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生活中的副语言现象

发布时间:2020-03-04 08:0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生活中的副语言现象

[摘要]副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言语交际息息相关。学界对于副语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播音主持艺术与教师授课技巧等方面,而对存在于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副语言却不够重视。以电影《海洋天堂》为例,通过对影片中的语料进行分析,集中发掘人们日常交际的副语言现象并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副语言要素的语音、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在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而且根据信息传递―接受过程划分的副语言的四种运作方式也在片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副语言;非言语交际;海洋天堂;功能性发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89-03

[作者简介]林?r欢(1992―),女,福建南平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手段,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让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参加进来辅助交际。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55%的表情+38%的声音+7%的词语。[1]可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非言语交际。大部分学者用“副语言”来概括非言语交际的各方面内容。

副语言是非言语交际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因其处于辅助言语交际的地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它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其研究视野逐渐转向副语言本体。本文以电影《海洋天堂》为基本语料,通过分析影片中的人物言语交流,尝试梳理无处不在的副语言现象,以期能够唤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二、从《海洋天堂》看生活中的副语言要素

由薛晓路导演,李连杰、文章等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讲述了父亲王心诚与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之间的故事。患有孤独症的大福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存在明显障碍,因而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除了不能自我控制的本能表现之外,一些非言语行为就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耐心陪伴、教导儿子的父亲,为了与其顺利交流,副语言的使用比例也大大增加。因此,本文选择影片《海洋天堂》作为语料来源,尝试在日常生活交际之中发掘副语言的强大力量。

(一)与语音相关的副语言要素

1.日常生活中的发声方式

影片开头,王心诚和大福两人乘坐一只小船,飘在蓝色的海面上。王心诚用绳子将二人的脚绑好在重物上,淡然地说了一句“儿子,我们走吧”,大福则用充满稚气且鼻音略重的声音重复了一遍“走吧”。从这一声与年龄不符的“走吧”,我们便可以看出大福与正常的孩子有些不同。这种从说话者的音调、音量、音色等方面了解其年龄、身体状况等常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义情况即是副语言以发声方式辅助交际。

2.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发声[2]

(1)语音替代

大福被送到福利院的第一天晚上就开始烦躁地闷哼并撞头,当父亲赶来时,大福由烦躁地闷哼转为委屈地抽泣,而后又忍不住伤心地大哭。当父亲说自己不走时,大福则边哭边哼。患有孤独症的大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感情,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感情。哭是一种内在情绪的外露,此时它作为一种功能性发声,传达的是大福不适应离开父亲独立生活而感到委屈的心理,替代的是他想念并且依恋父亲的感情。

(2)语音补足

父亲想教大福买东西,于是在茶几上将各面值的人民币平铺开来向大福介绍。父亲用温柔的语调饱含期待地问:“大福,哪个是最小的?”当大福无意中拿起了一张一角钱时,父亲声音有了波动,说“大福真乖,我们大福就是聪明”,激动、高兴、满足之情溢于言表。父亲继续问:“大福啊,如果买一斤鸡蛋三块钱,用哪个买呀?”当大福着急地拿起一张一百块时,父亲则略有遗憾且自己安慰自己地说“这个也行”。但他没有气馁,继续柔声地问:“如果买一台风扇的话,一百二十块钱,用哪个买呀?”大福共拿了五张一角钱出来,并且趁父亲犹豫之时抢走了放在一旁的鸡蛋,父亲这才失望作罢。

在这个场景中,父亲的话语夹杂了许多修饰成分,光听声音就可以从中读出父亲的情绪变化,这也证实了修饰成分对有声话语可以起到很好补足作用。

(3)抵触

父亲叮嘱大福不能游泳。大福坐在游泳馆的办公室里,一边玩弄着开关,一边说:“想游泳,想游泳。”父亲回应:“不行。”大福又说“想游泳”,父亲又说“不行”,大福于是跟着说“不行”,但表情口气却流露出躁动不安。父亲只当大福答应了,于是说:“大福真乖。”其实在这段对话中,“不能游泳”是大福不愿意接受的信息,所以当大福重复“不行”时,并不是答应了,只是一种抵触而无奈的回应,其实他并没有听进去父亲的话,他还是想去游泳。后来大福果然趁着父亲不注意进了游泳池。这证实了当说话者所说内容与其副语言表达的信息相悖时,正确理解副语言是领会说话者意图的关键。

(4)语音重复

父亲欲教大福坐公交车往返于海洋馆和家之间。为了训练大福独立乘坐公交,父亲在家中模仿着售票员的声音说“上东路到了,有没有人下车?前门有没有?后门有没有?没有走了啊”。父亲尝试用着各种语气模仿售票员的话语,只要大福不答应,他就一直重复。父亲这是利用了副语言中的语音重复,不断地说同一句话,对发出的信息反复强调以加强表达效果,最终,他得到了大福的反馈。

3.日常生活中的语空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说话者会出现语音的暂停,但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行为可能还在继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沉默的作用有时并不比言辞的作用小。

