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特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7: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观 第二节 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 第三节 如何看待民主

1、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界定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3、政治观:“一般指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阶级观、政党观、国家观、民主观、法治观、权力观、群众观、公民观、人权观、政府观、发展观、民族观

4、政治文化区分为三种类型:(1)参与型 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公民”,对政治非常关心。

愿意讨论政治,相信自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显示出较高程度的“政治能力”(知道如何以政治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政治功效”(感到他们至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力)。

相信人们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一个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自然是保持民主制的理想土壤。(2)臣属型,比参与型政治文化稍低一点。人们也知道自己是“公民”,并关注政治,但是他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的。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并无自豪感,感到没有什么激情来表示忠诚。他们感到自己对政治的影响力仅限于谈谈当地的官员。感觉没有什么权力。

虽然参加选举,但是没有激情。当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的参与者时,民主即难以扎根。(3) 地区型,更低一层的是地区型的政治文化。人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只认同于身边的事物,故称之为“地区型”。他们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什么自豪感,也没有什么尊敬之意。不关心政治,没有什么政治知识,极少谈论政治事务。也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或可能性。他们对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毫无感觉,在既定的政治制度面前感到没有权力。在地区型政治文化中发展民主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新的制度,而且也需要一种新的公民情感。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从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5、中国政治发展指导思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政治有序发展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1)对于政治权力性质的认识;1.政治权力的属性:阶级性和公共性

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权)

3、“私权”即指公民权利。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政权性质的认识。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当代中国的政权性质:淡化阶级性,突出公共性

7、(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2)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国的政治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最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架构,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科学立法)、有法必依(全民守法)、执法必严(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公正司法)。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十八大:“分开”与“公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人权问题,尊重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提高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的水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两个基本,三个基层制度。

8、(1)如何看待民主:从权力与权利看:民主是权利本位的价值选择。民主首先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制度上的一种理性设计与安排。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从民主的内容看:民主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邓小平“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政府行为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我国宪法上确立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政原则的实证表述和形象概括。从权利意义上看:民主是一种权利及权利制度体系。 在权利层面上,民主本身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民主一方面把权利作为其价值追求,一方面又把权利价值追求化为民主的制度框架中。民主作为权利原则,是权利体系的核心;民主作为权利制度,由权利家族组成。没有权利作为细胞,无所谓民主。

(2)民主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由谁来掌握国家权力,即国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共产党宣言》,二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怎样行使国家权力,即政体。民主是指人民通过直接或代议制间接的组织方式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3)民主与法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法制,没有法制也就不能保证民主的执行。 (4)民主与宪政的关系: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而宪政则是民主制度确立之后的运行规则。 民主要解决的是政治权利的合法性问题。换句话说,只有经过民选产生政治领导人的制度才可以被称为民主制度。民主的程序和规则即是宪政。民主与宪政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民主与宪政也具有紧张甚至冲突的一面。

9、为什么要推进民主法治?党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发展自身的逻辑、公民的需求、政治文化变迁、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

10、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它必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适时改变社会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突破口。现有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格局,应还权于社会,改善现有社会组织体制、社会服务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伴随社会改革的推进,也会逐步带动政治体制改革。中国若想不用付出巨大的社会震荡代价,走向现代政治,实现民主化,需要依靠社会改革,依靠公民社会。

11、社会治理:在社会领域中,从个人到公共或私人机构等各种多元主体,对与其利益攸关的社会事务,通过互动和协调而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要。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调和——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起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

12公民社会:以契约精神为基础,以公民精神或公民性为集中体现的,包括志愿精神、人本精神、法治精神、自治精神的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构成公民社会的文化特征。(1)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石。它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都应以保护和增进公民权利和利益为旨归。

(2)多元主义。公民社会强调个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提倡宽容、妥协、互惠与合作精神。

(3)公开性和开放性。公共领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公开性和开放性,这是公众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前提。 (4)参与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公民社会强调和倡导公民个人或公民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5)法治原则。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务的随意干涉,强调要从法律上划定国家权力和国家行动的边界,确保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13、根据本讲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民主观、法制观和政治观?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5、如何看待民主:

邓先生说过:民主是个好东西。

我国的政治是实行的“民主集中制”,这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组织形式。一般涉及民主的关键词有:少数服从多数、过半通过、2/3以上,以及一票否决、否决权等。社区服务组织是面向全体居民的非政治组织,因此在决议时须更加慎重。即使达到法定标准,如果反对票过多,也应当重新考虑。

民主最基本的含义是人民统治,最基本的追求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重要的是人民能不能在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面有发言权,人民有没有能力来决定自己的事务,人民能不能享受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福利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从属于一定阶级。有什么样的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就有什么样的民主。比如,资产阶级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其财产私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最广泛民主权利。因此,民主绝对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不存在适用于各国的“通用民主模式”。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

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毛中特 纯的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研究生政治中特课程论文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中特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

政治毛中特的十三大重要文献

考研政治:毛中特之文化建设

考研毛中特政治经典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记忆技巧

中特政治建设
《中特政治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特政治 建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