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工学交替方案,总结, 过程性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 中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的欠缺和技能“转化”生产力的水平欠缺,学不能致以用。如何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祁阳县职业中专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企业和行业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致力于培养第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本文就“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开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祁阳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在祁阳县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祁阳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祁阳县域经济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园区用工,学校培训,政府埋单”的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十二字工作方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园区企业的需求,甚而深受市场的青睐呢?是职中人面临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遵循“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以实践教学的改革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市场需要与学生兴趣的兼顾

根据祁阳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园区企业类型分布特点,适时开设新的专业、停办一些没有较大就业需求的老专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举措。我校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今年新增开了“电气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美发与形象设计3个专业。特别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来自园区企业及国内其它地区共100多家企业提供的近1000个招聘职位的显示信息中,了解到对掌握现代电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车工、钳、铆、焊、钣金等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没有名额限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开专业。适时的专业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就业率的节节攀升,带来了学生的源源不断。今年我校机电类专业招收新生3个班共160多人,电工班招收新生2个班共110余人,使我校驶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快车道。

在专业设置描准市场的同时,课程开设则开始关注并关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勿庸讳言,目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应试教育的背后即精英教育。使大批所谓的“差生”或“学困生”处于劣势教育状态,长期遭受岐视。社会上有一种观念使好多人认为进职校无前途没出息,这就为将来的就业埋下了隐患。他们来到这里,有一种新的企盼。因此,建立一套适应他们的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把课程体系做了优化组合与调整,将各专业课程体系化分为三个模块,即建立公共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在公共素质课模块中,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四门课程。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们还专门组织编写了语、数、英3科的衔接教材,“量身打造”选取只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找到“原来我也可以学好语、数、英”的自信。对于这类课程,在具体教法上,我们也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些另类课堂目标,比如每节课让学生开怀大笑两次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则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反复教与做的磨练,每期穿插不同内容的企业真实环境的实习,去体验技术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带来的乐趣,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个人不同的爱好,学校开设美术、书法、舞蹈、音乐,体育等兴趣小组,课余时间自由参加。让他们在学校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快乐的去学习。

二、实践教学的过程:工学交替与能力递进

职业教育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普教的办学模式,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普教办学形式,仍然脱离不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职教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掌握。一个道理一个问题在课堂上难于理解,但理论联系实际却能事半功倍。反复的实践、直观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扎实、有用的技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习教学的功能是否能真正体现,实习的目标是否能真正实现,又主要取决于良好的实习组织管理模式。我们总结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

美国塞奇大学曾对两个组的实习效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接受专业教育几乎一样的学生分成A、B两组,并安排在同一学校进行为期十四周的教育实习, 其中A组在实习前曾经被安排多次系统的见习,B组则是在接受专业教育后直接实习。实习结束两组出现了显著差异——A组的教学能力强,,效果好,职业准备充分, B组则相形见拙。究其原因,是A组在实习前的不间断的见习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个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实习时间安排采取散点的形式,将实习时间分配到中职学习的各学期,各学期实习内容的安排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地让学生体验、反思、调整、检验,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越来越胜任未来工作。以加工制造类专业为例,我们采用“2+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通过在校集中学习2个学期,到企业顶岗段练1个学期,再回校学习2个学期,第6个学期再安排顶岗实习,具体做法如下: 第

一、二学期--认识实习(见习)

此阶段实习的目的在于全面了专业的性质和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初步了解工作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每学期安排1周左右的认识实习时间。但见习并不只是观察,如果只看不做,只做旁观者,学生体验不深,认识不足,技能技巧也难于得到掌握和巩固。因此,初次见习我们也让学生扮演工厂学徒的角色,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任务,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亲身体验员工的工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 第三学期--初级工实习

此阶段的重点让学生学会各个环节“操作层面”的基本技能。能熟悉工厂一日生产各环节中的内容与要求,掌握生产流程与工艺方法,并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独立操作设备。与此同时,注意学习工厂员工在企业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处理公务的流程,以适应企业的管理文化为重点,关注并尝试“技术员”的层面的工作内容。 第

四、五学期—专业核心课程校内实习

此阶段返回校内,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为主,并结合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证,综合训练本专业要重点掌握的技能。要校内实训基地,安排真实的项目,模拟生产情境。将他们在工厂实习的工作模式,搬回学校车间,以巩固实习技能。 第六学期——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一般是顶岗实习,主要为了积累加工制造工作的经验,提升编程加工的工作水平,增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毕业实习仍需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只是指导可以不随时随地,仅在实习生需要时给予帮助,并对实习生的工作给以不定期的督查,以规范实习生的工作。

