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80)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www.daodoc.com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细目一 概述

考点一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为温里剂。

考点二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温里剂主要适用于寒邪在里,阴寒之邪深入于脏腑经络间的里寒证,包括中焦虚寒,阳衰阴盛,亡阳欲脱,寒凝经脉,阴疽等。

考点三 温里剂应用注意事项: 1.辨清寒热真假。

2.掌握剂量,中病即止,勿用过剂,以免使寒去热生,或致劫阴动血之弊。

3.若阴寒太盛,药入即吐者,宜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或热药冷服,以免病势拒药。 细目二 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考点 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理中丸

【组成药物】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证候】①脾胃虚寒证。 ②阳虚失血证。

③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配伍意义】方中干姜为君,人参为臣。君臣相配温中健脾。中虚寒湿,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燥湿健脾。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

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全方配伍特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呕吐甚者,可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止呕;下利甚者,可加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阳虚失血者,可将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土温涩止血;胸痹,可加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阳,舒畅气机。

(3)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配伍意义】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

www.daodoc.com 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呕,一药而两擅其功,是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用为臣药。吴茱萸与生姜相配,温降之力甚强。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是佐使之药。四药配伍,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细目三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剂,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蜷卧,甚或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考点 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四逆汤

【组成】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 生附子一枚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配伍意义】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全方配伍特特点:①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破阴复阳,回阳救逆;②脾肾两顾,既壮先天肾阳,又温后天脾阳,脾肾之阳共建;③峻中寓缓,使破阴复阳而无辛烈暴散之虑。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细目四 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剂,适用于寒凝经脉证。本类病证多由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寒邪入侵经脉,血行不畅所致。临床多表现为手足厥寒,或肢体疼痛,或发阴疽等。

考点 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炙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www.daodoc.com 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以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行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方中重用大枣,合当归、白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炙甘草兼调药性,又为使药。全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可使营血充,寒客除,阳气振,经脉通,则手足自温,其脉可复,腰、股、腿、足、肩臂疼痛亦除。 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一两 麻黄五分 鹿角胶三钱 白芥子二钱 肉桂一钱 生甘草一钱 炮姜炭五分。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配伍意义】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典型例题】

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大建中汤 D.吴茱萸汤 E.桂枝人参汤 【答案】A 具有回阳救逆功用的方剂是

A.四逆汤 B.通脉四逆汤 C.白通汤 D.参附汤 E.回阳救急汤 【答案】A 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共有的一组药物是 A.当归、黄芪 B.芍药、甘草 C.桂枝、饴糖 D.桂枝、芍药、大枣 E.细辛、通草、甘草 【答案】D 下列除哪项之外均为理中丸主治病证常见脉症 A.吐 B.利 C.冷 D.痛 E.脉细数 【答案】E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89)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90)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77)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02)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93)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82)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92)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57)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62)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43)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80)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8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