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新历史起点上的改革开放宣言书

编者按 在12月18日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地位和伟大意义,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激励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篇讲话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立场、坚强意志和科学态度,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改革开放的宣言书,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为此,本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刊”发表专版文章,深入学习讲话。

徐崇温: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勃勃生机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特别是在揭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时,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路径的统一上展开阐述的“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把三十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四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继而又把这些宝贵经验和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提升到近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先后推动的三次革命的高度,提升到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个新的伟大革命的高度。这就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和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以往把三十年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社会主义、党和发展三个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进而把它归结为四个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党和发展三大问题前面,冠以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不是由三个问题发展为四个问题的简单增加,而是统帅全局的点睛之笔。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把三十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首先归结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就把这个问题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关键地位,因为它对其它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具有着贯穿始终的影响。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党历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教导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据此,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本身来说,就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由此构成的整个体系,同它的一些个别论断区别开来,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整个体系中去获得对它的正确理解而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我们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奉为完美无缺、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要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的关系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和偏离,但又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否则就没有生命力。首先,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要从书本出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路径、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途径的。其次,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时,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去回答在他们身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削足适履地硬去把实践塞进理论的框框里。邓小平曾经精辟地指出过,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再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求解决新问题的答案。这样,我们就能既不丢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又不断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但又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又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求我们把丰富的革命实践提升到应有的理论程度,又用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去进一步引导实践,为改革开放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在实践——理论——实践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扎根于中国现实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各国具体实际的关系上来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各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邓小平说,我们要坚持的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所以邓小平又强调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各国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要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为三十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又从“四个建设”、“三次革命”等高度反复阐述和总结这些问题,这就使这个讲话成为一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把它全面贯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去。

卫兴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我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会上的讲话,并参加了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研讨会。大家对讲话中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宝贵经验的“十个结合”的阐述,给予高度重视与评价。这“十个结合”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而在这次讲话中予以进一步系统和深刻地阐明的。

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条道路的开辟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又是与我们党在创造性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即“十个结合”密切相关的。

我认为,这“十个结合”的精髓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发展与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化。应高度重视讲话中的这样两句话: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老路”,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走回头路;不走“邪路”,就是不能背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搞“和平演变”。这两个“决不走”的精神,贯穿于“十个结合”中,限于篇幅,现只从其中的几个结合中做点解读。

第一个结合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时的根本思想保证”。但我们不能教条主义地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传承的关系,既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第二个结合是“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既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又要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层次的“方向”问题。人们讲改革不能倒退,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这是相对于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状态讲的。坚持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突破由于主客观原因形成的封闭半封闭的旧的体制。但讲改革,就有个改什么、怎样改的问题,也就是有个应当把握的改革开放的大方向问题。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也曾大搞改革,但他们的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倒退到资本主义。我国的改革始终强调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就是要如讲话所说“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所谓”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就是指改革开放中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结合”中的第四个结合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和目标模式。现代市场经济有两种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结合起来,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是如讲话所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动分配为主体”。也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编辑推荐:http://www.daodoc.com/经济的改革方向”,不能只讲市场经济而不讲社会主义,那样会偏离改革的正确方向。讲市场经济,既要看到它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发展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存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问题。为此,讲话中强调指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

“十个结合”中的第七个结合是“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发展经济要重视效率,收入分配要重视公平。在初次分配关系中就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者应是统一与结合的关系,不是对立和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主义更要重视公平与正义。我们既要重视机会公平与制度公平,也要重视分配公平。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要使发展与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既要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一方面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提高效率。社会主义本质的另一方面,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和实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龚维斌:坚持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既会触及人们的旧有思想认识和旧有观念,也有可能引发心理和情绪波动,更会触动既得利益。改革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大部分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干部利益与群众利益、老板利益和员工利益、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等等,既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复杂。

30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件,每一次都是攻坚克难。我们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80年后期的物价改革、经过了80年代末的政治**、经过了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90年中期以来的就业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进入新世纪我们经历了加入WTO,等等。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大改革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既有坚定的支持,也有激烈的反对;既有欢笑,也有泪水;既有收益,也有代价;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激流险滩。不管改革的困难有多大,我们党和政府改革的决心不动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握时机,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社会保障、库区移民、环境保护、村务公开、村民选举、行政执法、市政管理、劳动关系等引发的上访现象处于高位运行,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而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以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劳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阶层关系和谐状况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今后一段时间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就业压力大增,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困难增多,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稳定面临巨大挑战。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坚持30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把两者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内需,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在保就业、保民生中,通过深化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要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改革发展中,既要讲效率,更要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既要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人生观、世界观,关注和解决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心理问题,防止心态失衡引发恶性社会治安事件,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对公民既要讲权利,也要讲义务;既要讲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其严格依法办事,也要讲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依法有序表达正当利益诉求;既要注意解决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尽力满足其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又要少数群众防止脱离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在舆论宣传上,既要讲问题,更要看成绩;既要讲困难,更要树信心;既要讲满足利益要求,也要讲立足国情,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既要讲社会和谐,也要讲坚持正气,敢于依法办事;新闻媒体既要敢于报道真相,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也要坚持行业自律、职业操守。总之,在新形势下,在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的编辑推荐:http://www.daodoc.com/前提下,既要继续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还要注意研究社会心态,注意研究和运用新的工作方法,要注意找到各方面工作的结合点,把握好各方面工作的力度,在动态中实现平衡,在平衡中求得发展,防止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辛鸣:改革开放的理性精神与科学态度的集中宣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需要面对的重点工作与关键任务的科学判断。

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制度的变革。三十年来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制度变革与体制创新,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制度变革、体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套,各个环节的有机协同。可是由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我们过去很多的体制改革往往是单兵突进,什么体制好改改什么,不好改的先放一放。各种体制改革之间不协调、不配套的情况居多。这种状况不仅使得体制创新的效益不能很好体现,甚至还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体制不仅要改,而且要全面系统地改,不能有的改有的不改。所以,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很有深意地指出,“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这是总书记从哲学的层面指出了改革的真正要义所在以及我们对改革开放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

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含义,本着深化改革、完善改革、促进改革的要求,自觉纠正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不科学、不妥当的做法,把做错的改正过来、做的不科学的科学起来、做的不规范的规范起来。

这种理性精神与科学的态度已经体现在中国社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演变中。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去离不开效率,现在离不开效率,将来也离不开效率。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阶段。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坚实,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不宽裕。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

但不可否认,我们这些年在效率优先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播下了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集中国50多年发展的成果和13亿中国人的财富来富裕少数人、少数地区,这再简单不过,也再快不过了。但这样的效率不是真实的效率,这样的效率也不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效率。而且在社会迅速发展,社会群众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不仅不可能产生效率,反而会导致经济的停滞乃至社会的冲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做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抉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不是对追求效率本身提出质疑,而是对这些年来在“效率优先”的口号下出现的不公平结果提出质疑。邓小平曾在1992年指出,对于贫富差距,“什么时候编辑推荐:http://www.daodoc.com/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是在处于“矛盾凸现期”的中国切实实现效率的唯一选择。我们不仅要通过改革“把蛋糕做大”,更要通过改革“把蛋糕切公正”,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才能让改革真正继续进行下去。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谈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改革开放 30周年 演讲稿

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