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0: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成都军区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09-2012年成都军区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应用各项质量评价指标完成评价与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和零缺报率分别为14.07%、15.78%和4.35%,较2009年分别下降46.89%、39.31%和72.71%。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85 d、0.69 d、0.54 d和0.44 d,报告及时率逐年提高。结论

成都军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质量总体上逐年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地方疾控相比,还有许多亟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需要落实和改进。

军队疫情直报系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由总后勤部自主研发,是全军统一的疾控业务和分析数据库,用于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监控、分析预警和共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的基础数据;该系统与地方疾控机构此类软件在功能模块设定上差异不大,但有所区别的是:其包含需报告病种更多(如食物中毒、不明原因死亡、不明原因发热等),要求报告时限更短,含有实时分析与预警机制,并带有行政执法功能。

随着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部队拥有了统

一、高效、快速的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在全军范围内实现了法定传染病个案直报及动态监测。定期客观评价系统报告质量,发现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质量,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提升疫情爆发早期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现对2009-2012年成都军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2012年成都军区疾病监测中心监测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以及近几年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督检查所获得的数据。

1.2 分析方法 计算传染病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以及直报单位零缺报率。分析各直报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并结合成都军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

查结果对传染病报告完整率及信息填报完整率进行评价。 2 结果

2009-2012年成都军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率逐年提高,至2012 年年底,该系统基本实现了成都军区各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全面覆盖,是成都军区官兵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支持系统。

2.1 本战区传染病报告系统质量综合评价

2009-2012年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个案总数逐年增加。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未及时报率、漏报率逐年下降,分别由2009年的26.49%、26.00%下降至2012年的14.07%、15.78%。4年间零报告缺报率也是逐年下降,日平均零报告缺报数为9.58个,见表1。

2.2 分地区质量综合评价 根据部队所在省份不同进行分区域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省市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均逐年提高,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及零缺报率均逐年下降;横向比较,显示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及零缺报率均呈现城区部队低于边远部队,内地部队低于高原部队,营区部队低于外出驻训部队的态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地区部队报卡质量高于西藏部队,见表2。

2.3 及时性评价

调查采用病例诊断和报卡时间间隔来调查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性,采用报卡审核时间和报告时间差来调查审核及时性水平。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85 d、0.69 d、0.54 d和0.44 d;法定传染病审核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甲类传染病为即时上报,即时审核;乙丙类传染病在报卡24 h内审核。传染病报告和审核及时性都逐年提高。

2.4 完整性评价 统计成都军区2009-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分析结果发现,督查13家医疗机构共查出应报传染病1896例,网络直报1501例,传染病报告率79.17%,漏报率20.83%。 3 讨论

3.1

成都军区2009-2012年传染病漏报率为20.83%,略低于中国疾控中心2005年全国传染病23.14%的平均漏报水平[1],比中国疾控中心09年在全国医院抽样的5.47%的漏报率高出3倍[2]。对传染病个案信息填报是否完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个案信息完整率达到90%以上,主要问题为病例单位名称和地址的填写率及准确率均较低,大多为没有按要求写病例所属单位名称,影响了疾控机构对传染病暴发的具体单位的早期控制,与地方报卡质量比较,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军队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质量较之地方疾控中心,还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地方疾控机构从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疾病预警报告系统飞速发展,而军队传染病直报系统从2009年才完全投入使用,从发展时间长短来说,不可同日而语;二是军队报告系统依赖军网或者短信系统,由于部队的特殊性,每年都有大量的部队数月都在外驻训或演习,一旦报告负责人也外出驻训或演习,就不能保障网络或短信的畅通和报卡的及时性。 3.2 影响报卡质量的自身原因:

各级医院和卫生队的主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紧抓,层层落实,并指定明确的负责人[3]。有些基层单位工作头绪多、人员少,一人要兼几项工作,主要精力就不能投入到网络直报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疫情报告质量[4]。从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分析,错误的答卷还占一定比例,传染病诊断标准知晓率较低。虽然先后举办过多次传染病报告、诊断、管理相关的培训班,培训的期数和人数也不少,却未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疾控机构应思考问题原因,找出有效的方法和有用的措施不断提高培训效率[5]。今后,应加大对网络直报人员和医生的培训力度,核实报卡负责人,保障军网和短信设备的通畅,进一步重视和提高报卡的及时性,发挥直报系统及时预警的效能。 3.3 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为保障部队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及继续提高部队传染病报告质量,我们需要在经费保障、监督检查与评估、规范诊疗登记、数据利用与信息发布、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做出努力,体制改革后,地方疾控中心不再有行政处罚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染病漏报和迟报的问题[6],而军队疾控中心可以利用有行政执法能力的优势,把报告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的负责人,对不能认真履职尽职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通报批评、警告及处罚。从根本上解决传染病漏报和迟报的问题,另外,还应尽量完善疫情直报的设施配置,尽量满足专人专管,电脑专用,提高基层单位疫情直报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7],各级医院和疾控机构必须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让负责人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首诊报告制[8]。机关领导应考虑直报人员节假日加班现状,给予一定的报酬和补偿,提高疫情报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9],因为疫情直报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整个疾病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和时效性,直接影响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质量。为了不让传染病报告工作受到影响,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都必须配备2 名以上的专(兼)职人员,并制定相关规范,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的要求。建议相关部门定期举行疫情网络直报专项培训班,组织直报人员学习相关规范,通过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疫情报告工作水平,调动直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疾病监测工作质量[10]。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优秀)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整理)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

2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B2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