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7: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白蝴蝶之恋》课堂增值案例

上外静中盛丽萍

案例背景:

《白蝴蝶之恋》是刘白羽晚年之作,与他以往刚健豪放,意境阔大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表现自我更真切、复杂的散文。初读文章,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自认为找到了一篇好教材,也能让学生喜欢的好读本。

文章具有三大亮点:首先是它的文学性。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极富表现力,文中对白蝴蝶外貌的刻画,作者的心理活动及景物描写都极为细腻、生动,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词句,培养语感。其次是主题的深刻性。文章虽然讲的是“我”对一只受伤的白胡蝶的怜悯和救助,是一个关于自然界中小生命遭受厄运的故事,但折射的主题却是对生命意识的关注,对爱的感悟,对战胜逆境的思考,如此丰富、深刻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再者是作品的人文性。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多样性,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作者对白蝴蝶不幸遭遇的怜悯到它生命复苏时的喜悦,及为它展翅高飞时的赞美,最后又因为它的离开而惆怅。人物情感的丰富、多变,拓展了作品的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的美好心灵。

本着对作品的喜欢,去年的公开课上我潇洒走一回。今年,我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又作了精心的设计、反复的修改,受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容量的教学目标,超越了原有的教学思路与风格,而且对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质疑能力、感悟生命的意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过程:

导语:昨天,同学们预习了《白蝴蝶之恋》,文中一只孤苦无助的白蝴蝶时时牵动着作者的心,它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一定在同学们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或激起阵阵波澜。这位作者是?(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体验)

一、介绍:作者、作品、背景

作家: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生于北京。一生戎马生涯,参加多次战

役,是一位老革命、老战士、老作家。

作品:以散文为主,是个多产作家!《红月》、《长江泪》、《红玛瑙》、《五

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笔墨雄健、粗狂豪迈、意境阔大形成独有的

抒情风格。《白》与他众多作品相比,独树一帜。

二、《白蝴蝶之恋》的恋字饱含着作者对白蝴蝶怎样的情感?(带着问题朗读)

1.分角色配音朗读。(三位同学分别读两个自然段,集体读最后一段。)

2.我对白蝴蝶的情感?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出作者的情感线索:怜悯——喜悦——赞美)

三、多角度品味:

《白蝴蝶之恋》是篇优美的散文,欣赏这一类散文,我们可以对文中的好

词、佳句、段落等表现手法方面任选一处,进行品味。

(体现了自主阅读、自主体验的真实阅读原则。)

词语:痴痴地:专注,现作者对白蝴蝶投入很多情感。

捏:轻轻的拿,表现作者对白蝴蝶的小心呵护。

缓缓地:慢慢地,与句中的“蠕”相呼应,表现白蝴蝶努力与命

运抗争的过程。

句子:可能找出外貌、心理的句子。(以读带讲)

段落:景物描写作用: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白蝴

蝶的不同命运。(通过集体朗读感受情节的发展,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我的疑问:(对有疑问的句子进行筛选。

如: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像有一滴圣洁的水?

灵魂在呐喊什么?

五、遐想园:

1、白蝴蝶终于勇敢地飞向空中,渐渐消失了,此时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

请为文章补上一个结尾?

2、学生想象、小组讨论。

3、教师总结:同学的结尾大致有祝愿式、祈祷、担忧。

4、出示原结尾(朗读原结尾)。

5、望着远去的白蝴蝶,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惆怅?

6、再次分角色配音朗读。

六、作业: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给了你哪些启示?(深层次感悟)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有效性在于:

1、精心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我在把握课标要求,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要而富有个性化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个体感悟—双向质疑—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个体感悟中以赏读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从喜欢的字词句切入,把

学习的镜头直接聚焦在对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结构段落、修辞手法的赏析上。如:学生对文中的簌簌颤动、楚楚动人、痴痴等词语的品读,体会出作者对纤细、柔弱的白蝴蝶的同情。通过对文中多处景物描写的赏析,使学生理解了景物描写不仅交待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气氛,还暗示了白蝴蝶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揣摩作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情感的线索,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同情弱者的美好心灵。最后拓展延伸部分——为文章补结尾,更是达到了高潮,有祝愿白蝴蝶有美好的生活;有为它的将来祈祷;有赞美它的勇气;有流露失落惆怅情绪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作业设计尤为成功,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的从强者与弱者角度来思考应同情弱者;有的从关爱生命角度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的美的追寻者角度来阐发,成功者将付出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2、还学生真实的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提高语文的素养。语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来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的是教师的提问而不是自己的需要。而让学生自主提问,则体现了发现学习的新理念。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与思考基础上的自由提问,学生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才能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基于这个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如:学生所提的:“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一滴圣洁的水指什么”?“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这句话的含义?等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质疑的策略和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真实性,才能如实地反映了学生阅读中的困惑,解决问题才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性。

3、朗读让学生品出滋味。

朗读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朗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培养语感,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雅的阅读趣味。尤其是这样的美文,语言的韵律、语义的意境、节奏的把握,情感的变化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悟。朗读成了教学过程的主旋律。如:教学开始的配乐朗读,

用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章的由凄凉到明朗气氛,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中间部分的赏析词、句则采取散读、集体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多处变化,则用集体朗读,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来表现情节的变化,在深情的朗读中,学生感受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融入了对白蝴蝶终于战胜困境,飞向光明的赞美之情。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用分角色配音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沉浸到文本中,用自己的声音来体验语言的和谐感、情味感,体验作品的意境美,感悟作品丰富的主题。同学们声情并茂、淋漓尽致的朗读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案例反思:

教学之后,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感受颇深。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的引路人,是“平等中的首席”,回想课堂上学生积极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激情的朗读、满足的微笑,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2010

2、6

谈散文春的教学有效性

注重教学创新,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推荐)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_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

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