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语文备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中考语文备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解析

1.(2016·十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在武当山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C.迪士尼门票5月28日零时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D.我市争创文明城市首战告捷,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社会风尚、市民素质等方面还需要狠下功夫。(解析:B项“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此处不合语境;C项“趋之若鹜”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含贬义;D项“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与前面的“目前”语义重复。)2.(2016·济南)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解析:A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此处对象误用;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含贬义。此处不符语境;D项“捕风捉影 ”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3.(2016·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解析:“左右逢源”指处理事务时灵活顺便,没有困扰。不符此处语境。)4.(2016·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解析:“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常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5.(2016·六盘水)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狭路相逢,别提多高兴了。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D.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解析:“狭路相逢”指仇人相遇,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符此处语境。)6.(2016·西宁)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站在曾国藩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解析:“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7.(2016·齐齐哈尔)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解析:“德高望重”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此处对象使用有误。)8.(2016·铜仁)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A.铜仁市某校正在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小明演讲时语无伦次,赢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等奖。B.九龙洞是一个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C.改革开放后,铜仁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D.九年级下学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每天吹毛求疵地检查作业。(解析:“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雕塑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B中所用对象是天然的,不能用此词形容。)1.(2016·贺州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A.传说掌门当年师从上任执剑长老,深得其剑道精髓,恐怕我辈只能望其项背了。B.天墉城剑术在天下首屈一指,又有紫胤真人坐镇门庭,但凡有志者皆心向往之。C.能够跻身于琅琊阁的榜单之上,是天下英雄梦寐以求的事。D.为了对付梅长苏,夏江可谓挖空心思,然而一次次交锋下来,夏江竟是没有讨到半点便宜。(解析:“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不合语境。)2.(2016·钦州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2015年3月10日苹果春季发布会发布的苹果iWatch一经发布,众多果粉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购买。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C.中巴两国领导人盛赞中巴关系四季常青,友谊与日俱增,合作日益密切。D.置身于如诗如画的西双版纳植物园,游客们都忍不住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起来。(解析: D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与拍摄没有关系。)3.(2016·柳州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雨天气,使岑溪市天龙顶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 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C.“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D.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解析:B项“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C项“默默无闻”比喻人或事物没有名气。此处与语境不合; D项“黄发垂髫”指老年人和儿童。不能用来修饰“孩童”。)4.(2017·预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翠湖公园花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昆明秀美的湖光山色。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C.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D.负责报道世界杯足球比赛的记者和工作人员早已蠢蠢欲动,随时赶赴巴西。(解析:B项“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C项“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不符此处语境;D项“蠢蠢欲动”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5.(2017·预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现在还有许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将加大处罚力度。B.北方足球的粗犷豪放风格,被山东队员演绎得炉火纯青。C.王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他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D.这篇神话小说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解析:A项“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含褒义。用于形容酒驾不恰当;B 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形容踢足球的风格不恰当;C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6.(2017·预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春天的研和,到处可见五颜六色的野花,潺潺流淌的小溪,让人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B.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C.研和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D.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令大家十分佩服。(解析:B 项“别有用心” 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C项“争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不符此处语境;D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不符此处语境。)7.(2017·预测)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可以说,母语就是我们的根本,因此我们学好自己的母语是责无旁贷的。B.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C.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D.在今年的毕业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高兴异常,都沉浸在天伦之乐中。(解析:D项中“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团聚的乐趣。)8.(2017·预测)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C )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B.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真是处心积虑、无微不至。C.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布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D.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解析:A项“身临其境”形容亲身到了那个境地。结合语境此处应用“设身处地”; B项“处心积虑”指用尽心思地谋划。含贬义,与此句语境不符;D“万人空巷”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中考真题整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语文真题:词语的运用(含解析)

中考语文词语运用复习精讲(解题技巧 中考真题解析)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理解与运用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词语理解与运用[优秀]

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题复习(含答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病句题&排序题&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中考语文备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解析
《中考语文备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