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泽东故居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9: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故居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前往各位神往已久的毛主席故居参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建筑,这便是毛泽东正式入学发蒙处:南岸私塾。南岸因在韶河之南水滨而名。南岸原是邹家祠堂,故其建筑式样如牌楼式,确是气派不凡。19世纪末20世纪初,邹氏族人在祠内办起了一所私塾,先生名叫邹春培。因为与毛家是近邻,毛顺生公自然而然将长子送到这里读书。从1902年——1904年。毛泽东在这里呆了约3年。毛泽东一生学问根底,尤其古文根底,是从这里起步打下的。

这是南岸塘,故居前面还有荷花塘。主席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现在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前,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家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它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是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

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半茅草房,1888年毛泽东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到1918年建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国共第二次合作,于1937年退回。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及其母周陈轩,父周子渔,子毛楚雄在这里居住,周陈轩一直住到建国以后。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房子,并对它进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是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1950年故居刚开放时,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匾,上写“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1961年5月改挂”毛泽东同志旧居”匾。 现在请大家随同我进堂屋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人共用的堂屋就是指的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1959年6月26日主席在阔别故乡32年之后,重新走入他的家门,在乡亲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进了堂屋,对着神龛作了揖,风趣地说:“这是我小时候初

一、十五工作的地方。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灶是煮猪潲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泽东小时候经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这是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通风、透气、采光,天窗下面有暗沟,用来排水。

接下来,我们参观厨房。请看这个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几年就得重作。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这里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毛泽东回来时,饶有兴趣地观看锅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主席,您看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泽东点点头说:“像还是像,”但指着灶脚步的柴围子说:“这个东西没有,是现代的。”于是后来工作人员把柴围子撤了。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没有专门的取暖设备。遇上很冷的天气,便在这里架柴烧火取暖。这上面有个挂钩,谷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马上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媳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到这里这几年遭受到的灾难,毛泽东说,是的,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战斗,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光荣的家庭。请问:大家知道是哪六位亲人吗?(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岸英、毛楚雄、毛泽建)关于这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陈列,大家可以到那里参观。1991年,江总书记在此参观,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请看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 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再返故乡。毛泽东眼望蓝天,深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再返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里也被称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出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比毛顺之刚好大三岁),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的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的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的木床就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的。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 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藏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地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的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

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国韶山支部,由毛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都为革命英勇献身。

请继续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还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DUI,捣米的器具)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旺时,毛泽东家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挂在左边墙上的这件物品是做什仫用的?它是当时农村用来打草鞋的。

这间是毛泽东小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1905年,13岁就跟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凝视着,仿佛能感觉到烈士那双眼里流露出的悲愤与不平。对着陪同参观的人颇有感慨地说:“毛泽覃是个好同志。”(“志”字拖着长长的悲切的尾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大家注意观察一下会发现毛泽民挺像他父亲的。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民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毛泽东教育他,不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前面我们提到过,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的地方。毛泽东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同情穷苦大众。大家在小时侯都读过毛泽东帮邻居收谷子的故事。有一年秋收时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忽然下了倾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收拾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困难,马上跑到她的晒谷坪帮他收完了谷子,然后才回到里抢改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气愤。他向父亲解释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不要紧些。大家从这普通的晒谷坪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风范和气度。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诉陪同人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

毛泽东故居就参观者到这里,给大家一些时间到故居前照相留影。

故居陈列的原物有: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退堂屋中的矮水桶;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横屋中的方桌;父母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毛泽东卧室中的床、衣柜、方桌;毛泽覃卧室中的床;毛泽民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晒谷大木耙;碓屋中的米碓、糠碓、风车

毛泽东故居风水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4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观后感

毛泽东故居英语导游词

参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毛泽东故居参观感

毛泽东、刘少奇故居观后感

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参观毛泽东故居心得体会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