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模议论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4: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议论文阅读

1、(白下)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2分)

缓慢的力量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②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不是另类,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③“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④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臶;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⑤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潦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⑥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17.本文围绕“▲”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2分)

18.文章第①③段分别引述了麦家和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这两部分内容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19.根据第④段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证过程。(2分)

(1)由“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这一道理出发,阐明慢之力的关键所在以及“▲”的内涵;(2)通过对比论证,告诉人们做到清醒的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呼应段首,得出“▲”这一结论。

20.从第⑥段看,人们对“慢功夫”有哪些误解?(2分)

21.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3分)..

A.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再塑生命》)

B.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奇妙的克隆》)

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

D.在巴黎学习期间,居里夫人和丈夫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长年累月地在

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就在那儿发现了镭。(《我的信念》)

答案:

17.(2分)缓慢是有力量的

18.(3分)不能(1分)。文章第①段引述麦家的写作经历和体会,引出并证明文章的论点“缓慢是有力量的”(交待写作本文的缘由)(1分); 第③段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证明“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这一观点(引出第④段“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的论述)(1分)。

19.(2分)(1)清醒的慢;(2)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每点1分)

20.(2分)往往误解为鼓励懒惰,倡导消极,拖延时间,降低效率。(答对每两小点得1分)

21.(3分) C

2、(鼓楼)

3、(建邺)

4、(栖霞)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4分)

占领一座“制高点”陈鲁民

①从飞机上往下看,白云缭绕,山峰林立,莽莽苍苍,很是壮观。在人的世界里,同样

也是山峰林立,如刀似剑,直插蓝天,可以说每个杰出的人都是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制高点。

②李白、杜甫占领的是诗歌的制高点,奇伟瑰丽,难以企及;王羲之、颜真卿占领的是

书法的制高点,一字千钧,力压群雄;鲁迅占领的是杂文的制高点,笔扫千军,所向披靡;牛顿、爱因斯坦占领的是物理学的制高点,博大精深,奇妙无比……想和他们一较高低,想从他们手里夺取制高点,一般来说不大可能,弄不好就会被人嘲笑为“蚍蜉(蚂蚁)撼树”。

③然而,这并不是说别的人一点出头机会都没有了,因为还有次一级的制高点,同样很

重要,很壮美。如果说李杜占领的是三山五岳,你还可以去占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一样的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譬如诗歌,即便不能和李杜争老大,仍可以独树一臶,占领自己的山头,苏、辛占领的是豪放派的制高点,柳永、李清照占领的是婉约派制高点,

陶渊明、谢灵运占领的是田园诗制高点,岑参、王昌龄占领的是边塞诗制高点,读他们的诗作,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或金戈铁马,或柔情似水,都诗意盎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熏陶。再退一步讲,如果连占领普陀、五台的机会也没有了,只要你努力创造,不断摸索,还有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山头在等着你去征服、去占领。

④有了自己的山头,你就是标准、楷模,你就是权威泰斗,你就有了话语权。可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激烈竞争,攻城拔地,可以占领的山头早被人占领完了,当今世界,更是人才济济,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想拥有一座自己的制高点,是越来越难了,但难归难,不等于没有一点机会。

⑤关键要选准方向,找好突破口。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决不重复别人,务必要独出心裁。比如练书法,我们练一辈子隶书也超不过汉隶水平,终生研习草书也难赶上张旭、怀素,然而,现任书法主席张海苦心揣摩多年,终于发明了一种韵味独特的“草隶”体,清新明快,一鸣惊人,发挥“杂交优势”,硬是在草、隶两座大山之间崛起了一座新的制高点。

⑥再就是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每个制高点都是一点一点地堆起来的,说是占领其实更是建设,没有个十年二十年功夫,不可能奏效,有的甚至要倾终生之力。因为道理很简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看看我们周围那些拥有制高点的人,哪一个不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狂,哪一个不是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

⑦每个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点,不一定是珠穆朗玛,不一定高耸入云,但一定是....

独具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饱含自己心血的事业高地、生命巅峰。

13.简析本文标题“占领一座‘制高点’”的含义和作用。(3分)

14.文章第③段列举的全都是诗人的事例,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啰嗦?请简述理由。(3分)

15.作者认为怎样做就能有机会占领一座制高点?(2分)

16.文中第⑦段加点的“珠穆朗玛”指什么?如何理解作者说“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

点”,又“不一定是珠穆朗玛”?(3分)

17.下列课文中所写事例不能证明选文第⑥段所阐明道理的一项是( ▲ )(3分) ....

A.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B.邓稼先用十多年时间带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自主设计了

原子弹和氢弹,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

C.香菱为了学诗,在黛玉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诗歌,又经过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苦心孤诣,她写出的第三首诗终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香菱学诗》)

D.海伦·凯勒由艰难地学说每一件东西的名称开始,其学习语言的过程经历了无数的痛苦煎熬,最终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热爱生命》)

答案:

13.(3分)含义: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独树一帜(或“独具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饱含自

己心血的事业高地、生命巅峰”)的事业高峰。(1分)作用: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1分);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4.(3分)不啰嗦(1分),因为作者所举的诗人都是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1分),列举这

些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制高点(1分)。

15.(2分)①选准方向,找好突破口;②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每点1分)

16.(3分)“珠穆朗玛”比喻在事业上别人无法逾越的最高成就(1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

事业上的成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一定非要超过其他人(2分,意近即可)。

17.(3分)C

5、(雨花)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3分)

汉语,我想对你哭

平桂

①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②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③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④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6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

55、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⑤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冷漠,了解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

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从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应学生要求打算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⑦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臵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语言存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⑧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⑨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选自红袖添香网,有改动)

答案:

(三)(13分)

18.(3分)因为国人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之烈,影响到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生存。

19.(3分)激发听众(读者),引出下文议论,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重视本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20.(2分)不要像《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非要等到本民族语言收到生存威胁的时候才后悔不迭。

21.(2分)这种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汉语正被冷漠的现象,痛心疾首,深感忧虑,而又无可奈何。

22.(3分)D

6、(江宁)

7、(溧水)

8、(高淳)

一模议论文

上海各区一模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试题(一)

一模名著阅读

议论文阅读和写作(一)

议论文阅读练习一答案

北京一模名著阅读

届朝阳一模议论文标杆文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一模议论文阅读
《一模议论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