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努力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动手表现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努力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动手表现能力

实验小学王大鹏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和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关于《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意见》,使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十分重要。文件中指出,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为美术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提高认识

在倡导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是不能被忽略的。现在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美术课程本身就是动手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认识美、表现美”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学生要做到感知美、认识美,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而要想让学生表现出美就要在以上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意愿表现出美,也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具体措施

为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表现能力,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3、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那他们就能更好的去感知美和认识美。

(二)、给予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从而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

l、加强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

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三)、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 “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影响较多,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

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

总之,美术课是学生“感知美、认识美、表现美”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学生学习时,乐在其中,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不仅丰富了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拓宽了美术教学的阈限,在情感方面得到充分的体验。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今后我会努力把它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表现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小学美术论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

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课堂表现

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活动起来

努力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动手表现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动手表现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