王心诚希望大福能在海洋馆当清洁工人,于是耐心地教大福拖地。当他教了好几遍,大福仍然学不会时,他终于忍不住发了脾气。当大福委屈地蹲下啜泣时,他则懊悔地走到大福身边,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抚摸着大福的头表示安慰和歉意。此时的沉默传达了有声语言难以述说的心情,父亲那痛心、焦急、后悔的表情,以及温柔的动作,相信大福完全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父爱和父亲对他的安慰。

(二)与肢体动作、表情相关的副语言要素

人们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时,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也会参与进来,帮助传递信息。[3]在言语沟通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碰上言难尽意的情况,这时如果增加些肢体动作,则能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同样,当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别人的话语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其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获取更多的信息。

1.肢体动作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福喜欢藏在房间的柱子边,父亲有时候则会装作在找大福。从父亲说的“大福,你在哪啊?爸找不到你了,你在哪啊”,我们并没有听出什么异样,但当父亲边随声呼唤边打开冰箱和小柜子的门甚至往饭桌底下看时,我们就知道父亲是在逗大福玩。原本很普通的找东西的肢体动作表现出了浓浓的父爱。

2.面部表情

父亲再三叮嘱大福不能游泳,大福却趁父亲工作时进入带电的表演池,差点出事故。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怒气未消的父亲一言不发,直视前方。而大福则面带愧色,一直盯着父亲的侧脸,当父亲转过头与他对视时他又低下头,父亲把脸转开之后他又无辜地盯着父亲。虽然大福没有任何言语,单凭那副略带歉意又欲语还休的表情,说明他心中已经认错了。

3.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共同起作用

影片的结尾,王心诚离世,而大福学会了独立生活。他相信了父亲善意的谎言,相信父亲变成了海龟,于是有了他在游泳池中紧紧抱着一只海龟畅游的场景。此时的大福没有说话,但我们从他贴近海龟的动作以及那满足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爱与依恋。

三、从《海洋天堂》看信息传递―接受过程中的副语言

麦凯的四分法[4]是将说话者的有意无意和听话者的接受情况进行分类研究,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副语言是如何运作的。

(一)说话者有目的且听话者会意

王心诚对刘校长说:“我也没指望大福给我斟茶倒水什么的,他现在能这样,挺好的,我知足。”刘校长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拍拍王心诚的肩,并握着他的手,而王心诚也会意地点了点头。王心诚对大福如今的状况表示知足,而刘校长拍他的肩膀以及握住他的手则是在安慰他不用太过担心,想开点。王心诚则从刘校长关切的表情和动作中领会,于是点点头。虽然没有有声语言的介入,但此时我们可以看出,说话者和听话者都已成功编码解码,因此,这是一次完整的交际过程。

(二)说话无心而听话者有意

父子俩在福利院的第一天,王心诚问大福:“大福,有一天爸爸不陪你了,你会想我的,是吧?”大福没有回答,只是重复“你会想我的,是吧”,而父亲则把大福无心的重复当作问题,认真地回答了两遍“我会想你的”。在这次言语交际过程中,儿子的“你会想我的,是吧”并不是一个有意的发问,但父亲心中充满对儿子的不舍,正好对此“问”进行回答。这场看似完整的交际实际只是父亲的“自言自语”,但并不妨碍父亲向儿子表露心声,也不妨碍我们领略其中浓浓的父爱。

(三)言者有心而听者无意

玲玲在练习抛球时不慎将球落入游泳池,这时大福正好戴着面罩在池中游泳。玲玲跑到池边,对着大福喊:“诶!帮我捡下球好吗?”见大福不理睬,又喊一遍:“诶!麻烦你,帮我捡下球好不好啊?”大福仍是被水中的球吸引而对她的喊话无动于衷。玲玲以为大福听不见,又用动作示意了一遍,可是大福仍是没有会意而帮她捡球。从信息传递―接受的过程来看,无论说话者玲玲用的是有声语言还是辅助性的手势语,大福作为信息接受方都没有成功接受其话语信息。

(四)言者无意且听者也无意

父子去海边自杀归来,身上带着海腥味回到家里。柴嫂热心地与大福搭话,当闻到大福身上有异味,就说了句:“都什么味啊?你跟你爸身上弄的。”柴嫂说这些话并没有特别的意思,而听话者大福也并没有在意。但作为第三者的王心诚,听到柴嫂这无心的问话时则略感尴尬,他暂时不愿意提及他俩此次“旅行”的目的,所以尽量回避柴嫂的问话,顾左右而言他。

四、结语

副语言既从属于语言又独立于语言,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副语言较之于可修饰的有声语言来说,表现更多的是人们本身的情感状态,很多时候可控性极小,所以当副语言与有声语言相矛盾时,人们往往选择相信副语言。对这样一个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对文学作品、戏剧的分析上,更应该扩展至日常生活。只有关注的角度够全面,我们对副语言的研究才能更深远。

参考文献:

[1]汪福祥.奥秘的人体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2]〔美〕马兰德罗.非言语交流[M].孟小平,译.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91.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春光.副语言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2004.

[5]程红波.副语言的交际功能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2(6).

[6]田华,宋秀莲.副语言交际概述[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语言现象

“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

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浅谈网络语言现象

初中副班主任发言稿

凡客体语言现象初探

陈中副区长调研科技工作

期中副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浅析生活中的副语言现象
《浅析生活中的副语言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