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结尾 解题锦囊(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

(五) 结尾 第03课 解题锦囊

结尾爆亮点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前者说明结尾之重要,后者表明结尾须有特色。俗气的结尾以直白浅露、意已尽而言未穷为其特征,就像那些三流歌手在一曲让人耳朵备受折磨的演唱之后还赖在台上要掌声一样让人生厌。好的结尾应该是言尽而意隽永,叫人回味、思索、追寻,魂牵而梦萦,产生曲终人不散的效果。

1.有亮点的结尾,可以使情感升华。同学们熟悉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是这样结尾的: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对秋天的感情,对故都秋的喜爱,至此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作者宁肯用生命作代价去换取,这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情愫啊!

2.也可由哲理生发。《管理=1.75件事》一文收束于极富哲理的议论中:

把简单的事弄复杂,很简单;把复杂的事弄简单,很复杂。

简短的语句,鲜明的对比,道尽了“复杂”与“简单”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3.还可妙笔点睛。一篇题为“穷人的风骨”的文章,结尾以极有分量的议论写道: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很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恰当的比喻,形象的表达,将风骨之于穷人的意义揭示无遗,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4.亦可余味悠长。如高考满分作文《英雄》以西楚霸王项羽这个悲剧英雄为题材,集中展示了他悲情谢幕的场景,结尾是这样的: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茫茫大地,是他曾率领千军万马征战的人生舞台,也是他悲惨倒下的空阔背景,没有了人马,没有了对手,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剩下的只有一具渐渐冷却的尸体。这样的收束,言已尽而味隽永,让人为这个刚愎自用的英雄深深地扼腕叹息。

4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

【典例】

[开头]当漫天的黄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文章开头部分以排比句式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年轮上傲然绽放,结尾处巧妙地以唐玄奘、林则徐、连战三人相照应,语言形象生动,首尾照应,既总结了全文,又升华了主题。

排比议论式 排比议论式结尾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

【典例1】 作文“谈意气”排比式结尾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典例2】 作文“亲情”排比式结尾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两则典例,均以排比句结尾,既照应了文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增添了文采。

引用名句式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既可增添文采又加深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

【典例1】 作文“一封致小陈的信”(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佳作)引用式结尾

罗素说:“一个圆心向外延展出多少个半径,一个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无论滚滚红尘如何变幻无常,都应坚守内心的爱与责任。选择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为“忧攘者自冗”。

【典例2】 作文“懂得放弃”引用式结尾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十八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实现我的价值,我必须懂得放弃,学会放弃,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所收获!

这两个典例,以名人名言或古典诗词结尾,增强了文章说明力,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感召呼告式 对读者的希望、号召、劝诫、要求等,对文章论点的重申与强调,在文章的最后以呼告感召的方式表达出来,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典例1】 作文“平凡中的伟大”(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佳作)感召式结尾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朋友,让我们为平凡的爱岗敬业的“老王”们喝彩!让我们向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的“老王”们致敬!

【典例2】 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感召式结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两处结尾,均充满激情,重申论点,以呼告的形式收束全文,很有感染力!

议论文结尾的几种形式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结尾方法异彩纷呈,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结尾时要联系文章的题目、开头、中心论点等,讲究一定的技巧,力求收到理想的效果。要知道,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最为关注的,它们往往会在阅卷老师脑海里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考生作文的分数高低。

好的结尾一要收束全文;二要简洁有力;三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四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下面介绍几种形式: 1.戛然而止,干脆利落式

文章结尾重在自然简洁,议论文主要是对所论之事的剖析和推理,当阐述的事理已经说清,文章就可戛然而止,意完语完,不结为结,显得干脆利落。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我心飞翔》的结尾:

让我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吧!愿我心飞翔,穿越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去拥抱那份鱼翔浅底的空灵,去拥抱那份蝶舞花丛的自由,去拥抱那份雁游碧天的豪迈!

我心飞翔。奇迹无处不在!

