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一比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8: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

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

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一、教学内容

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

(一)比多少

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主题图:

(1)“三只小猪盖房子”的引伸。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2)以两组素材,直观感受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3) 提供丰富的比较素材。引导任意比较,充分感知,掌握比较方法。

实际教学中,学生用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论釆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比较出正确结果,

就应给与肯定。

2.通过操作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做一做(第8页)

第1题:通过操作,釆用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第2题:

不限定比较方法:左边的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右边可直接看出或数来比较。

体现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教学中对不同方法予以肯定,不必强求。

2.比长短

通过操作直观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主题图:

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为学测量作准备。

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

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

做一做(第9页)

比绳子、手掌等,是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可行的活动,也是学生经常见到或进行的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直观感受长、短的含义,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高矮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直观体会 “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方法。

主题图

左边直接比(背靠背),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

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

做一做(第10页)

设计按高矮顺序排队(在实际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在活动中掌握比高矮的方法。

两两比较调整位置,可逐渐增加人数。

4.练习一

第1~4题比多少,第5~9题比长短、比高矮。给出不同变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2题

排列长度相同,凭感觉一样多。使学生理解不能仅凭直觉,要仔细观察其数量关系来进行判断。

比较方法有多种:一一对应、数一数。

第5题

用方格纸比文具长短。有不同的方法:直接看出来、数方格。

渗透用相同标准比较的思想,为教学长度单位做准备。

第6题

比长短变式练习。学生开始可能认为一样长。引导想象:蛇有弯曲,如果蛇伸直身体一定比鳄鱼长。也是常识的渗透。

有条件可制课件,通过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9题:三个活动

① 告诉学生比高矮时要一端对齐,不能踮起脚尖。

② 间接比课桌与讲台的桌面的长度。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无法直接比较,要借助其他物品帮助比较,与用直尺测量的思想是一致的,为学习测量做准备。

③ 有趣的游戏:握住铅笔下半部分,猜哪枝铅笔长。认识到比长短,必须整体观察,不能只看局部。

四、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绘声绘色讲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

多媒体动态展开故事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

角色扮演。

“比长短”: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参与学习活动。 在分类放物品活动中,看和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比高矮”: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引入比高矮。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和摘花,这两个同学(先分开站)比高矮,由此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等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如比长短),这样就应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主动性,自由比较。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除按教材给出的素材比较,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如:比身体某部位:手臂、脚长,一拃、一步、跳远;比跳绳;三人比伸直的手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有点乱,但活动都围绕比长短进行,学生非常专注,在活动中体会长短的含义,活动内容非常充实。在汇报时,学生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直观看出(绳子:左边短一点,右边短一点); 中间对齐(鼻尖对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等等。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的教学设计
《比一比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