何去取用泥以及我们作品的厚度范围,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也是仅有一次的泥塑课。从老师手里拿到了一块泥,感觉比以前的泥要干点。之后,我用类似小刀的木制的东西,切了一小块泥下来,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的,这个底部,我做成了一个圆形,厚度有点厚,但接近老师所说的那个厚度。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因为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看似器皿的东西。这几个很细的长条,我花了一点时间去揉它,让它均匀点,长条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厚度。随之,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部,再拿出一张小片的报纸,我将底部放在这上面,然后,我将第一根盘条放在中间围成圆形状,接着放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直到第十根,终于完成了,但是做这几根长条费了很长时间不是揉断就是不均匀,因为盘条太长导致杯子过大最终变成了烟灰缸的形状。但不知能不能烧成,为了避免烧坏我又做了一件不是盘条的作品。做陶艺要耐心细致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第二节是拉坯课。老师先开始给讲了拉坯的注意事项,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沈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领了块泥,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揉的感觉差不多了,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但在我做的过程中发现事实并不那么简单。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但是发现甩了两次都没有甩向正中心,无奈又去重新揉泥,按照老师的口诀“逆向发力”“由下而上”“由外及里”,将泥扶正,但我一直把泥土都扶不正,而且不经意之间作品总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浅,最终形成一个很不规则的盘子形状。

第三节课仍然是拉坯课,首先慢慢地将新泥土扶正,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几个作品,但各有各的特点,不是歪的就是扁的,看起来都是病态的,怎么看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只好请老师帮忙做了个,真的感谢老师啊,要不就可能一个作品都没有。 第四节课是修坯课。老师仍然是讲了修坯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拿作品来修坯,也说了这是最危险的课,接着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加倍小心的将自己以前的作品取出来,将它们打薄。对作品进行修坯,就是刮、修、掏。虽然作品看起来都不具有美感,但我还是耐心的将它们修好,毕竟是我花心血做来的东西,不过并不是那么顺利,弄坏了一个,一个小碗的底部被掏空了,最终将病态修成了更病态,接下来的修坯我变得更小心了,就怕他一片片的被损坏。

第五节课仍然是修坯课,由于拉坯制作技术不好,做不出好的作品,所以在刚开始拉坯时我就对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所以拉坯完后,我收获颇丰,不过都是些歪瓜裂枣。即便是不太好看,但我也不准备放弃他们,所以按照上次的修坯要领我又修了一节课的坯,有些厚度实在很厚达不到要求的我便抓紧时间修,直到它达到标准为止。。 第六节课是上釉课。也是在进窑烧制之前所面临的最后一场考验。由于只讲数量不太注重质量,这一系列课程下来我的作品只有刚刚好6件。由于我的绘画水平不好,所以我的作品5件都上的是彩釉。另外一件是实在不好意思上彩釉了才在上面随便花了几笔上了透明釉。因为看到朋友的作品在上完釉修底的时候不甚破裂了,让我更加警惕了,小心翼翼的修底。最后就是等待进窑烧制,也就是对作品进行考核,如果过了这一关,我的陶艺作品就成功了。

每次上陶艺制作课都是那么的充实!当然在收获了快乐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从以前脑袋里对陶瓷制造的空白到现在有一点点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现在自己动手做个陶瓷我想一定比那些没学过得人做的好.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无形中也得到了很多提高。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步,不论是泥塑课还是揉泥拉坯都应该认认真真的去做,然后在好好画一些漂亮的图案在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争取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骄傲!同时理解到做人做事也一样,要踏踏实实,耐心细致。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影视艺术欣赏课程作业 影评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欣赏作业

国画艺术欣赏作业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

陶瓷模型制作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业任务书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小编推荐)

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  课程作业
《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 课程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