文章以“我心飞翔”为标题,用抒情的笔调来写充满哲理思考的内容,意境博大,胸襟开阔,思路敏捷流畅,用词优美,文采飞扬。大量使用比兴手法,由蜗牛、小溪、绿叶,到中外历史,深情饱满,理性十足。结尾深情地发出号召,戛然而止。

又如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一文的结尾:“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2.水到渠成,卒章显志式

为帮助读者把握和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进一步增强论证的力量,我们可以在本论部分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结尾处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中心论点,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如高考满分作文《走自己的路》结尾:“请以宽容的目光对待我的坚持,请让我走自己的路。”就是这种手法,显示了作者的构思和驾驭语言的扎实功夫。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一文的结尾:“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3.首尾圆合,画龙点睛式

这是指依据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联系题目、开头、中心论点等来设计文章的结尾,使之与论题、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谨严,强调并凸现文章的主旨。这类议论文的结尾部分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在。如《偶像》开头:

如玫瑰风骨,娇艳的身躯展示的是桀骜不驯;像峭壁苍松,冲天的气势展示的是刚强不屈;似风中傲菊,淡淡的清香展示的是旷达的心胸。 《偶像》:结尾:

玫瑰风骨,峭壁苍松,风中傲菊,你可曾体现他们的精神,并付之实践?有偶像如此,也不枉一生。

再如高考满分作文《谁为青春买单》:

开头: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

结尾: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又如高考优秀作文《莫把情云遮慧眼》一文的结尾: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应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再如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本文的题目是“勿以好恶论断之”,作者在对论点进行充分论证之后,结尾点题,与题目形成文题照应,既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又显得结构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这样点明了论点又紧扣了题目,收束得很有力量。

议论文巧妙使用前后呼应的例子也很多,如高考范文《根》的开头和结尾:

参天古树缘于遒劲的根,挺拔翠松依赖于不屈的根,那么我们生存的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诚信。 „„

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干什么事,不管你在哪里,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黄子孙的根,守着我们的哪怕是唯一的拥有——诚信。 千年大树百年松,根深蒂固,根深叶茂。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将诚信比喻为参天大树那遒劲的根,说理而言情志,真有先声夺人之势。而文章的结尾紧扣这个比喻总收上文,作者在结尾写到不管是什么人,干什么事,我们都要守住我们的根,守住哪怕是我们唯一的拥有——诚信,这样就和开头形成了前后照应,统贯圆合,文气通畅,浑然一体,取得了良好效果。 4.归结呼号,言尽意丰式

例如议论文《谈美》一文,开篇由俗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引出论题,提出“究竟什么样的美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美?美,究竟是什么?”这一论点,然后围绕问题具体分析论述,结尾归纳总结呼唤号召:

“总之,只有心灵美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美。只有有了心灵美,才能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每一颗美好的心灵都是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逐渐学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来铸就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再如杂文《冷眼看“面具”》一文的结尾:

“撕下自己的假面具吧!我们的世界都摘下假面具,我们不需要这个。”

这个结尾就是在前文深入剖析生活中人们种种“面具”的实质之后,发出倡导,表明观点态度,启迪人们要明辨是非,知晓怎样取舍,从而彰显中心论点。

5.巧用修辞,文采飞扬式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我们也可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引用、比喻、象征、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厚,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留下无穷回味的境地。

(1)引用名言: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片言而居要”。

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可以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能显示出作者的开阔的知识面。

如高考满分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的结尾:

“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结尾引用了笛卡尔的名言,既是对前文归纳总结,又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不仅同开头紧密照应,而且还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结尾写得简洁有力,语重心长,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运用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等作文章的结尾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再如高考满分佳作《我能》用了引用手法: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面对挫折的“我能”,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设问、反问:用设问、反问句结尾是常见的好方法。前者只问不答,激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后者虽问不答,但答案又蕴涵其中,往往能语气强烈,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两种结尾都能极好的启发读者深入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的结尾:

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采,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你会如何作答呢?

又如《偶像》一文写道:

朋友,当你面临困境的时候,什么能帮你“气吞万里如虎”?是你的偶像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当你身处平凡的时候,什么能帮你“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又是你的偶像告诉了你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成功。所以说,要正视偶像,谱写成功!

再如《学会扬长避短》一文,正反论述“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之后,结尾归纳出论点,并巧设一问,引人深思,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善于经营,就会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就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扬长避短岂不美哉?”