三、工学交替的实现:资源整合与校企合作

我们充分认识到,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要有配套的实训设施。

(一)积极实施“引厂入校、引技术入校”,建设校内实习基地 学校紧紧抓住祁阳县工业园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新规划布局之机,通过拆、迁、改、建统一规划,投资700多万元新建2栋实习工厂,依托学校主干专业,整合为教学区和与主体专业相适应的实习区,与企业合办3家了生产实习工厂:阳泰电子厂、阳光服装厂、中兴制药机械厂。各校办工厂不仅要完成企业的还生产、经营任务,都要承担相应的学生教学实习工作,实现校企合一,为产教结合提供必要条件。 为充分发挥校办工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的作用,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实习实训基地的突出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真正把它当成办学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

2、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学校高瞻远瞩坚持兼顾生产经营与实习教学的原则,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出资建设新车间,做好配套基础设施。由企业引进新设备,研发新技术;

3、凝聚专业教师和工厂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及老师傅的力量,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实习的任务。在学生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的基础上顶岗实习,直接参与厂方承接的订单生产。如钳工专业的学生在参与中兴制药机械的装配工作,在专业教师和工厂艺老师傅的指导下,不仅装配工艺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自身也获得了满意的经济收入;

4、引入深圳智邦主板公司等企业带料、带技术来校合作办学,进行电子主板设备的检测和维修、生产。由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线,实习的耗材与生产的原料都是由企业提供,专业核心课程也由企业派出驻校工程师授课。学生参与其中,得以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因配件型号、品种纷繁,从检测到焊接装配,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学生在产品不断更换的情况下,能够多方位地学到技术,得到方法、能力的多元化训练,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临机处理现场的能力。

(二)结合专业、面向市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在实现校企合一的同时,还以覆盖所有专业为目标,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不同的企业氛围中锻炼成长,弥补了学校自身条件的不足。如安排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旺季到祁阳鑫利大酒店、华兴大酒店、浯溪公园和金洞风景名胜管理区进行集中实习,其中一些学生被留用并担任大堂经理和餐饮部主管等职务。

合作企业如中国移动祁阳分公司,把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实习的学生按提前招工对待,每日实习费40元,享受与正式职工同样的福利,缴纳各种保险。实习期间,根据岗位实际,确定训练和毕业设计课题。由于学生综合素质高,业务上手快,深受赞许。

平面媒体印制专业与祁阳教育印刷厂、欧阳广告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接纳我校学生实习的友好关系,使学生的知识技艺与市场实际需求得以结合,参与祁阳多场大型活动的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承印。

四、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多元化与严标准

由于生源质量的逐步下降,考试的结果问题一度成为人们想回避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特别是前几年,绝大多数都是“三无学生”(无书、无本、无笔),考试时交白卷被一些学生认为是“时尚”,无视考试的严肃性。我们针对这一现状,面对“三无学生”在展开正面教育的同时,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学校组织开发了无纸化考试系统,文化课一律采用无纸化考试,“三无学生”也不会出现白卷现象,同时作弊率也大大降低。从去年开始,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中心,以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熟练程度为标准,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了多种手段。

一是以知识考试为手段,看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①采取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闭卷促进学生认真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开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机专业以“完成一份文件排版、打印”,财经专业“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或一份业务往来”,数控专业“自己设计加工一个实用的产品”等,②动手和动口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机械制造专业(钳工)考试中,学生通过看图纸制作一个用1厘米铁板制作一个图件。在公共素质课中,学生上讲台进行3分钟的自我介绍的才艺展示。 二是素质测评手段,素质测评体现学生平时的积累,看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程度,看每节课作业任务完成如何,看每个环节技能操作完成如何。教师对平时的表现,完成作业次数、质量给予评价。 三是技能考核,学期末或学年末,由学校组织技能考核和通过市劳动局组织技能考核,以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标准,看过关档次,看技术熟练程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改革成绩构成比例,加大平时考核比重,减小考试分数比重,具体做法是:课业表现占30%(包括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占30%(包括随堂成绩、作业成绩、平时阶段考成绩),期末考试占40%,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及格,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只要跟着老师学就可以达到及格要求。再者,由无纸化考试过渡的标准化考试,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实践证明这种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更受学生欢迎。

五、结束语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推行工学交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同时也让学校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学校教育的长处和不足,获得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使学校进一步认清方向,懂得如何调整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行业服务,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然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然处在“浅水区”。怎样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观念转变,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市场,进入市场良性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工学交替总结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带队总结

工学交替总结(优秀)

工学交替实习总结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工学交替心得体会

工学交替心得体会

工学交替报告

工学交替报告

工学交替方案,总结, 过程性材料
《工学交替方案,总结, 过程性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