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浅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江西语文高考作文浅析

(江西省鄱阳一中语文组吴田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写作分析:

第一步:定性质:读试题,定性质——材料作文

第二步:定文体:读要求语,定文体——写议论文

第三步:得意旨(材料语)

根据材料语和提示语,解读出材料语的意旨。得意旨的目的,是为确定中心论点作准

备。

要求:

1、只用一句话,

2、可以从不同角度得意旨,

3、只能得出健康、积极思想的

意旨。

用一句说出材料语的意旨:在课内外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会探究。

得材料语的寓意,实际上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四步:定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

上面的意旨就可以作为中心论点,但是,有的意旨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还要

加以提升一下。

中心论点:在课内外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会探究。

第五步:得话题词

根据中心论点,提取出话题词。得话题词的目的,是为拟标题作准备。

要求:

1、最好得出两个字的词;

2、这个词,是有话题性质的,最好不含观点。如果

含了观点,对下面的拟标题不利;

3、这个词必须涵盖中心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高度浓

缩。

提取话题词:在课内外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会探究。

探究

所以,这个材料作文就化简为话题作文。

第六步:拟标题

根据中心论点,对话题词“探究”进行拓展和拉伸,使之成为标题。

要求:

1、标题不能超过8个字,最好在4到7个字;

2、标题要有鲜明的观点,因为

它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标题的观点要符合材料语的意旨方向;

4、标题中要有话题词

两个字。(有时可以取其同义词)

根据中心论点,对上面的话题词“探究”拓展拉伸:

学会探究学习

懂得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不可弃

话题词不含观点,标题要观点鲜明,要符合材料语的寓意方向,这个标题将成为作文

的中心论点。

注意:有时,可以直接对中心论点进行浓缩,得出标题。

第七步:定开头

因为是材料作文,引语用评述材料语,两三句即可。

要求:

1、是评述材料语,不是复述材料语,所以,要用自己的语言,对试题中的材

料语进行解读、评述。切忌不能直接照抄,这是大忌;

2、两三句即可,不能长了,如果

长了,就会头重脚轻,喧宾夺主;

3、朝着中心论点的方向进行评述,这样,就能顺势引

出中心论点。

开头:用“用评述材料语来诠释标题”的方法作为引语。如:

对于探究学习,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抱怨,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事实,尽管在日常的课内外探究学习中,有着这些或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探究学习不可弃,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学习。

第八步:中间。

(采用分论点的求证方式证明中心论点。)如:

1、分论点:从“是什么”的角度写

①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论据: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②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论据:学习《秋兴八首》其一)

③探究学习,是发现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径。(论据:学习《过秦论》)

2、写分论点:从“为什么”(好处、作用)的角度写

①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论据:)

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

②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论据:)

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习者的创造精神。

③探究学习,有利于养成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精神。(论据:)

3、写分论点:从“怎么做”的角度写

①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论据:)

②探究学习必须从问题或任务出发。(论据:)

③探究学习必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据:)

第九步:结尾

因为是材料作文,结语用评述材料语。

结尾:用“评述材料语兼比喻”的方法作为结语。如:

平日里,在课内外的探究学习中,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每忆及,心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如在感遇的波纹里,一叶扁舟掠过思念的海,浪花满怀蔚蓝的恋情……让我们在学习中愉快的探究,在探究中愉快的学习吧!

例文:

学会探究学习

对于探究学习,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抱怨,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

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事实,尽管在日常的课内外探究学习中,有着这些或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探究学习不可弃,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

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想到闻一多先生回忆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时说,梁启超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了一遍,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好,真好,实在是好!”并无半句解释。

那么,任公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喝彩这首古诗呢?真的是如闻一多所说的“大师讲学,就是这样”吗? 究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为什么会对白发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的,可他却选择了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篇,谭嗣同与白发狂夫有着同样的执着,梁启超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讲中十六个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后为什么又让梁实秋先生仍然记忆犹新呢?

究其实,二十年后的梁实秋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就想到了中国当时沧海横流的现状,想到了疲弱的祖国又到了该要革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讲,想起了先生讲的那首古诗。

是探究学习,是不断地追问,让我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

在学习《秋兴八首》(其一),“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中“塞上”一词在教科书中注解为“这里指夔州的山”,我对此质疑。

站在寒秋之中的诗人,极目远望,诗人看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似乎暗示了是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衰败了,衰败到“气萧森”,在这就似乎流露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诗人还看到了:“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时的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诗人的目力范围。诗人不能释怀的是时局的安宁,诗人知道此时此刻在边塞之上吐蕃人正在大举入侵,烽烟四起,阴云压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说明国家战事吃紧,有多少家庭都有在外征战和流落的人,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

在尾联,诗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思乡之情终于与忧国之情交织在了一起。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认为,从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读到颔联中“塞上”是指“边塞”,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指夔州的山”。

探究学习,是发现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径。

在《过秦论》中,贾谊说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先说“仁义不施”。两千多年来,“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的代名词。然而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你很难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因为封建统治就是专制统治,即使是父子兄弟,也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杀戮。

再说,不是也有讲“仁义”的君主也亡国了吗?可见,贾谊讲的这个“仁义不施”不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

再看“攻守之势异”,那么秦攻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贾谊在文章中说到“废先王之道”。就是说秦王朝废除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

当年秦在攻取天下的时候,是举国同心,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人图的是什么呢?图的是日后能列土封疆,所以,他们能与秦王同心协力去攻取天下,这样,胜算的机会就大得多。

而在守天下的时候,秦王“废先王之道”,打破了新贵族封王立侯的美梦,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齐心协力了,所以,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懂得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攻守之势异”。

平日里,在课内外的探究学习中,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每忆及,心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如在感遇的波纹里,一叶扁舟掠过思念的海,浪花满怀蔚蓝的恋情……让我们在学习中愉快的探究,在探究中愉快的学习吧!

江西高考作文

江西高考作文

江西满分高考作文

江西满分高考作文

江西高考作文评析

高考作文江西卷

07江西高考作文教案

语文高考作文

语文高考作文

江西高考作文:站在今天看昨天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浅析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