议论文的结尾可以象豹尾一样有力,也可以象橄榄一样,令人回味,极好的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展开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正是如此,在充分论证之后,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把人生比作一张大考卷,提出了“你会如何作答呢?”的问题成,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排比、比喻、类比:利用修辞结尾,获得强有力的表达效果。

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为参天大树;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以后,终会占有蓝天。

正如彩蝶一样,结茧是蓄积力量,历练自我,化蛹成蝶是为了放飞梦想。(《结茧与破茧》)

(4)对偶、呼告:

朋友,信息是一条包罗一切的河流,只有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智慧之树才能茁壮成长;信息是一服治病的良药,只有学会对症下药,合理服药,才能医治愚昧无知。也许就在明天,你我会用智慧这把钥匙开启信息这座城池的大门,向着梦想出发。你准备好了吗?(《信息》) (5)比喻象征:

如高考优秀作文《把握命运的航船》一文的结尾仿写道:

“我们就像深海中行驶的一只船,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掌握命运,立定志向,才能够到达希望的彼岸。”就用了比喻象征手法。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择善而从》一文的结尾:

“择善是火,点燃生命的灯;择善是灯,照亮生命的路;择善是路,引导你走向黎明。” 又如高考满分作文《选择善良》一文的结尾:

“做出心灵的自然选择:去爱惜你手中的一只小鸟,因为它唱歌给我们听。去轻轻擦掉孩子满脸的墨水而别吓着她,因为我们也如此过。去拿出一元钱放进募捐箱里去,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微薄之力„„”

以上例子都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巧用整句彰显论点,或收或放,都富含诗意和哲理,使文章的结尾文采飞扬,极其抢眼,深得阅卷者好感。 6.辩证表述,避免偏激式

议论文在表达观点、主张时,为突出中心论点,作者的极力论述有时容易失之偏颇,所以,在结尾收束时应适度作一点辩证的表述,以避免论点过于偏激。

例如议论文《说“大”》一文的结尾:

“当然,我们在强调‘大’的同时,也不能拒绝小事情,轻视小错误。‘大’与‘小’是辩证的,如果说‘小’是‘大’的基础,那么‘大’则是‘小’的目标了。所以我十分赞同这样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又如议论文《信他,抑或自己》的结尾:

“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多惆怅,几多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无相信一切人。相信自己,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相信自己,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听取别人意见,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情怀。”

用辨证的方法说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一分为二”,更能让作文闪烁思辨之光。 7.多管齐下,意蕴丰满

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激起更大的反响,文章往往综合运用多种技法收束,文意更见丰满,效果愈见强烈。

例如《请忙一些吧》一文的结尾:

“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都是闲人,没人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尤其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8.自戒他戒,号召启迪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也可以把写作的意图,对读者的劝诫、要求、希望等,在文章最后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以感染,并产生共鸣,起到教育、鼓舞或激励作用。

所谓自戒法,就是收笔的内容是针对作者自己或自己所属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的理想、方向、决心等。有些文章在收笔时向别人征求对自己的意见,也属于自戒法。

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结尾时说:

就这样,个人(指李自成)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深刻的。 这个结尾,即在正告人们在革命胜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忘乎所以,意义极为深刻。

又如有篇《三分文内,七分文外》的学生习作,就是用自戒法收尾的:

论年龄,我还是一个未步入社会的中学生;论写作,我还是一个刚拿笔的新兵。我惟一的长处就是敢于拿笔学习着写。好在有老师的指点和同学的帮助,在写作的道路上,我更有信心了。

高考满分作文《创新—个性的凸现》的结尾: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子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材”。

这个号召劝诫式结尾写得很有特色,紧承上文,简洁干脆,既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使文章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这比那些平庸、呆板的号召更具感人的力量。

高考满分作文《学会成长》结尾: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高考满分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结尾: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试一试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你嘴角边还会有甜甜的笑„„

结尾的技巧还很多,各种技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结尾切忌草率,只要我们全力以赴,精心设计,我们一定能使结尾成为押轴的好戏,达到惊人耳目,动人心魄,余韵悠长的效果。

总之,“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这里所谈及的,不过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结尾方法。而且应该注意,不论何种结尾方法都应该服从论述问题的需要,决不能使之成为外加的游离的部分。

现场演练

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为这篇文章写一段结尾。

积小流以成喷泉

常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它绽放时的美丽,却不知它曾经历过的风雨。成功并不易,只有以汗水与泪水作铺垫,才能受人瞩目,先付出努力,后收获成功。

就像是地下的泉水在默默不语地聚积,然后涌出地面成为喷泉一般,中国的科学家们亦有此精神。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上个世纪的落后中国迫切需要科技兴国之时,于敏带领着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氢弹。

那时没有国外理论的支持,更别说科技援助,他就是这样从零起点开始,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理论探究到设计成功再到首次爆炸实验成功的飞一般的突破,成为科学界的神话,让中国成为当时在国际上研究并制成氢弹最快的国家。“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不正好可以

阐释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吗?他不求助于外国,凭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甚至超越其他国家。于敏带着中国一同骄傲地跻身世界前列,他就是新中国崛起之路上默默的泉水!

