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lǚ(2)suì (3)nìng(4)jù

qì(5)duó dù

2.(1)容易与“逐”混淆。(2)右下边容易多写一点。(3)容易与“堕”混淆。

3.(1)同“座”(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

4.(1)量长短,是动词(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

5.(1)这,这儿(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6.之①:指量好的尺码之②:到„„去之③:指剑(1)①③(2)②

7.(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4)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8.(1)反映他思想僵化,宁可信“度”而不信自己的脚(2)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9.(1)宁信度,无自信也。(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 吕氏春秋·察今 (2)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讽刺性

综合题

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概括得正确,能准确举出现实中的例子,说得简要。 良: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概括得正确,举出的例子尚可,但不够准确。 中:分别说了郑人和楚人的特点,也能联系实际来举例。 下:不会概括这两个人的特点,举例也不准确。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5.古代寓言二则 练习

初一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

买椟还珠_郑人买履。刻舟求剑_画蛇添足文言文译文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