不仅如此,中国上有“嫦娥”探月,下有“蛟龙”入海,还有令人自豪的“辽宁舰”、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这些都是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不懈努力的结晶。这些闪耀的科研成果的诞生,都少不了汗水的灌溉。

记得希拉里曾经说:“我为特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特蕾莎修女是谁?她就是那个穷其一生行善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十三岁进入修道院做修女的她,被分配到印度去帮助穷苦人民。她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却终生行善,她收留了许多流浪儿、老人并喂养他们,一年之内从不间断,很快便建立了二十多所儿童之家和关爱所。但她仍清贫如故,尽自己所能去收容更多需要关爱的人,特蕾莎从不言苦却立志要把慈善事业发扬光大。她默默无闻地付出爱,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后没有接受奢华的宴会,还将奖杯换成善款为更多贫苦人民修建住所, 提供生活必需品。

是的,她很贫穷,不像某些富豪一掷千金就建起无数慈善大楼。尽管她力量薄弱,可她通过年复一年的努力极大地传播了慈善事业并使众人瞩目。所以她与人们之间真切的爱才得以建立,所以她死后印度为她举行了国葬。善虽小,她为之,才有今天的“大善”。

结尾段 【答案】

《劝学》中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便是如此,就像那潜心科研的于敏,就像那苦心行善的特蕾莎,他们所付出的点滴,最终以伟大的姿态喷薄而出,他们是时代的泉水,带着汗水与成功,如鲜花般惊艳绽放!

【解析】

2.请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为这篇文章写一段结尾

底 气

观泱泱社会之大潮,多少人因信心不足而只能在生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又有多少人因缺乏力量而半途而废?究其本源,皆是缺乏底气所致。于是,我们疾呼:生活需要底气,生命更需底气!

拥有底气,首先必须以能力和德行为“底”,方能生出自信之“气”。如果说“物与权”代表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话,那么抛弃“物与权”后所收获的“情”则代表着一种审美情趣。就如明末才子袁中郎,他在致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吴中得若令也,则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其潇洒豪放可见一斑。但若你只认为他是个耽玩书生的话,未免太小瞧于他。

《明史》记载其“听断有决,公庭鲜事”。正是凭借如此之底气,中郎才敢跳出“权与利”的夹缝,断然辞官,归隐山林;才会有日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说。可见,性者个性,灵者灵气,若中郎亦是粗鄙之人,岂有底气成此文学大业?

如果说能力和德行是底气之“底”的话,那么如何运用好自己的德、才便是这“气”字的玄妙。有底气者,并非一定是日后大有作为者,运用自己的底气去创造和发现,方能活出生命之“气”。于是,我想到了杨惠珊,那个生命如琉璃般的女子。在夺得两届金马奖影后和一届亚太影后之后,她便如蝶回到茧中,收起自己华美的翅膀,毅然投身于琉璃事业中。采访中,她说:“电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转换,而琉璃事业才是我执着的信仰。”当积累了足够底气之后,杨惠珊没有自满,而是选择继续去创造,活出了自己的生命之“气”。佛曰:“愿我来也,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净无秽瑕。”这不是对杨惠珊底气的最好诠释吗?

人生其实好比是筑房,只有地基足够坚实,才能搭建出摩天大厦。而那些没有稳固地基,甚至毫无底气可言之人,只能坠入死亡的深渊。

结尾段

【答案】

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人是要有那么一点精神的。”那么,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亦是要有那么一点底气的。”用你的底气去创造,用你的信念去坚守,我们终能成为时代的宠儿,活出生命之“气”!

【解析】

作文素材 解题锦囊

作文审题 解题锦囊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解题锦囊(推荐)
《作文结尾 解题锦囊(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